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海的行政文化是在青海独特的行政环境中产生发展的,是具有明显青海地方特色的行政文化。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可以总结为“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改革求新,艰苦奋斗”。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路径创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Qinghai has developed in the uniqu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of Qinghai. It is an administrative culture with obvious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hai. 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cooperating and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other, accommodating each other, pursuing new reforms and striving hard". 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ath innov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關键词】青海;行政文化;治理路径;创新
【Keywords】Qinghai; administrative culture; governance path;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058-04
1 行政文化的内涵
行政文化是指在具体行政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行政文化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行政观念、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理想、行政道德、行政心理、行政原则、行政价值、行政传统等。行政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的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行政活动培育出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2 青海行政文化的特点
青海文化其实质内涵是移民文化。青海省的行政文化也体现很深的移民文化特征。在青海的607万人中,近60年移民来青海省的人口及其后裔占青海总人口的60%以上,再加上先前几个世纪移民青海的人口,移民总数应占到青海人口总数的80%以上。移民是青海人口的主体,移民在青海省的社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海的文化之所以呈现出多彩多样、合和相处、兼容并蓄的情景是与青海移民占绝对多数的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青海工作生活的人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由于受到人口少的限制,不能像是在沿海内地那样去选择和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一起工作生活。只能和那些与自己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
在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里,人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在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机关里,我们可以随便看到各个不同民族、籍贯的公务员在一起和谐工作。这就形成了青海省行政文化的以下几个特点。
2.1 求同存异
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要和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同事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讲的是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有时“求同存异”也说成“求大同,存小异”。在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国家公务员由于都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方,家庭语言、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把工作做好,只能求同存异。只能寻找大家共同的地方,而相互容忍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求同存异具体说的就是在共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单位的规章制度、领导的工作安排的基础上,尊重不同人的不同的个性爱好、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等。
2.2 合和相处
由于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必须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宗教习惯。在青海省,由于少数民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汉族也都来自五湖四海,也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地方意识。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和他们交朋友,必须和工作岗位有关的人物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互惠互利、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地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改善生活,更好地发展人类文明。所以人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地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有好的心态。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和谐相处之后,人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些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着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第二,可以产生新的工作思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如果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能够和不同的人和谐相处的话,就可以集思广议,可以拿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各类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第三,在工作中可以产生科学可行的全面的计划。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的计划就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 2.3 兼容并蓄
青海省由于特殊的人文环境,导致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内部什么样背景的人都有生存的空间。在行政机关内部,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为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青海省的行政机关内部具有兼容并蓄的行政文化氛围。古人云:“有容德乃大”“百川归海,兼容并蓄”。不管是工作,还是为人,只有兼容并蓄,律己宽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进步。兼容并蓄不仅要有容人的胸怀、容事的风度、容言的气量,还要有博采的风范和律己的态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周围的人要多一点理解,多看他人长处,不因为点滴小事就对人心存偏见。要能听得进各种各样的话,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或批评的话不要一听就火冒三丈,甚至耿耿于怀,而要时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要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摆脱孤芳自赏,不断学习,不仅向周围的人学习,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有针对性、分辨性的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为我所用。兼容并蓄还要坚持律己宽人。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要去找客观原因,而要更多地分析自己主观上的缺陷,只有不断自省,才能发现并克服不足,不断健全完善自身,修好内功。
2.4 改革求新
古人云“窮则思变”。青海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内部都充满着改革求新的行政文化氛围。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的许多改革求新行为是在低调中做的。这与青海人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青海人既不喜欢张扬,也不善于总结,只喜欢默默地做事。其实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在具体的工作中有许多创新。例如,青海省是小财政办大民生,小财政办大教育,小财政解决大的民族宗教问题等。青海省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均等化等方面都有很多大的创新。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政府公务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经常要面对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创新。
2.5 艰苦奋斗
在青海省最旧的楼房是行政机关的办公楼。办公室楼内一般都摆放着简单的办公用品。这与我们国家其他地方的行政机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国一位著名的行政学家到青海考察时就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看到青海省最好的建筑是学校、银行、医院、民居,而最破旧的楼房却是行政机关。他对此很有感慨。他说青海省的省级行政机关的办公楼远远比不上陕西一个地级市的办公楼,比不上我们国家中部地区一个县的行政办公楼,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一个乡镇的办公楼。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艰苦奋斗的行政文化是从青海省刚建立人民政权的时候就建立并保留下来的。青海省在新中国刚建立时,建政条件十分恶劣,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当时的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抱的是有条件要开展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展工作的信念,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工作。青海省的各级政府一直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都很重视民生,重视教育、金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海省财政支出的70%用在改善民生方面。青海省是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用小财政办大教育。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除了把民生事业做好,把青海省的教育事业做好之后,留给自己的钱就已经所剩无几了。江泽民同志曾经给驻守在青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题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这也是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最真实的工作精神。
