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高考物理第8题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g1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江苏高考物理)8. 如图1所示,A、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m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2.5μmg 时, A的加速度为μg/3
  C.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0.5μg
  错误解析 A和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当F≤2μmg时,A和B之间相对静止,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5μmg,当2μmg>F>1.5μmg时,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当F≤1.5μmg时,A和B均静止;当F>2μmg时,A、B均向右运动并且之间发生滑动.
  正确解析 因为 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2μmg大于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1.5μmg,所以随着F力的增大B与地面间先发生滑动,此时A和B之间相对静止,即A、B整体先向右一起加速,当F大到一定程度后A、B之间再发生滑动,即A、B都向右加速但A加速的更快一些,A相对于B向右加速.
  设A、B一起向右加速并A、B间摩擦力刚好为最大静摩擦力时,外力大小为F,此时整体加速度等于A的加速(当然也等于B的加速)有:
  F-1.5μmg3m=F-2μmg2m,
  解得:F=3μmg.
  即当F>3μmg时,A、B都向右加速但A加速得更快一些,A相对于B向右加速,此时B的加速度最大为:
  a=2μmg-1.5μmgm=12μg
  当3μmg≥F>1.5μmg时,A、B整体先向右一起加速,此时整体加速度为:
  a=F-1.5μmg3m=13μg
  当F≤1.5μmg时,A和B均静止.
  所以正确选项为:B、C、D.
  由此,我们也能发现错误解析错在:如果B是固定的,要把A拉动需要F大于2μmg即可,而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F力的增大B与地面间先发生滑动,即A、B整体先一起向右加速,此时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要想A、B之间再发生滑动,要求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也就是要求F不仅要大于2μmg来产生加速度,而且要求F大于2μmg时在A上产生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这就是错误解析中“当F>2μmg时,A、B均向右运动并且之间发生滑动”错误的原因.
  上述方法是先判断A先加速运动还是整体先加速运动,后根据临界情况算F,再判断运动情况,解决此类问题还可以采取下面这种方法:
  (1)假定A、B一起加速运动,根据给定的F值算整体的加速度,再算A物体的加速度取值范围(或B物体加速度的取值范围),之所以有取值范围原因是假定A、B一起加速运动,他们之间的静摩擦力取值为零到最大静摩擦力.看整体的加速度与单个物体的加速度能否取到相同,如果加速度为正且可以相等,则此种情况下A、B一起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为负且可以相等,则A、B均静止,如果取不到相等,则A、B均向右运动且加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快.此种方法为算出加速度a进行比较.
  (2) 假定A、B一起加速运动,设A、B间静摩擦力为f,根据给定的F值列整体的加速度等于局部加速度的式子算出f,如果f的解在零到A、B间最大静摩擦力,则A、B一起加速,如果f的解大于A、B间最大静摩擦力,则A、B均向右运动且A物体运动的快,如果f的解为负值则A、B均静止.此种方法为算出A、B间静摩擦力f进行比较.
  实际的问题中还有类似的问题是F力作用在B物体上,也可以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如应用第一种方法很容易判断出,整体先一起加速而后A、B发生滑动,此时,B物体加速度大些.有些题目中B物体与地面之间是光滑的,问题就变得更为简单了,实际问题中具体选用哪种方法,还要看已知条件和所问的问题,哪种方法更贴合已知和问题就做相应的选择.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初中科学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初中科学教学如何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建议,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1.1 流程解读1.2 模式的特点及注意事项2 关注知识与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  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的客观描述,本身不带有任何主观认识.人文精神往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的共同认识,带有个人或者与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节干电池,我直接用手指按住电池的正负极,会不会触电?  生:不会.  师:肯定不会,是吧.现在我把它改装一下,我这个游戏叫做“千人震”,就是让很多人体验一下“震”的感觉,或者说,有个“触电的感觉”.这个装置,仍然只用一节干电池.一个支路连上一个线圈相连,另外一个支路,就需要同学们参与一下,谁愿意主动上来体验一下?  演示:准备好了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交互、实时、直观的教学手段,其作用已被各界所认可.Flash作为一种流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由静态讲授变为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多方式呈现,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 Flash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
近年来,为了从根本上摒弃基础教育段课堂教学沉闷、低效的弊端,切实扭转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现状,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目前,一种名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全国许多地方积极地推广(有叫“幸福课堂”或“生动课堂”等,虽名称各异,但蕴含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却大体一致).“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老师精心组织学习素材,精选教学方法,精细策划教学流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情
实验科技创新教育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发明创新,一举引领世界的发展.而实验创新教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传统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今是知识的时代,我国针对新时期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做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教师顷囊而教,学生竭诚而学,在解问题时,积极探索发现物理知识概念体系与问题的关系,找寻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在问题过程中,必须把大脑储存的信息资源激活,检索提取所用的信息,明确理解线索的意义,从而准确把握学生思维障碍,把惰性化知识激活起来,抓住思维脉胳,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一题多问,发散学生主体思维能力  学生的
在辅导资料中有这样一道题:  一般指针式钟表中的时针、分针与秒针都可视为匀速转动,分针与秒针从第一次重合至第二次重合,中间经历的时间为  A.1 min B. 59/60 min C. 60/59 min D.61/60 min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经典的圆周运动的追及问题.常规思路是秒针再次和分针重合,必定秒针比分针多转了一周即2π弧度,设秒针的角速度为ω1 分针的角速度为ω2,ω1=2π1min
从艺术的角度而言,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渲染出美的意境,正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置实景于无限的空白之上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而在教学中,“留白”则是指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实现主动探究,用自己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留白”的手法为学生创造知识上、心理上以及活动中暂时性的“空白”,可以激发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的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的很好途径.在实验能力的培养中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控制实验条件、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会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的考查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是经典力学的基石之一,它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教师们发现有些问题解释起来有困难。  下面来看看这节课中的设计、实验、概念有何难理解之处.  1 惯性演示实验。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说明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第一个小实验,让小车和其上面的木块一同运动,为了明显,长方体小木块立在小车上,当小车遇到阻碍停止,木块向前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