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用铝合金烧蚀演变图像分析

来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预处理铝合金进行高温烧蚀,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不同灼烧时间下铝合金图像,提取烧蚀特征,用分形模型分析图像特征。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烧蚀坑扩大、变深,试件分形维数增加、失重率增加;烧蚀72 h后,分形维数为1.978D,失重率为5.186×10-3%,试件破坏显著;分形模型能准确分析铝合金烧蚀形貌演变。
其他文献
以搭建的智能建造移动钻孔机器人为对象,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机器人单次连续打孔和多次连续打孔进行标定实验,分别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在机器人实际协调作业中,整机打孔精度达标率在79.52%,整机作业稳定性良好。多次连续打孔达标率比单次连续打孔平均每个孔精度提高1.33mm,可知机器人内部因素中,与机械臂水平定位相比,履带式移动平台定位精度有待提高,可对小车左右驱动器或者运动控制板卡控
期刊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的智能建造领域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总结智能建造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智能建造领域发展热点为:智慧工地、信息模型、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研究趋势分为3个阶段:探索阶段(2000—2015年)、发展阶段(2016—2020年)、新发展阶段
会议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顶升模架系统优化设计与现场智能化施工的数字化融合,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结构合理性,以西安某超高层建筑中所使用的顶模钢框架结构为对象,采用SIMP插值模型法,约束次桁架悬挑端竖向位移,以减少顶模钢框架结构钢材用量为目标进行优化,依据优化结果对顶模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应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以拓扑优化设计、系统化安装、智能化施工为实施框架,通过拓扑优化设计结合智能化控
期刊
通过研究挤压态Mg-6Zn-0.8Zr-0.5Y镁合金在300、350、400℃,0.001、0.01、0.1、1 s-1应变率下的压缩变形行为,获得挤压态Mg-6Zn-0.8Zr-0.5Y镁合金热压缩过程的流变应力-应变曲线,构建基于Arrhenius方程的本构模型和热加工图,阐明变形温度和应变率对挤压态Mg-6Zn-0.8Zr-0.5Y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挤压态Mg-6Zn-0
期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以智能建造作为施工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施工运行流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重要阶段并以此为发展框架,提出并总结不同阶段下的工作内容与技术手段,针对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研究目的:高铁智能建造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然而现行的线性造价估算方法逐渐出现与之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本文运用非线性复杂系统预测等方法,建立高铁智能建造造价非线性估算系统,主要以高铁智能建造造价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建立高铁智能建造造价估算SD模型,为高铁智能建造造价控制优化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论:(1)分析验证了高铁智能建造实际造价随机性演变规律及趋势;(2)构建了高铁智能
期刊
以防水钢板为基材,在其表面制备不同厚度涂层,制成建筑外墙钢板试样,用弹丸撞击。根据弹丸冲击原理分析不同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撞击距离下建筑外墙钢板涂层损耗,通过粗糙度、涂层脱离面积、百格测试法分析钢板涂层附着力。结果表明: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撞击距离越大,涂层损耗量越大,增大涂层厚度会降低涂层附着力;钢板表面越光滑,涂层附着力越小,涂层越易破坏,钢板的粗糙度为23μm时,涂层的附着力最好。
期刊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建造业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动了工程建造活动中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升级,作为对变革进程影响最大的高等教育也面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大挑战。通过对新工科教育理念和建筑行业人才新需求的分析,阐明了在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建筑产业转型背景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设增设智能建造专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探讨了智能建造专业人
期刊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大国。在我国公路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路隧道将不可避免地穿越岩溶地貌区,且今后类似工程还将越来越普遍。以湖北宣鹤高速公路太平隧道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探测雷达对岩溶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运用三维成像扫描技术确定溶洞整体情况。
期刊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气候变化也日益严重,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中,通过采用一系列海绵设施来调节城市内外的水资源,实现雨水的集蓄、渗透与净化,达到城市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从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两个方面展开,旨在探讨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以期能够促进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