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的作文怎么啦,本来应该是言为心声,坦诚相见,五彩斑斓,妙趣横生,怎么就这样像一个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了?
【关键词】初中作文 创新 个性
提起作文,这样的情景我们很熟识:
流程很熟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内容很熟识:写老师,“带病上课”;写妈妈,“丽中送伞”。
模式很熟识:框架文、仿效文、克隆文。
表情很熟识:皱眉、摇头。
评分很熟识:60-75,密集区。
课改已经十多年了,是到了跟熟识的作文说不”的时候了。
一、激发兴趣与尊重主体
首先是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当然也是作文的主人。教师应当确实转变“满堂灌”的“主宰”为“主导”,要了解学生心理,顺应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创造独特的作文教学风格。要真放手,真主导。学生要突破传统教学惯性的束缚,要知道我是学习的“主人”、作文的“主人”,充分理解自己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是落实。教师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观点去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奇思异想”,不要轻易指责,更不要随意“修枝整叶”。让学生在看到自己的表达和意愿被老师尊重和欣赏时,产生快乐感和成就感,他们在作文平台上会更加地出色和精彩。学生则“我的作文我做主”,自觉主动地在老师指导下,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去思索,去写作,领略作文的轻松愉快。要真动起来,成为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活动全过程的“主人”。
二、开放思维与自主感悟
传统作文教学,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封闭的、静态的。他们既缺乏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外在条件,也欠缺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的内在动力,所以难以张扬个性、抒各人之见。作文的个性化教學,特别需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模式从单一的定向思维扩展为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养成灵活的、求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走出呆板的、单调的作文写作模式。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园地上两条相得益彰的风景线。改革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改革阅读教学。作文个性化离不开阅读的个性化。无论阅读还是写作,由于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境遇不同、素养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必然不尽相同,但只要不是过于荒诞,教师就应当对学生不同的感悟表示认同、支持和赞赏。正如“狐狸和葡萄的故事”阅读课,除传统理解外,出现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我们每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都应该像这只狐狸样,学会自我安慰,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和“因为本身怕吃酸,所以就以为没吃到的葡萄是酸的,并非嫉妒。狐狸被冤枉了”的不同的领悟。在《爷爷》习作中,学生因人而异,表示要写对爷爷的爱戴、鄙视、同情、崇敬。而即使都是“崇敬”,缘由分别是人生沧桑、知识渊博、武艺高强、品德高尚以及其他,只要是发自肺腑,流露真情实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就都是值得肯定和倡导的吗?
三、鼓励创新与张扬个性
个性化作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力拓展各人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自己去感触搜寻和发现写作的独特视角。鼓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大胆求异,褒扬有创新的见解和认识。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展示个性特点的习作环境,积极消除思想上的恐惧心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鼓励学生文思随情而发,大胆想,放手写,焕发个性化的风采。
有了自主意识后,还必须让学生学会创新。写作时,通过思维的求异、视点的转换,在习作中创造一个“新”字:命题可以“新”,写自己,传统命题是《我》,顶多是《向你介绍我》。创新题目可以是《我这个人呀》、《猜猜他是谁》、《我是糗事哥》等等。用词变了,语言不同了,个性突出了,风格活泼了,新意也出来了。选材可以“新”。很多学生写妈妈就习惯是妈妈勤劳、敬业,生病照顾自己等。如果让学生细致观察我们就不难找到:妈妈做一家人爱吃的菜堪称神厨,妈妈总是为我们全家开门是超级钥匙,妈妈有些年纪了但时尚元素不少……同样的对象,不同的题材,新意就出来了。语言可以“新”,譬如:“我是黏在妈妈身上的狗皮膏药,嘿嘿,妈妈怎么也甩不掉。”以及诸如文体的“新”、角度的“新”、顺序的“新”、手法的“新”等等。特别一提的是,写作完成后,让学生学习对自我和他人作文的修改评定能力的“新”是坚持训练,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思路会越来越宽广的。
“主人”主动,思维活跃,感悟机敏,创新积极,个性彰显——个性化作文的目的,就实现了。技能技巧,也不是问题了。
四、创造“导”的神奇
个性化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但成败与否,关键在教师。
文之初,导写巧妙,能让作文与生活、与学生“零距离”,学生会减低困惑感,提升轻松快乐感。文之中,导引得当,足以帮学生遇障碍时得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下笔如有神。文之后,导评准确,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查、自纠、自我提升能力,明确方向写出新水平。
