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求索之旅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香水》充满了富有深意的悖论:主人公格雷诺耶生于恶臭,却死于奇香;出身卑微、身处社会边缘,却最终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他疯狂地劫杀少女却是为了储存永生的香气,这些悖论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暗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使得小说不再是一个关于谋杀犯的故事,而是一场关于人生的求索之旅。
  关键词:悖论 人性 讽刺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畅销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自1985年出版以来,多年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语言。主人公格雷诺耶是一粒散落人间的奇异种子,因为没有爱的滋养而枯萎,又因恨的激励而充满激情,他靠呼吸肮脏的臭气生存,对社会的仇恨渗入了他的血液,对芳香的欲望时刻挑动着他的脉搏。因为不为同类所接受,他长久处于社会的边缘,不被社会文明的气息所覆盖,没有受到金钱的污染,反而保持着超然的孤独和感知力,但是畸形的生长环境必然会结出异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闻到了令人神魂颠倒的少女的体香,为了能保存这种香味,他杀死了多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并蒸馏出了神奇的香水。香水不仅使他轻易地逃脱了对杀人罪行的惩罚,而且使他具有了无穷的权力,但最终他还是用这香水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小说中充满了许多富有深意的悖论,暗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在讥讽的语调中伴随着主人公踏上了疯狂的求索之旅。
  
  一 恶臭与芬芳
  
  格雷诺耶的故事是围绕香水展开的,为了他所梦想的神奇芳香,一个个美丽少女的生命都成为了香水的原料,香水是他用生命酿制的精华,是其一生的终极目标。但他的种种遭遇却与香水的芬芳格格不入。格雷诺耶出生在整个国家最臭的地方——弥漫着各种臭气的巴黎弗尔大街的鱼贩集市。他的母亲在散发着阵阵恶臭的死鱼堆旁完成了分娩,随即将他丢进了垃圾堆,他在腥臭的鱼肛肠和黑泥中发出了第一声啼哭。而后在孤儿院和制革铺的生活都使他与臭气形影不离,其本人也一直以一个脏兮兮的形象示人,这一切都与他所追求的芬芳背道而驰。然而格雷诺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制成了世界上最玄妙的香水,却又用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格雷诺耶生于恶臭,死于奇香,他具有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浪漫气息,他拥有花一样的梦想,谜一般的天赋,却过着极低贱的生活,周围布满了臭气。他的一生是一个由芬芳和恶臭构成的悖论,生存环境与梦想的对立在他的人生中突显得异常强烈。
  最初的格雷诺耶对气味并不挑剔,“在通常人们称为好的或坏的气味之间,他没有进行区别,还没有。”直到他闻到了少女的体香,才体悟出芬芳与恶臭的天壤之别。少女的体香开启了他的欲望之门,他渴望占有这迷人的芬芳,这沁入灵魂的芳香。“面对着这种香味,十万种香味似乎都显得毫无价值。这种香味是一个更高的准则,根据这准则的样板.必定可以整理出其他的香味。这香味就是纯洁的美。”格雷诺耶苦苦地追寻着少女的芳香,每当嗅到一丝如牛奶般的甜蜜气味,他都禁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是这种由纯洁的美所散发出的芬芳并不属于格雷诺耶这样的人,处于下层社会的他只能生活在恶臭之中。他处处受阻,没有少女愿意配合他,让他尽情地赏闻,他时时体会到自己的低贱身份为其天才的发挥所设下的禁锢。饥渴的灵魂在残酷的现实中异化,欲望焦灼着他绝望而坚韧的心,孤独与贫贱造就了他的执着与无畏,天赋与偏执使他冲破了天才与疯子的界限,自由地游离于两者之间。
  为了掠取芳香,格雷诺耶只得选用极端的方式,变得不择手段。权威的主教高声斥责他是“魔鬼撒旦”,可格雷诺耶所追求的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芳香,他的梦想是如此单纯和美好,在闻到他身上的异香后,主教不禁酥倒在他的脚下,虔诚地呼喊他为“天使”。格雷诺耶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读者与主教一样都无法判断出他的真正本性。善与恶的界限在这个神奇而怪异的灵魂下变得模糊难辨,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在残酷现实的压抑下扭曲变形,演化成了一场浩劫。生活在肮脏恶臭之中,却痴迷于芬芳,这个悖论正是格雷诺耶人生悲剧的症结所在,使得疯癫与理智,残忍与天真在格雷诺耶的灵魂中共存。
  
