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雪谷,但不是每个人都回得去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bon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午,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谈及一个在当地相当重要的奖项,他没拿到,但他知道些内幕,知道他没拿到与他的水平无关,而与评奖黑幕有关,心中非常郁闷,先给我发了几个微信,嫌敲字太慢,干脆打电话说。
   我问:你之前就知道这次评奖有黑幕吧?他说知道。我说那你为什么要参加?
   朋友最初是没想到这黑幕会伤害到他,他以为伤害的会是别人。继而又说起连续被种种潜规则伤害到,导致他这些年连走霉运。
   连着劝了几句,没什么效果。看到桌上正有金庸小说,便转移话题,问他:你说得出金庸小说中一输到底的主人公是谁吗?
   朋友也熟读金庸小说,他说到第四个时,我们取得了一致。
  二
   金庸小说的主人公们,大都是历尽磨难、终成神功。但这些主人公们也大都是艰辛与获得并存,既受磨难,同时也有施展武功、发光发热的机会,难得有谁从头到尾倒霉到底,欲求一次翻身而不得。
   唯一的一个,是狄云。
   他是从头到尾、彻彻底底、没有一次英雄壮举、倒霉到底的人生输家典范。
   狄云一出场,就被老乞丐,也即他的师伯骗了,然后被他师父骗,再然后被他另一个师伯骗,这次骗的有力度,直接把狄云送进了牢房。
   进了牢房之后,他先是挨了丁典一顿好揍,好不容易跟丁典成了兄弟,丁典也带着他越了狱,但丁典马上就死了。
   丁典是《连城诀》中狄云唯一的阳光,刚露了下头,就灭了。狄云继续沦落到受骗、被冤、挨揍的循环上来,他师父骗他、他师伯骗他、他师妹骗他(尽管不是出于恶意),他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欺他骗他揍他侮辱他。
   如果是金庸其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性格,基本上都会起而抗争,但《连城诀》是金庸小说中的异类,狄云实在不是一个大侠胚子,他只是个浑浑噩噩的滥好人,英风侠气那是一点都看不出来。除了好心不改这一点一般人做不到、明显高出世俗人物一大筹外,狄云就是平凡得有点愚蠢的俗人一个。
   这么个人莫名其妙地弄了一身武功,却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施展的时候,仍然在不间断的受骗倒霉中一路走下去。直到最后,他输光了所有世间的牵挂,最终回到川西藏区的大雪谷中。当然,他还带着一个叫空心菜的倒霉女孩。
   这部《连城诀》在最初发表时,金庸取的名字叫《素心剑》,后来修订重新出版时,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但我觉得,还是原来的名字好些。料想金庸之所以改名,只是因为原名与小说的故事并无直接联系,而连城诀则是贯穿小说始终、引发大家争抢的秘籍名字。但现在这个名字在故事上贴切了,却不及原名更深刻、更能表达小说的内涵。
   所谓素心,就是心中已经一片空茫。狄云在人间江湖上走了这么一遭,把什么都输掉了,亲情爱情友情,一无所有,名声金钱权利,一无所有。就算他武功了得,在那人迹不至的深山雪谷之中,除了可以用来打几只鸟烧烤了下肚,还能有什么用处?
   在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中,象狄云这般输得精光的主人公,这是唯一一个。
   《连城诀》与其说是武侠小说,不如说是寓言小说更确切些。
   凡是能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可以想想,有谁还比狄云输的更彻底?
  三
   我们认为狄云的输,完全是从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角度来做的定义。
   当今社会,把不输(或赢)如何定义的呢?
