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一个有效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进步空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促使其走上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这是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们的不断探索与探究。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将课堂真正归还于学生,这将成功开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格局,也将迎来当代素质教育的辉煌明天。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课堂 构建策略 研究 分析
有效课堂指的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教师的正向引导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课堂的构建,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学习成效的事半功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低,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就必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教学资源,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让有效课堂的构建成为主流,真正服务于全体学生,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优化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
应试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理解情况。传统的由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创新意识的产生,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认知状态,会逐渐养成诸多不良习惯,致使自身的人才价值有所下降。而新课改的深入,则很好地改善了这一弊端现状,有效课堂的构建也成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优化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的同时简化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再乏味,课堂教学氛围不再紧张,既达成了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目标,也取得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效果。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就以读文、感悟、表演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充分阅读后,让学生创编课本剧活动,之后进行课本剧表演。其实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的过程,他们在表演设计中探讨适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神情,结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使课本剧的表演惟妙惟肖。活动形式虽非常简约,但却在简约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强化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钻研语文教材,找准提问角度
梁启超先生说过“敬业不如乐业”,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一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选准角度,教师就是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的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教师主动参与,注重师生对话
阅读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师参与后,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语文探究对话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认真倾听学生对文章作品的见解和看法,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在参与学生探究活动时,当学生存在疑惑或者学生之间思想不能统一的时候起到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孔乙己》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探究:关于孔乙己最后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完毕以后,如果还存在疑惑,这时教师再从孔乙己的性格,所处环境,社会地位上总结出丁举人的毒打,自己的麻木,群眾的冷漠无情以及科举制度等造成了孔乙己的死亡,在探究式对话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达到了思想交流上的共识,共同提高和进步。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要结合生活实际,从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来入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笔者在教学《成长的烦恼》这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把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彼此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烦恼,同时其他三名学生帮助他提出解决对策。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立刻开始了讨论,教室里顿时热烈了起来,一些同学说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一些同学说不敢与异性接触;一些同学说父母不在身边觉得很孤独等。当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大家请安静,今天同学们都对自己的组员吐露了自己在成长中所遇到的烦恼,也了解了他人的烦恼。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在我们的成长路上都会出现很多烦恼,我们不必为此而苦恼,而应该去思考怎么来看待这些烦恼。如果我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用冷静的态度来思考这些问题,那么这些烦恼自然就会不攻而破,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透过这样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的探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苦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构建有效课堂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不能把提高学业成绩建立在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让“学生苦学、家长苦熬、教师苦教”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7(03)251-252.
[2]王萍珠.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高考,2017(14)60-60.
[3]舒平.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16(22)81-82.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课堂 构建策略 研究 分析
有效课堂指的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教师的正向引导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课堂的构建,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学习成效的事半功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还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低,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就必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教学资源,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让有效课堂的构建成为主流,真正服务于全体学生,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一、优化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
应试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理解情况。传统的由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创新意识的产生,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认知状态,会逐渐养成诸多不良习惯,致使自身的人才价值有所下降。而新课改的深入,则很好地改善了这一弊端现状,有效课堂的构建也成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优化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的同时简化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再乏味,课堂教学氛围不再紧张,既达成了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目标,也取得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效果。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就以读文、感悟、表演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充分阅读后,让学生创编课本剧活动,之后进行课本剧表演。其实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的过程,他们在表演设计中探讨适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神情,结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使课本剧的表演惟妙惟肖。活动形式虽非常简约,但却在简约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强化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钻研语文教材,找准提问角度
梁启超先生说过“敬业不如乐业”,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一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选准角度,教师就是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的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教师主动参与,注重师生对话
阅读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师参与后,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语文探究对话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认真倾听学生对文章作品的见解和看法,了解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在参与学生探究活动时,当学生存在疑惑或者学生之间思想不能统一的时候起到自己的指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孔乙己》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探究:关于孔乙己最后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和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完毕以后,如果还存在疑惑,这时教师再从孔乙己的性格,所处环境,社会地位上总结出丁举人的毒打,自己的麻木,群眾的冷漠无情以及科举制度等造成了孔乙己的死亡,在探究式对话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达到了思想交流上的共识,共同提高和进步。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要结合生活实际,从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来入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笔者在教学《成长的烦恼》这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把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彼此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烦恼,同时其他三名学生帮助他提出解决对策。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立刻开始了讨论,教室里顿时热烈了起来,一些同学说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一些同学说不敢与异性接触;一些同学说父母不在身边觉得很孤独等。当学生讨论结束之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大家请安静,今天同学们都对自己的组员吐露了自己在成长中所遇到的烦恼,也了解了他人的烦恼。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在我们的成长路上都会出现很多烦恼,我们不必为此而苦恼,而应该去思考怎么来看待这些烦恼。如果我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用冷静的态度来思考这些问题,那么这些烦恼自然就会不攻而破,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透过这样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的探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苦恼,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构建有效课堂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不能把提高学业成绩建立在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让“学生苦学、家长苦熬、教师苦教”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7(03)251-252.
[2]王萍珠.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高考,2017(14)60-60.
[3]舒平.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16(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