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婺剧发源于明朝中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于清朝中后期传入民间,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集金华高腔、浦江乱弹、江西清阳高腔、戈阳高腔、安徽徽剧之精华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婺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保护与传承婺剧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分析作曲者在婺剧传承中的作用,试图探索出一些对婺剧进一步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些自己的绵力。
关键词:婺剧;作曲者;保护与传承;分析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婺剧的衍生和发展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婺剧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它与京剧的前身徽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文化厚重。历史上出过9个尚书、240多名进士。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之一的国家AAAA级景区江郎山,古镇廿八都,以及清漾毛泽东祖居地,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婺剧于清朝中后期传人民间,传入后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变脸”、“耍牙”等招牌技法,婺剧也以此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作曲者可以将婺剧保护与传承思想融入到曲子里
婺剧扎根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婺剧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喜爱者众多,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作曲者根据婺剧的发展情况,通过婺剧保护与传承思想融入到曲子里,切实做好婺剧传承保护工作。作曲者可以号召我们从抓普及、抓挖掘、抓精品为手段,切实承担起婺剧传承、振兴、繁荣的职责。并借助多个小学、乡镇开展婺剧传承基地建设,组织婺剧团老演员现场授课,推动婺剧艺术在青少年及农村中的传承和普及。同时开通婺剧网,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戏剧爱好者展示宣传婺剧文化,传递交流婺剧信息,扩大婺剧影响。
二、作曲者通过分析婺剧,给予我们找到传承的方法
和众多传统戏剧种类一样,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婺剧也面临着电视、电脑游戏、互联网娱乐等等或传统或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的挑战和挤压。而且,受限于地区局限性,婺剧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老化、师资力量缺乏、支持资金短缺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婺剧更好的发展壮大。
(一)革新从业人员
目前,在农村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农民吹打班,多为婺剧的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这些来自草根阶层的民间爱好者中,年龄基本都在50至60岁之间占多数,30岁以下的则廖廖无几。作曲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唤起人们对婺剧传承思想的认识,从而有力的揭露出婺剧在普通群众中的弱化趋势,给予人们警示婺剧流失的危险。
同时,也会在更专业化的演出团体中也面临着人才断档、后继乏力的窘境。就以许多专业婺剧团来说,现有在职的演职人员中大多数以超过了最佳表演期。这直接影响了婺剧的推陈出新和艺术精品的打造,也间接地限制了影响力的扩大。
(二)提高师资力量
作曲者通过创作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曲子,这些曲子都将会对农村许多婺剧戏迷、票友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可以凭着对婺剧的一份执着的热爱,他们经常唱、奏婺剧,婺剧已融入生活,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手段。这样可以达到保护作用。可是这还需要一些师资力量来做好教育指导工作,从而可以加快婺剧传承的师资力量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婺剧传承的快速发展。我们要结合一些作曲者对表演人员技能的需求,从而达到婺剧向更多人群的渗透和潜移默化。
三、作曲者可以警示人们对婺剧传承的深思
(一)曲子引导人们重视传承
作曲者通过一些具有传承意义的曲子来唤起人们对婺剧传承的思想认识,从而引起人们对婺剧传承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得人们利用空余时间义务带学徒,手把手地传递技艺,毫无保留地指导学员,在婺剧的道路上默默奉献着。这些可歌可泣的例子可以为婺剧传承挖掘建立现存的农村婺剧传承人名录,一方面作曲者要关照传承人的身体健康,尽可能的延长其艺术生涯,培养婺剧接班人和爱好者;另一方面作曲者要整理收集传承人保存的婺剧曲谱、掌故,并利用影视设备在传承人现场演绎时同步摄录,以免遗失婺剧经典。
同时,这对于作曲者而言,也是在充分利用婺剧团等专业剧团的人才优势,不断地挖掘出更好的曲子,为人们所喜爱。更有利于探索创新婺剧曲目,不断创造出符合当下社会特点和人们普遍审美需求的新曲目、新技艺,推陈出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
(二)作曲者可以借助民间婺剧戏班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特殊优势进行传承
近年来,国家就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活动相对于广大的农村市场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的市场需求,这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大量活跃在农村的民间戏班的表演活动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在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婺剧民间班一直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并有着相当深厚的的群众基础。荀子云:“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即强调了音乐与民俗在塑造民众品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是要运用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所具有的传承教化功能,对农民的品行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金华地区永康市每年都会举行的胡公大帝庙会演出活动,既传承了古老的娱神信仰,又起到了娱人的功能。婺剧民间戏班艺人会表演许多经典传统剧目,如《百寿图》《庆八仙》《火烧子都》等等:戏班乐队所表演的经典曲目如《花头台》《二凡》《三五七》等。婺剧民间班艺人通过表演这些经典曲目、优秀剧目,一方面弘扬和传承了婺剧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农民的情操。
四、總结
婺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进行传播与传承,婺剧传承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不光需要作曲者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多的引导、支持和帮助,需要婺剧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并通过他们的带动,有更多的当地百姓了解婺剧、欣赏婺剧、喜爱婺剧,将婺剧这一朵地方戏剧奇葩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竹介,王根法.最后的台州乱弹[N].中国文化报.2002年.
