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起赴美自驾游,无论是沿着1号公路去海浪沙滩比基尼的西海岸享受加州阳光的温暖,还是走上西部牛仔情结的66号公路横穿美国大陆去深入了解七八十年代美利坚的繁荣与兴盛,随便抛出任何一个旅程,都会赢得身边朋友的啧啧称赞,额,当然还有无数嫉妒。然而,在我的心底深处,却一直以来都深藏着一处梦寐以求的圣地,那就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位于美国西北部怀俄明州境内的黄石公园。
实现梦想之旅
关于黄石,有太多太多名号:“熊的国度”、“美洲脊梁”、“地球上最美丽的表面”、“地质博物馆”等等。黄石不仅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同时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公园之一,它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公园中有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美国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动物居住地。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黄石对我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旅游那么简单,更准确的说,来到黄石、体会黄石、融入黄石,于我,是一个梦想实现的过程。
这次有机会能远赴黄石,内心激动之余,对于坐驾的选择也颇费了一番周章,城市、高速、Off-road几种路况在计划中都会遇到,因此即将陪伴我跨越两千多英里征程的坐驾必须有四驱、乘坐和行李空间都比较大,同时考虑到预算,最好还省油。要求挺高吧。综合衡量下来,我选了在国内和美国都有良好口碑的斯巴鲁森林人作为同行旅伴,希望这位“远行专家”能在这次触摸梦想的旅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千里走单骑
此次黄石之旅,于华人聚集地美国西海岸大都市旧金山启程,沿80号公路一路向西北进发,抵达曾经举办过冬奥会的摩门教总部盐湖城,然后向北穿越大蒂顿森林公园,最终抵达黄石南门。这一路行驶里程1100英里(1770公里)左右,路况基本良好。除了在旧金山市区内以及经过跨海大桥收费站稍有拥堵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一马平川,可以把森林人的定速巡航设置在高速限速的速度上舒舒服服地前行。感谢美国高速良好的路况,正因为此,为我全程平均油耗控制在30英里/加仑(7.84升/100公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竟载着我翻山越岭的是一款四驱车型,而且在黄石公园内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路的,森林人能有这样的油耗表现令人惊喜。
绝大部分来黄石的游客都是自驾车,因此黄石国家公园的门票也是以车为单位来收取的,普通的自驾车为25美元,可在7天内自由出入黄石和大蒂顿公园,真心不贵。拿着门票从南门进入黄石,扑面而来的就是原始的大自然气息,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这里被降到最低,我想这也是黄石管理方的英明之处。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间歇泉在黄石
在黄石,四季有四季的玩法,一般从5月到10月算是旅游的旺季,而11月至来年3、4月份基本都是寒冬,被积雪覆盖的黄石可驾驶雪地摩托造访。选择在10月初来到黄石,是因为这个季节是黄石色彩最多样的时候,而以熊为代表的准备冬眠的动物也纷纷外出觅食,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秋季的黄石自然风光格外美丽,身边茂密的森林、远方巍峨的雪山、脚下彩色的温泉、头顶雄伟的瀑布,每一样都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迎来送往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说起黄石美景,不得不首当其冲聊聊黄石的代表——热喷泉。黄石公园的热喷泉为世界之最,已经统计出的共有3000多处温泉、泥泉和300多个定时喷发的间歇泉!尤其是间歇泉,更是黄石的骄傲。因为全世界其它地方所有的间歇泉加起来,其总数还不及一个黄石公园来得多。在冰岛、新西兰、日本、喜马拉雅山脉、南美洲以及其他许多火山地区也都有间歇泉的发现,然而只有在冰岛、新西兰和黄石内,间歇泉才展现出它们最为恢宏的气势和最为壮丽的风采。在这三个著名的地区中,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黄石公园的间歇泉都当仁不让地拔取头筹。
黄石最著名的间歇泉,非老忠实温泉莫属。位于公园南部的老忠实,每隔93分钟喷发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水柱常常高达40米,水温93摄氏度。无论冬夏,这个间歇泉都会按照这一规律喷发,从不放鸽子,因此得名“老忠实”。而另一个游客们最爱的热泉景点,就是大棱镜彩泉,它是美国最大的热泉,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从而呈现红、橙、黄、绿、蓝等多种颜色。此外,黄石还有猛犸热泉、西拇指盆地、诺里斯间歇泉等等大大小小几十处热泉,共同构成了黄石独一无二的地质资源,也成为了吸引全世界游客的独特美景。
2012并非空穴来风,
