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末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超脱自然的艺术时空,构筑了恢弘大气的诗歌宇宙,作为道家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延续,《二十四诗品》美学思想在音乐艺术方面传递着别样的讯息。二胡以它柔美抒情,宛如人声的艺术特色深受世人的喜爱,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日臻成熟的今天,音乐美学内涵与演奏技术相辅相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一章有所借鉴,浅析“雄浑”的美学思想在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演奏中的运用。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大气磅礴;江河云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宋代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乐略·乐府总序》中提到:“乐以诗为本,诗以乐为用”。自古以来,诗词歌赋与演奏艺术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浪潮中互相影响,求同存异。在相关研究者的笔下也不难发现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存在一定共性,诗歌美学理论也经常运用到音乐创作之中,两者相互借鉴,相互完善,共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来说,娴熟的演奏技巧源于平时的勤学苦练,除此之外更看重的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文化底蕴。演奏者将领悟到的文化内涵运用在演奏上,可以使演奏者的艺术境界得以升华,创造出更加富有特色的演奏效果。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承袭了道家哲学理念和道家审美情趣,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观和审美观进行归类和提炼。《二十四诗品》将诗歌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分为雄浑、纤秾、冲淡等二十四品类,延续了道家音乐美学注重原始美,自然美,淳朴美和辩证美的美学思想,与道家音乐美学提倡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一脉相承,《二十四诗品》中着重体现了“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思与境偕”等诗境风格,渗透出“泠然希音”等音乐美学思想,与道家音乐美学中提倡“大音希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二十四诗品》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色,展现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美。“雄浑”一开头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引出本体与作用两个哲学概念,或者是说雄渾的艺术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两者的关系,元气浑厚,才能表现出力量,才能使身心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是近年来二胡演奏曲目中描写自然情怀的经典作品,作者在登顶峨眉之巅,看到飞云似海,峰峦叠嶂的自然之景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江河云梦》采用了非传统结构的写作方法,是近现代二胡作品中将一定的技巧难度和美学思想相结合的作品,乐曲中调式调性的不确定性,非传统指法和把位,跳顿弓和坎弓的运用,大小琶音音列组合,增减和弦以及各种节奏型的运用,突破了传统二胡曲的组织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大胆开创了新的演奏模式。全曲雄浑壮丽,绚烂多姿。仿佛演奏者置身瑰丽险峻的自然神奇景色之中,随着高低起伏的旋律线条穿梭于翻腾的云海山峦之中,一边流连于大自然神奇曼妙的景色,一边体会着酣畅淋漓的快意人生。
  在司空图的论述中提到“大用外腓”的前提是“真体内充”,“真体”来自于道家返虚养气的修养。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一切活动的发展变化都包括在真体之内,元气浑厚,才能表现出力量,才能展现出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恢弘气势。《江河云梦》开篇的引子段落是对全曲基调的定位,首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演奏乐曲之前,演奏者需深吸一口气,饱满的呼吸,身体与呼吸配合,左手的按弦力度和节奏的快速变化要与右手持弓的力度和运弓速度进行正确的配比,一气呵成,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衔接要连贯且似断非断,音断意连。将引子中复杂多变的旋律线条想象成登顶之上,极目远眺,感受到了是江天一色,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对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和敬畏。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第一主题时,合理分配按弦揉弦的力度和幅度 ,使得乐句演奏效果虚幻飘渺而不虚,大跳和多种音列的级进音阶熟能生巧,使得手指灵活,在换把时张弛有度,落音准确,在演奏时得心应手,胸有成竹。使演奏出的音乐充满自然韵味和空灵之感。
  高山之巅,苍穹之上,天涯海角,斗转星移,到处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未知,具有丈量一切世间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作曲家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使得创作出来的乐曲生动富有灵动性,独具生命力。充分调动起演奏者的想象力和二度创作的欲望,在表现乐曲情感情绪和难度技巧的同时,对演奏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是一种无形历练。
