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东的紫菜业从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开始,到推广养殖、加工,再到发展成为当地滩涂农业的绿色同盟,经历了40年。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如东的紫菜业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农业新兴产业,成为全国紫菜业的标兵,其做法和经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滩涂农业;绿色同盟;紫菜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088-04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北翼,拥有海岸线长106公里,滩涂面积104万亩。滩涂农业在如东的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2011年如东滩涂经济总产值达到30多亿元。在如东的滩涂农业中,无论是从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路径、发展的水平等方面来考察,紫菜业都是发展得最好的绿色同盟产业。为了深入了解如东紫菜业发展的过程及其现状,探索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的发展规律,近两年来,我们调研组通过走访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如东海洋渔业局及该县多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到如东史志办、档案馆查阅史料,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介绍如下。
一、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历程和基本成效
如东的紫菜业从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到现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发展得比较好的绿色同盟,已经经历了40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71年紫菜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使如东的滩涂成为一片热土。如东的紫菜栽培1971年在沿海滩涂试验获得成功,此后如东的紫菜业得到蓬勃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文蛤、梭子蟹、对虾等十几个海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从此就拉开了如东海洋养殖业发展的大幕。
(2)1972年开始紫菜育苗和养殖的推广,使紫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972年,如东县向各渔业公社推广养殖条斑紫菜36.9亩。1976年,养殖面积400亩,名列全省第一。1985年,全县养殖面积895亩。1990年,养殖面积达1200余亩,年产90吨,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泰国等地。1995年,全县紫菜养殖面积1.5万亩,年产值超过6千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生产基地。2001年,养殖面积3.6万亩,紫菜产量占全国产量40%以上。2005年,全县养殖面积达8万亩,生产规模占国内市场总量的50%以上,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基地。目前全县紫菜养殖面积达12.7万亩。
(3)1983年紫菜加工业兴起,使紫菜业成为品牌产业。1983年从日本引进一台半自动紫菜烘干设备,从此改变了如东靠土烘房加工鲜紫菜的历史。1987年从日本引进第一台全自动紫菜烘干机组,加工效率成倍提高,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成品紫菜全部出口,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紫菜全部实现自动加工。1996年引进紫菜二次加工生产线,开始大批量生产调味紫菜,现有二次加工线15条。目前,全县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企业120多家,年加工紫菜干品11万箱,吸纳沿海渔(农)民就业3万人,去年创产值4亿多元,并有2个产品获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5个品牌被认定为省无公害渔业产品,2个品牌干紫菜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家企业取得相关认证。
(4)2003年开始重视紫菜无公害养殖,使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果说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中的合作是小范围的话,那么无公害紫菜养殖就是一个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绿色同盟的缔结过程和作用过程,是由政府及其多个部门、眾多企业、养殖户构成的绿色同盟。
1993年以后,如东的紫菜养殖经常会发生大面积烂苗、烂菜,经查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病害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海水污染,水质达不到紫菜育苗和养殖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东县委、县政府在保护海洋生态和控制海洋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保护海洋生态。如东县在开发建设洋口港工程中,如果不考虑海洋原有生态的话,陆岛之间大部分可以海堤连接,这样就能节省几千万的投资。为了使紫菜养殖区的海流畅通,县政府决定陆岛之间的连接通道尽量少填海造堤多造桥,不惜增大工程成本。15公里的陆岛黄海大桥,两端以海堤作引桥的部分只有3公里。
二是采取硬措施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2005年以前,如东内陆有小化工厂300多家,污水直排的是绝大多数,内河污染十分严重,再排到附近海域,直接威胁到紫菜产业的安全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东县委、县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建立化工园区,将部分内地化工厂搬进了园区,对其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对其他小化工厂逐步进行关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从而使全县的化工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使如东成为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县。
三是建立有机无公害紫菜检测中心。中心设在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内,检测设备齐全。为了让客户买得放心,所有进入市场交易的紫菜都要先进行无公害检测,质量合格方可进入市场。
