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MRI弛豫时间定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集成MRI弛豫时间定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前列腺MRI常规序列和磁共振图像编译(MAGiC)序列扫描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19例[共122个感兴趣区(ROI)],依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58例,61个ROI)和非前列腺癌组(61例,61个ROI)。前列腺癌组为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8~85(69.8±5.9)岁,依据发生部位分为两个亚组:外周带癌组(43例,45个ROI)和中央腺体癌组(15例,16个ROI)。非前列腺癌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41~81(68.6±7.0)岁,依据发生部位分为两个亚组:外周带非癌组(45例,45个ROI)和中央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6例,16个ROI)。前列腺癌病灶分为低危(GS≤6分)和中/高危(GS≥7分)。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 MAGiC图像经过后处理后得到Tn 1、Tn 2、质子密度(PD)值,同时用相关软件进行后处理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n t检验或Mann-Whitney n U检验分析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定量参数诊断前列腺癌和鉴别低危、中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定量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n 结果:外周带癌组的Tn 1值和Tn 2值[n M(n Q1,n Q3)]均低于外周带非癌组[1 201.3(1 103.5,1 298.2)ms比2 274.0(1 620.9,2 776.5)ms;78.0(74.0,83.8)ms比(160.6±54.9)ms](均n P0.05)。中央腺体癌组的Tn 1值和Tn 2值均低于中央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 073.3(1 003.9,1 164.9)ms比1 340.8(1 208.5,1 502.8)ms;76.9(74.8,82.8)ms比95.1(82.8,103.4)ms](均n P0.05)。区分外周带癌组与外周带非癌组时,Tn 2值显示出与ADC值相似的曲线下面积(AUC)(0.963比0.991,n P=0.105),而区分中央腺体癌组与中央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时,Tn 2值、Tn 1值与ADC值的AUC均相似(0.867、0.930 比0.938,两两之间均n P>0.05)。ADC值、Tn 2值均与 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n r=-0.747、-0.453,均n P0.05). ADC value, Tn 2 value all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leason score (n r=-0.747,-0.453, all n P<0.001). Tn 2 value and ADC value demonstrated equivalen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 discriminating low risk from intermediate/high risk prostate cancer, 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UC: 0.787 vs 0.943, n P=0.069).n Conclusions:Quantitative relaxation time Tn 1 and Tn 2 values derived from synthetic MRI can discriminate prostate cancer from other benign pathologies, and Tn 2 value have the equivalen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ADC value. Synthetic MRI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Tn 2 value can distinguish low risk prostate cancer from intermediate/high risk prostate cancer.n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的RRD患者27例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6.0±11.8)岁。包括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依据经单次玻璃体内注气后视网膜是否成功复位将患者分为单次手术组、二次手术组。患眼均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玻璃体腔注射0.3~0.5 ml Cn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MF患者29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4只眼,女性26例28只眼;年龄(63.00±3.45)岁。患眼等效球镜度数(-14.16±2.54)D;眼轴长度(29.14±1.04)mm。合并黄斑板层裂孔3例3只眼。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β受体在结膜、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眼外肌、小梁网、睫状肌、晶状体和视网膜中均有表达。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结合,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白细胞介素-6等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降低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增加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其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时,可显著减少新生血管面积,延缓
目的:对比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治疗后不同体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青岛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接受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治疗的RRD患者192例1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超广角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B型超声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手术后体位要求将患眼分为面向下体位组和可调节体位组,分别为97例97只眼和95例9
目前视网膜复位手术中眼内可填充的材料主要有无菌空气、长效气体和硅油。无菌空气多用于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复位固定手术后的眼内填充,而长效气体及硅油多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眼内填充。近年来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广角可视系统及围手术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应用,眼内填充材料的选择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硅油的应用明显减少,且膨胀气体的浓度也在降低,无菌空气的应用比例在上升。只要掌握好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无菌空气或长效气体,必将减轻社会负担和医生的工作负荷而最终使患者受益。“,”At present,
患儿男,8岁。因外院结节性硬化复查发现左眼眼底异常1 d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既往诊断为结节性硬化、颅内多发结节、脑钙化。颜面部可见散在皮脂腺瘤。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真彩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右眼鼻侧1/2个视盘直径大小的灰白色半透明扁平灶;左眼颞下血管弓上渗出灶中间见黄白色钙化,周边半透明;左眼颞上血管弓及周边部视网膜多处灰白色半透明类圆形病灶(图1A,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左眼早期视盘周围及颞上方弥散荧光素渗漏,晚期视盘颞下方为均匀性强荧光灶(图1C,
期刊
胃肠胰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好发的部位。2019年WHO重新发布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标准,将细胞分化好、Ki67增殖指数>20%的肿瘤从原来的G3级神经内分泌癌(G3 NEC)分离出来,定义为G3级神经内分泌瘤(G3 NET)。G3 NET做为一个新的分级,在分子学、影像学以及预后方面均与NEC和G1/G2 NET表现不同,并且在诊治上仍有待探索。202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也首次单独对G3 NET的诊治进行了推荐。在此,我们结合新版NCCN指南对G3 NET的诊治进行
硅油被广泛应用于眼底病变玻璃体手术后的眼内填充,提高了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改善了手术后视功能。随着微创玻璃体手术时代的到来,硅油填充的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但硅油在复杂眼底疾病手术治疗中仍保留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使用硅油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考虑并尽量规避其潜在风险。研发具备一定生理功能的玻璃体替代物,是目前眼底病领域的研究热点。“,”Silicone oil is widely used in intraocular filling of fundus disease after vitrectomy, w
目的:探讨增强 MRI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HCC)的116例患者资料,男87例,女29例,年龄30~79(59±10)岁,其中DPHCC 31例,非双表型肝细胞癌(非DPHCC)85例,并按照6∶4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51例非DPHCC,19例DPHCC)及验证组(34例非DPHCC,12例DPHC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
手术切除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的加深及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手术治疗的理念也不断更新。本文结合笔者单位临床实践,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目前外科治疗原则及争议问题进行述评。“,”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optimal choice to achieve a better long-term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neuroendocrine liver me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