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传统婚礼的缩影,婚礼中蕴含着蒙古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音乐文化、酒文化以及宫廷贵族文化等多中文化内涵,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蒙古族伦理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独特性;源远流长
Abstract.Ordos wedding is a microcosm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wedding. The wedding contains Mongolian traditional dress culture, etiquette culture, music culture, wine culture and court aristocratic culture. Moreover, "Ordos wedding" has not changed after 800 yea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thical thought, as well as the study of Mongolian history and culture. "living fossi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ulture.
Key words:Ordos wedding;Genghis Khan;uniqueness;Mongolian ethical thought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族曾创造过许多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失传,有些仍散发着魅力。在这其中,“鄂尔多斯婚礼”就是一个代表,作为蒙古族成吉思汗时期流传下来婚庆仪式,至今仍保留着800多年前的传统。这是我们了解蒙古族文化传统,发掘蒙古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
一、“鄂尔多斯婚礼”简史
鄂尔多斯婚礼,最早可以追溯到蒙古远古时期,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秘史》记录成吉思汗第十三世祖孛儿只斤陶日古勒金巴彦之子图喔莫尔根,曾为迎娶浩利拉尔莫尔根之女阿拉坦高娃而设宴庆祝:“蒙古族之乐事,乃是歌舞宴也……纵情欢跳,竟将坡地踩平……”据此可以推断,早在1000多年前,蒙古族就已经拥有婚礼文明,而且族内禁止通婚制度也盛行开来。
《青史演义》中对成吉思汗婚礼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成吉思汗的完婚包括六项仪式:提亲、订婚、宴请、送礼、求名、迎亲。据考证这是记录最早,仪式相对最完整的蒙古族婚礼。书中对婚礼过程也进行了介绍:为了成吉思汗的婚礼,斡伦母亲破禁酒令一次,运来九种美酒,摆下九全宴席,整个婚礼帐篷林立、人山人海,鼓号长鸣。人们纵情狂欢,喝光了美酒,吃尽了成山的肉食,歌声此起彼伏,舞影通宵达旦,整整进行了三天。由此可以推断,程序完备,婚礼文化规范、婚礼庆祝热闹的蒙古族婚礼早已成为系统广泛的民族风俗。
为了统治需要,成吉思汗将蒙古族许多风俗习惯书面化、规范化、系统化,编著了《成吉思汗箴言》。成吉思汗逝世前立下遗嘱要求后世不可更改他的命令,并要求窝阔台兄弟们遵循他的圣训,立下文书为证,《大扎撒》由此问世。《成吉思汗箴言》和《大扎撒》的都是基于古代蒙古族传统习俗发展开来了,内容只为少数蒙古汗室贵族掌握,后来失传,但后世仍能从传世的文献中找到这两本书的一些内容,并从中考证蒙古族文化传统。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根据萨满教习俗创建了成吉思汗祭典,并命令达尔扈特部守护成吉思汗墓。成吉思汗陵内建有八座存放黄金家族遗物的白色帐篷,俗称“八百室”。达尔扈特部奉命驻扎在成吉思汗墓陵附近,点燃长明灯,时代守护陵墓,蒙语中“鄂尔多斯”就是指“很多宫帐的地方”。此后守陵人时代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均按成吉思汗时期规定所做。“鄂尔多斯婚礼就在这一地区以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至今都较为完整的保存。”[1]正是这份忠心和坚持,“让鄂尔多斯婚礼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 成为保留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2]