3 青海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影响
青海省无论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是从传统农牧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都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在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影响很大。青海省虽然财政收入很低,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也很低,民族宗教问题要比我们国家其他地方复杂的多。但是这并不影响青海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青海的行政文化是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①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应该从青海行政文化创新开始。这是因为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是一个极为艰难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政府行政理念和行政流程的重塑,涉及政府自身利益和权力被限制,涉及一些政府的工作转型。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是青海省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青海省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发动机。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天时方面,青海省和我们国家一样都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社会各项事业速度发展的时期,中央政府对青海的发展极为重视,不断加大对青海的投入力度。西部大开发、藏区大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还被李克强总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青海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地利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加大了在青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机场在青海不断的建设,迅速缩小了青海与内地的距离,截至2013年底,青海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228km。民用机场方面,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的曹家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交付使用,玉树巴塘机场、德令哈机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兰新高速铁路经过青海东北部。随着高速公路、民用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海已经不再遥远。坐飞机2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上海,坐高铁8个小时就可以到京津唐和长三角,走高速公路24小时就可以到祖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在青海省的各级地方政府具体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青海省的地方行政文化方面。青海省的地方行政文化非常有利于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这是由青海省行政文化的几个特点决定的。在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过程中,首先是要凝聚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人心,要有把这项事业做好的氛围,这就需要青海省的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在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过程中,青海省的广大政府工作人员不但要在政府内部形成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的工作氛围,还要和社会大众形成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当前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正逐步从以往的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社会服务者角色。这就要求青海省的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既要和政府内部同事搞好团结,也要和行政服务对象和谐相处。特别是在青海地方政府面临工作转型的过程中,个人利益经常与组织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就显得极为重要,求大同、存小异,青海省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具体的工作中善待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社会大众,以形成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氛围。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Qinghai has developed in the uniqu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of Qinghai. It is an administrative culture with obvious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hai. 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cooperating and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other, accommodating each other, pursuing new reforms and striving hard". The administrative culture of Qinghai Province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path innov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關键词】青海;行政文化;治理路径;创新
【Keywords】Qinghai; administrative culture; governance path;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8-0058-04
1 行政文化的内涵
行政文化是指在具体行政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行政文化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行政观念、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理想、行政道德、行政心理、行政原则、行政价值、行政传统等。行政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的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行政活动培育出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形成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2 青海行政文化的特点
青海文化其实质内涵是移民文化。青海省的行政文化也体现很深的移民文化特征。在青海的607万人中,近60年移民来青海省的人口及其后裔占青海总人口的60%以上,再加上先前几个世纪移民青海的人口,移民总数应占到青海人口总数的80%以上。移民是青海人口的主体,移民在青海省的社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海的文化之所以呈现出多彩多样、合和相处、兼容并蓄的情景是与青海移民占绝对多数的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青海工作生活的人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由于受到人口少的限制,不能像是在沿海内地那样去选择和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一起工作生活。只能和那些与自己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
在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里,人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在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机关里,我们可以随便看到各个不同民族、籍贯的公务员在一起和谐工作。这就形成了青海省行政文化的以下几个特点。
2.1 求同存异
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在工作中要和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同事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讲的是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有时“求同存异”也说成“求大同,存小异”。在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国家公务员由于都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方,家庭语言、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把工作做好,只能求同存异。只能寻找大家共同的地方,而相互容忍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求同存异具体说的就是在共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单位的规章制度、领导的工作安排的基础上,尊重不同人的不同的个性爱好、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等。
2.2 合和相处