  二 边缘与中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是芳香还是恶臭在格雷诺耶的身上都无法闻到,他本人没有任何气味。“既然没有人的气味,便意味着缺乏人类的生理标记之一,从而也无以在社会中确立起自我。”格雷诺耶生下来就是一个弃儿,一个被母亲、社会、乃至全世界所抛弃的边缘人,他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之外,默默地接受自己的他者身份。“他从青年时代已经见惯了他身旁走过的人从不理睬他,他曾一度相信,他们并非鄙视他,而是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觉察到他的存在。”格雷诺耶四岁时才学会说第一个单词,即使后来能开口说话了,他仍然时常选择沉默,他的身上时时表现出边缘人所特有的失语状态,因为在社会中根本没有他的发言权,也没有人对他说的话感兴趣。他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他的非难,正如扁虱那样把自己造得特别小,摆出一副寒酸相,以防被人看见和踩死。
  社会对他的压迫与侮辱使他厌恶与人接触,以致当他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康塔尔山时,他感觉找到了自己的家。“他躺在法国最荒凉的山中地下五十米深处,像躺在自己的坟墓里。他在一生中,甚至在他母亲的肚子里,都从未感到自己如此安全。”他可以不再忍受任何人的奴役,平静地呆在自己创造的心灵国度里。格雷诺耶“现在才明白,就是这种堆积在一起的人的蒸气,像雷阵雨闷热的空气一样压抑了他十八年,他此时才开始躲开这种蒸气”,得以自由地呼吸。在这里他用异常敏锐的嗅觉试探着他所存在的世界,这种非同一般的奇异天赋让他比一般人更能洞察世界的奥秘,同时也唤醒了他的自我意识。他猛然发现嗅不到自己的气味:“事情太滑稽了,他,格雷诺耶,可以嗅到数里开外其他任何人的气味,却无法嗅到不足一
  远的自己下身的气味!”他可以忍受孤独,却惧怕被人忽视,低贱地来到人世,又无声无息地离去,仿佛从没存在过。郁积已久的愤怒与仇恨顷刻间填满格雷诺耶整个孤单的心灵,他要找到属于他的气味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他痛苦、狂暴,他要回到人群中寻找自我,对自己的缺失进行补偿,用以摆脱令人无法忍受的自卑感和恐惧。于是格雷诺耶开始了对命运的疯狂反抗,这种反抗更像是对社会的报复。
  令格雷诺耶最为着迷的气味是少女的体香,芬芳中透着初恋的甜蜜气息,能够唤起心底隐秘而强烈的爱欲,更重要的是这种芬芳暗含着一直以来在他周围所缺乏的气味,一种被社会所认同的人味。他狂热地追求这种气味,企图用它作为自己存在的标记。每个被他杀害的少女都散发着各自迥异而奇特的体香,她们的美都能引起人们的爱怜。格雷诺耶将这些少女作为改变自己边缘地位的牺牲品,他是残忍的也是可悲的。他真正需要的是爱,一种来自同类的认同与关爱,一个表示接纳的真诚拥抱。他本无罪,却被世界所遗弃。他渴望纠正这一不公,颠覆社会对其所预设的边缘与中心的悖论。格雷诺耶选择人群密集的行刑地点作为他施展神迹的圣殿,他轻轻一挥沾有香气的手帕,立刻颠覆了边缘与中心的位置。世人疯狂地爱恋他,跪拜在他面前,将他神化。此刻的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达到了目的,却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他不能嗅到自己。因此他永远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对世界,对自己,对他的香水毫不在乎。”他最终认识到无论是在世界的边缘还是中心,都没有属于他的合适位置,他没有人味的缺失决定了他将永远得不到人们的认同,这是他的天才本领所无法弥补的生命之憾。事实上,人们永远不能公正地对待与他们不同的生命。
  
  三 死亡与永生
  
  格雷诺耶发出的第一声啼哭把他的母亲送上了绞刑架,从此贴近他生命的人,必然被死神所捕获。“他,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在世界上最臭的地方,是从垃圾、粪便和腐物中建起来的,本人没有气味,他是在没有爱的情况下长大的,在没有温暖的人的灵魂情况下,只有依靠倔强和厌恶的力量才得以生存”,他的生命看起来是如此卑微与脆弱,却经受住了死神一次又一次的嘲弄:“在童年时期,他出过麻疹,害过痢疾,出过水痘,得过霍乱,曾落到六米深的井里,胸部曾遭开水烫过,但他活了下来。”而那些生机勃勃的人却没能逃脱死神的追击:除了他亲手杀死的多名少女,他周围的人包括与他共同生活多年的制革匠格里马,教他如何蒸馏香气的香水制造者巴尔迪尼,开创致命气体理论的埃斯皮纳斯侯爵,以及寡妇阿尔努菲夫人的第一个伙计德鲁都在格雷诺耶离开他们之后一一死于非命。死神更残酷地戏弄了将格雷诺耶养到八岁的加拉尔夫人,用她一生最恐惧的死亡方式结束了她的生命。格雷诺耶周围笼罩着浓重的死亡气息,可他自己却拥有顽强的生命,他的一生充满了死亡与永生的悖论。
  格雷诺耶并不惧怕死亡,他真正恐惧的是死亡会将少女的体香带走。因为少女的体香是他生存的动力,“格雷诺耶认为,不占有这香味,他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他苟且而艰难地活着,仅是为了能永久保存这种香气。出人意料地是他竟用少女们的死亡来换取她们体香的永生,他亲手结束了二十六条少女的生命却是为了获得一种能够永生的香气,死亡与永生的悖论在这里显得颇具讽刺意味。在格雷诺耶的眼中少女是花,她们纯洁而美丽的灵魂是花的精华,是他唯一的兴趣所在。其余的东西只是这精华的容器,而肉体会让体香变质,它们都是累赘,是要被丢掉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格雷诺耶无所顾忌地采下一朵朵正在盛放的“鲜花”,为了萃取芳香精油而剥夺了她们继续生存的权利。格雷诺耶并不知道这种由纯洁的美所散发出的芳香是不容任何人去掠夺私有的,它是神秘而高尚的,是美好灵魂的芳香精华,一旦失去了生命的依托,就会变得虚假和粗劣。格雷诺耶永远不会懂得,赏闻哪怕只是一朵鲜活而摇曳着的花朵所带来的愉悦,也是那从上万朵茉莉花中提取出的几滴香精所无法做到的。
