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存有合力不足、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等难点问题。为突破这些难点,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路径,与多方合作共建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实施“产业教授引领,双师共培,三级递进”的产教融合制度。这些新做法、新路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点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F230.4;G712
★ 课题项目: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高职会计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2020ZC3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17年12月,國务院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明确了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019年1月,国务院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2]。2019年10月,国家公布首批20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3]。从国家紧锣密鼓出台的“产教融合”各项政策中可以看出,产教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接地区性产业转型和升级,培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二、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现状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只有与产业对接、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展开了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的相关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有一些问题。
(一)产教融合的合力不足
产教融合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和利益。需要建立主体间的多边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合力,才能推进产教有效地融合。政府需要给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环境,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行业需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企业需要低成本运营以及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人才;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在四方主体中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利益的相互满足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产教融合企业方参与动力不足。企业天生具有逐利属性,但职业教育融合需要付出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还要考虑学生安全的风险问题,如果产教融合给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不能抵减这些成本,就会导致企业参与力不足。2121年5月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会计专业面向青岛市112家企业进行了产教融合意向调查问卷,88.39%的企业有会计专业用人需求,但是仅有8.04%(9家)的企业有校企合作意向,而这9家企业均为会计行业服务类企业。而一般生产性、贸易性企业均表示只愿意接收以就业为目的会计专业实习生,不愿意参与在校阶段的实践合作。可见,目前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合作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利益诉求,导致产教融合的合力不足。故此,只有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都能满足,方能形成合力,促进产教有效融合。所以,探讨促使校企双方的利益能得到良好满足的产教融合新路径尤为重要。
(二)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
高职会计专业深度的产教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教师和企业会计专家深入、系统地合作。比如,校企双方进行岗位交换,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岗位相互交换并承担一定的实际职责。这样融合的意义是:会计教师兼职企业既可为会计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同时也通过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能拥有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会计人员在学校做兼职教师,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向学校教师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制度。但是,调查了山东省内外20家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学校,实施校企岗位交换的仅有两家。又比如,共同建设和享用课程资源(企业保密的除外),学校的智能化、数字化等课程资源可以服务于企业的学习和发展,企业的业务、文化、职业规范等课程资源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双方共同建设和享用课程资源可以促进产教走向更深的融合。但问题是,调查上述的20家学校中,共同建设和享用课程资源只有5家。有此可见,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深度还远远不够。
(三)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
会计工作有其特殊性,接触的许多业务是企业财务机密。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将带有机密性质的经济业务账单交给实习学生去做,而是安排他们打杂或者做局部性的辅助工作。这样,实习学生无法接触系统、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学校方面对企业以及指导实习的企业师傅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接纳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师傅指导实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践学习目标,致使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另外,学校的体制机制因素也影响着校企之间的合作,导致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
三、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与多方合作共建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自2017年9月开始运营校内会计实习工厂,后于2020年9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又重新进行了组建。依据《意见》精神,由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企”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等行业协会、学会指导,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与时代正德代理记账有限公司、青岛可信财税事务所、青岛易桥晟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振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多家财税事务所共建“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 “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由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提供场地、设备、教学工具等,由参与企业提供业务资源(制定了保密制度),由校企双方提供管理人员以及师资等。并且建立了岗位交换、资源共享、师资交流、员工培训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机制。“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创新了会计专业多样化的办学体制,构建了稳定、牢固、粘合度高的校企合作路径,形成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相联动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最终形成政府为主导,资源、价值、利益多方共享的开放生态系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会计工厂解决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这一困扰产教融合实际效果的最大难题,建立了符合产教双方共同需求的“企业效益+人才培养”的双向利益驱动机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学校为企业免费提供经营场所等条件,其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有了会计工厂作为后盾企业的财务工作转型、员工招聘、员工继续教育等有了长期保证;企业将生产场所搬到学校,免费为学生实训提供大量客户资料与指导教师,解决了学生校内难以规模化实岗实战实训的问题。同时,企业带来最新的业财一体化财务工作模式,将实训课程从简单的“识别单据、制作凭证”的核算型会计实训拓展到“审核单据、分析数据、防范风险、业财一体”的管理型会计实训。为学生适应最新的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会计转型时期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最新产业需求的难题。
