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鸟瞰者——穆时英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穆时英是与刘呐鸥、施蛰存一起的新感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他以描写形形色色、灯红酒绿的都市感觉脱颖而出,他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猎鸟一样捕捉着城市的讯息。在他的笔下,都市青年们是被深深地压迫着的,精神上也是寻求解放的。穆时英从小生活在上海,与父亲经商,可以说都市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变得多起来,上海这个世界交流的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小说人物以舞场男女为多,而且尤以男女爱情为主,因为受到日本新感觉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显出明显的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的手法。他的小说给当时的文坛造成了一种描写都市爱情生活的甜腻腻而又轻飘飘的“海派文学”或者“洋场文学”的风气,使一些人竞相模拟,也使穆时英获得了有人誉之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称号。最后的结论部分就简单的阐述穆时英都市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都市小说;新感觉派;成就与影响
  一、影响穆时英都市创作的原因
  穆时英(1912-1940),笔名伐扬、匿名子,上海人,父亲是银行家,1912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3月14日出生于上海。这在穆的散文《无题》中,他抒发自己对上海的怀念之情时提到“几时才能回到那诞生了我的都市里去呢?”可以得到证实,有些资料说穆是出生于浙江慈溪县,幼年随父亲迁居到上海,这是误传。
  穆虽算不上什么高达门户,但曾相当富裕,家有不少房产。父亲一直在辛苦努力的从商,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快乐的,脸上时常都是洋溢着笑容的。他深深地喜欢着上海,读完中学和大学(毕业于光华大学)后,穆时英就开始了小说的创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正是穆时英小说创作的鼎盛阶段。因偶然的机会,作为刊物主编的施蛰存将穆的《南北极》推荐到《小说月报》后,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当时《南北极》还没有新感觉派的味道,穆小说具有新感觉派特点的,是1932年开始的事,这个时候的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上有了“洋鬼子”,年轻人们“精神消遣的夜店”多了起来,灯红酒绿的街上,形形色色的舞场他们白天忙碌的工作,夜里就到这些地方寻欢作乐,药铺里也能买到西洋药了,甚至连恶臭的厕所里都能看见黄头发的女人了。面对着上海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在上海扎根生长的穆时英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的都市面貌,他像鸟瞰者一样凝视着这个城市。因此,穆选择了他们作为小说的题材。
  二、新感觉派文化的影响
  中国最早介绍日本新感觉派的是刘呐鸥,而穆时英的小说不久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刘呐鸥。穆的小说在题材与人物方面都很接近刘,却比刘写得活泼,更见才华,更有新感觉派的特点,有人形容穆时英是“满肚子决口大学式的俏皮语,有着横光利一的小说作风,和林房雄一样的在创造着簇新的小说形式。”可见,他是自觉的在学习新感觉派,自觉地在探索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道路。他的写法既可以是纯熟的市民口语,也可以用意识流、感觉主义、心理分析写《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街景》《上海的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这类新感觉派代表作,他是个有笔调的多面手。
  考察新感觉派的创作,他们承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的影响鲜明。穆时英小说中的人物,就是在读横光利一的作品,欣赏横光的艺术。横光利一等新感觉派,是在日本20年代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在1920年发生经济危机和关东大地震后,人们又陷入虚无和绝望的境地。在这种现实面前,人们感到精神涣散、虚无乃至绝望,新感觉派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着情境对于穆时英来说,更是一拍即合,感同身受的。他生长在破产的银行家庭,幼年便生活在上海的大都会中,当他在光华大学中文系读书时便开始了文学创作的试炼。1933年前后他政治上趋于堕落,参加了国民党的图书杂志审查会。这时也经常出入于歌厅舞场之间,他感到仿佛突然被扔在人生的铁轨上,“用不熟练的脚步奔逃着。”于是23年来的精神上的储蓄猛地崩坠了下来,失去了一切概念,一切信仰,一切标准,规律,价值,全都模糊了起来。他把人间的欢乐,悲哀,烦恼,幻想,希望,全万花筒似的聚散起来,播摇起来,构成他新感觉的创作。
  三、穆时英都市小说的特点
  他写大都市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从舞女、少爷、水手、姨太太、资本家、投机商、公司职员到各类市民,以及劳动者、流氓者无所不包。这种描写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如霓虹灯闪烁变幻似的,迥异于过去小说用从容舒缓的叙述方法表现恬淡的农村风光,宁静的生活气氛。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感觉派小说在表现都市生活内容的过程中,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并对小说的形式、手法、技巧作了一定的革新。这个流派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将主观感觉、主观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的描写中去。他们那些具有流派特点的作品,既不是外部现实的单纯摹写和再现,也不是内心活动的细腻追踪和展示,而是要将感觉外化,创造和表现那种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所谓“新现实”。
  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写上海租界繁华区的夜景,作者没有一般化地说商店的霓虹灯光如何变幻闪烁,街上行人如何的熙熙攘攘,卖报的孩子如何在叫卖晚报………而是作了这样三段具体的描写:
  “《大晚夜报》!”卖报的小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他对面的那只蓝霓虹灯的高跟儿鞋尖正冲着他的嘴。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了红嘴,从嘴里伸出红舌尖儿来,对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到出葡萄酒来了。
  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等等,强烈的色调化装着的都市啊!霓虹灯跳跃着——无色的光潮, 变化着的光潮,没有色的光潮——泛滥着光潮的天空,天空中有了酒,有了烟,有了高跟儿鞋,也有了钟……
  猛然读到卖报孩子“张着蓝嘴,嘴里有蓝色的牙齿和蓝色的舌尖儿”时,读者会惊异的。接下去,读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的描写,不但不觉得惊异,而且会感觉到很真实。像这样把卖报孩子的叫卖与周围亚历山大鞋店、约翰生酒铺等商店霓虹灯光的闪烁变化综合起来描写,写出形体、声音、光线、色彩诸种可感因素的交互作用,加上幻觉和想象,就克服了平面感,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使人感受到殖民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繁华与紧张跳跃的气氛,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是的,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客体化、对象化,使艺术描寫具有更强的可感性具有某种立体感,这正是新感觉派要追求的效果。这种例子在穆时英的都市描写中是不胜枚举的。
  四、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成就
  穆时英在接受新感觉派的影响时也进行过许多的探索,比如在当时的中国能否写一些这样的小说,能不能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们所接受。虽然刚经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和进步,但是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这种小说即使写出来恐怕也不会有很可观的结果。并且,我们知道穆时英的写作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期在学时,他已经开始写作,但写作的对象大多数是以中下层无产者、流浪汉甚至是野蛮人为主的,小说的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流氓的气息,这在穆时英后期创作的改变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三十年代接触到了新感觉派,对于穆时英来说简直就是天时地利,这就让他的小说创作一时间达到了顶峰,有了极大的成就。