黄石是超级活火山
为什么黄石拥有如此多、如此密集的热喷泉和间歇泉?黄石的地质构造到底有何特殊?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鲍勃·克里斯蒂森说:“每年有数百万人来到黄石公园,观赏壮丽的景色和野生动物,很明显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站在一个沉睡的巨人身上。”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拍摄月球设计了一种红外摄影设备,为了测试这些新型的高空照相机,他们对黄石地区进行了空中拍摄。照片显示,黄石超级火山口竟然长85公里,宽45公里,深约0.67公里。而整个黄石公园的占地面积从北到南101公里,从西到东87公里。也就是说,令人惊讶的解释是:美国这个最古老、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不偏不倚地坐落在地球最大的火山群上,黄石国家公园本身就是一座超级活火山。
用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个现象,好比地球是一个超级大的高压锅,岩浆和地球内部的高温就是高压锅内部的高压,而黄石地区,恰恰就是这个巨大高压锅最薄最脆弱的那个部分。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黄石美轮美奂的景色,同时也蕴含着风险。黄石火山是北美乃至全球最大且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一旦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方圆1000公里的地区内90%的人口无法幸免于难。火山灰和喷出的气体将会进入大气层中,3-4天后,大量的火山灰就会跨过大洋到达欧洲大陆。更大的影响是紧接而至的气温变冷,地球年平均气温会下降10度左右,这样的寒冷气候会持续6到10年。
完好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随处可见
当然我们还不用为60多万年喷发一次的火山而忧心忡忡,得益于140多年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成为北温带地区现存最大且仍然近乎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使得除了壮美的自然景观,黄石还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野生动物资源。公园内有记录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大型动物有灰熊、黑熊、狼、野牛、驼鹿、麋鹿、大角羊、叉角羚等。 毫不夸张的说,在黄石公园内走走停停的几天,我感觉自己宛如身处一个巨大的动物园内,没有了铁丝网的阻拦,与动物几乎零距离的接触,让从钢筋水泥都市丛林里来的我沉醉其中。黄石内最常见到的是美洲野牛,它们身形硕大,几乎一直在埋头吃草,大多数成群结队,偶有一两只落单了也毫不着急,慢悠悠的性子仿佛在告诉人类:“我们的天敌,狼的数量对我们已够不成什么威胁”。不过,黄石公园现在已经是野生美洲野牛唯一的栖息地了。另外,骡鹿和麋鹿也在公园里较为常见,它们大多数时候两三只一起活动,雄性麋鹿长相最为健美,头上的鹿角显得坚硬而有力,是它们防卫和攻击时的武器。我有一次距离仅3-4米对其进行拍摄,它丝毫没有害怕或受到冒犯的意思,该吃草吃草,该散步散步,仿佛我仅仅是它领地旁的一个邻居罢了。
特别想着重说一说的是熊。作为黄石公园的象征,熊在这里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大约有200多头黑熊,100多头灰熊生活在这里,在黄石几乎随处可见“欢迎来到熊的国度”这样的路牌。黄石虽然熊多,但它们分散在广阔的山野间,并不容易见到。有幸的是,在黄石几天时间里,我先后三次看到了熊。第一次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是在北部山区,我们下车徒步进山,在半山腰的位置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头黑熊,我们壮着胆子一点点靠近,直到距离100米左右的地方,观察了很久。这辈子第一次与体型庞大的野生猛兽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接触,激动与兴奋难以名状。第三次是开车路过一处游人聚集的路段,我们停车后询问游人,才发现一头正在进食的灰熊,它的体型比黑熊大了一圈,之前刚刚捕食了一头鹿,可见其勇猛程度。我们观看它时,被撕扯得皮开肉绽的鹿的尸体还扔在一旁。吃累了就躺会儿,困了就睡会儿,醒了就到旁边的积雪处吃点雪当水喝,看着灰熊旁若无人地怡然自得,我不禁感叹原来它们才是黄石的主人。
讲不完的故事
黄石有讲不完的故事,比如当年把狼杀光又重新从加拿大进口狼放归森林以平衡生态,比如1988年黄石那场燃烧几个月、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却也让科学家发现大火会给森林带来自然淘汰效应的那场火灾,比如1870年多恩探险期间发现黄石地区第一个间歇泉并命名老忠实的故事,等等。
故事可以讲不完,但旅程总要有终点,尽管多么的依依不舍,尽管还有很多遗憾,但最终还是到了要和黄石说再见的时刻。驾车驶出黄石公园大门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电影《2012》中火山喷发的场景。今天我有幸一睹黄石的美景,那么我的下一代呢?他们是否还能见到地球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他们是否还能依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之下?人类的进步与进化并不应以破坏自然、伤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为代价,我想,也许这就是黄石公园最想告诉世人的吧。
