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城区VOCs污染特征与化学反应活性

来源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泰安市城区设置监测站点,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s)和醛酮类(OVOCs)样品,研究其污染特征和化学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泰安市大气VOCs的浓度平均值为(39.10±21.70)×10-9(体积分数),VOCs组分浓度占比顺序为:OVOCs>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其中,甲醛的浓度水平最高;泰安市大气中O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和丙烯等效浓度最高,其次为烯烃、烷烃、芳香烃和炔烃;控制OVOCs和烯烃类气体的排放是控制泰安市夏、秋季VOCs污染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黄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制度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分析与其他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应当有所区别:补偿主体依照性质可划分为公主体和私主体,主体不同,权利义务内容也具有特殊性;补偿方式除生态补偿金外还应当结合产业扶持、技术补偿等多元化方式.构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体系,首先应当制定统一的《生态补偿条例》,其次出台《黄河保护法》并设置生态补偿条款,最后出台配套司法解释细化规定.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环境司法协同.为应对黄河流域违法行为特殊性的实践需求,流域环境司法协同是《黄河保护法》立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通过阐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协作保护现状及不足,现行协作模式无法行之有效地从司法角度规制黄河流域环境污染.探讨高效司法协同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跨区域治理难题的化解之道,以流域为单位对公检法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机制的统一与协同功能,构建专门化的跨区域司法协同主体,划定主体功能和责任边界;立足实践需求,加强部门间的协商沟通,实现从司法协作走向司法协同
对某硫铁矿制硫酸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分布和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内土壤砷的最大超标倍数为25.5倍,土壤砷超标主要集中分布在硫酸车间、硫铁矿仓库和渣场,砷浓度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场地内地下水砷的最大超标倍数为27.1倍,空间上地下水砷高值区分布与土壤砷的高值区分布高度吻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土壤砷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