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究,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创新意识。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 创新意识 培养 策略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创新的国家才能发展壮大。当进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改革也要以此为目标,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开展教学改革,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去学习和探究,进而培养创新意识。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经常因害怕回答错问题,或提出的观点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而变得比较被动,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别提激发创新意识了。而新课改下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强调教师无论是在形态语言方面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得比较亲和,一般都是用商量或鼓励的语气,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不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雨点》这篇文章时,教师在上课开始阶段不应该直入主题,上来就带领学生讲解分析重点句子,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化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可以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下雨之前都有哪些神奇的现象呢?”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天气会变得特别阴暗,有的时候还会刮大风”,有的说“蜻蜓会飞得很低”,还有的提出“蚂蚁会搬家”等等,学生都积极地发言,教师首先表扬了这些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思维也有效拓展。
二、灵活改变教学形式,开展创设情境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围绕课本教材,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这样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强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地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并且强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以课文《捅马蜂窝》为例,在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以及善于观察的心理特点,首先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蜜蜂的图片,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对蜜蜂的了解,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蜜蜂在蜇人后会死亡呢?还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蜜蜂无论飞到哪里,到晚上的时候都能飞回来呢?”,然后教师就和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激发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考问题的源泉,而思考是智慧的本源。现代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离不开人们最初的疑惑,比如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的学说,根源不在于砸到他头上的那个苹果,而在于他会思考为什么熟了的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再比如爱迪生一生中创造了上千种伟大的发明,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就,除了在于他的高智商外,还在于他拥有一颗好奇并且敢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工作便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比如在《金蝉脱壳》一课中,向学生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金蝉脱壳的过程吗?你打算怎样说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见解,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再次引导:“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之一呢。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吧”,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往往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而学生在讲台下则听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接受程度。而新课改下的巧设问题,则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4]。以课文《七颗钻石》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就会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这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再次抛出一个具有想象性质的问题:“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巧设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今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更为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质疑提问,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探究,实现思维的活跃,进而培养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东东 . 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上),2016(10):54-55.
[2]孙天河,许多儒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9):27-28.
[3]李寿平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05):84-85.
[4]郑丽丽 . 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神州,2017(02):92-9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 创新意识 培养 策略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创新的国家才能发展壮大。当进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改革也要以此为目标,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开展教学改革,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去学习和探究,进而培养创新意识。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经常因害怕回答错问题,或提出的观点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而变得比较被动,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别提激发创新意识了。而新课改下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强调教师无论是在形态语言方面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得比较亲和,一般都是用商量或鼓励的语气,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不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小雨点》这篇文章时,教师在上课开始阶段不应该直入主题,上来就带领学生讲解分析重点句子,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化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可以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下雨之前都有哪些神奇的现象呢?”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天气会变得特别阴暗,有的时候还会刮大风”,有的说“蜻蜓会飞得很低”,还有的提出“蚂蚁会搬家”等等,学生都积极地发言,教师首先表扬了这些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思维也有效拓展。
二、灵活改变教学形式,开展创设情境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围绕课本教材,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这样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强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地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并且强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以课文《捅马蜂窝》为例,在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以及善于观察的心理特点,首先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蜜蜂的图片,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对蜜蜂的了解,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蜜蜂在蜇人后会死亡呢?还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蜜蜂无论飞到哪里,到晚上的时候都能飞回来呢?”,然后教师就和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激发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考问题的源泉,而思考是智慧的本源。现代科技之所以如此发达,离不开人们最初的疑惑,比如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的学说,根源不在于砸到他头上的那个苹果,而在于他会思考为什么熟了的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再比如爱迪生一生中创造了上千种伟大的发明,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就,除了在于他的高智商外,还在于他拥有一颗好奇并且敢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工作便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比如在《金蝉脱壳》一课中,向学生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金蝉脱壳的过程吗?你打算怎样说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见解,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再次引导:“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之一呢。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吧”,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往往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而学生在讲台下则听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接受程度。而新课改下的巧设问题,则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4]。以课文《七颗钻石》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就会知道“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接着教师可以根据这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再次抛出一个具有想象性质的问题:“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通过巧设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今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更为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质疑提问,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探究,实现思维的活跃,进而培养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东东 . 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上),2016(10):54-55.
[2]孙天河,许多儒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9):27-28.
[3]李寿平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05):84-85.
[4]郑丽丽 . 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神州,2017(0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