四是对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产品进行发牌。到目前为止,如东有无公害紫菜养殖基地5个,获得农林部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的紫菜产品有5个,占南通市的60%。
二、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路径分析
1.技术路径
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首先是超越于养殖加工企业之上的技术共同体,它为如东紫菜较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鉴于养殖户或养殖加工企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各种设备匮乏,外部信息不灵,如东紫菜业的试育苗、试养殖,病害的防治、加工机械的引进、采收机的研发等,都是由县水产行政、技术部门牵头,联合有关水产高校、科研院所,并组织紫菜养殖户、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和实现的,这就形成了如东紫菜业的技术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如东紫菜业发展的领跑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它解决了如东紫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紫菜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几千年来如东广袤的滩涂从未有过自然生长的紫菜,更没有人工栽培养殖紫菜。1971年如东水产局的技术人员联合沿海渔业村集体学习外地紫菜育苗养殖技术,在如东滩涂上探索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如东紫菜业发展的起点。 二是紫菜病烂问题探索的重大突破。1993年,全县发生大面积紫菜病烂。如东水产局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紫菜病烂原因的调查与研究,经过数月的认真工作,查清紫菜病烂原因主要是由缩曲症和赤腐病引起。该课题分别获江苏省、农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三是紫菜冷藏网栽培技术全面运用。1995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在如东县试验紫菜冷藏网技术获得成功,解决了紫菜病烂问题,提高了紫菜产量和品质。1997年,冷藏网紫菜栽培技术通过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成果鉴定。
四是研制开发紫菜采摘机获得成功。随着紫菜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菜的人工采摘效率低,远远跟不上紫菜养殖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人工海洋采摘中经常会出现海难安全事故。针对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由如东水产行政部门牵头,当地一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和一家电子企业合作,自主研制开发了“半浮动筏式紫菜采摘机”。该机械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20倍,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还能促进紫菜生长,保障生产安全。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使用。
五是紫菜二茬养殖技术试验取得成功。2004年如东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和一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共同承担的紫菜二茬养殖技术试验取得成功,该项目大幅度提高了紫菜养殖设施利用率,延长全年海上养殖时间,紫菜的养殖效益提高了30%。
2.体制路径
从1972年到90年代中期的20多年时间里,如东的紫菜养殖、加工都是集体形式,由沿海村和县水产公司承担。这种体制产权不明晰,资产难管,产品流失多,群众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养殖加工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紫菜业的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东的紫菜业于90年代初期逐步开始体制转型,于1996年完成了养殖加工承包制的体制改革,将集体养殖加工场改制为养殖加工企业,同时积极扶持个体养殖户。体制的成功转型,使如东的紫菜业迎来了大发展,养殖面积从1972年到1996年年平均增加680亩,而从1997年到2010年年均增加7860亩,体制改革后,养殖面积比体制改革前年均增加11.5倍。
3.组织路径
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的缔结,经历着从松散协作向紧密协作的发展过程。
一是早期松散的互助性协作。由于紫菜采收时间上的前后交错,养殖户之间劳动力调节余缺成为必要,由此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加工机械利用上的互助,继而也出现了养殖能人在技术上帮助他人,在加工项目上带动他人的局面。
二是组织化的共同体建立。20世纪90年代末,如东的紫菜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众多的小规模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低价恶性竞争,导致紫菜价格一落千丈,紫菜市场陷入混乱局面。一些中小加工企业不得不闭门歇业,全县紫菜生产、加工进入低谷。针对这一状况,2001年初,如东水产局组织紫菜生产企业的老板到日本进行考察,发现日本100%的农民都加入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突出作用。受此启发,在如东水产局领导支持下,2001年5月由三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如东县紫菜协会,协会最初有会员23家,至今已发展到102家。如东紫菜企业协会的建立和正常运作,不仅解决了单个或几个养殖、加工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还使如东紫菜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互助和抵御行业风险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让技术共享、市场共享从可能变为现实。比如,通过企业协会建立的海洋气候和海况及灾害预防信息发布平台、价格信息发布平台等,为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发挥了很好的服务作用。
4.市场路径