关键词:婺剧;作曲者;保护与传承;分析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婺剧的衍生和发展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婺剧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它与京剧的前身徽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文化厚重。历史上出过9个尚书、240多名进士。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之一的国家AAAA级景区江郎山,古镇廿八都,以及清漾毛泽东祖居地,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婺剧于清朝中后期传人民间,传入后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变脸”、“耍牙”等招牌技法,婺剧也以此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作曲者可以将婺剧保护与传承思想融入到曲子里
婺剧扎根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婺剧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喜爱者众多,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作曲者根据婺剧的发展情况,通过婺剧保护与传承思想融入到曲子里,切实做好婺剧传承保护工作。作曲者可以号召我们从抓普及、抓挖掘、抓精品为手段,切实承担起婺剧传承、振兴、繁荣的职责。并借助多个小学、乡镇开展婺剧传承基地建设,组织婺剧团老演员现场授课,推动婺剧艺术在青少年及农村中的传承和普及。同时开通婺剧网,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戏剧爱好者展示宣传婺剧文化,传递交流婺剧信息,扩大婺剧影响。
二、作曲者通过分析婺剧,给予我们找到传承的方法
和众多传统戏剧种类一样,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婺剧也面临着电视、电脑游戏、互联网娱乐等等或传统或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的挑战和挤压。而且,受限于地区局限性,婺剧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老化、师资力量缺乏、支持资金短缺等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婺剧更好的发展壮大。
(一)革新从业人员
目前,在农村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农民吹打班,多为婺剧的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这些来自草根阶层的民间爱好者中,年龄基本都在50至60岁之间占多数,30岁以下的则廖廖无几。作曲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唤起人们对婺剧传承思想的认识,从而有力的揭露出婺剧在普通群众中的弱化趋势,给予人们警示婺剧流失的危险。
同时,也会在更专业化的演出团体中也面临着人才断档、后继乏力的窘境。就以许多专业婺剧团来说,现有在职的演职人员中大多数以超过了最佳表演期。这直接影响了婺剧的推陈出新和艺术精品的打造,也间接地限制了影响力的扩大。
(二)提高师资力量
作曲者通过创作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曲子,这些曲子都将会对农村许多婺剧戏迷、票友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可以凭着对婺剧的一份执着的热爱,他们经常唱、奏婺剧,婺剧已融入生活,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手段。这样可以达到保护作用。可是这还需要一些师资力量来做好教育指导工作,从而可以加快婺剧传承的师资力量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婺剧传承的快速发展。我们要结合一些作曲者对表演人员技能的需求,从而达到婺剧向更多人群的渗透和潜移默化。
三、作曲者可以警示人们对婺剧传承的深思
(一)曲子引导人们重视传承
作曲者通过一些具有传承意义的曲子来唤起人们对婺剧传承的思想认识,从而引起人们对婺剧传承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得人们利用空余时间义务带学徒,手把手地传递技艺,毫无保留地指导学员,在婺剧的道路上默默奉献着。这些可歌可泣的例子可以为婺剧传承挖掘建立现存的农村婺剧传承人名录,一方面作曲者要关照传承人的身体健康,尽可能的延长其艺术生涯,培养婺剧接班人和爱好者;另一方面作曲者要整理收集传承人保存的婺剧曲谱、掌故,并利用影视设备在传承人现场演绎时同步摄录,以免遗失婺剧经典。
同时,这对于作曲者而言,也是在充分利用婺剧团等专业剧团的人才优势,不断地挖掘出更好的曲子,为人们所喜爱。更有利于探索创新婺剧曲目,不断创造出符合当下社会特点和人们普遍审美需求的新曲目、新技艺,推陈出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
(二)作曲者可以借助民间婺剧戏班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特殊优势进行传承
近年来,国家就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活动相对于广大的农村市场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的市场需求,这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大量活跃在农村的民间戏班的表演活动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在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婺剧民间班一直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并有着相当深厚的的群众基础。荀子云:“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即强调了音乐与民俗在塑造民众品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是要运用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所具有的传承教化功能,对农民的品行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金华地区永康市每年都会举行的胡公大帝庙会演出活动,既传承了古老的娱神信仰,又起到了娱人的功能。婺剧民间戏班艺人会表演许多经典传统剧目,如《百寿图》《庆八仙》《火烧子都》等等:戏班乐队所表演的经典曲目如《花头台》《二凡》《三五七》等。婺剧民间班艺人通过表演这些经典曲目、优秀剧目,一方面弘扬和传承了婺剧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农民的情操。
四、總结
婺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进行传播与传承,婺剧传承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不光需要作曲者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多的引导、支持和帮助,需要婺剧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并通过他们的带动,有更多的当地百姓了解婺剧、欣赏婺剧、喜爱婺剧,将婺剧这一朵地方戏剧奇葩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竹介,王根法.最后的台州乱弹[N].中国文化报.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