实现梦想之旅
关于黄石,有太多太多名号:“熊的国度”、“美洲脊梁”、“地球上最美丽的表面”、“地质博物馆”等等。黄石不仅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同时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公园之一,它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公园中有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美国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动物居住地。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黄石对我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旅游那么简单,更准确的说,来到黄石、体会黄石、融入黄石,于我,是一个梦想实现的过程。
这次有机会能远赴黄石,内心激动之余,对于坐驾的选择也颇费了一番周章,城市、高速、Off-road几种路况在计划中都会遇到,因此即将陪伴我跨越两千多英里征程的坐驾必须有四驱、乘坐和行李空间都比较大,同时考虑到预算,最好还省油。要求挺高吧。综合衡量下来,我选了在国内和美国都有良好口碑的斯巴鲁森林人作为同行旅伴,希望这位“远行专家”能在这次触摸梦想的旅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千里走单骑
此次黄石之旅,于华人聚集地美国西海岸大都市旧金山启程,沿80号公路一路向西北进发,抵达曾经举办过冬奥会的摩门教总部盐湖城,然后向北穿越大蒂顿森林公园,最终抵达黄石南门。这一路行驶里程1100英里(1770公里)左右,路况基本良好。除了在旧金山市区内以及经过跨海大桥收费站稍有拥堵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一马平川,可以把森林人的定速巡航设置在高速限速的速度上舒舒服服地前行。感谢美国高速良好的路况,正因为此,为我全程平均油耗控制在30英里/加仑(7.84升/100公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竟载着我翻山越岭的是一款四驱车型,而且在黄石公园内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路的,森林人能有这样的油耗表现令人惊喜。
绝大部分来黄石的游客都是自驾车,因此黄石国家公园的门票也是以车为单位来收取的,普通的自驾车为25美元,可在7天内自由出入黄石和大蒂顿公园,真心不贵。拿着门票从南门进入黄石,扑面而来的就是原始的大自然气息,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这里被降到最低,我想这也是黄石管理方的英明之处。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间歇泉在黄石
在黄石,四季有四季的玩法,一般从5月到10月算是旅游的旺季,而11月至来年3、4月份基本都是寒冬,被积雪覆盖的黄石可驾驶雪地摩托造访。选择在10月初来到黄石,是因为这个季节是黄石色彩最多样的时候,而以熊为代表的准备冬眠的动物也纷纷外出觅食,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秋季的黄石自然风光格外美丽,身边茂密的森林、远方巍峨的雪山、脚下彩色的温泉、头顶雄伟的瀑布,每一样都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迎来送往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说起黄石美景,不得不首当其冲聊聊黄石的代表——热喷泉。黄石公园的热喷泉为世界之最,已经统计出的共有3000多处温泉、泥泉和300多个定时喷发的间歇泉!尤其是间歇泉,更是黄石的骄傲。因为全世界其它地方所有的间歇泉加起来,其总数还不及一个黄石公园来得多。在冰岛、新西兰、日本、喜马拉雅山脉、南美洲以及其他许多火山地区也都有间歇泉的发现,然而只有在冰岛、新西兰和黄石内,间歇泉才展现出它们最为恢宏的气势和最为壮丽的风采。在这三个著名的地区中,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黄石公园的间歇泉都当仁不让地拔取头筹。
黄石最著名的间歇泉,非老忠实温泉莫属。位于公园南部的老忠实,每隔93分钟喷发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水柱常常高达40米,水温93摄氏度。无论冬夏,这个间歇泉都会按照这一规律喷发,从不放鸽子,因此得名“老忠实”。而另一个游客们最爱的热泉景点,就是大棱镜彩泉,它是美国最大的热泉,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从而呈现红、橙、黄、绿、蓝等多种颜色。此外,黄石还有猛犸热泉、西拇指盆地、诺里斯间歇泉等等大大小小几十处热泉,共同构成了黄石独一无二的地质资源,也成为了吸引全世界游客的独特美景。
2012并非空穴来风,
黄石是超级活火山
