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T和PET-CT检查辐射的真相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92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医学CT检查变得越来越普遍,CT检查不仅准确、方便,价格也较为合理,CT属于X线检查,所以CT检查对身体具有一定辐射,但剂量并不大,一次两次的CT检查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PET-CT主要用于癌症筛查,目前常用的显像剂为18FCg,半衰期在2h左右,注射到人体很快就会被排出,辐射剂量相对安全,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
  1   CT检查的辐射真相
  CT就是使用电子计算机为人体进行断层扫描,主要产生的辐射为电离辐射,即X射线、γ射线等。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的射线辐射量一般为:强化CT>普通CT>X光>核磁共振,但这几项检查作用都不一样。CT检查结果分辨率更高,可以准确检测出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异,对颅脑、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检查,胸部、腹部肿块及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CT检查辐射的致病风险非常低。由于认知偏差,放射引起的癌症的小概率事件被放大,而不会引起癌症的可能性则被轻视了。每个器官平均接受3mGy(与全身 CT 扫描类似)的辐射,对10岁儿童带来癌症死亡风险,在女孩中为 1/3000,男孩中为 1/4700。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风险呢?放射性检查致癌的风险为 1/4000,这意味着在99.75%的时间都不会发生。而1/4000的可能性等同于抛硬币时,能够连续 12 次抛到人头那一面。放射致癌的风险常被不合理地放大,过分渲染,在检查者中流传开来,认为所有在临床应用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都会带来这一风险。X射线的粒子穿透力很强,在穿透人体时会导致细胞发生基因DNA断裂,破坏其功能和代谢。但是如果剂量不大,细胞可以进行自我修复,修复失败的细胞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如果剂量过大或辐射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基因损伤。根据扫描部位和强度不同,检查一次CT的辐射量一般都在2—15mSv不等,只要不频繁进行CT检查,一次正常剂量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人体是完全可以进行自我修复的。仅仅一次的CT扫描就造成细胞变异或患上癌症几乎不存在。
  2   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PET-CT见到理解就是PET+CT,是PET和CT两种影像技术的结合,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应用正电子扫描机获得身体组织或器官在生理状态下及疾病过程中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影像,可动态评价人体的生理、生化代謝改变。而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位进行多层面扫描,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使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可以测量出这些不同的数据,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形成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可用于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PET-CT 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得力助手。
  现在的流行病学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接受单次的 PET-CT 会对人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如果在没了解清楚的前提下做了这个检查也不要太担心身体会出现严重的辐射损伤。PET-CT的辐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也就是PET检查和CT检查,其中PET检查的辐射来自检查需要注射的显像剂,前文已经提到过,目前常用的显像剂为18FCg,半衰期为两个小时左右,注射到人体也会被很快排出。常规PET-CT扫描,需要采集两次CT数据,第一次是全身低剂量CT,用于PET显像的衰减校正和病灶的定位,第二次为诊断性CT,用于病灶重点部位的CT诊断,整个扫描过程可能会承受部分辐射剂量,约为10—15毫西弗。目前临床上认为一次性接受50毫西弗以下的辐射剂量都是安全的,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患者可以安全放心地接受检查。
  3   CT检查注意事项
  3.1部分CT检查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进行头部、四肢、脊柱、胸部等部位平扫检查时,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进行腹盆部平扫CT检查时,患者当日需要空腹,并携带饮用水,1周内进行过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患者,不适合再次进行腹盆部CT检查。
  3.2进行部分特殊检查的患者,如冠状动脉CTA、头颈CTA等项目,为了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得到详细准确的诊断结果,需要填写调查表,患者应配合医师工作,认真填写。
  3.3前来进行CT检查的患者,检查前需要配合检查技师除去拍摄部位周围影响观察的衣物、饰品等。进行头颈部CT检查时,要取下耳环、假牙等带有金属成分的头饰、项链等;进行胸部CT检查时,需要除去项链,取出上衣口袋内的金属物品;进行腹盆部、腰椎等部位CT检查时,需要除去皮带、裤扣、拉锁等物品。
  3.4拍摄时,需要配合技师摆位及屏气,定位后就不要再活动了。如因病情原因确实无法配合,请向技师说明,技师会酌情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检查。如无法完成检查,请与临床开单医师沟通,改换其他检查方法或退费。
  4   PET-CT检查注意事项
  4.1扫描面需要禁食4h以及排空膀胱,可以减少对膀胱的辐射剂量,以及骨盆内潜在的伪影,干扰检测效果。
  4.2所有患者在注射显影剂前都需要测量血糖,若血糖超过12mmol/L,除特殊情况外,不能做 PET-CT检查,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检查,则在早餐时可以吃少量的药物,然后禁食,以便在中午接受扫描检查。
  4.3检查前 24h内避免剧烈运动,并在注射显影剂前 10min内不要过度说话或吞咽,以减少显影剂进入肌肉。特别是头颈肿瘤的患者尤其重要,因为喉部肌肉的摄取可能会干扰原发肿瘤的评估。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72  提到中医对骨伤的治疗,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正骨,正骨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技术,其在我国医药发展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正骨的正字是动词,含义为归正,简单理解就是将出现骨伤发生筋骨位移扭转的部位进行复位,使其回归正确位置。大家可能在影视剧中见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70  麻醉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而医疗纠纷在临床医疗服务当中也比较常见,由于手术中的技术要求高,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麻醉医生在麻醉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麻醉意外事件,并诱发医患纠纷。与其他的临床专业相比,麻醉专业的风险程度更高,麻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76  “脑出血”属于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即使通过及时的抢救可以保全患者生命,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口眼歪斜、偏瘫等,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同时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对于出现后遗症的患者,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恢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9;R54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67  肺動脉高压(PAH)是一种常见病,且也是罕见病,因为其不易被人们发现,患上该疾病的患者,肺动脉压力会出现进行性增高,甚至有的患者会伴有恶性肺血管疾病,若没有在早期发现它,易诱发右心衰竭,甚至引起生命危险。基于此,本文介绍筛查肺动脉高压的“利器”——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81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随着现代化社会生活形势的不断改变,人们也面临更大的脑血管意外风险,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脑卒中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于世界首位,这导致我国每年新增大量脑卒中患者。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对患者的健康损害不尽相同,虽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84  在体检或各种疾病检查过程中,血液生化检查往往是比较常见,同时能直观反映当前检查者生理状态的一种检查手段。如果从大家比较常见的血液生化6项检查来看,其主要针对能够表达肝脏功能状态的转氨酶、能够表达肾脏功能的肌酐和尿素氮、能够表达血糖浓度的血清葡萄糖水平以及衡量血脂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87  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进一步升高。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糖尿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基础性疾病,不过根据具体的分类标准我们需要将糖尿病进行科学分类,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高血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1;R725.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78  肠套叠是一种小儿常见急腹症,常见于6~3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目前来看成年人发生肠套叠的情况比较少,成年人肠套叠一般出现于腹部相关手术或肠道肿瘤的基础上。年龄较小的孩子回盲部系膜在发育过程中尚未完全固定,回盲部在肠道蠕动过程中自由活动量比较大,因此容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80  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地支撑结构存在缺陷或损伤而导致的,其主要现象为尿失禁、子宫脱落、性功能障碍等,且该病在女性中极其常见。由于产后产妇的盆底肌肉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引发一些功能性的障碍疾病。由此可见,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医护人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93  动静脉瘘是常见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动静脉瘘指的就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了异常的通道,这条通道没有经过毛细血管网,而是直接连通了动脉和静脉。临床上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和治疗动静脉瘘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  1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崭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