二、“鄂尔多斯婚礼”仪式程序
作为蒙古族宫廷文化和礼仪文化传统的缩影,“鄂尔多斯婚礼”的一些主要仪式和规范,仍保留着12世纪蒙古族婚礼规范。
(1)哈达定亲
父母为适龄男子寻找新娘,会委托一位能言善辩、交际广泛的媒人,而媒人首先会去经常性联姻的部族寻求适龄女子,如果男方觉得媒人寻找的女子符合条件,就会委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也会了解男方情况,但形式上则表现为男方主动。媒人在提亲时会再寻找一位合适之人,两人带着两盘饼(每盘有八个饰有红枣、糖、奶制品的圆形面饼)一瓶酒来到女方家。喝过奶茶之后,媒人拿出糕饼请女方父母品尝,并向他们每人敬献哈达,说明来意。之后媒人给女方双亲敬酒并向女方介绍男方家、特别是男子的详细情况,提出求婚意愿。若女方父母及女方同意,则留下哈达,“留下了哈达,就算定下了钉子”即初步定亲。
之后,除两个媒人,男方家派出一位近亲和男方一起,选择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羊背子(整只熟羊)或茶砖、两盘饼、一瓶酒等礼物再次造访女方家,女方家也要派主要亲属出面。男方请女方主人唱过奶食之后,拿出准备的礼品。女方家代表象征性的品尝羊背子,然后端盘正转一圈放下。之后媒人向女方亲属每人敬酒两盅,开始吃饭。在酒桌上商量聘礼和结婚日期等事务。聘礼包括“一九”、“二九”等。“一九”通常包括茶磚、布匹、腰带、帽纓、大型牲畜、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新娘礼服等。这些礼物大部分在娶亲时陪送回去,新娘的头戴有女方家负责,但因为头戴装饰贵重,男方家会给予适当的资助。
这之后,双方父母择吉日见面,围绕“八卦”(金、木、水、火、土、天、气、山)举行“开婚的仪式”,之后商量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一切商议完毕,双方向各自亲友发婚帖。 (2)佩弓娶亲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大多逐水草而居,彼此相距甚远,加上抢婚制度和战乱的存在,迎亲队伍经常被杀。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就是在为成吉思汗定亲途中被杀,因此佩弓娶亲以备不测成为必备习俗,时至今日,“鄂尔多斯婚礼”中男方仍配戴弓箭,但仅作为衬托作用的配饰。
(3)分辫出嫁
娶亲当日,女方家也为出嫁做准备。“分辫”是女方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意味着女子正式告别少女时代,成为有妇之夫。“分辫”仪式由女方父母聘请的“结发父母”主持,结发父母十分重要,蒙古歌谣中的“六位父母”,就是指亲生父母、公公婆婆、结发父母六位,将“结发父母”放置于和亲生父母同等地位来对待,可见“结发父母”的重要。“结发父母”一般由完全的父辈夫妻担任。
(4)闭门迎婿
娶亲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一般由伴娘或女方长嫂将新郎挡在门外,新郎只好委派善于言辞的祝颂人见面,与女方大嫂或伴娘进行一番风趣激烈的舌战。这是禁止族内通婚和抢婚制度的产物,女方必须验明新郎身份。这之后,新郎方可进门。
(5)献羊祝酒
新郎向女方进行敬献羊背子,献祝酒词的隆重仪式,之后,男方从女方主婚人开始,以此向每位客人敬献三三九盅酒,祝颂人唱三遍祝酒词,新郎下跪敬酒三次。
(6)求名问庚
因为古代蒙古族对新娘名字十分在意,不能和婆家同名,一对新人属相也不能相克。此仪式就是为了弄清新娘芳名和属相,以备更名或更龄。这项仪式是“鄂尔多斯婚礼”中耗时最长的一项仪式,一般由男方祝颂人和女方伴娘(或祝颂人)以对诗的形式进行,整场仪式活泼热闹、充满哲理性和思辨性。
(7)送亲途中
在通过女方的考验之后,新郎将新娘带回婆家,这时宾客们大声唱“送亲歌”——“在那沙滩上奔驰的,额霜骏马是我们的。蟒缎和珊瑚装扮的,美丽的姑娘是人家的。在那冰摊上奔驰的,银斑骏马是我们的。银子和珊瑚装扮的,美丽的姑娘是人家的……”新娘伴着歌声,走向远方。