  作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人物,穆时英与刘呐鸥、施蛰存一起创立了中国的新小说,鲁迅在1926年谈到俄国诗人波洛克时,曾经赞许的称他为“现代都会诗人的第一人”,并且说“中国没有这样的都会诗人。我们有馆阁诗人,山林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如果说,20年代前半期中国确实没有“都会诗人”或“都会作家”的话,那么到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可以说已经产生了,而且还不止一种类型。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为文坛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今.穆时英年谱简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J】.2006年第2期
  [2]孙中田.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与人文科学版.【J】.1998年第3期
  [3]严家炎.新感觉派小说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
  [4]李璐.中国新感觉派大陆的接受与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
  [5]陈海英.穆时英小说中的都市景观与文化想象.都市文化研究..【J】2019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与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早已出现在人们视线中,而在教育领域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也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小学的现代语文教学而言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更能够迸发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火花。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着手,讨论了两者融合的益处与具体举措。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推动课堂进
期刊
摘要:随着小学英语学科教学逻辑性内容的日益增强和现有教学水平不均衡现象的加剧,在课堂教学中,小学高年级英语学困生数量正在日渐增加。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英语为例,探讨教师应如何利用帮扶对策帮助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困境,提升自身英语基础及拓展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困生  近入20世纪后,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引入,全国各省市基础教育重点从以“学困生”为教育重点的课堂教学向以“学困生”为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语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及学生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如果学得不好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他和同学直接的有效沟通,是否能更加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对老师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兴趣;策略  什么是学习兴趣呢?学习兴趣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成是否有想学习的想法或者想要学习的动机。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生物这门学科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我们人体和自然界的知识,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在初中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比较的好奇和激动,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加长,面对整本书的文字时,学生会渐渐地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太高的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创设更多更好的问题情境,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下,教师以前在教学方面的理念与手段应该进行转变,不再单单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各方面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与德育元素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将教材深度的挖掘,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渗透,真正意义上达成对小学生的育人目标,体现教育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育人;小学语文;德育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初中阶段的教学具备承上启下的教育作用,人们对初中教育的质量也提高了重视程度。在初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初中教学理念更注重情感的投入,通过情感教育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情感教学方法的尝试与优化,取得量一定的教育成效。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情
期刊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它明确提出高中生学习物理必须具备的四大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物理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和认识自然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物理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人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对魏晋书风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对魏晋时局的了解,分析当时书风的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各教派的发展历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魏晋时期;书风形成原因;变化特征  1儒学的式微和魏晋玄学的兴盛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连年征战,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五福六极是人们坚信的哲学理念,不过五福在当时较为动荡的时局下被破坏殆尽,唯有六极在当时得到了保存和延续。儒学虽然
期刊
摘要:网络媒体在当下具有重要地位,我们日常中通过接触网络媒体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体育节目。在体育精神的影响下人们热爱运动也喜欢体育赛事,观看体育节目已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体育文化产业能被消费者关注,离不开网络媒体的宣传和推广,而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综上,本文就网络媒体与体育文化产业的互动进行研究,阐述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希望对网络媒体及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历史上对曹刘两大军事阵营的态度大都是贬曹褒刘,这在《三国演义》里就能窥见一二。其主要因素在于曹操此人犯了古代君王大忌“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更有“皇室后代”的身份作为加持。次要也在于曹操过于猜疑违背人心,刘备工于计谋人心,但是古来圣贤豪杰有盖世之才华者,卒不能自免败亡于此。  关键词:贬曹褒刘;计谋;猜疑;豪杰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作者褒刘贬曹倾向严重,《三国演义》是写于元末明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