为什么黄石拥有如此多、如此密集的热喷泉和间歇泉?黄石的地质构造到底有何特殊?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鲍勃·克里斯蒂森说:“每年有数百万人来到黄石公园,观赏壮丽的景色和野生动物,很明显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站在一个沉睡的巨人身上。”美国航空航天局为拍摄月球设计了一种红外摄影设备,为了测试这些新型的高空照相机,他们对黄石地区进行了空中拍摄。照片显示,黄石超级火山口竟然长85公里,宽45公里,深约0.67公里。而整个黄石公园的占地面积从北到南101公里,从西到东87公里。也就是说,令人惊讶的解释是:美国这个最古老、最著名的国家公园不偏不倚地坐落在地球最大的火山群上,黄石国家公园本身就是一座超级活火山。
用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个现象,好比地球是一个超级大的高压锅,岩浆和地球内部的高温就是高压锅内部的高压,而黄石地区,恰恰就是这个巨大高压锅最薄最脆弱的那个部分。特殊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黄石美轮美奂的景色,同时也蕴含着风险。黄石火山是北美乃至全球最大且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一旦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方圆1000公里的地区内90%的人口无法幸免于难。火山灰和喷出的气体将会进入大气层中,3-4天后,大量的火山灰就会跨过大洋到达欧洲大陆。更大的影响是紧接而至的气温变冷,地球年平均气温会下降10度左右,这样的寒冷气候会持续6到10年。
完好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随处可见
当然我们还不用为60多万年喷发一次的火山而忧心忡忡,得益于140多年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成为北温带地区现存最大且仍然近乎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使得除了壮美的自然景观,黄石还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野生动物资源。公园内有记录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大型动物有灰熊、黑熊、狼、野牛、驼鹿、麋鹿、大角羊、叉角羚等。 毫不夸张的说,在黄石公园内走走停停的几天,我感觉自己宛如身处一个巨大的动物园内,没有了铁丝网的阻拦,与动物几乎零距离的接触,让从钢筋水泥都市丛林里来的我沉醉其中。黄石内最常见到的是美洲野牛,它们身形硕大,几乎一直在埋头吃草,大多数成群结队,偶有一两只落单了也毫不着急,慢悠悠的性子仿佛在告诉人类:“我们的天敌,狼的数量对我们已够不成什么威胁”。不过,黄石公园现在已经是野生美洲野牛唯一的栖息地了。另外,骡鹿和麋鹿也在公园里较为常见,它们大多数时候两三只一起活动,雄性麋鹿长相最为健美,头上的鹿角显得坚硬而有力,是它们防卫和攻击时的武器。我有一次距离仅3-4米对其进行拍摄,它丝毫没有害怕或受到冒犯的意思,该吃草吃草,该散步散步,仿佛我仅仅是它领地旁的一个邻居罢了。
特别想着重说一说的是熊。作为黄石公园的象征,熊在这里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大约有200多头黑熊,100多头灰熊生活在这里,在黄石几乎随处可见“欢迎来到熊的国度”这样的路牌。黄石虽然熊多,但它们分散在广阔的山野间,并不容易见到。有幸的是,在黄石几天时间里,我先后三次看到了熊。第一次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是在北部山区,我们下车徒步进山,在半山腰的位置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头黑熊,我们壮着胆子一点点靠近,直到距离100米左右的地方,观察了很久。这辈子第一次与体型庞大的野生猛兽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接触,激动与兴奋难以名状。第三次是开车路过一处游人聚集的路段,我们停车后询问游人,才发现一头正在进食的灰熊,它的体型比黑熊大了一圈,之前刚刚捕食了一头鹿,可见其勇猛程度。我们观看它时,被撕扯得皮开肉绽的鹿的尸体还扔在一旁。吃累了就躺会儿,困了就睡会儿,醒了就到旁边的积雪处吃点雪当水喝,看着灰熊旁若无人地怡然自得,我不禁感叹原来它们才是黄石的主人。
讲不完的故事
黄石有讲不完的故事,比如当年把狼杀光又重新从加拿大进口狼放归森林以平衡生态,比如1988年黄石那场燃烧几个月、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却也让科学家发现大火会给森林带来自然淘汰效应的那场火灾,比如1870年多恩探险期间发现黄石地区第一个间歇泉并命名老忠实的故事,等等。
故事可以讲不完,但旅程总要有终点,尽管多么的依依不舍,尽管还有很多遗憾,但最终还是到了要和黄石说再见的时刻。驾车驶出黄石公园大门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电影《2012》中火山喷发的场景。今天我有幸一睹黄石的美景,那么我的下一代呢?他们是否还能见到地球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他们是否还能依然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之下?人类的进步与进化并不应以破坏自然、伤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为代价,我想,也许这就是黄石公园最想告诉世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