为更好地发挥紫菜协会作用,2003年由几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倡议,88家会员单位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并挂牌营业。该市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交易大厅0.78万平方米,设有展样厅、卖方会员室、信息发布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大厅内设摊位1068个,配有多媒体显示设备。校样楼设有买方会员室、检验检疫中心、商务中心等。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按现代股份制企业模式运行,引进和采用日本紫菜销售招投标交易方式运作,紫菜成交价格采用拍卖方式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做好信息、科技、培训、代办商检、仓储、运输等服务,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市场建成后,市场每年举办6次干紫菜招投标會,优质条斑紫菜成交量占全省1/2。目前,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已成为中、日、韩三个条斑紫菜生产大国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交易量最大的干紫菜交易专业市场。如东县紫菜协会与如东县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在已有紫菜养殖和加工企业的乡镇建立了紫菜协会分会。2008年如东县紫菜协会与如东县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级模范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三、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1.创新是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主线
如东紫菜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这几个方面的创新是如东紫菜业发展主线。40年来如东的水产行政部门及其技术人员、养殖户和养殖加工企业,对如东紫菜业发展问题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如东的紫菜业从根本上立住了脚,并为全国的紫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东紫菜业诸多创新都是源于发展意识。每当发展遇阻而提出问题,他们就通过试验探索或模仿学习去寻找解决方法,通过借助外部推动或企业间互动去寻找解决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变运作方式,推动紫菜产业的发展升级。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图式表示:
2.政府的扶持是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重要条件
一是有良好的政策环境。40年来紫菜业发展一直受到如东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扶持,包括免征农业渔业税收,鼓励引进外资,机械购置补贴等,在紫菜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养殖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时,政府能在经济上给予救助。如东的紫菜业始终有很好的政策呵护。 二是良好的行政服务和技术指导。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等,都是在县水产行政和技术部门牵头之下来实现的,这使如东紫菜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成果,具有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周期短、见效快、影响面广的特点。
3.产业链较好地延伸是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基本特征
如东紫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沿海及内地近10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3万就业机会,使很多原来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转行,使过度的海洋捕捞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如东紫菜产业链延伸主要表现如下:(1)育苗业和养殖业是这个产业的基业;(2)因育苗和养殖量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养殖网架业的发展;(3)促进了所需船型制造业的发展;(4)紫菜采摘机的研制开发成功,使紫菜采摘机的生产制造业应运而生;(5)适应紫菜保藏的要求,一次加工业兴起;(6)为了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生产可直接食用的高端紫菜产品,二次加工业兴起;(7)促进了包装业的发展;(8)紫菜产品还使餐饮业的菜谱得到丰富,以紫菜为原料的菜谱和休闲食品出现;(9)促进了当地外贸业的发展。
紫菜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升级情况可直观的表示如下图:
四、结论与讨论
1.农业种养加工协会是农业生产经营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
以如东紫菜协会为代表的农业种养加工协会,是合作主体之间经济联系比较模糊和松散的合作模式,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宜于在产出较高、土地范围不太广,有增加收益预期项目的条件下建立。在广阔的草原、滩涂、湖泊、山地等广种薄收的土地或水面上,从事种养项目,其管理的难度大,风险大,可控性差,承包种养主体又相对稀少,因而不具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件,但可以建立农业种养加工协会。以此为平台,各会员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服务,其起到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稳定市场等多方面的作用。这种因地制宜的农业合作模式创新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开放式绿色同盟的缔结需要各界的共同参与
在产出较高、范围不广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种养项目,可以自我营造绿色环境,生产绿色产品,比如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等。而在广种薄收土地上,由于范围广,难以实现种养项目的绿色自我控制,因此需要建立起由地方政府为主导,众多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绿色同盟,以系统工程的形式营造绿色环境。比如,如东县滩涂的绿色生态缔造,就是在如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东政府部门和如东众多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实现和维系的。
3.特色农产品应建立自己的专业市场
特色农产品是数量小、品种稀有、品质特别的农产品,与大宗农产品不同,它没有市场的定价机制,价格高低贵贱没有衡量标准,市场混乱,其产业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户、种养加工企业要保护自己的产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市场,形成自己的定价机制,以集体的力量应对大市场的挑战。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的建立,使紫菜这种特色农产品能够卖到合理的价格,解决了过去养殖户、養殖加工企业散兵游勇式降价竞争销售的问题,从而使如东紫菜业从根本上走上了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