由于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必须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宗教习惯。在青海省,由于少数民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汉族也都来自五湖四海,也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地方意识。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和他们交朋友,必须和工作岗位有关的人物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互惠互利、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古至今,事实证明人只有充分地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改善生活,更好地发展人类文明。所以人与人和谐相处必不可少,这其中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发展”。人又是处在食物链最高端的种群,对整个食物链和自然界的依赖也最大,依赖大也就消耗大,消耗大带来的是更大的依赖,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这里的和谐带给我们的是“持续”。和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加快乐地生活。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有好的心态。能够和谐的相处,势必带给我们好的心情,好的心情能产生好的处事心态,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可见有好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和谐相处之后,人们就不会再为很多琐碎的矛盾、细枝末节的眼前利益而心烦、发怒,甚至失去理智。也避免让一些小事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地步。这样一天和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着我们,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和物。第二,可以产生新的工作思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如果青海省的国家公务员在具体的工作之中能够和不同的人和谐相处的话,就可以集思广议,可以拿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给我们新的思路去应对各类矛盾,按照自然规律用最适合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实现共赢,让矛盾得到终极的解决。第三,在工作中可以产生科学可行的全面的计划。和谐相处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懂得发现和把握世间万物的规律。这样制定的计划就更全面、更实际,也更有可操作性了。 2.3 兼容并蓄
青海省由于特殊的人文环境,导致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内部什么样背景的人都有生存的空间。在行政机关内部,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为了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青海省的行政机关内部具有兼容并蓄的行政文化氛围。古人云:“有容德乃大”“百川归海,兼容并蓄”。不管是工作,还是为人,只有兼容并蓄,律己宽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进步。兼容并蓄不仅要有容人的胸怀、容事的风度、容言的气量,还要有博采的风范和律己的态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周围的人要多一点理解,多看他人长处,不因为点滴小事就对人心存偏见。要能听得进各种各样的话,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或批评的话不要一听就火冒三丈,甚至耿耿于怀,而要时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要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摆脱孤芳自赏,不断学习,不仅向周围的人学习,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有针对性、分辨性的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为我所用。兼容并蓄还要坚持律己宽人。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要去找客观原因,而要更多地分析自己主观上的缺陷,只有不断自省,才能发现并克服不足,不断健全完善自身,修好内功。
2.4 改革求新
古人云“窮则思变”。青海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内部都充满着改革求新的行政文化氛围。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的许多改革求新行为是在低调中做的。这与青海人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青海人既不喜欢张扬,也不善于总结,只喜欢默默地做事。其实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在具体的工作中有许多创新。例如,青海省是小财政办大民生,小财政办大教育,小财政解决大的民族宗教问题等。青海省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均等化等方面都有很多大的创新。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政府公务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经常要面对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青海省的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创新。
2.5 艰苦奋斗
在青海省最旧的楼房是行政机关的办公楼。办公室楼内一般都摆放着简单的办公用品。这与我们国家其他地方的行政机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国一位著名的行政学家到青海考察时就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看到青海省最好的建筑是学校、银行、医院、民居,而最破旧的楼房却是行政机关。他对此很有感慨。他说青海省的省级行政机关的办公楼远远比不上陕西一个地级市的办公楼,比不上我们国家中部地区一个县的行政办公楼,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一个乡镇的办公楼。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艰苦奋斗的行政文化是从青海省刚建立人民政权的时候就建立并保留下来的。青海省在新中国刚建立时,建政条件十分恶劣,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当时的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抱的是有条件要开展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展工作的信念,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工作。青海省的各级政府一直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都很重视民生,重视教育、金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海省财政支出的70%用在改善民生方面。青海省是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用小财政办大教育。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除了把民生事业做好,把青海省的教育事业做好之后,留给自己的钱就已经所剩无几了。江泽民同志曾经给驻守在青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题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这也是青海省各级行政机关最真实的工作精神。
3 青海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影响
青海省无论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还是从传统农牧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都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青海省的各级党委政府在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影响很大。青海省虽然财政收入很低,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也很低,民族宗教问题要比我们国家其他地方复杂的多。但是这并不影响青海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青海的行政文化是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①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应该从青海行政文化创新开始。这是因为青海省的行政文化对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是一个极为艰难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政府行政理念和行政流程的重塑,涉及政府自身利益和权力被限制,涉及一些政府的工作转型。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是青海省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青海省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发动机。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天时方面,青海省和我们国家一样都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社会各项事业速度发展的时期,中央政府对青海的发展极为重视,不断加大对青海的投入力度。西部大开发、藏区大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还被李克强总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青海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地利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加大了在青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机场在青海不断的建设,迅速缩小了青海与内地的距离,截至2013年底,青海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228km。民用机场方面,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的曹家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交付使用,玉树巴塘机场、德令哈机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兰新高速铁路经过青海东北部。随着高速公路、民用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海已经不再遥远。坐飞机2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上海,坐高铁8个小时就可以到京津唐和长三角,走高速公路24小时就可以到祖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在青海省的各级地方政府具体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青海省的地方行政文化方面。青海省的地方行政文化非常有利于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这是由青海省行政文化的几个特点决定的。在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过程中,首先是要凝聚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的人心,要有把这项事业做好的氛围,这就需要青海省的广大政府工作人员在青海省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在青海省的地方政府治理路径创新的过程中,青海省的广大政府工作人员不但要在政府内部形成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的工作氛围,还要和社会大众形成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当前青海省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正逐步从以往的社会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社会服务者角色。这就要求青海省的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既要和政府内部同事搞好团结,也要和行政服务对象和谐相处。特别是在青海地方政府面临工作转型的过程中,个人利益经常与组织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求同存异、合和相处、兼容并蓄就显得极为重要,求大同、存小异,青海省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具体的工作中善待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社会大众,以形成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