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语言天堂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突尼斯也许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非小国。但事实上,突尼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马格里布国家。漫漫历史长河中,突尼斯曾是古罗马帝国的劲敌——腓尼基强国迦太基,也曾拥有过令柏柏尔人引以为傲的哈夫斯王朝,不同的文明和民族都曾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突尼斯人令人叹服的多语言交际能力就是这个国家多元文明交融的一种生动体现。
  前不久,在突尼斯的工作访问中,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不仅是其恬美怡人的海滨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更让人侧目的是突尼斯人普遍拥有多门外语技能。在突尼斯,从路牌到广告,基本上都同时用阿拉伯语和法语书写,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高度双语化的国家。与突尼斯人稍作交谈,就会发现无论是政府官员、学校教师、考古工作者,还是酒店服务生,抑或偶遇的路人,都至少能够流利地讲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许多人还会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马耳他语、柏柏尔语等。他们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甚至是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切换自如,简直人人都是语言天才。
  其实,突尼斯的官方语言就是阿拉伯语,但由于突尼斯曾为法国殖民地,法语也是通用语言,而且在许多领域(比如高校的理工科专业),法语为教学语言。尽管如此,作为突尼斯人“第一外语”的法语并没有独特的“霸权”,因为许多突尼斯人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外语的水平并不亚于其对法语的掌握水平,多种外语的使用在突尼斯呈现着一种百花齐放的和谐局面。
  探究“语言天堂”背后的成因,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突尼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其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多语言学习环境。正如突尼斯人自己所说,他们的国家紧扼地中海航运要冲,是欧洲、亚洲、非洲交界的战略枢纽。因此,自古以来,突尼斯人就有着与东西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交际交流的传统。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因而,突尼斯人自然而然地接受着来自天南地北的语言影响和熏陶。
  第二,突尼斯自1957年建立共和国以来,逐步建立并推行了一套阶梯式、开放化的多语言学习体系。根据突尼斯教育部的信息,突尼斯人在学前教育阶段一般只使用阿拉伯语,但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法语,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学习,初中二年级开始可以再选择一门其他外语进行学习。而且,从高中到大学均普遍开设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马耳他语,甚至汉语等课程。早在1977年,布尔吉巴现代语言学院就将汉语作为外语选修课;1998年,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设立了汉语本科专业。近年来,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力度的增强,突尼斯开设了“孔子课堂”,越来越多的高中也热衷于开设汉语选修课。
  第三,突尼斯语言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独创性体现了该国政府以务实、效率、和谐为导向的语言与文化政策。据突尼斯有关政府官员介绍,突尼斯多种文明融汇的历史使突尼斯人具备了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特别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注重广交朋友、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是突尼斯重要的发展战略。学习和使用多种语言不仅可以使突尼斯了解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理念与经验,而且可以使突尼斯这样一个小国借重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同时,多种语言百花齐放也有助于形成相互牵制、均衡发展的局面,以便克服过于依赖某一种外来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片面性。这也是突尼斯政府越来越重视汉语教学和与中国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的原因。
  的确,在全球化大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多种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显然已成为构成国家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在外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展,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人才竞争,我国在外语人才,特别是非通用语种人才、多语种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以兴趣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以多元化为特点的外语学习氛围有待加强。突尼斯的外语教学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其他文献
由英国财富管理机构顾资(Coutts)银行编撰的《全球百万美元捐赠者报告2013》汇总了2012年在6个国家和地区1249位100万美元或以上捐赠者的慈善捐赠情况。在190亿美元的捐赠中,70.5亿美元流向高等教育领域,占了总额的37%。  美国捐赠总额居所有国家和地区之首,达140亿美元,其中40%的赠款流向高等教育领域。英国捐赠总额中42%的赠款流向了高等教育,总计5.7亿美元,较2010-2
俄罗斯教育科学部近日召开会议,讨论联邦2015 年高等教育招生的预算拨款问题。布里亚特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公布,自2013 年起,拨款金额考虑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通过教育机构竞标的方式确定。  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高等教育国家政策司司长索波列夫表示,2015 年中学毕业生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将有所提高。与2014 年相比,2015年中学毕业生的数量将下降3.2%,而国家给高校的名额将只减少1.5%
据经合组织(OECD)网站2016年11月24日报道,经合组织发布了《中国教育速览》(Education in China-A Snapshot),介紹中国教育行政机构、学制、教育改革等,并分析了参加PISA 2015测试的北京、江苏、上海和广州四个省市的教育现状。  《中国教育速览》共包括六个章节和两个附录。第一章概述了中国的教育系统和组织架构,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推动教育发展、改革与质量提升等方面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5月9日报道,丹麦各高校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改革,丹麦高教科学大臣倪索森表示,为了适应新一代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次改革将从高等教育质量、教学方式、新技术的应用、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展开。  倪索森表示,丹麦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并非高等教育普及率,而是高等教育质量。目前,丹麦政府已经拟定了三项计划,即为学生提供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非正式学习的选择、营造高质量的学术环境,力
据世界银行官网2015年7月9日报道,2015年7月6-7日,多国领导者齐聚奥斯陆,出席“教育发展峰会”,为发展中国家教育谋求融资。  本次会议上,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全新战略以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同时解决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缺乏政治支持的问题。索尔贝格表示,“只要我们同心协作,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全民教育
据瑞典教育部网站2015年5月5日报道,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和瑞典教育部部长古斯塔夫·弗里德林(Gustav Fridolin)在斯德哥尔摩携手发布评价报告——《改善瑞典学校:OECD的视角》。报告指出,瑞典在PISA测试中的表现在过去10多年中呈现下滑的趋势。在2012年有34个成员国(地区)参加的PISA测试中,瑞典学
摘 要:韩国与中国的近现代高等教育都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后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在大约15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中国家,为跻身“亚洲四小龙”奠定了基础。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韩国采取了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战略,实现了重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这是立足本土的内生转换性变革。其中,面向21世纪的智慧韩国工程通过高校研究联盟的协同
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2014年3月10日报道,新加坡政府从2014学年开始,大幅提高大学生奖学金数额,并降低学生申请奖学金的家庭人均收入门槛。这一措施将使每年符合申请政府奖学金条件的大学生人数增至12万,覆盖新加坡2/3的家庭。政府每年将为该项目增加1.47亿美元的开支。  为了给接受特殊教育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可持续性的资助,从2014年开始,新加坡所有公立的综合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和艺术学院
编者按: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2015年6月2日,普林斯顿大学在拿骚楼(Nassau Hall)前的草坪上举行了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克里斯托弗·伊斯格鲁布(Christopher Eisgruber)发表主题演讲。伊斯格鲁布校长于2013年4月被任命为普林斯顿大学第20任校长
编者按:2014年6月6日,麻省理工学院举行了第148届毕业典礼,杜邦公司(DuPont)首席执行官、董事长艾伦·库尔曼(Ellen Kullman)女士应邀发表毕业演讲。库尔曼女士于2009年就任杜邦公司第19任首席执行官。1988年,库尔曼作为医学成像业务的市场经理开始了在杜邦的职业生涯,在出任首席执行官之前,库尔曼已是杜邦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库尔曼女士还是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