[5]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责任编辑:浩 宇
关键词:滩涂农业;绿色同盟;紫菜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8/09-0088-04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北翼,拥有海岸线长106公里,滩涂面积104万亩。滩涂农业在如东的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2011年如东滩涂经济总产值达到30多亿元。在如东的滩涂农业中,无论是从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路径、发展的水平等方面来考察,紫菜业都是发展得最好的绿色同盟产业。为了深入了解如东紫菜业发展的过程及其现状,探索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的发展规律,近两年来,我们调研组通过走访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如东海洋渔业局及该县多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到如东史志办、档案馆查阅史料,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介绍如下。
一、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历程和基本成效
如东的紫菜业从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到现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发展得比较好的绿色同盟,已经经历了40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71年紫菜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使如东的滩涂成为一片热土。如东的紫菜栽培1971年在沿海滩涂试验获得成功,此后如东的紫菜业得到蓬勃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文蛤、梭子蟹、对虾等十几个海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从此就拉开了如东海洋养殖业发展的大幕。
(2)1972年开始紫菜育苗和养殖的推广,使紫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972年,如东县向各渔业公社推广养殖条斑紫菜36.9亩。1976年,养殖面积400亩,名列全省第一。1985年,全县养殖面积895亩。1990年,养殖面积达1200余亩,年产90吨,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泰国等地。1995年,全县紫菜养殖面积1.5万亩,年产值超过6千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生产基地。2001年,养殖面积3.6万亩,紫菜产量占全国产量40%以上。2005年,全县养殖面积达8万亩,生产规模占国内市场总量的50%以上,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基地。目前全县紫菜养殖面积达12.7万亩。
(3)1983年紫菜加工业兴起,使紫菜业成为品牌产业。1983年从日本引进一台半自动紫菜烘干设备,从此改变了如东靠土烘房加工鲜紫菜的历史。1987年从日本引进第一台全自动紫菜烘干机组,加工效率成倍提高,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成品紫菜全部出口,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紫菜全部实现自动加工。1996年引进紫菜二次加工生产线,开始大批量生产调味紫菜,现有二次加工线15条。目前,全县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企业120多家,年加工紫菜干品11万箱,吸纳沿海渔(农)民就业3万人,去年创产值4亿多元,并有2个产品获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5个品牌被认定为省无公害渔业产品,2个品牌干紫菜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家企业取得相关认证。
(4)2003年开始重视紫菜无公害养殖,使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果说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中的合作是小范围的话,那么无公害紫菜养殖就是一个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绿色同盟的缔结过程和作用过程,是由政府及其多个部门、眾多企业、养殖户构成的绿色同盟。
1993年以后,如东的紫菜养殖经常会发生大面积烂苗、烂菜,经查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病害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海水污染,水质达不到紫菜育苗和养殖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东县委、县政府在保护海洋生态和控制海洋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保护海洋生态。如东县在开发建设洋口港工程中,如果不考虑海洋原有生态的话,陆岛之间大部分可以海堤连接,这样就能节省几千万的投资。为了使紫菜养殖区的海流畅通,县政府决定陆岛之间的连接通道尽量少填海造堤多造桥,不惜增大工程成本。15公里的陆岛黄海大桥,两端以海堤作引桥的部分只有3公里。
二是采取硬措施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2005年以前,如东内陆有小化工厂300多家,污水直排的是绝大多数,内河污染十分严重,再排到附近海域,直接威胁到紫菜产业的安全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东县委、县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建立化工园区,将部分内地化工厂搬进了园区,对其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对其他小化工厂逐步进行关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从而使全县的化工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使如东成为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县。
三是建立有机无公害紫菜检测中心。中心设在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内,检测设备齐全。为了让客户买得放心,所有进入市场交易的紫菜都要先进行无公害检测,质量合格方可进入市场。
四是对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产品进行发牌。到目前为止,如东有无公害紫菜养殖基地5个,获得农林部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的紫菜产品有5个,占南通市的60%。
二、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路径分析
1.技术路径