在送亲途中,还会举行“抢帽子”的游戏,这是新娘为考验新郎准备的环节之一。迎亲对于与送亲队伍举行赛马中,一个人会趁新郎不注意,用鞭子敢突然抢走他的礼帽,以此查验新郎的应变能力和品德修养。“抢帽子”由古代蒙古族婚礼的游戏项目“叼羊”演变而来。
(8)圣火洗礼
新娘到達新郎家,入门之前必须牵着新郎的马鞭子,跨过门前的火堆方可进门。在蒙古族传统中,火是圣洁之物,能够祛除灾祸百病,带来幸福。同时将火认为是生命的标志,能让这个新家庭生机勃勃、多子多孙。之后举行婚礼的第一项仪式,在苏力德(成吉思汗战旗)下祭祀圣主成吉思汗。新郎需要面向成吉思汗陵,对天、地、成陵叩首,并以优美的词语赞颂成吉思汗。达尔扈特部落的人认为是成吉思汗与夫人孛儿帖的婚礼缔造了蒙古族最初的婚礼仪式。
(9)跪拜公婆
在祭祀完成陵之后,新娘需要在伴娘的搀扶下,对公公婆婆行“三拜九叩”礼,并认清夫家亲属的大小关系。这之后,祝颂人问公婆“新娘能否露面见人”,公婆同意后,新郎为新娘解开面纱,婆婆将象征管家权利的银质茶勺交给新娘,从此新娘成为婆家的管家,管理家中大小事务。一切礼仪完毕之后,婚礼庆典正式开始,新郎家以全羊宴招待宾客,新人向宾客敬酒,大家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婚礼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爽、善良。
800年的时光承载的是世世代代的誓约与承诺,守护着的是虔诚的崇敬与不变的真心。
参考文献:
[1]陈乐:《鄂尔多斯婚礼中的生态意识研究》[J].现代交际.2009(1).
[2]哈斯高娃:《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民族的炫丽民俗》 [J].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09).
[3]袁生:《蒙古民族礼仪风俗:鄂尔多斯婚礼》 [J].地方文化研究.2016(1).
[4]马桂英:《试析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04).
[5]张鑫:《蒙古族“乃日”仪式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交融——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例》[J].音乐创作.2018(05).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项目批准编号:2019SZJDS07)2019年度基地研究生项目。
关键词: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独特性;源远流长
Abstract.Ordos wedding is a microcosm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wedding. The wedding contains Mongolian traditional dress culture, etiquette culture, music culture, wine culture and court aristocratic culture. Moreover, "Ordos wedding" has not changed after 800 year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thical thought, as well as the study of Mongolian history and culture. "living fossi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ulture.
Key words:Ordos wedding;Genghis Khan;uniqueness;Mongolian ethical thought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族曾创造过许多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失传,有些仍散发着魅力。在这其中,“鄂尔多斯婚礼”就是一个代表,作为蒙古族成吉思汗时期流传下来婚庆仪式,至今仍保留着800多年前的传统。这是我们了解蒙古族文化传统,发掘蒙古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
一、“鄂尔多斯婚礼”简史