会计工厂经过三年多的运营,经历了“试点——开设财税真岗实战选修课——开设财税真岗实战必修课——成为青岛会计公共实训基地”四个阶段,管理运行已趋于完善,为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1.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会计理论知识,从会计工厂实践会计技能,能够把会计理论与会计技能融会贯通。从教室到工厂,再从工厂回到教室,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感觉不再像原来那样枯燥,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普遍反馈,在会计工厂实践过的学生再学习会计专业课,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有明显改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2.学生对口就业率提高200%
会计工厂经过几年运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全部在校内会计工厂真岗实战过,其会计技能有了极大提升。学生进入企业可以直接上岗从事初级会计工作,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其对口就业率大大提升,比较近3年数据,对口就业率提高了200%。
3. 就业后适应岗位很快,出错率低
通过会计工厂的实践,学生接触真实客户的记账报税业务,熟悉了会计行业的最新政策及操作规范,掌握了会计相关岗位的职责及技能,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很快。学生在会计工厂的经历相当于从事会计工作初期的试错阶段,其再进入企业工作,工作自信心强,出错率明显降低。2018年会计工厂试点(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小部分学生参加)和2019年选修财税真岗实战选修课的学生分别于2020和2021年毕业。根据对此两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会计工厂参加真岗实战过的毕业生,财务基础工作出错率要远远低于未在会计工厂学习的同学,工作单位对他们的评价分数较未参加会计工厂学习的同学更高。
4.学生校内学徒,为学校增加资源、企业节省成本、政府减少支出
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实行“校企双免费”。即: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办公设施、水电气暖网等办公资源,免费提供学生等人力资源,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合作企业免费提供授课专家、真实客户资料、对口就业渠道等,为学校增加了资源;根据青岛市学徒制政策,政府为了鼓励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每年为每个校外学徒支出4000元,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近几年已为2000余名学生提供了校内学徒机会,不需走出校门,累计为政府减少经费支出800万元。
(二)实施“产业教授引领,双师共培,三级递进”的产教融合制度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唯一的财会类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近年来,会计专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并于2018年开始探索“产业教授引领,双师共培,三级递进”的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1.实施会计专业产业教授聘任制度
2018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聘任中国海洋大学人本价值管理研究所所长、伟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徐国君作为会计专业产业教授。徐国君教授根据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会计专业团队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伟东集团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指导学院财会金融研究所相关科技创新工作,将产业链和教育链相结合,有力促进了产业和教育的融合。
2.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共培制度
2018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其中“陈丽名师工作室”于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名师工作室),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共培制度。
“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企业技能大师带领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骨干教师为辅,以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融入高职教学;“名师工作室”以省级教学名师带领学院骨干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以教师能力培养、企业人员技能提升、技能竞赛培育、企业服务为主。共培制度使得校企双方师资和教学资源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实施“课程实践——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会计工厂真岗实战”的三级递进制度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针对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增设“1+X”证书实操培训,最后利用会计工厂对学生进行财税真岗实战实训,建立“课程实践——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会计工厂真岗实战”的三级递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路径。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联合课程组共同研讨和备课,双师主辅交替共同完成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单项课程实践教学由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完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由学校教师为主,企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会计工厂顶岗实训由企业教师为主教授,学校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层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此支撑学生获得依次递进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综合与拓展能力。
三级递进制度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范例,三年的运行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获得了显著提升。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参加“1+X”职业等级证书考试获得优异成绩。2020年“1+X职能财税”证书通过率100%、“1+X业财一体信息化應用”证书考试通过人数山东省第一,在保持最大考试规模的前提下通过率位于全省前列;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在近三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两次全国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企业经营大赛连续三年获特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http:// www.gov.cn/xinwen/2019-10/10/content_5438011.htm.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F230.4;G712
