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生修得到梅花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老师的雅号很特别,请问老师为何被称为“梅花圣手”呢?
  元植:因为我喜画梅花,而且,我与梅花有夙缘,我欣赏梅之精神、梅之气质、梅之姿态,并将其融入到笔墨中。一次我与友人出游到了三月的杭州,因气候反常,梅花晚开,我们到时正值梅花盛放如潮。第一晚我们醉行于西湖的堤岸林间,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得离西湖愈来愈近了,两个人像追寻久别的故友,无意识无方向地在凉夜里密步。那一夜我们晃到了天亮。临别西湖的夜,我们到了孤山。见梅开如雪,我疯狂地摄取着山上所有的梅花。在我眼中,眼前的一枝梅是金冬心的,另一枝梅是王冕的,还有一枝是梅清的,再前行又见到一枝是石涛的,更远处的那枝是八大的……我眼中的梅和心中的画,一直都是重合的,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曾做过《二十四壶香雪海》系列,所画的花,就是梅花,是那冰清玉洁,香满乾坤,令我魂牵梦萦,连续十二个春天南下探访写生的梅花。而题字的人,是硕儒,是那锦绣满腹,表里澄澈,令天下学人尊敬向往的楼宇烈先生。壶,是紫砂,是被顾景舟大师称之为“紫玉金砂”之首的“底槽清”,是公认的砂中之王。我是一个喜欢新奇的人,多年的翰墨生涯。已使我对宣纸绘画渐生倦怠。近年来,对陶瓷、石头、竹木等载体多有涉猎。在饱览大量前贤的紫砂梅花作品之后,我相信自己能够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梅花壶。于是,“江南徐氏制壶”家族的重要传人徐小平徐琴夫妇亲自带领弟子们为我制壶,又从全部作品中精选出了二十四把由楼宇烈先生分别题字的壶。徐琴老师的叔叔、当今紫砂界最具威望的徐汉棠大师在激赏之下,亲自为之命名为“二十四壶香雪海”,并当场挥毫题字,以示祝贺。二十四把紫砂壶,二十四件众人合作的梅花作品,二十四壶香雪海,构成了我心目中的一个梅花好梦。
  记者:原来如此。您的作品确实法度严谨,格调清新,气息醇雅,如梅也似。那么,您又是如何走上书画之路的呢?
  元植:其实我一开始是欧阳中石先生早年班里的学生,后来又读了同等学历研究生班。我从偏远的曹州来到北京求学,那时年龄很小,也很瘦,在班里不怎么起眼。有一天林丛先生向欧阳老师夸奖我,说我很有天赋,也很勤奋。欧阳老师就注意到了我。那时我隶书下的功夫最大,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每次交临摹汉碑作业的时候,我都是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的。于是老师认为我隶书写得好,章草就一定不会差。有一次我交作业是临皇象的《急就章》,老师大加赞赏,就给了一个满分。这么多年,作业得过满分的同学就那几个,所以至今老师还对我印象深刻。
  纵观历史上的国画大家,从吴道子、李公麟、梁楷,以至陈老莲、张大千,无一不是书法高手——这是一个只属于中华民族的、很好的传统。这些年来,我在一直坚持隶书的创作之外,还写过徐文长,写过杨铁崖,后来又写黄山谷,争取做到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尤其是对黄山谷,我没有袭取皮毛,而是努力从更深层次、精神气质和内在神韵上加以继承和发展。近几年,我又把黄山谷書法的那种长舒远引、沉郁顿挫的笔法和风神运用到画梅花中去,老师看了我最近的作品后,认为我是真正下了一番整合锻造之功,基本已经达到心手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虽然老师也不知道黄山谷画不画梅,史料也没有记载,但有资料证明他十分喜爱梅花,并且和当时的画梅圣手华光和尚交往很深。他至今还有为数不少的题咏梅花的诗文流传于世。千百年来,梅花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高尚风骨和节操的象征。爱梅、赏梅、访梅、咏梅、画梅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传统嗜好。我希望自己能继前贤之雅踪,结梅花之净因,进而写梅花之风华,今后能有更多更精美的作品呈现于世。
  记者:原来老师是先学书法,再习绘画的,因此您的画有文人画的风采。能够做到以书入画,并非只因您有二十年书法功底,也与您博览群书有很大的关系吧?