鄂尔多斯婚礼,最早可以追溯到蒙古远古时期,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秘史》记录成吉思汗第十三世祖孛儿只斤陶日古勒金巴彦之子图喔莫尔根,曾为迎娶浩利拉尔莫尔根之女阿拉坦高娃而设宴庆祝:“蒙古族之乐事,乃是歌舞宴也……纵情欢跳,竟将坡地踩平……”据此可以推断,早在1000多年前,蒙古族就已经拥有婚礼文明,而且族内禁止通婚制度也盛行开来。
《青史演义》中对成吉思汗婚礼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成吉思汗的完婚包括六项仪式:提亲、订婚、宴请、送礼、求名、迎亲。据考证这是记录最早,仪式相对最完整的蒙古族婚礼。书中对婚礼过程也进行了介绍:为了成吉思汗的婚礼,斡伦母亲破禁酒令一次,运来九种美酒,摆下九全宴席,整个婚礼帐篷林立、人山人海,鼓号长鸣。人们纵情狂欢,喝光了美酒,吃尽了成山的肉食,歌声此起彼伏,舞影通宵达旦,整整进行了三天。由此可以推断,程序完备,婚礼文化规范、婚礼庆祝热闹的蒙古族婚礼早已成为系统广泛的民族风俗。
为了统治需要,成吉思汗将蒙古族许多风俗习惯书面化、规范化、系统化,编著了《成吉思汗箴言》。成吉思汗逝世前立下遗嘱要求后世不可更改他的命令,并要求窝阔台兄弟们遵循他的圣训,立下文书为证,《大扎撒》由此问世。《成吉思汗箴言》和《大扎撒》的都是基于古代蒙古族传统习俗发展开来了,内容只为少数蒙古汗室贵族掌握,后来失传,但后世仍能从传世的文献中找到这两本书的一些内容,并从中考证蒙古族文化传统。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根据萨满教习俗创建了成吉思汗祭典,并命令达尔扈特部守护成吉思汗墓。成吉思汗陵内建有八座存放黄金家族遗物的白色帐篷,俗称“八百室”。达尔扈特部奉命驻扎在成吉思汗墓陵附近,点燃长明灯,时代守护陵墓,蒙语中“鄂尔多斯”就是指“很多宫帐的地方”。此后守陵人时代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均按成吉思汗时期规定所做。“鄂尔多斯婚礼就在这一地区以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至今都较为完整的保存。”[1]正是这份忠心和坚持,“让鄂尔多斯婚礼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 成为保留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2]
二、“鄂尔多斯婚礼”仪式程序
作为蒙古族宫廷文化和礼仪文化传统的缩影,“鄂尔多斯婚礼”的一些主要仪式和规范,仍保留着12世纪蒙古族婚礼规范。
(1)哈达定亲
父母为适龄男子寻找新娘,会委托一位能言善辩、交际广泛的媒人,而媒人首先会去经常性联姻的部族寻求适龄女子,如果男方觉得媒人寻找的女子符合条件,就会委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也会了解男方情况,但形式上则表现为男方主动。媒人在提亲时会再寻找一位合适之人,两人带着两盘饼(每盘有八个饰有红枣、糖、奶制品的圆形面饼)一瓶酒来到女方家。喝过奶茶之后,媒人拿出糕饼请女方父母品尝,并向他们每人敬献哈达,说明来意。之后媒人给女方双亲敬酒并向女方介绍男方家、特别是男子的详细情况,提出求婚意愿。若女方父母及女方同意,则留下哈达,“留下了哈达,就算定下了钉子”即初步定亲。
之后,除两个媒人,男方家派出一位近亲和男方一起,选择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羊背子(整只熟羊)或茶砖、两盘饼、一瓶酒等礼物再次造访女方家,女方家也要派主要亲属出面。男方请女方主人唱过奶食之后,拿出准备的礼品。女方家代表象征性的品尝羊背子,然后端盘正转一圈放下。之后媒人向女方亲属每人敬酒两盅,开始吃饭。在酒桌上商量聘礼和结婚日期等事务。聘礼包括“一九”、“二九”等。“一九”通常包括茶磚、布匹、腰带、帽纓、大型牲畜、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新娘礼服等。这些礼物大部分在娶亲时陪送回去,新娘的头戴有女方家负责,但因为头戴装饰贵重,男方家会给予适当的资助。
这之后,双方父母择吉日见面,围绕“八卦”(金、木、水、火、土、天、气、山)举行“开婚的仪式”,之后商量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一切商议完毕,双方向各自亲友发婚帖。 (2)佩弓娶亲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大多逐水草而居,彼此相距甚远,加上抢婚制度和战乱的存在,迎亲队伍经常被杀。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就是在为成吉思汗定亲途中被杀,因此佩弓娶亲以备不测成为必备习俗,时至今日,“鄂尔多斯婚礼”中男方仍配戴弓箭,但仅作为衬托作用的配饰。