“导”是需要功夫的。教师从“主宰”的位置退下了,不是压力的解脱,而是路径的转移。需要综合素质,需要技能技巧,需要摸索创新,需要总结提高。因而,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邢台县将军墓中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 创新 个性
提起作文,这样的情景我们很熟识:
流程很熟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
内容很熟识:写老师,“带病上课”;写妈妈,“丽中送伞”。
模式很熟识:框架文、仿效文、克隆文。
表情很熟识:皱眉、摇头。
评分很熟识:60-75,密集区。
课改已经十多年了,是到了跟熟识的作文说不”的时候了。
一、激发兴趣与尊重主体
首先是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当然也是作文的主人。教师应当确实转变“满堂灌”的“主宰”为“主导”,要了解学生心理,顺应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创造独特的作文教学风格。要真放手,真主导。学生要突破传统教学惯性的束缚,要知道我是学习的“主人”、作文的“主人”,充分理解自己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是落实。教师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观点去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奇思异想”,不要轻易指责,更不要随意“修枝整叶”。让学生在看到自己的表达和意愿被老师尊重和欣赏时,产生快乐感和成就感,他们在作文平台上会更加地出色和精彩。学生则“我的作文我做主”,自觉主动地在老师指导下,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去思索,去写作,领略作文的轻松愉快。要真动起来,成为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活动全过程的“主人”。
二、开放思维与自主感悟
传统作文教学,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封闭的、静态的。他们既缺乏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外在条件,也欠缺独立思考与真情实感的内在动力,所以难以张扬个性、抒各人之见。作文的个性化教學,特别需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模式从单一的定向思维扩展为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养成灵活的、求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走出呆板的、单调的作文写作模式。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园地上两条相得益彰的风景线。改革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改革阅读教学。作文个性化离不开阅读的个性化。无论阅读还是写作,由于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境遇不同、素养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必然不尽相同,但只要不是过于荒诞,教师就应当对学生不同的感悟表示认同、支持和赞赏。正如“狐狸和葡萄的故事”阅读课,除传统理解外,出现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我们每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都应该像这只狐狸样,学会自我安慰,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和“因为本身怕吃酸,所以就以为没吃到的葡萄是酸的,并非嫉妒。狐狸被冤枉了”的不同的领悟。在《爷爷》习作中,学生因人而异,表示要写对爷爷的爱戴、鄙视、同情、崇敬。而即使都是“崇敬”,缘由分别是人生沧桑、知识渊博、武艺高强、品德高尚以及其他,只要是发自肺腑,流露真情实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就都是值得肯定和倡导的吗?
三、鼓励创新与张扬个性
个性化作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力拓展各人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自己去感触搜寻和发现写作的独特视角。鼓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畅所欲言,大胆求异,褒扬有创新的见解和认识。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展示个性特点的习作环境,积极消除思想上的恐惧心理,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鼓励学生文思随情而发,大胆想,放手写,焕发个性化的风采。
有了自主意识后,还必须让学生学会创新。写作时,通过思维的求异、视点的转换,在习作中创造一个“新”字:命题可以“新”,写自己,传统命题是《我》,顶多是《向你介绍我》。创新题目可以是《我这个人呀》、《猜猜他是谁》、《我是糗事哥》等等。用词变了,语言不同了,个性突出了,风格活泼了,新意也出来了。选材可以“新”。很多学生写妈妈就习惯是妈妈勤劳、敬业,生病照顾自己等。如果让学生细致观察我们就不难找到:妈妈做一家人爱吃的菜堪称神厨,妈妈总是为我们全家开门是超级钥匙,妈妈有些年纪了但时尚元素不少……同样的对象,不同的题材,新意就出来了。语言可以“新”,譬如:“我是黏在妈妈身上的狗皮膏药,嘿嘿,妈妈怎么也甩不掉。”以及诸如文体的“新”、角度的“新”、顺序的“新”、手法的“新”等等。特别一提的是,写作完成后,让学生学习对自我和他人作文的修改评定能力的“新”是坚持训练,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思路会越来越宽广的。
“主人”主动,思维活跃,感悟机敏,创新积极,个性彰显——个性化作文的目的,就实现了。技能技巧,也不是问题了。
四、创造“导”的神奇
个性化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但成败与否,关键在教师。
文之初,导写巧妙,能让作文与生活、与学生“零距离”,学生会减低困惑感,提升轻松快乐感。文之中,导引得当,足以帮学生遇障碍时得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下笔如有神。文之后,导评准确,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查、自纠、自我提升能力,明确方向写出新水平。
“导”是需要功夫的。教师从“主宰”的位置退下了,不是压力的解脱,而是路径的转移。需要综合素质,需要技能技巧,需要摸索创新,需要总结提高。因而,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邢台县将军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