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将至,又到了全家老小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在老百姓听歌赏舞的同时,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引人关注:各地政府在国家倡导通过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对文化的重视明显增加,通过文化强大的宣传力量来体现政绩已经成为政府秘而不宣的“武器”。在此背景下,有些官员突然间成了可以“独领风骚”的歌词作家,文艺界也顺势应和,知名作曲家、著名歌唱家加上雄厚的运作资金,一个耗资不菲的大型MV隆重揭开了遮羞布,不滞不涩地走到了荧屏前。
在这场看似平常的文化活动中,无论怎样粉饰,却总有狗尾续貂之嫌。很多政府官员不乏文学爱好者,为了满足个人的文化爱好,也凑趣写歌词。上有好者,下必荐言。领导有此雅好,自然为许多别有用心者提供了机会:歌曲要拍成MV的资金从哪儿来?大腕儿歌唱家的出场费怎么给?电视台的播出费谁来出?资金的渠道不外乎两个:一是摊派企业,二是财政拨款,无疑,前者是共同的选择。
难道日理万机的政府官员们比专业的词作家写词会更好吗?还是现在词作家太少,需要官员不得已亲自披挂上阵?看来,在商品化社会的今天,连官员们的爱好也贴上了商业标签。但如果企业投资支持,不需要回报吗?恐怕决不仅仅是“媒体宣传”这几个字就打发得了吧。在钱、权的面前,“文化”轻易地被“招安”了。
这种明码标价买卖“文化符号”的行为就像丑八怪涂脂粉——虽然脂粉昂贵,但涂在那张脸上却怎么看怎么别扭。每个人都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心理对那些爱好音乐的官员们来说尤为强烈。但问题是,文化品质的改变不会因任何外在光环而改变,想改变事情的品质还得从官员自身做起。如果文化官员们能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造福于民、反哺于社会,施惠于老百姓,哪怕在其倡议下仅仅建设一间小小的音乐校舍,哪怕是救助一个失学的孩子,文化的品质马上会变得生动起来。通过购买文化符号来修饰文化门楣的任何努力都只能让文化的面孔变得越来越可憎。
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保障之一。各地花巨资搞明星演唱会是一种浪费,官员改行当歌词作家去拍MV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和腐败?“两会”召开在即,“文化中国”被上升到重要战略高度。衷心希望各地政府有关领导能够将重视文化落到“点”上,为文化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为这个时代、为老百姓奉献更多的文化精品,才是好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