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辅工作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项辅助职能,随着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对待实验教辅工作并使之与平台技术创新的主线相统一,成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关系,开展实验教辅工作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价值以及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辅助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13-02 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工业技术创新方面面临日本和西欧各国日益增强的有力挑战,美国政府启动了工程研究中心计划,通过在一些较有研究实力的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提高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进行跨学科工程化技术研究的能力,此后,世界各国开始陆续设立类似机构。我国第一个试验型工程研究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运行,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国现有国家发改委直属工程研究中心百余个,部属、省属各级工程研究中心数百个,对科技转化与经济发展产生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建立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中,其中,设立在高校的工程研究中心在从事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辅助职责,是高校校内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
工程研究中心设立的核心目标在于技术创新与转化输出,实施建设时也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但对于依托高校建立的工程研究中心,其平台建设通常依托特定学科,部分或全部平台人员也同时承担教学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不能和高等教育相脱离。随着工程研究中心平台规模的扩大,科技工作与教辅工作可能会出现相互争夺资源与人员的矛盾局面。如何将技术创新的主线与辅助教学的支线协调统一,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内在关联。
1.工程研究中心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是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和基础保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科研实践基地之一,能够在基础技能实践与应用技能拓展两个层面提供优良的教辅条件。目前,美、英、日等国实验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已达到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随着我国实践教学的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校内科研实践基地将会在实践教学中承担更多份额,这一趋势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
2.工程研究中心肩负研究生培养职责。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目标在于技术创新与转化输出,其中包括输出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这一特点决定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生培养本身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而教学实践等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实施也要求中心平台承担一定量的实验、实习等教辅工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符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
3.平台队伍建设对教辅工作具有内在需求。科研平台的发展需要建立有序运转的研究梯队,梯队结构应包括核心、扩展、基础等不同层面。在处于核心与扩展层面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谋划,主持,转化和推广研究成果并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研究生乃至于本科实习生队伍将成为基础层面的重要实施者。而学生队伍的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之间工作的有序传承,都需要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积极参与实践教辅工作,独立于大学教学之外的发展方式将严重妨碍学生队伍的组建。
二、合理开展实验教辅工作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助益
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辅工作的开展符合大学实践教学发展需求,也符合科技平台建设的内在需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规划并调整实验教辅工作使之有序开展,可以对科技平台的建设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助益。
1.促进学科交流,增强平台影响力。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通常依托特定学科,是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是学科展示与宣传的平台和窗口。开展实验实习等教辅工作,有助于向本校及外单位相关专业直观展示科技工作的层次与规模,增强学科影响力,进而促进科技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吸纳人才、转化推广科技成果。
2.吸纳新鲜血液,优化科技队伍结构。科技平台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团队的持续发展,而团队的良好发展需要其具备合理的人员结构。团队的人员结构既包括学科、研究方向的横向布局,也包括职称、年龄结构的纵向布局。广泛开展实验教辅工作,有利于科技团队吸纳研究生、本科生等生力军加入,有助于分担年轻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压力,有利于初中级职称人员深造,进而在学历层次、学科结构等方面逐渐优化科技队伍结构,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3.学以致用,增强应用型技术人才输出能力。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与现有学科专业结构方面的问题外,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人才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又确实短缺。输出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是工程中心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活学活用,形成手脑贯通的应用实践技巧,并最终成为可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关于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的探讨
合理规划并开展实验教辅工作能够使之与科技创新的主线工作相互协调,成为助力。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通常属于深具专业应用特色、对外交流活跃的校内科技平台,根据其内在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1.参观、实践、实习。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校内具有专业应用特色的科技平台,其研发、中试、示范推广等各环节的软硬件本身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极佳的实地参观价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参观,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平台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生源质量。根据工程研究中心的具体特点,开设实验、实践课程,接受本科生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发挥平台的教辅功能,在基础层面充实科研队伍。但限于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任务的方向性与指标性特点,对于由学生自由进行开放式选题的实践类活动,则较不适合由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具体操作时需根据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 2.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实践。研究生队伍是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队伍的基础构成部分,其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结合中心发展与项目需求进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与依托项目的方向一致。采用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凝聚团队力量,将实践教学、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整合在一起,统一为中心平台的发展服务。对于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实践环节,可采用由研究生承担部分实验课程或由研究生作为导师副手指导本科生进行毕业实习等方式实施,既能够完成研究生教学实践要求,又能够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带队实践交流。工程研究中心是科技转化与推广的外向型科技平台,具备良好的对外科技交流能力,将这一特征展到学生的实践,培养能够形成平台教辅工作的优势与特色。通过带队出行进行校企参观、交流,野外采集,科技示范区推广,社会公益类技术服务等实地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面对社会发挥所学的宝贵锻炼机会,使学生亲身检验所学,体验社会需求,思考和规划自身未来发展,能够对相关专业就业的数量与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小结
实验教辅工作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项辅助职能,这是由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需求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平台的内在特点决定的。实践教学的良好开展,有利于优化工程研究中心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输出能力,提升研发推广能力,进而服务于平台技术创新的主线,有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承担参观、实践、实习及对外交流等实验教辅活动,将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大学实践教育的平台、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并最终形成高校科技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互动双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郭斌,陈劲.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1996,17(3).
[2]操龙灿,杨善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
[3]洪伟,吴承祯,刘金福,等.《森林生态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
[4]田振坤.农林高校科研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1).
[5]郗蒙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经济师,2009,(10).