  元植:这几年,我确实在传统的修为上下了很大功夫,读了很多书,也去了很多地方,希望能够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从艺经历。我们知道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代表了历史上每个时期最高的文艺成就。中国画也是以唐宋元开创的文人画风为最高典范。古人在某一历史时期对这些文艺都已作了最深度的挖掘,可以说留给后人创新的余地就在于宇宙天地生生不息、古往今来更替变化的规律。因此,“书籍”中包含着由前人对宇宙天地所总结的另一种天地。这就像《史记》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读书可以帮助书画家很多。后人即便想做出一点新意,也必须先对传统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其中,“读万卷书”就可以帮助书画家了解打通与天地自然的隔阂,把“人道”向“天道”拉近,以便更好地把情感的诉求安排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最后,一个优秀的书画家必然能“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他们由于常年出入古人,历史感强,而且也深契宇宙天地的自然规律,心态平和,行事规则,为人处世就会契合“天道”。我以此为目标而努力。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形式手段上的书法化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化或者说是以书入画,乃中国画尤其是意笔画的灵魂和基砥。就内在本质而言,在中国画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意笔花鸟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含量是最高的。由于这种画法借助于书法的形式手段和审美特征,极具主体性、创造性和抒情性,故而一经问世便大放异彩,演绎出无数动人的篇章。因此,很难设想一个缺乏书法修养的人,是能够画好意笔画的。熟读画史,精通画论,才能对于中国画的本质特点和演化逻辑了然于胸,于是,我始终牢牢地抓住中国画以书入画、以手运心这个关键,充分发挥自己长于书法的优势,尽可能地使自己作品中的每一笔都能有提按顿挫的骨力和韵致,都充满了浓淡干湿的层次和变化,既执行着“应物象形”的绘画功能,又能冲破造型的藩篱,彰显出笔墨自身的形式美感。我不求走捷径,也不求早脱,而是坚持脚踏实地,争取厚积薄发。老老实实地读书、交友(包括拜师)、临摹、写生,我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读书是重要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饱读诗书者与一个胸无点墨者,画出来的画肯定是不一样的。交友拜师也是重要的,同道尤其是高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对于画艺的提升,有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与之相比,临摹和写生更重要。通过临摹,不但可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语言和基本技法,而且还可以明优劣、辨高下、分雅俗,实现“守常”与“通变”的统一。而写生则不仅是一种搜集创作素材,锻炼造型能力,训练观察方法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与大自然直接交流对话,打破程式束缚和桎梏的重要途径。正因为我长期坚持潜心读书,不断拜师交友,反复临摹古人名作,并且大量的和有针对性的写生,孜孜矻矻,上下求索,才能画出今天的画。
  记者:您是一位地道的大写意花鸟画家,现今的创作却偏重于您以前从未涉足过的工笔重彩佛像作品,是什么让您的画风转型如此迅疾?
  元植:以水墨画梅花,兰草,芭蕉,荷花之属是我原有的强项,在苏州几年下来,我选择清心与苦修,于是得以在原来的刚健挺拔之外又多了几分含蓄清新,用水之法常有浑厚华滋之妙。我是一个做事喜欢一竿子插到底的人,画起佛像也是如此,因此一超直入,舍明清及近代画风而不顾,直接取法于盛唐敦煌画风,从遗存下来的零星史料中,尽力爬梳出关于吴道子画派的论述。我以史料去印证现存画作,最爱不释手的就是那套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敦煌资料丛书。朝夕研阅,废寝忘食,甚至到了拿放大镜一根根发丝去分析的程度。古人云:“精之诚之,神将启之。”我一直在用功,很欣慰能有所收获。
  战术上重视之,抽丝剥茧,丝丝入扣;战略上藐视之,只抓关节,大而化之。这就是我的方法论。即使改变风格,于繁缛复杂、精工富丽的重彩之下,专属于我的线条特质和性格还是清晰可辨。我笔下线条的特点是朴拙、劲健、圆浑,这是我经过千锤而炼方提纯而出的用笔风格,无论工笔还是写意,对我而言,只是线条粗一些细一些的区别罢了,而放笔直写、笔随意走、以线立骨、以形传神的状态是一致的,这也正与张大千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工笔画要敢于画毛了,要敢于像画写意那样直接用线条去组合物象。这样的画挂起来才是活的。”于是我创作《十一面观音圣像》时,画风继承盛唐敦煌壁画,而且吸收了张大千先生的优长,并大胆采用清净无染、细腻坚固的银杏木作为绘画载体,因为我认为它与佛陀本性颇为一致,更能增添作品的宗教色彩。要把如银杏木这样不同的材质之美,矿物质颜料的色彩之美,大唐盛世的风格之美,再加上沉着雄强的书法之美,圆融无碍的组合于一个画面之中,才能形成我自己的风格和样式。
其他文献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留给汉人的是家国之痛与无尽羞辱。但也是在元代,多民族文化激烈碰撞并重新组合,一些少数民族作家登上诗坛。贯云石,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贯云石,本名小云石海涯,维吾尔族人。因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姓。其祖父阿里海涯原为西域农民,因维族最早归附蒙古,阿里海涯后跟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灭南宋时他还是为王前驱的一员大将。元代建国后,他与儿子都成为封疆大吏。于此可见,贯云石出身显贵,系
