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这种画出来的故事书,有她独特的特征,使用在习作教学教与学的互动上,能让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饶富趣味,是解决彝族聚居区小学习作教学尴尬现状的有效策略之一,能使学校教程注入一股新的活水。
关键词:绘本 习作教学 作用
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长期以来,凉山彝族聚居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对习作教学的经验总结不够,没有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可循,习作难教,举步维艰。学生对习作更是苦不堪言,普遍存在怕习作的心理,一提习作就愁眉苦脸,一让习作就抓耳挠腮。这样的情形,影响了习作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人在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问题上,借鉴了长三角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深地体会到:绘本作文教学是解决此类地区教与学问题的强有力策略之一。
一、根据特点,选择合适绘本。在众多的绘本作品中,适宜进行读写的绘本较多。要根据彝族聚居区班级孩子年龄特点、独特的好奇心理特点和汉语理解、表达有障碍的语言特点,选择一些接近他们成长故事和幽默故事的绘本。如:第一学段选择《鼠小弟荡秋千》、《鸡蛋哥哥》、《我爸爸》等等绘本。这些绘本艺术性较强,大多来自于孩子生活体验,会诱发童真童趣,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表达欲望。在这一学段,还要多选择一些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给孩子较多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能够对故事进行扩充、延伸,篇幅短小,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的经典作品。
二、读写结合,恰当使用绘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绘本作文教学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愉快教学,快乐作文的主题,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他们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将美国绘本作家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作为第三学段的绘本作文教学教材,可把教学环节设计为:(一)激趣导入绘本,(二)静心阅读绘本,(三)用心回味绘本,(四)真情表达感受,(五)总结升华,(六)独立完成习作。教学时,师生共同一副副地欣赏、阅读作品,学生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参与了文本的二度创造。学生乘着文字的翅膀翱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崭新文本。在给学生阅读绘本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绘本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尤其要注意大量的留白,因为这些留白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引领孩子带着想象走进情节,完整地读完绘本。为了做足做深阅读,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在某个关注点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形成。如:上面的回味环节,可引导思考:大树什么时候最快乐?最后它变成了一个矮矮的树墩了,为什么还是那样快乐?在我们的生命中书中的大树是谁呢?男孩又是谁呢?为什么呢?在一定的思考后,让学生围绕“快乐”这个话题谈谈感受,谈谈看法。学生在前面充分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后进行习作练习。当然,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丽的过程。类似这样的习作,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理旅行。这种激励学生愉快阅读体验后,进行习作的训练,是儿童吸收之后的倾吐,感悟之后的升华,是一种融积累、表达于一体的习作训练模式。事实表明,绘本作文走进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情趣,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绘本作文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无穷的,那份快乐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理,洋溢在孩子们的小脸上,弥漫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之中。
三、大量创作,用上地方绘本。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见识贫乏的彝族孩子更喜欢听故事,一旦老师讲故事,他们立刻振作精神,注意力集中到所讲故事之中。绘本就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所以,我认为创作一些在彝族小学生的生活圈子内,符合他们实际的绘本,如:火把节中玩火把的欢快场景,盛夏密林采蘑菇的喜悦情景,夕阳晚照时玩打仗的快乐场面……当然,绘本内容的创作还可涉及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创作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绘本使用、创作,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实际意义并产生参与的强烈欲望,有利于他们阅读、习作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总之,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小学习作教学,要利用绘本经典作品和地方特色绘本,这种习作教学策略能让我们的教师摆脱习作难教的尴尬现状,更重要的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在奇妙的、图文营造的、美轮美奂的情景中,去观察、去认知、去说故事、去完善故事、去编创故事。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解决了怕习作的心理,习作变成了一件使他们十分快乐的事。这一箭双雕的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校)
关键词:绘本 习作教学 作用
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长期以来,凉山彝族聚居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对习作教学的经验总结不够,没有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可循,习作难教,举步维艰。学生对习作更是苦不堪言,普遍存在怕习作的心理,一提习作就愁眉苦脸,一让习作就抓耳挠腮。这样的情形,影响了习作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人在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问题上,借鉴了长三角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深地体会到:绘本作文教学是解决此类地区教与学问题的强有力策略之一。
一、根据特点,选择合适绘本。在众多的绘本作品中,适宜进行读写的绘本较多。要根据彝族聚居区班级孩子年龄特点、独特的好奇心理特点和汉语理解、表达有障碍的语言特点,选择一些接近他们成长故事和幽默故事的绘本。如:第一学段选择《鼠小弟荡秋千》、《鸡蛋哥哥》、《我爸爸》等等绘本。这些绘本艺术性较强,大多来自于孩子生活体验,会诱发童真童趣,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表达欲望。在这一学段,还要多选择一些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给孩子较多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能够对故事进行扩充、延伸,篇幅短小,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的经典作品。
二、读写结合,恰当使用绘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绘本作文教学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愉快教学,快乐作文的主题,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他们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将美国绘本作家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作为第三学段的绘本作文教学教材,可把教学环节设计为:(一)激趣导入绘本,(二)静心阅读绘本,(三)用心回味绘本,(四)真情表达感受,(五)总结升华,(六)独立完成习作。教学时,师生共同一副副地欣赏、阅读作品,学生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参与了文本的二度创造。学生乘着文字的翅膀翱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崭新文本。在给学生阅读绘本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绘本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尤其要注意大量的留白,因为这些留白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引领孩子带着想象走进情节,完整地读完绘本。为了做足做深阅读,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在某个关注点上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形成。如:上面的回味环节,可引导思考:大树什么时候最快乐?最后它变成了一个矮矮的树墩了,为什么还是那样快乐?在我们的生命中书中的大树是谁呢?男孩又是谁呢?为什么呢?在一定的思考后,让学生围绕“快乐”这个话题谈谈感受,谈谈看法。学生在前面充分阅读绘本的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课后进行习作练习。当然,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丽的过程。类似这样的习作,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理旅行。这种激励学生愉快阅读体验后,进行习作的训练,是儿童吸收之后的倾吐,感悟之后的升华,是一种融积累、表达于一体的习作训练模式。事实表明,绘本作文走进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情趣,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绘本作文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是无穷的,那份快乐荡漾在孩子们的心理,洋溢在孩子们的小脸上,弥漫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之中。
三、大量创作,用上地方绘本。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见识贫乏的彝族孩子更喜欢听故事,一旦老师讲故事,他们立刻振作精神,注意力集中到所讲故事之中。绘本就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所以,我认为创作一些在彝族小学生的生活圈子内,符合他们实际的绘本,如:火把节中玩火把的欢快场景,盛夏密林采蘑菇的喜悦情景,夕阳晚照时玩打仗的快乐场面……当然,绘本内容的创作还可涉及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创作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绘本使用、创作,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实际意义并产生参与的强烈欲望,有利于他们阅读、习作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总之,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小学习作教学,要利用绘本经典作品和地方特色绘本,这种习作教学策略能让我们的教师摆脱习作难教的尴尬现状,更重要的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在奇妙的、图文营造的、美轮美奂的情景中,去观察、去认知、去说故事、去完善故事、去编创故事。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解决了怕习作的心理,习作变成了一件使他们十分快乐的事。这一箭双雕的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