   我们习惯听到的一句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大多数的家长所认可,并因为这种认可,直接催生并壮大了儿童早教市场。
   那么,起跑线上的“不输”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得到好的教育,上好的学校,得到好的学历,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有好的社会地位。
   相信每一个期待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都有大致如上的期待。若是没有上述期待,就根本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
   易中天曾在多次演讲、访谈中,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被广泛认可的话,定义为“恶毒”。
   恶毒与否,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我在此处只想提出一点:如果各种的学校、学历、工作、财富、地位,都可以放弃时,那么在起跑线上是输是赢,是不是就完全没意义了?扩而言之,人生中的输与赢,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四
   狄云在社会上跌了一路跟头,输得精光,他重新走回雪谷之时,他在江湖上的名声和地位,跟他就已经毫无关系了。他是淫贼也罢,大侠也罢,平民也罢,雪谷中的雪花和飞鸟,不会因为他身份的不同多落一片、多飞一圈。
   狄云在进入雪谷之前,将身上“还剩下三十几两几钱银子,在手里掂了掂,用力掷出,抛入了路边的峡谷之中”,原因是“便有黄金万两,珍宝无数,在雪谷里又有什么用”?
   他接受了自己人生失败的事实,他认同输得精光的结果。他走入雪谷之中,那便是将自己从社会这盘大博弈的棋盘上,彻底剔除。
   不再参与社会博弈了,不再需要任何他人的认同了,仅仅靠完全的自力更生,维持吃饱穿暖,就是他的最高满足,那么,这个社会上需要拼搏才能得到的富贵名望与权势,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又怎么会再左右他的情绪呢?
  五
   狄云的这种放弃,也不是他最初就追求的。小说中没写他的少年梦想,但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应该是期待与师妹耕田养鸡,终老乡间吧。虽然这样的追求也不怎么高大上,终归是有正常的目标,估计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乡下人,都是这个理想。
   是从他离开乡里,走入社會开始,他才一点点理想破灭,一点点输去身上仅有的东西和向往,从物质,到精神,一点点被剥夺个精光。
   如果人最初是赤条条从母亲的身体里来,那个雪谷,便是狄云赤条条的归去。身无余物,心无余思。
  六
   那个雪谷又是狄云新生的地方。
   那里有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水笙在等着他。他们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未来,小说没有给出,我们只能想象。
   无论那是什么样的未来,与狄云的过去已经是一刀两断,已经完全是他全新的生命体验了。
  七
   没有输的彻底,何来新的生命?
  八
   我们慢慢聊着狄云的故事,个别地方认识并不相同,但也很快达成妥协。
   就算失去那个评奖,又能怎么样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雪谷。只是,抛不下好不容易练来的武功,好不容易染指的权力,好不容易发展的观众,以及那三十几两几钱的银子,我们也就永远到达不了自己的雪谷。
   憨厚如狄云,他最初也是满心期待着离开那雪谷,去让他有牵挂的世界。直到他输光了一切,才会回归雪谷。
   靠自己的自制力无法回归时,输掉一些来之不易的获得,逼自己回头,不也很好吗?
   人生这么短,干嘛非要赢。山巅就那么大点地方,让那些有背景、有能力制造并利用黑幕的人去好了。我们连那座山都不必爬,世界之大,总有容人放一双碗筷的地方。就算被所有人认定为人生输家,那又如何?所有人中的哪一个,能代替他人活哪怕是一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雪谷,但不是每个人都回得去。
其他文献
“回头”一语,似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追忆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被称之为“回头看”;商家注重销售,笑迎顾客频频光顾,美其名曰“回头客”;靓女帅哥常受到世人注目,遂有了“回头率”的量判;一度沉沦,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社会赞许这样的“浪子回头”……它们多有修辞学上的借代意义。本文论及的“回头”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生活细节。   环视现实,有些人对这一小得近于下意识的小动作没想到、不愿做,甚或不屑一顾。诸如
