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是传承红色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的新思路。笔者通过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理论梳理,从红色文化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资源载体作用以及有利于高校红色文化传承主体的全覆盖三个方面,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发现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以红色文化育人、以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红色文化活动创新创意为动力,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68-03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一如既往,是高校育人资源的重要来源。将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和革命精神融入到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不仅有利于班级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不失为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特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息息相关。”[1]47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红色文化本身的性质可以看出,其具有科学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特性。
(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先进性
红色文化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文化体系,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首先,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思想文化体系;其次,红色文化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还能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实践这也是其科学先进性的体现;最后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文化引导之下,领导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伟大成就,无不表明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群众观念、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这些思想都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指导作用,也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科学先进性的特征。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20世纪初的农民阶级、封建改良派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红色文化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所有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和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都有时代烙印。例如,在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会不禁联想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投身革命事业的场景。红色文化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其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在革命年代是引领人民大众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期,是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种时代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时期,同一种红色文化有不同的含义,例如长征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表现为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长征精神表现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顾全大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并用五种“精神”①、六个“必须”②明确今天的遵循,指引明天的方向。
(三)红色文化的民族性
红色文化是在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时,红色文化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进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时,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军民团结、艰苦奋斗、不怕艰难险阻、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革命传统,造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与此同时,红色文化还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开放与包容、吸纳和借鉴,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道路的建立就是明证。
(四)红色文化的创新性
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毫无疑问,就是创新,文化的创新同样是第一动力。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虽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其从未停止自我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红色文化就是这种创新的重要成果。长期以来,红色文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影响,并且吸收了革命斗争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成就,不管是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还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不体现了红色文化创新的特性。也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性质,决定了红色文化将会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建设实践的不断进步,其内涵还将继续不断丰富与发展。
二、红色文化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联系
(一)红色文化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
新时期的多元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文化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多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堪忧,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成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红色文化的创新特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发展从未停止。曾经的艰苦斗争到如今艰苦创业,从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奋斗,到如今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祖国建设而奋斗,无不体现了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性。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创新,需要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引导班级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班级成员在面对今后将遇到的激烈的竞争与困难时,能够发挥出创新精神,勇于尝试,在不断创新中成长成才。 2.红色文化的时代特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奋斗精神,彰显着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班级文化的建设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对班级成员进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班级成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强大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3.红色文化的民族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红色文化民族性的体现。如今我们生活在高速信息化的网络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大学生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这种滑坡,会让大学生丧失初心,成了追求享乐主义的庸人。在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着重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可以使班级成员意识到革命前辈的艰苦生活,从而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能够促使班级成员在生活学习中自觉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质,对于大学生养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民族气节有促进作用。
(二)红色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中的每件历史文物、每份革命文献、每种革命精神,不仅是中国波澜壮阔革命历程的缩影和见证,更是承载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珍贵遗产,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3]。而且红色文化具有创新性的特质,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活动,让班级文化建设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發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増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三)有利于高校红色文化传承主体上的全覆盖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红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对红色文化情感态度普遍薄弱。虽然当下高校在校园中通过各种途径宣扬红色文化,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但往往收效甚微。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最基层的学生组织,可以直接影响每一位大学生。有利于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承。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不断增强班级的向心力,提升班级凝聚力实现班集体的蓬勃发展,要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准确把握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和教育活动中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例如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定期召开红色文化主题班会、阅读红色文学作品、学习红色歌曲等等,带动班级成员主动加强对红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的认知和学习,主动开展各项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班级成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以红色文化带动班级文化建设,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标。
(二)坚持以红色文化育人,营造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班级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需要利用红色物质资源和红色非物质资源共同建设,才能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目标。
1.突出红色文化的主导性
由于“大学生在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却难以准确把握集体与个人、集体观念与主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4]69,因此班级成员之间会因组织要求和个人主观意愿的不同产生对立和冲突。因此要通过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建立班级环境,即通过以班委主持为主、班主任引导为辅,以红色文化学习传承为切入点,构建全体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红色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营造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的关键。首先要构建班级红色制度文化,这是营造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的内在机制。例如班集体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等。如制定班级成员参与红色活动签到记录、红色文化学习表彰制度、红色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红色文化学习奖惩制度等等,这样可以保障班级的每位成员都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去。同时,在班级成员中慢慢形成红色文化的学习习惯,并让这种习惯成为班级成员的行为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班级每位成员的红色价值观念和红色品味。在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之下,实现班级每位成员的行为举止、人际交往和做人处事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长效育人机制。
2.通过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构建班级环境
主要是通过可视的、具体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来打造良好的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例如张贴红色遗址照片、播放红色歌曲、收集红色励志格言、建立红色文化经典读书角、建立班级红色文化网站等等。通过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来构建班级公共环境,既能提升班级成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不断地激发班级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红色文化活动创意为动力,提升班级文化活力
1.班级文化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是依靠班级文化的活力
提升班级活力的关键在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并能在掌握丰富的内容资源后进行创新和创意,符合当下班级成员的兴趣点。
2.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内容与形式
班级文化要围绕红色文化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在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不断深入挖掘和学习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会让班级成员加深对红色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
3.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加强内容设计、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等创意要加强创新,要既能体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又能展现新时代的变化,提升红色文化本身对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满足班级成员积极创意、主动创意、乐于创意的主观意愿,使班级成员获得更多的新鲜感,更愿意参加班级红色文化的创建,让红色文化得到班级成员真正的欢迎和认可,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注 释