  神奇的香水使格雷诺耶受到了世人的爱戴,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权力,“如果他愿意,他在巴黎不仅可以使一万人,而且可以使十万人围着他欢呼发狂;他可以散步到凡尔赛去,让国王来吻他的脚;他可以写封香水信给教皇,宣布自己就是新的救世主;他可以在巴黎圣母院当着国王和皇帝们的面涂上圣油成为太上皇”,他的声名本可以如耶稣一般获得永生,但他选择了无名地死去,“与其他天才怪杰,例如德·萨德、圣鞠斯特、富歇、波拿巴的名字相反,他的名字今天已被人遗忘”。他将神奇的香水全部喷洒到自己身上,让闻到香气的人们冲上去把他活活分食。他用这样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仿佛是向他所杀害的少女们的一种谢罪。与此同时格雷诺耶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某种意义上他终于与他着迷的少女们合为一体,永远沉浸在了少女们的芳香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获得了永生。格雷诺耶在死亡与永生的抉择面前表现得如此轻松,而他的一生却显得那样沉重。人性在欲望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知与无畏都深深地镌刻在了格雷诺耶自己操控的生死牌上。
  格雷诺耶妄想从边缘地带走向中心,用芳香驱除恶臭,以永生克服死亡;但事实上自我地位的缺失无法得到弥补,恶臭死灰复燃,死亡悲剧愈演愈烈。这一系列的悖论是人类无法解决的矛盾。没有一个时代,也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包容下像格雷诺耶这样的矛盾体,他的一生注定是一场走向毁灭的疯狂求索之旅。小说将人类的矛盾与无奈从平凡的生活中精心地挑选出来,为其着上神话的色彩,附上人类心灵的创伤。它像是一丝挥散不去的思绪,扫除了时间的牵绊,久久地徘徊在空中,荡漾着一种说不出的隐痛。
  
  参考文献:
  [1] [德] 帕·聚斯金德,李清华译:《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2] 谢建文、宋健飞:《作为能指的气味——对聚斯金德〈香水〉的一种解读》,《外语研究》,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
  谢永贞,女,1983—,山东青岛市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于海,男,1982—,山东青岛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国文学研究,工作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其他文献
摘要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反映我国上世纪40年代土地改革斗争的小说,小说在关注整个社会阶级解放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流露出了对人的意识的深刻关注。本文主要从精神的觉醒与解放、人性的异化和回归两个角度来分析小说是怎样展现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关注的。  关键词: 阶级解放 人的解放 双重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丁玲是一位深受“五四”启蒙精神影响的作家
期刊
摘要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真实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文体,马丽华的散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更能体现其散文创作的独特魅力和深层特点。本文从诗化心怀、悲悯心理、学者心态和矛盾心理等四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马丽华的散文创作,从中也正能体现其散文大气、质朴、率真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马丽华 散文 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马丽华的散文在近些年来颇受读者关注,她的散文作品并不算太多,但
期刊