期刊
前几天,南京郊区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徐女士在驾车过程中,后视镜磕到了在路边骑自行车的张大姐身上,所幸当时车速不快,张大姐一个趔趄,双脚往地上一蹬也就稳住了。张大姐冲着汽车大喊,徐女士也觉得磕到了人,就停了下来。徐女士下车后,张大姐蹬着自行车赶了过来,向她索要一个道歉。徐女士觉得张大姐穿着朴素,没什么来头,就说:“你又没受伤,我道什么歉?”说完上车想走,张大姐就拦在车头,并重申道:“我只要你一个道歉。
期刊
去年今日,我还躺在南京主城区一家老医院的病床上。这两天,我居然怀念起住院的日子。这不有病吗?   那时,我躺在医院走廊里的加床上,幻想着哪一天可以移师室内床。那个在室内因为疼痛彻夜尖叫的做了膿肿手术的姑娘,用这种现象级表现告诉我,床位只会越来越紧张。   三天下来,我把小说《芳华》都看完了,护士还是摇头,没床位。加床是一种特别的实力编制。护士长一边埋怨着在走廊里搞加床导致交通不畅,一边让加床从1、
期刊
说到同情心,有人说是美德,我说不是,同情,是人的天性。你看马路上有人倒地、众人不敢相扶,那是因为怕被讹住,其实看似冷漠的围观者都有恻隐之心。为啥?只因为,他们与倒地者是同类。可以设想,若在郊野,有一个人跟一只狼搏斗,旁边为之捏一把汗的,肯定是人而不是狼。   曹植有首诗是写给曹丕的,其中四句是“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说的这根是同母之根,是血统之根。其实照我看,凡属人
期刊
“盼兒来”等十二则
期刊
有一种人,你说他坏吧,他绝非伤天害理;你说他好吧,却与他无法交流。一个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你怎样解释,他接受不了。在他的眼里,世界处处是陷阱;在他的心里,惟有一己之执念。他拒绝接受一己执念之外的任何信息,极度自恋,却毫无安全感。他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更不生活在当下。他像是来自一个陌生的星球,心胸封闭而自恰。他可以对任何问题侃侃而谈,且能自圆其说,却与现实世界毫无共识。   与世界建
期刊
好多年前,有一对很有些名气的相声演员说过一段相声,相声的名字忘了,但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之所以想起这段相声,是因为忽然感觉眼下社会上有种话语体系跟这段相声中玩的一个游戏非常相仿。   这个游戏名字叫“顶针絮麻”,“顶针”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修辞方法。絮麻嘛,仍用这段相声中的原台词解释就是:絮麻说白喽就是字头咬字尾,也就是说下一句的头一个字,得接上句的末一个字。这下您明白了吧,就是跟咱们平时玩的
期刊
活了40多岁,发现有些赌咒越来越当不得真,否则“命案”就要多上好多起。为了众生安好,我还是忽略某些人的信口胡诌好了。   我被某地一红木商家拉进过一个群,就因为在某个微信拍卖平台拍了他两三件小的海南黄花梨料子。群里多的是和我一样的“小白”。群主在拍卖平台,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店铺名,但自介之语却透着一股市侩味。有四个字让人过目难忘:假一赔命。在群里卖货,他也这么赌咒发誓,说要是以越南黄花梨充海南黄花梨
期刊
我第一次和杂文“眉来眼去”,纯属意外。   30多年前,我还在县城上高一,闲時喜欢去邮局买报刊。某天和同学进了邮局,第一次看到了《杂文报》。“杂”是繁体字,又草,我不认识,扫一眼报上内容,觉得奇奇怪怪的。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连如此高深莫测的报纸都能看,就大大咧咧地喊营业员:给我来份“维文报”——“杂”的繁体字可不就像“维”嘛。我完全瞎蒙的水平镇住了同学,但镇不住营业员。她指正道:这叫“杂文报”。  
期刊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因为证明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获2006年菲尔兹奖。面对这一让多少人歆羡不已的巨大荣誉,佩雷尔曼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该奖项由西班牙国王颁发,他说:国王不懂数学,有什么资格颁奖?他以没有路费作推托,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国际数联赶紧联系他,为其解决往来路费。他回应:承认我的结果就行了,我对奖项没有兴趣。   作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被得以证明,佩雷尔曼還可以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