①中国共产党的五种精神是:1.革命和拼命精神;2.遵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3.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4.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精神;5.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②“六个必须”是:必须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升华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张洋,张溁麟.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建立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党员服务队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3]陈欢.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何玉林等.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68-03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一如既往,是高校育人资源的重要来源。将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和革命精神融入到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不仅有利于班级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不失为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特性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息息相关。”[1]47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红色文化本身的性质可以看出,其具有科学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特性。
(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先进性
红色文化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文化体系,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首先,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思想文化体系;其次,红色文化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还能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正确指导实践这也是其科学先进性的体现;最后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文化引导之下,领导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伟大成就,无不表明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群众观念、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这些思想都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指导作用,也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科学先进性的特征。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20世纪初的农民阶级、封建改良派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红色文化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所有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和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都有时代烙印。例如,在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会不禁联想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投身革命事业的场景。红色文化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其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在革命年代是引领人民大众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期,是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种时代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时期,同一种红色文化有不同的含义,例如长征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表现为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长征精神表现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顾全大局、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并用五种“精神”①、六个“必须”②明确今天的遵循,指引明天的方向。
(三)红色文化的民族性
红色文化是在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时,红色文化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在进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时,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军民团结、艰苦奋斗、不怕艰难险阻、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革命传统,造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与此同时,红色文化还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开放与包容、吸纳和借鉴,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道路的建立就是明证。
(四)红色文化的创新性
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毫无疑问,就是创新,文化的创新同样是第一动力。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虽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其从未停止自我的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红色文化就是这种创新的重要成果。长期以来,红色文化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影响,并且吸收了革命斗争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成就,不管是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还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不体现了红色文化创新的特性。也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性质,决定了红色文化将会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建设实践的不断进步,其内涵还将继续不断丰富与发展。
二、红色文化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联系
(一)红色文化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
新时期的多元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文化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多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堪忧,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成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红色文化的创新特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发展从未停止。曾经的艰苦斗争到如今艰苦创业,从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奋斗,到如今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祖国建设而奋斗,无不体现了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性。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创新,需要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引导班级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班级成员在面对今后将遇到的激烈的竞争与困难时,能够发挥出创新精神,勇于尝试,在不断创新中成长成才。 2.红色文化的时代特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奋斗精神,彰显着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班级文化的建设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对班级成员进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班级成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强大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3.红色文化的民族性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红色文化民族性的体现。如今我们生活在高速信息化的网络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潮流的冲击,大学生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这种滑坡,会让大学生丧失初心,成了追求享乐主义的庸人。在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着重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可以使班级成员意识到革命前辈的艰苦生活,从而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能够促使班级成员在生活学习中自觉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质,对于大学生养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民族气节有促进作用。
(二)红色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中的每件历史文物、每份革命文献、每种革命精神,不仅是中国波澜壮阔革命历程的缩影和见证,更是承载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珍贵遗产,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3]。而且红色文化具有创新性的特质,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活动,让班级文化建设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發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増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三)有利于高校红色文化传承主体上的全覆盖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红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对红色文化情感态度普遍薄弱。虽然当下高校在校园中通过各种途径宣扬红色文化,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但往往收效甚微。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最基层的学生组织,可以直接影响每一位大学生。有利于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承。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不断增强班级的向心力,提升班级凝聚力实现班集体的蓬勃发展,要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准确把握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和教育活动中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导向,例如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定期召开红色文化主题班会、阅读红色文学作品、学习红色歌曲等等,带动班级成员主动加强对红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的认知和学习,主动开展各项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班级成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以红色文化带动班级文化建设,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标。
(二)坚持以红色文化育人,营造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班级红色文化学习的氛围,需要利用红色物质资源和红色非物质资源共同建设,才能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目标。
1.突出红色文化的主导性
由于“大学生在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却难以准确把握集体与个人、集体观念与主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4]69,因此班级成员之间会因组织要求和个人主观意愿的不同产生对立和冲突。因此要通过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建立班级环境,即通过以班委主持为主、班主任引导为辅,以红色文化学习传承为切入点,构建全体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红色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营造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的关键。首先要构建班级红色制度文化,这是营造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的内在机制。例如班集体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等。如制定班级成员参与红色活动签到记录、红色文化学习表彰制度、红色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红色文化学习奖惩制度等等,这样可以保障班级的每位成员都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去。同时,在班级成员中慢慢形成红色文化的学习习惯,并让这种习惯成为班级成员的行为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班级每位成员的红色价值观念和红色品味。在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之下,实现班级每位成员的行为举止、人际交往和做人处事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长效育人机制。
2.通过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构建班级环境
主要是通过可视的、具体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来打造良好的班级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例如张贴红色遗址照片、播放红色歌曲、收集红色励志格言、建立红色文化经典读书角、建立班级红色文化网站等等。通过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来构建班级公共环境,既能提升班级成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不断地激发班级成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红色文化活动创意为动力,提升班级文化活力
1.班级文化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是依靠班级文化的活力
提升班级活力的关键在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并能在掌握丰富的内容资源后进行创新和创意,符合当下班级成员的兴趣点。
2.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内容与形式
班级文化要围绕红色文化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在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不断深入挖掘和学习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会让班级成员加深对红色文化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
3.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加强内容设计、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等创意要加强创新,要既能体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又能展现新时代的变化,提升红色文化本身对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满足班级成员积极创意、主动创意、乐于创意的主观意愿,使班级成员获得更多的新鲜感,更愿意参加班级红色文化的创建,让红色文化得到班级成员真正的欢迎和认可,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注 释
①中国共产党的五种精神是:1.革命和拼命精神;2.遵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3.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4.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精神;5.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②“六个必须”是:必须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升华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张洋,张溁麟.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建立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党员服务队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3]陈欢.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何玉林等.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