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素质教育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并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对小学生的素质和健康成长有着独特、明显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小学生的强身健体。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舞蹈也是一项运动,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是比体操更完备的体育课程。通过舞蹈教学,对学生身体的各个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纠正错误姿态,加强动作的准确性,造就美的形体,能使小学生身形塑造得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躯干与肢体等身体各个部位更加协调,在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下创造美好,这是纯粹的跑步、游泳等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
第二,舞蹈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舞蹈的过程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几乎不存在没有感情的舞蹈。平时,我们看到的一些生活场景,亲身体验到的田园劳动,故事里人物的描写,都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出来,举手投足之间,不使用语言也能把情意表达得十分贴切,这说明人的形体语言充满魅力,通过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丰富。
第三,舞蹈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是小学生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通过广泛的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和不断提高少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或再现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美化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分辨能力。
第四,舞蹈能使小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同时引起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般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品质。舞蹈排练往往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集体凝聚力,顾全大局,学会容忍和理解,这会使独生子女的组织性、纪律性、注意力都得到加强。同时这种群体活动,又可以使独生子女减少孤僻感,更加热情的待人,即养成了互相配合、平等互助、与人为善的性格,消除了学生个别特殊化的心理,还培养了竞争意识。
二、舞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活动
1. 舞蹈艺术是真、善、美的艺术
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对小学生最本质的教育。舞蹈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动力来看,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浸透着真情,涵盖着真的思想。它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从中发现美的真谛——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例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戏中去体会舞蹈,让同学们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表现风、树叶、花、动物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调节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习惯。在舞蹈课堂上,选择一段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听音乐,把握音乐的节奏、情绪来即兴舞蹈。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些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做到的。其实不然,小学生不会受到专业的限制,能打破专业的动作模式,开发肢体动作的空间,随着音乐节奏无拘无束地创作出即兴舞蹈。他们的动作虽没有舞蹈演员那么优美,但是这由情而发、用心舞蹈的情感符号却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观赏的每一个人。这样,学生会更自信了,不再为自已的动作是否规范而缩手缩脚,在身体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 普通小学的舞蹈教育还能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
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族舞蹈,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吾尔族舞蹈,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能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在普通小学相对枯燥的环境中,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3. 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
艺术具有参与原则,课外活动小学生是主角,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半里,笔者组织了校园集体舞蹈比赛、元旦文艺会演、学校艺术节的表演等。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的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和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和探索的课题。
(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一、舞蹈艺术对小学生的素质和健康成长有着独特、明显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小学生的强身健体。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舞蹈也是一项运动,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是比体操更完备的体育课程。通过舞蹈教学,对学生身体的各个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纠正错误姿态,加强动作的准确性,造就美的形体,能使小学生身形塑造得更挺拔,肢体更灵活,躯干与肢体等身体各个部位更加协调,在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下创造美好,这是纯粹的跑步、游泳等体育项目所达不到的。
第二,舞蹈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舞蹈艺术是通过饱含不同情感的形体动作来表现的,舞蹈的过程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几乎不存在没有感情的舞蹈。平时,我们看到的一些生活场景,亲身体验到的田园劳动,故事里人物的描写,都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出来,举手投足之间,不使用语言也能把情意表达得十分贴切,这说明人的形体语言充满魅力,通过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丰富。
第三,舞蹈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是小学生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通过广泛的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和不断提高少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或再现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而美化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提高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分辨能力。
第四,舞蹈能使小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同时引起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般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品质。舞蹈排练往往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集体凝聚力,顾全大局,学会容忍和理解,这会使独生子女的组织性、纪律性、注意力都得到加强。同时这种群体活动,又可以使独生子女减少孤僻感,更加热情的待人,即养成了互相配合、平等互助、与人为善的性格,消除了学生个别特殊化的心理,还培养了竞争意识。
二、舞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活动
1. 舞蹈艺术是真、善、美的艺术
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对小学生最本质的教育。舞蹈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动力来看,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浸透着真情,涵盖着真的思想。它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从中发现美的真谛——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例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戏中去体会舞蹈,让同学们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表现风、树叶、花、动物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调节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习惯。在舞蹈课堂上,选择一段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听音乐,把握音乐的节奏、情绪来即兴舞蹈。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些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做到的。其实不然,小学生不会受到专业的限制,能打破专业的动作模式,开发肢体动作的空间,随着音乐节奏无拘无束地创作出即兴舞蹈。他们的动作虽没有舞蹈演员那么优美,但是这由情而发、用心舞蹈的情感符号却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观赏的每一个人。这样,学生会更自信了,不再为自已的动作是否规范而缩手缩脚,在身体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 普通小学的舞蹈教育还能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
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族舞蹈,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吾尔族舞蹈,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能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在普通小学相对枯燥的环境中,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3. 适当举办集体舞蹈比赛和文艺演出
艺术具有参与原则,课外活动小学生是主角,组织各项文艺比赛和演出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使他们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这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半里,笔者组织了校园集体舞蹈比赛、元旦文艺会演、学校艺术节的表演等。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的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和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和探索的课题。
(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