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罗马七丘之一的阿文迪诺山上,有一个奇妙的鑰匙孔。在山顶的小广场上一扇绿色的大门前,人们会弯腰趴着,朝这个圆形钥匙孔望去:在一片修葺整齐的绿植中央,圣彼得大教堂屹然耸立,细看,还有贾尼科洛山上摇曳的地中海松和近处的罗曼式塔楼。这便是著名的“一眼三国”——梵蒂冈、意大利,还有一个没有领土的“国家”:马耳他骑士团。
这个神秘的主权实体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至今唯一幸存的天主教骑士团。它诞生于圣城耶路撒冷,历经近千年漂泊后借居于罗马。除了没有领土,这个“国家”还有太多奇特之处:其治下有1.3万多名骑士,却只有3位公民;拥有独立的宪法、司法机构、“国旗”、发行邮票和货币,却与梵蒂冈及意大利有着缠夹不清的关系;他们势单力薄,却曾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无立足之地,却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救困扶危。“捍卫信仰、救济贫穷”,这就是马耳他骑士团的宗旨。
从1834年起,马耳他骑士团在罗马拥有2座享有治外法权的建筑:一座是位于西班牙广场附近的马耳他宫,是骑士团的总部和大教长的府邸;另一座则是阿文迪诺山上的马耳他部,是骑士团的外交部以及驻意大利兼驻梵蒂冈的大使馆,也用来举办各种重要活动。马耳他部之所以被视为罗马最神秘的地点之一,并非仅仅因为骑士团的传奇光环,也因为它是一位天才留下的杰作。这个囊括3国奇景的门洞设计来自于18世纪著名的画家、雕塑家、考古学家兼建筑学家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的奇思妙想。1765年,他受红衣主教雷佐尼科委托来修复阿文迪诺山的建筑。他的杰作包括风格独特的教堂和广场,自然也包括这个门洞以及门洞中的风景。作为骑士团的仰慕者,皮拉内西用了另一种方式,令马耳他骑士团永垂不朽。
颠沛流离的骑士团
马耳他骑士团,又名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约翰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从耶路撒冷、塞浦路斯、罗得岛、马耳他岛到罗马,骑士团曾历经800年的漂泊,有着跌宕曲折的艰辛历程。
它的建立要追溯至狼烟四起的公元11世纪中期。此时穆斯林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了圣地耶路撒冷,统治该地的埃及哈里发甚至下令摧毁城中所有的基督教堂。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西方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之路仍未断绝。1048年,一些来自阿马尔菲海上共和国的商人好不容易得到了许可,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座教堂和一所医院,以帮助贫穷和生病的朝圣者们——圣约翰医院骑士团从此诞生。
医院骑士团的创建者、第一任大教长修士杰拉尔多,带领骑士团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帮助基督徒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耶路撒冷。1113年,教皇巴斯加二世发布敕令,承认了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同时给予其自由选举其教长、不受任何地方和宗教势力干涉的权利。杰拉尔多的继任者雷蒙德·杜佩修士为骑士们撰写了第一份守则,规定所有修士必须遵守“贫穷、贞洁、服从”这3个信念,并终生致力于照顾穷人和病人。
但随着穆斯林的进攻和基督徒的败退,1291年发生阿卡围城战后,十字军被赶出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也被迫将其驻地和医院迁至东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在这里,骑士们重新建造了医院,并成立了一支海军舰队,继续保护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
然而,由于塞浦路斯岛不断受到威胁,1307年,骑士团在另一座岛屿罗得岛登陆并将总部迁至此。骑士团强大的海上舰队参与了许多著名战役,并获得了历任教皇的肯定。他们凭借教皇的敕令而独立于其他国家,拥有维持、使用武装力量以及任命大使的权利,为骑士团至今仍能在国际上获得主权实体认可打下了基础。
从14世纪开始,欧洲的贵族们为“实践崇高理想”,陆续来到罗得岛加入骑士团。骑士团的最高领导人为大教长,由最高理事会选举,终身担任。骑士团的高级职位由各个语言团的代表来担任,总部修道院也由不同国籍的教徒组成。骑士团由大教长和理事会共同管理,他们开始铸造银币,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迅速崛起并向西开始扩张,罗得岛成为了第一个目标。1523年,苏莱曼大帝率领20万大军向仅有7000名守兵的罗得岛发起攻击。在6个月的围攻和浴血奋战后,骑士们被迫放弃罗得岛,四散流浪。在这群悲愤的骑士中,有一名年轻的低级骑士让·德·拉·瓦莱塔,看着星月旗在罗得岛升起,誓言要重振骑士团,一雪前耻。
统治马耳他岛,却又被迫离开
7年后的1530年,在教皇克莱门特七世的斡旋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地中海中央的马耳他岛割让给了骑士团。此时的瓦莱塔已经成为了大教长,在他的带领下,骑士团宣誓保卫欧洲,抵御奥斯曼帝国。
骑士团的死灰复燃令苏莱曼大帝震怒,他扬言要踏平马耳他岛。1565年,苏莱曼大帝派出2000艘战船和5万名士兵围攻马耳他。当城墙被攻破时,瓦莱塔持剑杀入敌阵,大大鼓励了士气。这支不足8000人的骑士团牺牲近半,却仍然坚守了4个月,直到天主教援军抵达。此时,冬日来临,奥斯曼人被迫撤退,苏莱曼大帝从此放弃了在欧洲扩张的野心。 假若当年马耳他岛陷落,如今的欧洲将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另一幅場景。马耳他骑士团因此获得了整个欧洲的赞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
