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数学化”,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包括语文、数学的综合阅读能力。
1.目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要么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么就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教师也不让学生阅读教材。如果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上的内容,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把教材上的图片、例题、公式的推导过程全部用课件出示,顶多到做练习时,教师才会让学生看教材,完成相应的练习,教材变成了习题册。其实这是本末倒置,教材是很多数学专家集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可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资源,课堂上学生听的多、活动多、课件多,而读书少。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对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2.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阅读数学课本。
2.1.1 阅读目录、标题。目录标题是课本的纲目,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目录标题就等于了解了课本的框架结构。
2.1.2 阅读数学例题。认真审题,尝试解题,把自己的方法与课本上的相比较,学习简单的方法、规范的格式。
2.1.3 阅读概念、法则、公式。数学课本中概念、法则、公式的叙述都非常严谨,要正确理解其中的字、词、句,能区分有关的、相近的内容,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及合用、巧用。
2.1.4 阅读“你知道吗”、“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紧密相联,且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 阅读课外材料。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仅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如:《小学生数学报》、《趣味数学》、《马小跳玩数学》等,通过阅读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离不开数学。
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1 课前阅读,提纲挈领。
课前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标出疑问,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有价值的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这样能使阅读更有效。
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一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以下的阅读提纲:
3.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1.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和以前学过的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有关系?3.你认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课前阅读,因人而异,即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的阅读方法会不同; 因材而异,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概念型的、计算型的、几何形的等等),阅读方法也不同,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阅读,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
3.2 课内阅读,加强理解。
古人推崇“读好书,不求甚解”,但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及解题方法的表述则相当严密,作为数学的阅读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教师要适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在学生阅读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2.1 为什么说在除法里,这个性质在乘法里适用吗?
3.2.2 性质中的“同时”是什么意思,删除“同时”行吗?
3.2.3 为什么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同时扩大或缩小不相同的倍数,会怎样?
接着进一步深入,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商会不会有变化?最后让学生用线划出重点词,引起注意。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还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另外,对于信息量大一点的教学内容,如解决问题,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这里我们可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和技巧:1.通读,初步感受题目的大意。2.细读,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每一句话,特别要认真阅读最后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有针对性。3.精读,读写结合,认真揣摩包含数量关系的语句,可用笔划出重要的条件,或通过画图、画表格把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得到提升,思维训练肯定得到强化,数学语言肯定得到丰富。
3.3 课后阅读,巩固提高。
及时的课后阅读,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的习惯,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学习对正确学习方法形成是极其有害的。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更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会系统地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打下扎实基础。
阅读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是数学素养和智力腾飞的翅膀,更是一种思考,一种习惯,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闪光!
收稿日期:2013-02-19
1.目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要么就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么就是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教师也不让学生阅读教材。如果教学内容涉及到教材上的内容,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把教材上的图片、例题、公式的推导过程全部用课件出示,顶多到做练习时,教师才会让学生看教材,完成相应的练习,教材变成了习题册。其实这是本末倒置,教材是很多数学专家集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可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科书这一资源,课堂上学生听的多、活动多、课件多,而读书少。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对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2.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阅读数学课本。
2.1.1 阅读目录、标题。目录标题是课本的纲目,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目录标题就等于了解了课本的框架结构。
2.1.2 阅读数学例题。认真审题,尝试解题,把自己的方法与课本上的相比较,学习简单的方法、规范的格式。
2.1.3 阅读概念、法则、公式。数学课本中概念、法则、公式的叙述都非常严谨,要正确理解其中的字、词、句,能区分有关的、相近的内容,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及合用、巧用。
2.1.4 阅读“你知道吗”、“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紧密相联,且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 阅读课外材料。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仅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如:《小学生数学报》、《趣味数学》、《马小跳玩数学》等,通过阅读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离不开数学。
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3.1 课前阅读,提纲挈领。
课前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标出疑问,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简单的、有价值的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这样能使阅读更有效。
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一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以下的阅读提纲:
3.1.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1.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和以前学过的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有关系?3.你认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课前阅读,因人而异,即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的阅读方法会不同; 因材而异,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概念型的、计算型的、几何形的等等),阅读方法也不同,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阅读,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
3.2 课内阅读,加强理解。
古人推崇“读好书,不求甚解”,但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及解题方法的表述则相当严密,作为数学的阅读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教师要适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更准确的理解掌握,明确本质,理清逻辑关系。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在学生阅读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2.1 为什么说在除法里,这个性质在乘法里适用吗?
3.2.2 性质中的“同时”是什么意思,删除“同时”行吗?
3.2.3 为什么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同时扩大或缩小不相同的倍数,会怎样?
接着进一步深入,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商会不会有变化?最后让学生用线划出重点词,引起注意。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不仅明白了为什么,还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另外,对于信息量大一点的教学内容,如解决问题,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这里我们可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和技巧:1.通读,初步感受题目的大意。2.细读,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每一句话,特别要认真阅读最后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有针对性。3.精读,读写结合,认真揣摩包含数量关系的语句,可用笔划出重要的条件,或通过画图、画表格把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得到提升,思维训练肯定得到强化,数学语言肯定得到丰富。
3.3 课后阅读,巩固提高。
及时的课后阅读,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的习惯,那种只解题、不读书的课后学习对正确学习方法形成是极其有害的。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更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会系统地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打下扎实基础。
阅读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是数学素养和智力腾飞的翅膀,更是一种思考,一种习惯,只有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让阅读在数学教学中闪光!
收稿日期: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