摘要刘申五的长篇小说《温柔的罪过》,实现了其艺术历程中一次从歌词创作到小说叙事的文学内部空间的“跨界书写”。该作品超越了一般婚外恋题材小说的叙事成规,将探索的主题伸向伦理、欲望、人性等精神场域,并在审美上进行了开创性地建构,对叙事作品进行了一次诗性的虚构与想象。  关键词: 《温柔的罪过》 婚姻伦理 欲望 人性 诗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线性时间维度上梳理刘申五多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霍桑《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在社会上、道德上和宗教上对这一充满矛盾的人物进行剖析和探究,阐述了丁梅斯代尔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罪恶的救赎所付出的代价——死亡,并同时揭示了霍桑为自己困惑、矛盾的心态所设定的通往自由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自由 代价 双重人格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传统的宗教文化使
期刊
摘要《围城》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展现出他们自私、虚伪、庸俗、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卑劣人性,更揭示了形成这种劣性的根源——欲望追求的无止境。小说对历史的征引和现实的反照,具有普遍性经典价值。  关键词: 围城 知识分子 人性 经典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围城》是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惟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部经典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期刊
摘要《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作为“成长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与他的第一个情人米丽安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女人从精神方面支撑起保罗追求所谓完美人性,成长为真正男人的历程。米丽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权主义者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  关键词:米丽安 精神支柱 悲剧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儿子与情人》常被评论界称为弗洛伊德
期刊
摘要海明威的“哲学”是通过作品体现的“行动哲学”。他笔下的人物从不因耽于思考而延缓了行动,而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健壮无畏的“硬汉形象”,也可以清楚地感到其中蕴含的对人生价值和终极意义的追求和思索。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 死亡主题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海明威从事创作的重要切入点是死亡主题    死亡在海明
期刊
摘要《永别了,武器》通过叙述美国中尉亨利和英国护士凯瑟琳的感情生活,有力地描述了一战中和一战刚刚结束时这对儿年轻人复杂的心理,以及最后的爱情悲剧。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亨利的感情生活及在悲剧中体现出来的硬汉形象与海明威本人非常相似。本文试从二者某些相似的经历,对二者的硬汉性格加以对照。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 《永别了,武器》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永别了,武器》显示
期刊
摘要《夜色温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以欧洲大陆为背景的一群美国人的故事,虽然远离美国,这部作品却依然有浓厚的彼时美国的时代元素,本文通过对故事里人物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信仰破碎、梦想追求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对爵士乐时代特点的探究,提炼出本部小说里浓厚的爵士乐时代特征。  关键词:爵士乐时代 《夜色温柔》 菲茨杰拉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通常,一个作家,
期刊
摘要“面具理论”是叶芝贯穿创作始终的思考和追求。该理论可以说是叶芝对现代抒情诗的一大贡献,其中展现了诗歌抒情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本文将从叶芝“面具理论”的实践分析入手,阐述其创作与传统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区别。  关键词:叶芝 “面具理论” 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 I106.2 文献标识码:A    威·巴·叶芝是现代爱尔兰著名诗人兼剧作家,被美国诗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誉为“20世纪最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