次年,骑士团便开始了马耳他岛的防御工事和港口建设。这座面积仅有246平方公里、贫瘠干旱的小岛摇身变成了一座华丽的欧洲都市,宫殿、教堂和花园随处可见,建筑和艺术蓬勃发展。他们用大教长的姓“瓦莱塔”为首都命名,但这位英勇的骑士未等到城市建成的那一天就闭上了双眼。从战争中恢复的骑士团未忘记自身使命,他们在岛上建造了一所大型医院,这所医院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医院之一。同时,他们还成立了解剖学学院和医学院,为眼科和药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除了这些,在几个世纪里,马耳他骑士团还参与了地中海地区对抗奥斯曼舰队和北非海盗的军事活动。1571年10月7日,在希腊的勒班陀战役中,马耳他骑士团的舰队帮助教皇带领的神圣联盟取得了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奥斯曼帝国。在17和18世纪里,马耳他骑士团在地中海的政治、军事和商业活动中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马耳他的海军学校闻名整个欧洲,为各国培养了许多海军军官。
不幸的是,18世纪末,拿破仑在法国上台后急切地在地中海扩张势力。在1798年开始的埃及战役中,拿破仑考虑到马耳他岛的战略地位而欲侵占该岛。由于坚守着“不能对其他基督徒举起武器”这一誓言,也不能接受屈服于其他主权的命运,骑士们被迫挥泪离开马耳他岛,再次漂泊。1802年,英法签订的《亚眠条约》重申了骑士团对马耳他岛的主权,但马耳他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该条约从未被履行过。
借居罗马,延续使命
在最困难的时刻,沙皇俄国王室向圣约翰骑士团伸出援助之手,沙皇保罗一世担任起了骑士团的大教长。保罗一世既非基督教徒,亦无担任该重责的合法条件,但这一荒诞事件在特殊时刻保证了骑士团的延续。1801年,保罗一世驾崩,其继任者亚历山大一世对骑士团的职务毫无兴趣。意大利贵族乔瓦尼·巴蒂斯塔·托马西临危受命,被选为大教长,之后他带领骑士团辗转意大利多个城市——墨西拿、卡塔尼亚和费拉拉等,最终于1834年来到当时为教皇国首都的罗马,在“永恒之城”建立了总部。
骑士团在罗马的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骑士团因获得教皇的保护而借居于此,但梵蒂冈内部的诸多势力曾多次试图吞并马耳他骑士团,剥夺其独立的特权。1871年,罗马成为了意大利王国的首都,骑士团成为了意大利的“座上宾”,获得了意大利的承认和保护。在传统观念中,一个失去了领土的政府便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因此很多国家都只将马耳他骑士团看做是一个国际性的宗教组织。但马耳他骑士团始终坚持自身的独立,他们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担任联合国的永久观察员。
自从定居罗马,骑士团摆脱了世俗政府和军事力量的负担,终于将全部精力转移到骑士团最初成立时的天职——救济贫穷。昔日身着盔甲、策马扬鞭与敌人厮杀的骑士们,变成了一群不知疲倦、不畏艰辛的男女,他们散布于世界各地,将一生奉献给穷人和病人。如今的骑士团拥有1.3万多名男女骑士,遍布欧美国家。他们中既有严格恪守骑士守则的神职人员,也包含愿意投身慈善事业的平信徒骑士。此外,马耳他骑士团在全世界还拥有8万多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年龄、国籍和信仰各不相同,但拥有一个相同的信念:帮助和救治那些被抛弃、被遗忘的人。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骑士团虽继续保持中立,但他们为众多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医疗援助。战后,他们进一步强化了济世使命,打破了宗教与种族的界限,足迹遍布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120多个国家。从2010年起,骑士团的国际医疗救援机构马蒂沙国际组织便来到印度,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又前往尼泊尔帮助受灾者。直到新冠病毒肆虐的近2年里,他们仍然坚守在这2个“异教”国度。
此外,耶路撒冷千年以来一直是马耳他骑士团誓言保护的圣地,但耶路撒冷的冲突不断阻碍了他们的“回归”。1895年,骑士团在耶路撒冷南的伯利恒建造了一所圣家族医院,致力于帮助穷人、妇女和儿童。从1990年至今,几十万新生儿诞生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座耶稣诞生的城市里,如今有近70%的居民为穆斯林。由于巴勒斯坦政府无力提供免费国民医疗,圣家族医院的所有费用均由马耳他骑士团筹集,以无偿为穷人治病。
在马耳他骑士团的故事中,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什么是骑士精神?是出身高贵、武艺超群?不,是英勇无畏、怜悯弱者,在战争时代保卫家园,在和平时代抚慰众生。
马耳他部每年向游客开放的日子屈指可数。这里的一座圣母教堂是骑士团最重要的仪式礼堂,大教长的选举和上任典礼均在此举行。每年的6月24日,他们也在此庆祝施洗者圣约翰日。圣约翰是骑士团的保护圣人,因此这天也是骑士团的“国庆节”。教堂内部十分简单,左右悬挂着各色旗帜:除了骑士团的八角星红旗之外,还有昔日几个语言团的旗帜,其中包括一面奇特的意大利旗——黑色的旗帜上简单地写着“ITALIA”。在那个意大利王国还未诞生的时代,骑士团便用这样的方式标记着那片说着但丁语言的土地。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