[6]王润孝,李小聪.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辅助教学;实践教学;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13-02 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工业技术创新方面面临日本和西欧各国日益增强的有力挑战,美国政府启动了工程研究中心计划,通过在一些较有研究实力的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提高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进行跨学科工程化技术研究的能力,此后,世界各国开始陆续设立类似机构。我国第一个试验型工程研究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运行,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国现有国家发改委直属工程研究中心百余个,部属、省属各级工程研究中心数百个,对科技转化与经济发展产生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建立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中,其中,设立在高校的工程研究中心在从事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辅助职责,是高校校内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
工程研究中心设立的核心目标在于技术创新与转化输出,实施建设时也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但对于依托高校建立的工程研究中心,其平台建设通常依托特定学科,部分或全部平台人员也同时承担教学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不能和高等教育相脱离。随着工程研究中心平台规模的扩大,科技工作与教辅工作可能会出现相互争夺资源与人员的矛盾局面。如何将技术创新的主线与辅助教学的支线协调统一,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的内在关联。
1.工程研究中心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是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和基础保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科研实践基地之一,能够在基础技能实践与应用技能拓展两个层面提供优良的教辅条件。目前,美、英、日等国实验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已达到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随着我国实践教学的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校内科研实践基地将会在实践教学中承担更多份额,这一趋势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
2.工程研究中心肩负研究生培养职责。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目标在于技术创新与转化输出,其中包括输出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这一特点决定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生培养本身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而教学实践等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实施也要求中心平台承担一定量的实验、实习等教辅工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符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
3.平台队伍建设对教辅工作具有内在需求。科研平台的发展需要建立有序运转的研究梯队,梯队结构应包括核心、扩展、基础等不同层面。在处于核心与扩展层面的科研人员进行项目谋划,主持,转化和推广研究成果并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研究生乃至于本科实习生队伍将成为基础层面的重要实施者。而学生队伍的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之间工作的有序传承,都需要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积极参与实践教辅工作,独立于大学教学之外的发展方式将严重妨碍学生队伍的组建。
二、合理开展实验教辅工作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助益
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辅工作的开展符合大学实践教学发展需求,也符合科技平台建设的内在需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规划并调整实验教辅工作使之有序开展,可以对科技平台的建设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助益。
1.促进学科交流,增强平台影响力。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通常依托特定学科,是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是学科展示与宣传的平台和窗口。开展实验实习等教辅工作,有助于向本校及外单位相关专业直观展示科技工作的层次与规模,增强学科影响力,进而促进科技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吸纳人才、转化推广科技成果。
2.吸纳新鲜血液,优化科技队伍结构。科技平台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团队的持续发展,而团队的良好发展需要其具备合理的人员结构。团队的人员结构既包括学科、研究方向的横向布局,也包括职称、年龄结构的纵向布局。广泛开展实验教辅工作,有利于科技团队吸纳研究生、本科生等生力军加入,有助于分担年轻科研人员事务性工作压力,有利于初中级职称人员深造,进而在学历层次、学科结构等方面逐渐优化科技队伍结构,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3.学以致用,增强应用型技术人才输出能力。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与现有学科专业结构方面的问题外,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人才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又确实短缺。输出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是工程中心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活学活用,形成手脑贯通的应用实践技巧,并最终成为可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关于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的探讨
合理规划并开展实验教辅工作能够使之与科技创新的主线工作相互协调,成为助力。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通常属于深具专业应用特色、对外交流活跃的校内科技平台,根据其内在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1.参观、实践、实习。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校内具有专业应用特色的科技平台,其研发、中试、示范推广等各环节的软硬件本身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极佳的实地参观价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参观,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平台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生源质量。根据工程研究中心的具体特点,开设实验、实践课程,接受本科生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发挥平台的教辅功能,在基础层面充实科研队伍。但限于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任务的方向性与指标性特点,对于由学生自由进行开放式选题的实践类活动,则较不适合由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具体操作时需根据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 2.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实践。研究生队伍是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队伍的基础构成部分,其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结合中心发展与项目需求进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与依托项目的方向一致。采用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凝聚团队力量,将实践教学、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整合在一起,统一为中心平台的发展服务。对于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实践环节,可采用由研究生承担部分实验课程或由研究生作为导师副手指导本科生进行毕业实习等方式实施,既能够完成研究生教学实践要求,又能够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带队实践交流。工程研究中心是科技转化与推广的外向型科技平台,具备良好的对外科技交流能力,将这一特征展到学生的实践,培养能够形成平台教辅工作的优势与特色。通过带队出行进行校企参观、交流,野外采集,科技示范区推广,社会公益类技术服务等实地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面对社会发挥所学的宝贵锻炼机会,使学生亲身检验所学,体验社会需求,思考和规划自身未来发展,能够对相关专业就业的数量与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小结
实验教辅工作是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项辅助职能,这是由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需求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平台的内在特点决定的。实践教学的良好开展,有利于优化工程研究中心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输出能力,提升研发推广能力,进而服务于平台技术创新的主线,有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承担参观、实践、实习及对外交流等实验教辅活动,将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大学实践教育的平台、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并最终形成高校科技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互动双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郭斌,陈劲.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1996,17(3).
[2]操龙灿,杨善林.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
[3]洪伟,吴承祯,刘金福,等.《森林生态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
[4]田振坤.农林高校科研实践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1).
[5]郗蒙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经济师,2009,(10).
[6]王润孝,李小聪.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