期刊
禅是什么?在许多人看来,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不然,禅不是不可言说,关键是看你怎么述说。在我看来,禅是一份追求的心境,一种真善美的境界,禅是有着清晰的心灵指向和明确的思维导向的。  无知即无禅  教育上先行先试的上海某中学曾出过一道模拟试题:“有一只熊掉到一个陷阱里,陷阱深19.617米,下落时间正好2秒。求熊是什么颜色?”备选答案为:A.白色,北极熊;B.棕色,棕熊;C.黑色,黑熊;D.黑
期刊
作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丝路文化长安论坛于2014年9月12日在西安举行,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朱鸿在论坛上做了主题学术演讲,他用散文般的语言,精彩地讲述了关于丝绸之路文化的7个故事。用不到两个小时给全场宾客带来了两千年的文化享受。  来源/西安晚报  第3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举行  今秋9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县城一角的五彩神箭射箭场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射箭选
期刊
曾国藩无疑是个人物,他打败了太平军,头上顶着各种闪闪发光的符号,成为六位汉人大学士之首,功名抵达极致。其人脉极旺,门生满天下。然而,历史记载,曾国藩并不算一个特别聪明的人,第一,他的思维比较迟缓;第二,他做事少有奇谋,然而,此君却以中等之智成就了许多天才成就不了的事业。  杰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对政敌的宽恕之心应该是曾国藩的大优点之一。  曾国藩长期真心实意将左宗棠当朋友,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却从不将
期刊
眼下正在读《西游记杂剧》,非是通常所说的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而是元末明初杨景贤所写的“西游戏”,其中一个桥段令人莞尔:唐三藏师徒行至西土,有一位贫婆来考验,给孙行者出的题恰是唐代高僧德山在出川途中遇婆子时所问:《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知你要点的是哪个心?德山不能答也。但是在这个西游故事里,孙悟空以插科打诨的方式——答道:“我原有心来,屁眼宽阿掉了也”——回答了
期刊
不知何故,在后世人们的记忆里,释神秀的光彩在与六祖慧能的菩提诗偈问世之后,竟倏然黯淡。他久久湮没于人们对慧能连篇累牍的赞叹和敬仰之中,之后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于是五祖弘忍传承衣钵的故事被后世人传了又传,终于面目全非。而六祖慧能之光彩也随着故事的传播而日渐炽盛。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对神秀持有偏见,认为他做作虚伪无才无德。这实实在在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冤案。甚至更有人反过来认为六祖慧能只是利口之辈并无实学,此
期刊
读中国的文史哲是一种享受,它不是轻歌曼舞,不是豪奢极欲,也不是让你去走万里路阅尽天下美景,它是让你学会开始从内心出发。可能我们没有机会读万卷书,但是你读过十卷、百卷,哪怕是一两本高明的书,也会让你的内心豁然开朗。这些书会让我们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可以坐下来反思一下我到底该追求什么。也许追到了与追不到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要追求什么。我们也可以通过读这些书获得生活中不能感悟的一种东西,对于理解
期刊
秋冬,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有不少人认为感冒是因为受凉引起的,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感冒并非都是受凉所致,很多因素都可以诱发感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防寒保暖:感冒虽然是由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但是受凉也是感冒的主要诱因。寒冷使肺功能降低是导致秋冬感冒的重要因素。所以,秋冬季節要多注意防寒保暖。  合理饮食:感冒与饮食关系密切,一些感冒是由于饮食
期刊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平常心是道,不必刻意追求生死轮回的超脱,更不必为超升西天净土而穷首皓经,只要尽心做好本分事就好。“担水劈柴,无非妙道;举手投足,皆是道场”,生命中的一言一行、一景一色皆有发人深省之处,都向人们敞开进入禅悟境界的大门。单是禅门一日,便可让我们看清修禅之人是如何在日常本分事之间用平常心去体悟佛法之精妙与生命的大道。  钟鼓觉浮生  寺院有晨钟暮鼓
期刊
认识傅雷,是听人说,看外国小说一定要看傅雷翻译的版本,因为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小说译文更贴近原著精神。  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曾说:“你那股理想主义的热情实可惊,相形之下,我真是老朽了,一年来心如死水,只有对自己的工作还是一个劲儿死干,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并未稍减,只是常有一种‘废人而返’‘怅然若失’的心情,也许是中国人气质太重,尤其是所谓‘洒脱’与‘超然物外’的消极精神影响了我。”说这番话时,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