★ 课题项目: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高职会计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2020ZC3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17年12月,國务院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明确了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019年1月,国务院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2]。2019年10月,国家公布首批20个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3]。从国家紧锣密鼓出台的“产教融合”各项政策中可以看出,产教融合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接地区性产业转型和升级,培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二、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现状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只有与产业对接、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展开了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的相关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有一些问题。
(一)产教融合的合力不足
产教融合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和利益。需要建立主体间的多边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合力,才能推进产教有效地融合。政府需要给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环境,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行业需要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企业需要低成本运营以及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人才;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在四方主体中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利益的相互满足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产教融合企业方参与动力不足。企业天生具有逐利属性,但职业教育融合需要付出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还要考虑学生安全的风险问题,如果产教融合给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不能抵减这些成本,就会导致企业参与力不足。2121年5月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会计专业面向青岛市112家企业进行了产教融合意向调查问卷,88.39%的企业有会计专业用人需求,但是仅有8.04%(9家)的企业有校企合作意向,而这9家企业均为会计行业服务类企业。而一般生产性、贸易性企业均表示只愿意接收以就业为目的会计专业实习生,不愿意参与在校阶段的实践合作。可见,目前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合作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利益诉求,导致产教融合的合力不足。故此,只有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都能满足,方能形成合力,促进产教有效融合。所以,探讨促使校企双方的利益能得到良好满足的产教融合新路径尤为重要。
(二)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
高职会计专业深度的产教融合需要学校和企业、教师和企业会计专家深入、系统地合作。比如,校企双方进行岗位交换,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岗位相互交换并承担一定的实际职责。这样融合的意义是:会计教师兼职企业既可为会计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同时也通过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能拥有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会计人员在学校做兼职教师,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向学校教师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制度。但是,调查了山东省内外20家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学校,实施校企岗位交换的仅有两家。又比如,共同建设和享用课程资源(企业保密的除外),学校的智能化、数字化等课程资源可以服务于企业的学习和发展,企业的业务、文化、职业规范等课程资源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双方共同建设和享用课程资源可以促进产教走向更深的融合。但问题是,调查上述的20家学校中,共同建设和享用课程资源只有5家。有此可见,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深度还远远不够。
(三)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
会计工作有其特殊性,接触的许多业务是企业财务机密。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将带有机密性质的经济业务账单交给实习学生去做,而是安排他们打杂或者做局部性的辅助工作。这样,实习学生无法接触系统、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学校方面对企业以及指导实习的企业师傅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接纳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师傅指导实习的积极性都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实践学习目标,致使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另外,学校的体制机制因素也影响着校企之间的合作,导致产教融合的质量不高。
三、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与多方合作共建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自2017年9月开始运营校内会计实习工厂,后于2020年9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14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试行)》又重新进行了组建。依据《意见》精神,由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企”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等行业协会、学会指导,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与时代正德代理记账有限公司、青岛可信财税事务所、青岛易桥晟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振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多家财税事务所共建“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 “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由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提供场地、设备、教学工具等,由参与企业提供业务资源(制定了保密制度),由校企双方提供管理人员以及师资等。并且建立了岗位交换、资源共享、师资交流、员工培训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机制。“校内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创新了会计专业多样化的办学体制,构建了稳定、牢固、粘合度高的校企合作路径,形成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相联动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最终形成政府为主导,资源、价值、利益多方共享的开放生态系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会计工厂解决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这一困扰产教融合实际效果的最大难题,建立了符合产教双方共同需求的“企业效益+人才培养”的双向利益驱动机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学校为企业免费提供经营场所等条件,其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有了会计工厂作为后盾企业的财务工作转型、员工招聘、员工继续教育等有了长期保证;企业将生产场所搬到学校,免费为学生实训提供大量客户资料与指导教师,解决了学生校内难以规模化实岗实战实训的问题。同时,企业带来最新的业财一体化财务工作模式,将实训课程从简单的“识别单据、制作凭证”的核算型会计实训拓展到“审核单据、分析数据、防范风险、业财一体”的管理型会计实训。为学生适应最新的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工作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会计转型时期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最新产业需求的难题。