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首先是超越于养殖加工企业之上的技术共同体,它为如东紫菜较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鉴于养殖户或养殖加工企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各种设备匮乏,外部信息不灵,如东紫菜业的试育苗、试养殖,病害的防治、加工机械的引进、采收机的研发等,都是由县水产行政、技术部门牵头,联合有关水产高校、科研院所,并组织紫菜养殖户、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和实现的,这就形成了如东紫菜业的技术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如东紫菜业发展的领跑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它解决了如东紫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紫菜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几千年来如东广袤的滩涂从未有过自然生长的紫菜,更没有人工栽培养殖紫菜。1971年如东水产局的技术人员联合沿海渔业村集体学习外地紫菜育苗养殖技术,在如东滩涂上探索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如东紫菜业发展的起点。 二是紫菜病烂问题探索的重大突破。1993年,全县发生大面积紫菜病烂。如东水产局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紫菜病烂原因的调查与研究,经过数月的认真工作,查清紫菜病烂原因主要是由缩曲症和赤腐病引起。该课题分别获江苏省、农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三是紫菜冷藏网栽培技术全面运用。1995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在如东县试验紫菜冷藏网技术获得成功,解决了紫菜病烂问题,提高了紫菜产量和品质。1997年,冷藏网紫菜栽培技术通过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成果鉴定。
四是研制开发紫菜采摘机获得成功。随着紫菜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菜的人工采摘效率低,远远跟不上紫菜养殖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人工海洋采摘中经常会出现海难安全事故。针对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由如东水产行政部门牵头,当地一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和一家电子企业合作,自主研制开发了“半浮动筏式紫菜采摘机”。该机械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20倍,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还能促进紫菜生长,保障生产安全。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使用。
五是紫菜二茬养殖技术试验取得成功。2004年如东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和一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共同承担的紫菜二茬养殖技术试验取得成功,该项目大幅度提高了紫菜养殖设施利用率,延长全年海上养殖时间,紫菜的养殖效益提高了30%。
2.体制路径
从1972年到90年代中期的20多年时间里,如东的紫菜养殖、加工都是集体形式,由沿海村和县水产公司承担。这种体制产权不明晰,资产难管,产品流失多,群众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养殖加工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紫菜业的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东的紫菜业于90年代初期逐步开始体制转型,于1996年完成了养殖加工承包制的体制改革,将集体养殖加工场改制为养殖加工企业,同时积极扶持个体养殖户。体制的成功转型,使如东的紫菜业迎来了大发展,养殖面积从1972年到1996年年平均增加680亩,而从1997年到2010年年均增加7860亩,体制改革后,养殖面积比体制改革前年均增加11.5倍。
3.组织路径
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的缔结,经历着从松散协作向紧密协作的发展过程。
一是早期松散的互助性协作。由于紫菜采收时间上的前后交错,养殖户之间劳动力调节余缺成为必要,由此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加工机械利用上的互助,继而也出现了养殖能人在技术上帮助他人,在加工项目上带动他人的局面。
二是组织化的共同体建立。20世纪90年代末,如东的紫菜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众多的小规模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低价恶性竞争,导致紫菜价格一落千丈,紫菜市场陷入混乱局面。一些中小加工企业不得不闭门歇业,全县紫菜生产、加工进入低谷。针对这一状况,2001年初,如东水产局组织紫菜生产企业的老板到日本进行考察,发现日本100%的农民都加入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突出作用。受此启发,在如东水产局领导支持下,2001年5月由三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如东县紫菜协会,协会最初有会员23家,至今已发展到102家。如东紫菜企业协会的建立和正常运作,不仅解决了单个或几个养殖、加工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还使如东紫菜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互助和抵御行业风险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让技术共享、市场共享从可能变为现实。比如,通过企业协会建立的海洋气候和海况及灾害预防信息发布平台、价格信息发布平台等,为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和个体养殖户发挥了很好的服务作用。
4.市场路径
