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检测的假阳性分析

来源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假阳性率及导致抗体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有效发挥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和防控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到2021年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9034例住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信息及其他相关临床信息;收集患者血浆,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水平,计算IgG和IgM抗体的假阳性率,统计分析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75%和0.34
其他文献
伴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不断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正式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目前,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公共卫生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发挥出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但也正因为其价值性和共享性,数据安全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目前我国在政策保障、法制建设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已做出了一系列举措,但还存在政策执行困难、法律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措施有待加强等问题。基于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结合国外优秀经验,该文从政策、法律、技术及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力求推动我国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结核病仍是当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仅次于艾滋病,是损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由于结核病的潜伏期较长,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介入超声、超声造影、超微血流成像等超声新技术以其简便、无创、无辐射、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加上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因此,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而言,超声可作为本病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为更好地了解这些超声新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超声新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目的应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基因分型技术对学校结核病的流行情况进行监测,了解2018年深圳市学校结核病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及近期传播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及定点医院学校结核病患者培养阳性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12个MIRU-VNTRs位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采用MIRU-VNTRs在线分析软件和MEGA7.6软件进行基因分型、聚类分析和进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