会计工厂经过三年多的运营,经历了“试点——开设财税真岗实战选修课——开设财税真岗实战必修课——成为青岛会计公共实训基地”四个阶段,管理运行已趋于完善,为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1.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会计理论知识,从会计工厂实践会计技能,能够把会计理论与会计技能融会贯通。从教室到工厂,再从工厂回到教室,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感觉不再像原来那样枯燥,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普遍反馈,在会计工厂实践过的学生再学习会计专业课,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有明显改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2.学生对口就业率提高200%
会计工厂经过几年运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全部在校内会计工厂真岗实战过,其会计技能有了极大提升。学生进入企业可以直接上岗从事初级会计工作,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其对口就业率大大提升,比较近3年数据,对口就业率提高了200%。
3. 就业后适应岗位很快,出错率低
通过会计工厂的实践,学生接触真实客户的记账报税业务,熟悉了会计行业的最新政策及操作规范,掌握了会计相关岗位的职责及技能,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很快。学生在会计工厂的经历相当于从事会计工作初期的试错阶段,其再进入企业工作,工作自信心强,出错率明显降低。2018年会计工厂试点(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小部分学生参加)和2019年选修财税真岗实战选修课的学生分别于2020和2021年毕业。根据对此两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会计工厂参加真岗实战过的毕业生,财务基础工作出错率要远远低于未在会计工厂学习的同学,工作单位对他们的评价分数较未参加会计工厂学习的同学更高。
4.学生校内学徒,为学校增加资源、企业节省成本、政府减少支出
混合所有制会计工厂,实行“校企双免费”。即: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办公设施、水电气暖网等办公资源,免费提供学生等人力资源,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合作企业免费提供授课专家、真实客户资料、对口就业渠道等,为学校增加了资源;根据青岛市学徒制政策,政府为了鼓励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每年为每个校外学徒支出4000元,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近几年已为2000余名学生提供了校内学徒机会,不需走出校门,累计为政府减少经费支出800万元。
(二)实施“产业教授引领,双师共培,三级递进”的产教融合制度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唯一的财会类高水平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近年来,会计专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并于2018年开始探索“产业教授引领,双师共培,三级递进”的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1.实施会计专业产业教授聘任制度
2018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聘任中国海洋大学人本价值管理研究所所长、伟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徐国君作为会计专业产业教授。徐国君教授根据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会计专业团队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推动伟东集团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指导学院财会金融研究所相关科技创新工作,将产业链和教育链相结合,有力促进了产业和教育的融合。
2.实施“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共培制度
2018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其中“陈丽名师工作室”于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名师工作室),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的共培制度。
“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企业技能大师带领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骨干教师为辅,以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及时融入高职教学;“名师工作室”以省级教学名师带领学院骨干教师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以教师能力培养、企业人员技能提升、技能竞赛培育、企业服务为主。共培制度使得校企双方师资和教学资源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实施“课程实践——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会计工厂真岗实战”的三级递进制度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针对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增设“1+X”证书实操培训,最后利用会计工厂对学生进行财税真岗实战实训,建立“课程实践——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会计工厂真岗实战”的三级递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路径。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联合课程组共同研讨和备课,双师主辅交替共同完成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单项课程实践教学由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完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由学校教师为主,企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会计工厂顶岗实训由企业教师为主教授,学校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层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此支撑学生获得依次递进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综合与拓展能力。
三级递进制度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范例,三年的运行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获得了显著提升。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参加“1+X”职业等级证书考试获得优异成绩。2020年“1+X职能财税”证书通过率100%、“1+X业财一体信息化應用”证书考试通过人数山东省第一,在保持最大考试规模的前提下通过率位于全省前列;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在近三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两次全国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企业经营大赛连续三年获特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http:// www.gov.cn/xinwen/2019-10/10/content_5438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