为更好地发挥紫菜协会作用,2003年由几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倡议,88家会员单位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并挂牌营业。该市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交易大厅0.78万平方米,设有展样厅、卖方会员室、信息发布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大厅内设摊位1068个,配有多媒体显示设备。校样楼设有买方会员室、检验检疫中心、商务中心等。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按现代股份制企业模式运行,引进和采用日本紫菜销售招投标交易方式运作,紫菜成交价格采用拍卖方式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做好信息、科技、培训、代办商检、仓储、运输等服务,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市场建成后,市场每年举办6次干紫菜招投标會,优质条斑紫菜成交量占全省1/2。目前,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已成为中、日、韩三个条斑紫菜生产大国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交易量最大的干紫菜交易专业市场。如东县紫菜协会与如东县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在已有紫菜养殖和加工企业的乡镇建立了紫菜协会分会。2008年如东县紫菜协会与如东县天一紫菜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级模范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三、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1.创新是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主线
如东紫菜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这几个方面的创新是如东紫菜业发展主线。40年来如东的水产行政部门及其技术人员、养殖户和养殖加工企业,对如东紫菜业发展问题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如东的紫菜业从根本上立住了脚,并为全国的紫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东紫菜业诸多创新都是源于发展意识。每当发展遇阻而提出问题,他们就通过试验探索或模仿学习去寻找解决方法,通过借助外部推动或企业间互动去寻找解决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转变运作方式,推动紫菜产业的发展升级。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图式表示:
2.政府的扶持是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重要条件
一是有良好的政策环境。40年来紫菜业发展一直受到如东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扶持,包括免征农业渔业税收,鼓励引进外资,机械购置补贴等,在紫菜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养殖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时,政府能在经济上给予救助。如东的紫菜业始终有很好的政策呵护。 二是良好的行政服务和技术指导。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等,都是在县水产行政和技术部门牵头之下来实现的,这使如东紫菜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成果,具有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间周期短、见效快、影响面广的特点。
3.产业链较好地延伸是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基本特征
如东紫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沿海及内地近10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3万就业机会,使很多原来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转行,使过度的海洋捕捞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如东紫菜产业链延伸主要表现如下:(1)育苗业和养殖业是这个产业的基业;(2)因育苗和养殖量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养殖网架业的发展;(3)促进了所需船型制造业的发展;(4)紫菜采摘机的研制开发成功,使紫菜采摘机的生产制造业应运而生;(5)适应紫菜保藏的要求,一次加工业兴起;(6)为了提高紫菜产品的附加值,生产可直接食用的高端紫菜产品,二次加工业兴起;(7)促进了包装业的发展;(8)紫菜产品还使餐饮业的菜谱得到丰富,以紫菜为原料的菜谱和休闲食品出现;(9)促进了当地外贸业的发展。
紫菜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升级情况可直观的表示如下图:
四、结论与讨论
1.农业种养加工协会是农业生产经营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
以如东紫菜协会为代表的农业种养加工协会,是合作主体之间经济联系比较模糊和松散的合作模式,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模式的重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宜于在产出较高、土地范围不太广,有增加收益预期项目的条件下建立。在广阔的草原、滩涂、湖泊、山地等广种薄收的土地或水面上,从事种养项目,其管理的难度大,风险大,可控性差,承包种养主体又相对稀少,因而不具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件,但可以建立农业种养加工协会。以此为平台,各会员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服务,其起到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稳定市场等多方面的作用。这种因地制宜的农业合作模式创新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2.开放式绿色同盟的缔结需要各界的共同参与
在产出较高、范围不广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种养项目,可以自我营造绿色环境,生产绿色产品,比如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等。而在广种薄收土地上,由于范围广,难以实现种养项目的绿色自我控制,因此需要建立起由地方政府为主导,众多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绿色同盟,以系统工程的形式营造绿色环境。比如,如东县滩涂的绿色生态缔造,就是在如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如东政府部门和如东众多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实现和维系的。
3.特色农产品应建立自己的专业市场
特色农产品是数量小、品种稀有、品质特别的农产品,与大宗农产品不同,它没有市场的定价机制,价格高低贵贱没有衡量标准,市场混乱,其产业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户、种养加工企业要保护自己的产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市场,形成自己的定价机制,以集体的力量应对大市场的挑战。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的建立,使紫菜这种特色农产品能够卖到合理的价格,解决了过去养殖户、養殖加工企业散兵游勇式降价竞争销售的问题,从而使如东紫菜业从根本上走上了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
[5]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责任编辑:浩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