(3)分辫出嫁
娶亲当日,女方家也为出嫁做准备。“分辫”是女方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意味着女子正式告别少女时代,成为有妇之夫。“分辫”仪式由女方父母聘请的“结发父母”主持,结发父母十分重要,蒙古歌谣中的“六位父母”,就是指亲生父母、公公婆婆、结发父母六位,将“结发父母”放置于和亲生父母同等地位来对待,可见“结发父母”的重要。“结发父母”一般由完全的父辈夫妻担任。
(4)闭门迎婿
娶亲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口,一般由伴娘或女方长嫂将新郎挡在门外,新郎只好委派善于言辞的祝颂人见面,与女方大嫂或伴娘进行一番风趣激烈的舌战。这是禁止族内通婚和抢婚制度的产物,女方必须验明新郎身份。这之后,新郎方可进门。
(5)献羊祝酒
新郎向女方进行敬献羊背子,献祝酒词的隆重仪式,之后,男方从女方主婚人开始,以此向每位客人敬献三三九盅酒,祝颂人唱三遍祝酒词,新郎下跪敬酒三次。
(6)求名问庚
因为古代蒙古族对新娘名字十分在意,不能和婆家同名,一对新人属相也不能相克。此仪式就是为了弄清新娘芳名和属相,以备更名或更龄。这项仪式是“鄂尔多斯婚礼”中耗时最长的一项仪式,一般由男方祝颂人和女方伴娘(或祝颂人)以对诗的形式进行,整场仪式活泼热闹、充满哲理性和思辨性。
(7)送亲途中
在通过女方的考验之后,新郎将新娘带回婆家,这时宾客们大声唱“送亲歌”——“在那沙滩上奔驰的,额霜骏马是我们的。蟒缎和珊瑚装扮的,美丽的姑娘是人家的。在那冰摊上奔驰的,银斑骏马是我们的。银子和珊瑚装扮的,美丽的姑娘是人家的……”新娘伴着歌声,走向远方。
在送亲途中,还会举行“抢帽子”的游戏,这是新娘为考验新郎准备的环节之一。迎亲对于与送亲队伍举行赛马中,一个人会趁新郎不注意,用鞭子敢突然抢走他的礼帽,以此查验新郎的应变能力和品德修养。“抢帽子”由古代蒙古族婚礼的游戏项目“叼羊”演变而来。
(8)圣火洗礼
新娘到達新郎家,入门之前必须牵着新郎的马鞭子,跨过门前的火堆方可进门。在蒙古族传统中,火是圣洁之物,能够祛除灾祸百病,带来幸福。同时将火认为是生命的标志,能让这个新家庭生机勃勃、多子多孙。之后举行婚礼的第一项仪式,在苏力德(成吉思汗战旗)下祭祀圣主成吉思汗。新郎需要面向成吉思汗陵,对天、地、成陵叩首,并以优美的词语赞颂成吉思汗。达尔扈特部落的人认为是成吉思汗与夫人孛儿帖的婚礼缔造了蒙古族最初的婚礼仪式。
(9)跪拜公婆
在祭祀完成陵之后,新娘需要在伴娘的搀扶下,对公公婆婆行“三拜九叩”礼,并认清夫家亲属的大小关系。这之后,祝颂人问公婆“新娘能否露面见人”,公婆同意后,新郎为新娘解开面纱,婆婆将象征管家权利的银质茶勺交给新娘,从此新娘成为婆家的管家,管理家中大小事务。一切礼仪完毕之后,婚礼庆典正式开始,新郎家以全羊宴招待宾客,新人向宾客敬酒,大家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婚礼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爽、善良。
800年的时光承载的是世世代代的誓约与承诺,守护着的是虔诚的崇敬与不变的真心。
参考文献:
[1]陈乐:《鄂尔多斯婚礼中的生态意识研究》[J].现代交际.2009(1).
[2]哈斯高娃:《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民族的炫丽民俗》 [J].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09).
[3]袁生:《蒙古民族礼仪风俗:鄂尔多斯婚礼》 [J].地方文化研究.2016(1).
[4]马桂英:《试析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04).
[5]张鑫:《蒙古族“乃日”仪式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交融——以鄂尔多斯婚礼为例》[J].音乐创作.2018(05).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项目批准编号:2019SZJDS07)2019年度基地研究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