  好的音乐,起于心,达于心。好的艺术作品能使演奏者与观众在作品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家的任务是通过在特定的自然和心理环境下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描绘,提炼之后最终以音乐的形式书写一个人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情绪情感,就有了什么样的技术技巧,也就有了什么样的音乐。作曲家的目光放眼了世间万物风云变化,国家的兴盛衰亡,具备了“吞吐大荒”之境,作為乐曲的二度创作者,演奏者也应该在演奏乐曲过程中具备和创作者相同的情感,不断丰富自己人生阅历和储备相关文化知识,修身养气以体会大道,从而达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演奏境界,将领悟到的气势和韵味运用到音乐演奏之中,用真挚和饱含热情的演奏吸引和打动观众。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作者简介:刘雅薇 ,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二胡专业,在读研究生,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凌云,女, 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促进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学习舞蹈知识,使音乐和舞蹈在素质教育中共同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学科渗透;设计思路;课程价值;身体素质;形象艺术  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素质教育实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高职院校普及艺术教育,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音乐课的主要课
期刊
【摘要】文艺的真实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本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认识功能,与文艺的真实性密不可分。本文以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贾克莫·普契尼作品风格为线索,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真实主义歌剧之间的相互性。  【关键词】真实主义;歌剧;马克思文艺理论  一、文艺作品的文艺性与真实性的相统一  真实性指的是文艺作品需要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对社会规律的发展有
期刊
钢琴前奏曲《雪》
期刊
【摘要】论文在阅读大量有关社区音乐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归纳国内外社区音乐教育的不同形式和特点,通过对武汉市黄鹤楼街道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同时也对武汉市社区音乐教育活动相关主管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得了基层社区音乐教育的第一手资料。随后论文从居委会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老年大学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音乐培训机构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等四个方
期刊
【摘要】本文从巴洛克时期的合唱艺术特征出发,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例对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
期刊
【摘要】《中国扬琴乐器法》是扬琴迈向规范化历程的重要著作,本文分析其创作缘由与创新之处,也探讨其需进一步拓展、深挖之内容。  【关键词】乐器法;扬琴;中国扬琴乐器法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国扬琴乐器法》,是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出版的首部理论专著。《中国扬琴乐器法》在这个领域的中文书籍中是具有一定领先性
期刊
【摘要】在当今文化环境中,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天主教中的民乐队,却鲜有人涉足。民乐①进入天主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在宗教仪式中民乐已呈现衰退之势。新绛县是山西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区,它有着最具本土化的民乐队编制。本文中,笔者将以该教区为例,结合实地田野考察所得的一手资料,对民乐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详细说明,进而希望对今后宗教音乐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天主教
期刊
【摘要】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一千多年前,巴尔虎蒙古先民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蜿蜒的河流与广袤的草原给予巴尔虎蒙古人得天独厚的生机。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以气息宽广,悠扬辽阔,节奏宽广自由为特点的音乐风格,并逐步占据了巴尔虎地区民歌的主要地位。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巴尔虎长调民歌形成的历史背景、地域環境并对巴尔虎蒙古族长调民歌
期刊
【摘要】扬琴作为一种独特的外来乐器,由于其演奏时具有声音洪亮、清脆、音调和谐等特点,在国内各类戏剧表演(如闽剧、粤剧中表现尤为突出)中被经常使用作重要的伴奏乐器,它在其他乐器演奏中也可扮演合奏这一重要角色。从古至今,扬琴的都被视为清新与民族气息的表现者,在民族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扬琴作为这样的民族和西洋的融合体,它的由来从何说起?它究竟是怎样进行其独特的演奏的?以及它具体有哪些演奏手法?本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威尔第剧本中男高音角色的选取和演唱的风格就被世界歌剧迷所密切关注。《弄臣》作为威尔第的一部代表作品,不仅剧本本身是世界歌剧史上难得的经典之作,而且其剧中主要男高音人物“曼图亚公爵”的选取和演唱同样被世界歌剧迷所称赞。本论文将以《弄臣》为例,深入分析威尔第剧本中男高音的选取规律、人物形象、情感诉求、演唱风格。并对威尔第男高音为何如此吸引歌剧表演者和歌剧爱好者作一定的分析。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