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背句06:“四维不张,国乃灭亡。”——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所讲。
【典故来源】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典故释义】
原文是:“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维”的本义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也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而“国有四维”,是说治国有“礼义廉耻”四大纲纪,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一旦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这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
“礼”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义”简单地说是公平、正义,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在《管子》中,“义”还有推让的意思,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人。“廉”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一切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耻”,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
每个时代都有奉行的价值观。礼义廉耻,是那个时代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必背句0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所讲。
【典故来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典故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也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明德”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而“明明德”,前面的“明”字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明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即“新民”,使动用法,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必背句08:“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所讲。
【典故来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典故释义】
这几句同样是出自《礼记·大学》,是经过精简的说法。
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明明德、亲民、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礼记·大学》当中的三大基本纲领的话,那么这几句所提出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三大基本纲领的八条具体的途径。即三纲领,八条目。
必背句0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所讲。
【典故来源】
“天下之本在國,国之本在家。”——《孟子》
【典故释义】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常言都说,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太平。
必背句10:“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讲。
【典故来源】
“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典故释义】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方”是道,“义方”是道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不用道义来爱孩子,那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从《左传》到《资治通鉴》,中间隔了约1500年,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应当怎样爱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的父母之爱。
(编辑:于智博)
【典故来源】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典故释义】
原文是:“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维”的本义是指系东西的大绳子,也引申为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而“国有四维”,是说治国有“礼义廉耻”四大纲纪,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一旦四大纲纪全部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这就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本义。
“礼”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人,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律准则和道德规范。“义”简单地说是公平、正义,是伦理的原则,也是品德的根本。在《管子》中,“义”还有推让的意思,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别人。“廉”是公正、廉洁,不骄奢、不贪婪,不掩盖一切丑恶和罪恶的东西,光明正大。“耻”,要有羞耻之心,不要纵容邪恶、罪恶。
每个时代都有奉行的价值观。礼义廉耻,是那个时代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必背句0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所讲。
【典故来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典故释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也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明德”是指光明美好的德行,而“明明德”,前面的“明”字是动词,是彰显的意思。“明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即“新民”,使动用法,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必背句08:“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所讲。
【典故来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典故释义】
这几句同样是出自《礼记·大学》,是经过精简的说法。
如果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明明德、亲民、至善,指的是道德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礼记·大学》当中的三大基本纲领的话,那么这几句所提出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三大基本纲领的八条具体的途径。即三纲领,八条目。
必背句09:“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所讲。
【典故来源】
“天下之本在國,国之本在家。”——《孟子》
【典故释义】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常言都说,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太平。
必背句10:“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讲。
【典故来源】
“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典故释义】
“爱子,教之以义方。”出自《左传》,“方”是道,“义方”是道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不用道义来爱孩子,那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从《左传》到《资治通鉴》,中间隔了约1500年,这两句话一正一反说的是同一件事:我们应当怎样爱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好处的父母之爱。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