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叫好不叫座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圳,“临终关怀”服务是经过了市民广泛关注和媒体多次呼吁后,才在去年3月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深圳的“临终关怀”并没有如大家期望的那样火爆。记者日前在深圳市福利中心康复医院发现,拥有9个病房27张病床的“临终关怀”病房,只有4个病人在这里接受服务。而自去年3月开业到10月份的7个多月时间里,也只有11人在此接受“关怀”。
  市福利中心康复医院是深圳市惟一一家开展此项服务的医院。在酝酿开展此项服务时,院方充分考虑了深圳作为一个思想前卫的快节奏移民城市应该有更多病人需要“临终关怀”,才决定开展此项福利性服务的。“但是结果确实超出我们的意料”,一名负责人如是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人们固有的“孝道”意识是导致“临终关怀”备受冷落的真正原因。记者在街头随访了几名市民,一位张姓女士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让亲人在最后的时刻由别人照看,怎么说我们都于心不忍,只有守着亲人才能够表达孝心。”另外一名躺在“临终关怀”病床上的病人尽管对这种服务赞赏有加,但还是希望能够在最后的时刻见到自己的亲人:“如果去世时见不到亲人,我会觉得遗憾。”这多少也是家属不忍让亲人到医院接受临终关怀的原因。
  武汉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如此解释人们不愿意接受“临终关怀”的原因:“‘孝道’是中国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一种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价值观里。到目前为止,人们评价一个人好坏时仍然用‘孝’作为一个重要标准,评价一个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父母临终时子女是否守在身边。‘临终关怀’是一个舶来品,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到中国需要一个磨合期,这个磨合期的长短取决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对‘孝道’的界定。”
  摘自《江南时报》
  请本栏目作者与编辑部联系
其他文献
下班后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里,往沙发上一躺——这种经历想必很多人都有。但是,这并不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  这时,如果你试着模仿婴儿爬的姿势,在床上、木地板上或铺有席子、地毯的地上双手着地爬一会儿,你会感到非常舒服。直立行走虽然把我们的上肢解放出来了,但却使人体很多器官承受着较重的负担,从而诱发了不少疾病,如腰痛、肩痛、便秘、痔疮、胃下垂等。像婴儿那样四肢着地爬行,可以减轻身体组织器官的负担,从而
随着天气渐渐转冷,吃火锅的人越来越多.这不,这几天和周围的老伙伴们聊天,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火锅.
前段时间,老妈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好像有一肚子怨气与烦恼又不好意思说。这使我们作儿女的非常不安:老爸老妈都已退休,赋闲在家,退休金不算少;儿女也都成了家,收入亦算可观,这本是个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老妈还有什么烦恼与忧愁呢?  一天,老妈终于忍不住了,找到我气哼哼地说:“我要和你爸离婚!”接着就大倒起“苦水”来。原来我老爸生性固执,自幼长辈们就教育他要勤俭持家,加上前些年家中负担重,所以老爸十
设计师唐娜刚刚42岁,生活就被打乱了。1995年的一天下午,她购物回家后存放食品时,突然跌倒在地,身子左半边部分瘫痪——医生诊断她患了癫痫。  此后几个月,唐娜每天都要忍受几次病情发作。犯病时,身体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痉挛,或者昏昏沉沉像做白日梦,有时还会完全失去知觉。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变得情绪消沉,郁郁寡欢,从此很少迈出家门。  为了帮她走出抑郁的阴影,丈夫给她买了一只小狗,取名帕特拉。这个办法果然
科学家首次正式提出高压电缆与癌症有关  流行病学专家里查德·多尔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了吸烟与肺癌之间的联系。最近,他警告说,住在高压电缆附近的孩子得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大。人们期望他说成年人致癌也与高压电缆有关,但未被证实。他的工作由政府监察组织——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授权进行。  这是第一次,英国政府部门承认癌症与高压电缆之间有联系。此事引起了这样的可能性:把自己孩子得病归咎于高压电缆的家庭,
北京东城区张志东:  我今年80岁,患糖尿病十余年,目前饮食控制良好,服用少量中药,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请问专家像我这样血糖一直平稳,是否可以逐渐停药了?  糖尿病是一个终生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使血糖长期控制在较好的水平,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当血糖控制稳定后,如身体各方面情况良好,口服降糖药可试着逐渐减量,以血糖不发生反跳为度。须注意的是血糖稳定的时间要长
曾经,一位东北老先生特意给李学旺敬送一只水杯.千里鹅毛,以示感激.至少有半年多时间,一句话憋在老人肚子里,不说出来难受:“我这条命是您李大夫给的!”
生命是无价的.健康是第一财富.rn当确立了这个概念之后,人们将面临如何认识和选择药品的问题.因为当生命受到损伤、健康遇到麻烦的时候,药品是不可替代的惟一.因此,在商品大
去年10月5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喉科潘子民教授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是他曾经治疗过的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位鼻炎患者打来的,打听他何日抵达赤峰,准备前往看望.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