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落实的现象一一凸显。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逐步走向形式主义?为什么老师仍然很累,学生仍然很苦,等等。种种诘问最终集中到了一个话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通过这一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从以下方面下手更有利于实现高效課堂。
  一、课前精心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要对教材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从而真正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2.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二、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
  1.独特的讲授。
  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也总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2.有效的提问。
  高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
  只有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那些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那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只有当教师的设问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又略高于他们发展的现有水平,需要他们跳一跳摘果子时,学生关于怎样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才有可能真正被诱发,思维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积极探究、多方思索,摘下思维的甜果。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和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课后反思,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同时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
  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实现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理念是灵魂。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所以,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课堂调控能力: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二是信息反馈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高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三是评价指引能力: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课程实践中的几点浅见,为了祖国教育的美好明天,愿与同仁们携手并肩,无悔向前。
其他文献
摘 要: “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差异,公平对待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关键词: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一生”。这一圭臬始终涵摄、统领着整个教育发展的目标走势。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
膝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软化、纤维化、溃疡和缺失,软骨下骨的硬化、骨质象牙化,骨赘形成和软骨下囊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因未明的骨关节疾病[1]。现代治疗一般以改善症状
产品利益属性是指产品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产品在不同领域差异性(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性质)的集合。也就是说,产品利益属性是产品性质的集合,是产品差异性的集合。决定产品利益属性的因素,由不同领域组成。每个因素在各自领域分别对产品进行性质的规定。产品在每个属性领域所体现出来的性质在产品运作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同、权重不同。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产品就是这些不同属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产品利益属性的调节
摘 要: 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论,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并且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厘清并阐述差异教学的内涵,对于实施差异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差异 差异教学 现实意义    一、差异  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和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 
摘 要: 教学的三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构成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学的载体、社会意识形态的导向、经济基础的支撑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国家已经构建了基本完整的教材体系,构建了掌握素质教育的知识,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会学的问题。因势利导是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促使学生会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因势利导 学生素质 学习素质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具备学生、教师
摘 要: 新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体验的需要和学习能力。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选择学生适合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 教学细节 知识衔接 道德培养    新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一堂设计严谨、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知识构建完整而严密的课,就是一堂高质量的课
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肾组织严重受损,肾功能失常后出现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综合症。西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虽较大程度上能延长患者寿命,但它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