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信息社会,许多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往往需要人们以团体方式并通过协作完成,未来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协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为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法,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协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地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能自主掌握相关的知识、方法与学习技能,是一种非常适合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的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模式的尝试创造了条件。现就本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及心得与同行共同探讨。
1改变传统,重视分层次(任务不同)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科,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我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上课“一刀切”“一言堂”,以全新的分层次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信息。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
对于初一新生,学生计算机常识的底子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而有的接触较少,因此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存在一定的差别,接受能力和把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布置课堂操作练习任务后,多数学生可能在老师预设时间内完成了,少数同学可能整节课都未必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就使老师对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进度等方面的把握加大了难度。为此,我首先要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层次,采用快乐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结识多媒体》一章时,采用“分层次教学”、“以任务带知识”的方式,有的学生“ACDSEE”使用自如,那么他们就可根据喜好选择新的图片软件“PHOTOSHOP”等进行自主学习,给这一部分学生布置“个人成长电子相册”、“贺卡设计”等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喜好与特长,自主进行创造;有的自己设计成长记录,有的自己给亲朋好友设计贺卡,使学生在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ACDSEE”软件基础知识与基本功能的应用,又亲身体验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任务,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善自己想象的境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增强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同时,上课时必须保证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个别问题采用生生协作(学生辅导学生),重点和难点采取师生协作(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演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对《WINDOWS XP的个性化(二)》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工作环境,包括墙纸、屏幕保护及窗口配色方案等,引导其创造各具风格的工作环境背景。由于这一节的内容更能彰显学生个性,我采用了“生生协作”加“师生协作”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再主动尝试操作,对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先在学生中互动交流、共同解决,然后指名操作、讲解,并通过教学网广播演示,让全班同学观察其操作,听其讲解,最后教师给以必要地补充、订正。在学生的亲历中充实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加强情感的交流。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实践的机会,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有收获的喜悦!这样,大家共同出点子,找路子,把课堂变成答疑解惑的基地、展示协作交流的舞台,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打破了“一言堂”“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2任务驱动型协作交流
在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中,教师合理任务的设计及学生合理分组是课堂是否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小任务,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同时,主动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
学生的分组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说来,教师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构建一个基于任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学习环境,在学生的探索协作过程中,做好引导、帮助、咨询的工作;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做好组织、控制、协调的工作。组成学习组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个性小组,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分组,使得小组成员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组成学习小组并确定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依据学习目标,分解出不同层次目标,使小组的每个成员明确己任以及要达到的小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组成员分配组内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取长补短,做到任务分配科学合理,以提高完成总目标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任务分工明确后,小组成员各自从不同方面入手,寻求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索,通过积极协作来完成个人任务。
例如:在进行《计算智多星》的教学中,我设计任务时考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操作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教学目标设计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即把求和计算分成简单利用工具按钮、利用公式、利用函数计算等三种不同任务。同时,对于组内同学,经讨论协商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小任务,但要求各学习组要把这三种操作都做到,这样学生虽采用不同的途径,但都掌握了求和计算。在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我对组内成员选择的具体的小任务要充分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对小组学习的指导与点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学习小组内、一个个“小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老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提升各组的学习效果,使所有学习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这个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计算机、阅读课本、看电子教材、观看CAI课件、访问相关网站等),让学生学会处理个体与集体在时间上、任务完成进度上的矛盾。为此,教师应提供必要且充分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地址、校园局域网资源库,供学生选择使用。这不仅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避免学生走弯路,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可以避免某些网站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具有非常良好的条件,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提高操作技能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中的诸多缺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
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法,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协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地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能自主掌握相关的知识、方法与学习技能,是一种非常适合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的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究精神以及合作能力。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模式的尝试创造了条件。现就本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及心得与同行共同探讨。
1改变传统,重视分层次(任务不同)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科,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我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上课“一刀切”“一言堂”,以全新的分层次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信息。分层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因材施教。
对于初一新生,学生计算机常识的底子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而有的接触较少,因此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存在一定的差别,接受能力和把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布置课堂操作练习任务后,多数学生可能在老师预设时间内完成了,少数同学可能整节课都未必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就使老师对课堂任务的设计、计划及课堂进度等方面的把握加大了难度。为此,我首先要调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层次,采用快乐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结识多媒体》一章时,采用“分层次教学”、“以任务带知识”的方式,有的学生“ACDSEE”使用自如,那么他们就可根据喜好选择新的图片软件“PHOTOSHOP”等进行自主学习,给这一部分学生布置“个人成长电子相册”、“贺卡设计”等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喜好与特长,自主进行创造;有的自己设计成长记录,有的自己给亲朋好友设计贺卡,使学生在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ACDSEE”软件基础知识与基本功能的应用,又亲身体验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了创造与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任务,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善自己想象的境界,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增强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同时,上课时必须保证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个别问题采用生生协作(学生辅导学生),重点和难点采取师生协作(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演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对《WINDOWS XP的个性化(二)》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工作环境,包括墙纸、屏幕保护及窗口配色方案等,引导其创造各具风格的工作环境背景。由于这一节的内容更能彰显学生个性,我采用了“生生协作”加“师生协作”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再主动尝试操作,对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先在学生中互动交流、共同解决,然后指名操作、讲解,并通过教学网广播演示,让全班同学观察其操作,听其讲解,最后教师给以必要地补充、订正。在学生的亲历中充实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加强情感的交流。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实践的机会,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有收获的喜悦!这样,大家共同出点子,找路子,把课堂变成答疑解惑的基地、展示协作交流的舞台,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打破了“一言堂”“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2任务驱动型协作交流
在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中,教师合理任务的设计及学生合理分组是课堂是否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小任务,让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同时,主动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与操作技能。
学生的分组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说来,教师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一个或多个适合协作学习的“任务”,构建一个基于任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学习环境,在学生的探索协作过程中,做好引导、帮助、咨询的工作;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做好组织、控制、协调的工作。组成学习组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个性小组,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分组,使得小组成员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组成学习小组并确定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依据学习目标,分解出不同层次目标,使小组的每个成员明确己任以及要达到的小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组成员分配组内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取长补短,做到任务分配科学合理,以提高完成总目标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任务分工明确后,小组成员各自从不同方面入手,寻求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索,通过积极协作来完成个人任务。
例如:在进行《计算智多星》的教学中,我设计任务时考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操作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等,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教学目标设计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即把求和计算分成简单利用工具按钮、利用公式、利用函数计算等三种不同任务。同时,对于组内同学,经讨论协商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小任务,但要求各学习组要把这三种操作都做到,这样学生虽采用不同的途径,但都掌握了求和计算。在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我对组内成员选择的具体的小任务要充分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我对小组学习的指导与点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让学生在一个个学习小组内、一个个“小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老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提升各组的学习效果,使所有学习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这个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计算机、阅读课本、看电子教材、观看CAI课件、访问相关网站等),让学生学会处理个体与集体在时间上、任务完成进度上的矛盾。为此,教师应提供必要且充分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地址、校园局域网资源库,供学生选择使用。这不仅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避免学生走弯路,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可以避免某些网站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具有非常良好的条件,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提高操作技能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中的诸多缺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