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的生动诠释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ly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矶山,鄱阳湖中一座并不惹人注目的小岛,有一位叫柏宗材的老师,熟悉他的人对他都有这样的印象:黝黑的面庞,墩实的个头,朴素的举止,过早爬上眉梢的皱纹和头顶的白发,透着乡村教师对这片土地的执着与责任。
  在将近40年的教学生涯里,柏宗材如同一个上紧发条的钟摆,一刻不停地为教学、学生奔波忙碌。记者采访柏老师时,这个年逾六旬的汉子羞涩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木讷,只是一味地强调:“我真的没做什么,只是分内的事罢了,我相信换成任何一个人,在我的岗位上都会这样做的。”
  ■
  在去往南矶山小岛的路上,两旁的芦苇荡像起伏不定的波浪,像落地不散的云朵。青翠欲滴的芦苇,不放过任何一处可以生长的地方。美景固然令人陶醉,但是在这怡人的环境中生长着的不只是芦苇,还有那肆无忌惮的血吸虫,尤其是夏季到来,血吸虫得到大量繁殖,湖水、湿地间除了一些芦苇和不知名的鸟儿,多了些少有人烟的空旷。
  “现在去南矶山还真碰上了好时候,要是赶在半个月前,到处都是水和芦苇,我上个月来调研还是坐了两个小时的船才进来的。”一位陪同采访的新建县教育局的同志说。说是南矶山,其实就是鄱阳湖里的一座小岛,每年长达3个多月的汛期,进出岛都要坐船航行1到2个小时。
  因为交通受限、生活环境艰苦,南矶中学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外地年轻教师调入,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乡村教师的招聘力度,学校才陆续有外地的年轻教师加入,但能坚守在这里教书的老师却很少。“2010年一位考来的老师,听说进来还要坐船,直接就去了别的地区。就在今年,另一位要调来的老师,特意先让他父亲来这里调查了一番,之后就没来任教。”南矶中学的万校长很无奈地对记者说道,“这也能理解,交通条件和血吸虫病对这里的人一直是个很大的挑战。”即使来到这里的教师,也因为有血吸虫病,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悄然离开。2014年,在南矶中学任教两年多的一位女教师,就重新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去了别的地方教书。
  记者见到柏老师时,他正在给初一的学生上“血防教育课”。他拿着放有钉螺样本的玻璃瓶,用夹杂着南昌方言的普通话对学生说:“这是我两年前收集的钉螺样本,里面的血吸虫已经死亡了。”当学生看到钉螺时,目光立刻都集中起来。
  课堂上,柏老师创设情境、问题呈现、展示实物,利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白怎样预防血吸虫病。一名学生下课时说:“老师经常带我们到鄱阳湖的草洲上,教我们识别钉螺,辨别哪些是疫水,现在我知道怎么预防血吸虫病,一点都不害怕。”
  谈起柏老师的血防教育课,南矶乡的群众更是赞不绝口。因为是血防重疫区,南矶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几乎人人都得了血吸虫病,外面的人根本不敢来。由于行为习惯不好,不讲究卫生,学生感染血吸虫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柏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响应“血吸虫病的防治,必须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在课堂上讲起了血防知识。不久之后,柏老师就多了一门必须要教的课,担任学校的血防教育教学。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并通过学生影响他们的家庭,柏宗材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求把血防课备课做到详细、细致、生动。几年下来,南矶中学学生的血防意识提高了,附近村民也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县血防站的医生给学生检查身体后,连称“奇迹,奇迹”,南矶中学连续五年获得了“县血防先进学校”称号,柏老师的血防知识宣传教育经验也由学校推广至整个南矶乡。柏老师也被岛上人民亲切地称为“南矶乡血防战线卫士”。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那不是简单的“无人知晓的小草”,而是坚守在这鄱阳湖畔,给这片荒芜的芦苇荡带来绿色与希望的小草。
  ■
  柏宗材特别痴心于教学教研工作。
  1976年他从南昌师范毕业后就一直在南矶中学任教,做了近40年的普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片故乡的土地。作为新建县首批高中毕业生,当年可是乡里的大“秀才”。“当时乡党委书记三次找我谈话,想把我调到乡政府做事,但我都拒绝了。”柏老师说,“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只适合教书,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很快乐。”
  早在青年时期,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柏宗材便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世纪在90年代,柏宗材所教的学生曾经创造过这样的奇迹:学校数学竞赛中,柏老师所带的初三学生与高一学生同卷同赛,他的学生勇夺一、二名。原来,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上有几名学生的数学天赋非常不错,初三的数学知识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需求,于是,柏老师就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知识,或者给他们留一些思考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不断深入学习的热情。同时,柏宗材也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总结出一套“发散探索教学法”。柏老师用此法指导优秀初三学生超前复习高一课程,并创造了初三学生超越高一学生的奇迹。
  除了对悟性好的学生“加餐”“补料”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柏老师从不歧视,而是用心对待。现为同事、曾是柏老师学生的万军回忆道:“当初自己偏科,数学成绩一直很差,柏老师知道后,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放任不管,更没有责怪,而是在学习方法上耐心指导。”正如柏宗材所说:“对于学困生,首先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再从学习方法上予以引导,通过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每天下午放学后,柏宗材都要留下几名学生进行辅导,有时候并不是学生主动来问问题,而是因为他发现的那些学生最近成绩有所下降。万军就是当时这些学生中的一个,“柏老师经常辅导我,一道题怎么解答,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柏老师都会耐心地给我讲解。记得有一次,柏老师在给我讲数学题时,外面下起了大雨,当辅导完,柏老师一拍脑袋说‘坏了,我家还晒着谷子呢’,说完就跑着回家了。”经过这件事,万军对柏老师更加尊敬,对数学学习渐渐地不再排斥,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如今回到南矶中学任教的万军说:“柏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一直影响着我。”   柏宗材常常对年轻的教师说,教学要因材施教。“这里的孩子很少出岛,外面的一些新词汇,他们都很难理解,所以我讲课时会经常穿插一些方言来‘翻译’课本中的词汇。”因此,柏老师的“塑料”普通话在全校师生中都是非常著名的,柏老师的课也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
  “在实践中探索益于生,而在探索中归纳则益于师,教师就是科研工作者,研究教学、课堂、学生,永无止境。”早在上世纪70年代,柏老师就提出科研兴教的理念,由此可见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预见性。
  ■
  柏宗材一直担任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兼任班主任。他对“班主任”这头衔,可谓一往情深,他总喜欢对校长说:“你看,我老了么?”校长笑着说:“你啊,还壮实着呢!”柏老师便一本正经地说:“这可是你说的,那班主任的岗位可不能给下了啊。”校长立即明白了,又钻套了,谁叫老柏不服输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教师,家里农活多,家庭负担重,柏老师也不例外。人到中年的他,上有老母,下有幼儿,为了贴补家用,种了几亩田地。每逢农忙季节,田里的活大多压在他爱人身上,许多人便劝柏老师不要做班主任,多抽时间帮帮家里。柏老师有点无奈地说:“不行啊!耽误禾麦只一季,耽误学生误一世啊!”那时,学校每个学期都有两天农忙假,柏老师从未休过。作为弥补,他只好在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放学后的三段时间内到田间地头忙上一回,他笑称这是自己干农活的“三段论”。有时候,他的爱人也忍不住发牢骚说:“看你都累垮了,还是多管管自己的孩子吧!”柏老师总是笑笑说:“我一个人累点不算啥,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我就心满意足,再说孩子嘛,什么自己的别人的,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工作时柏老师是严师,工作之余他是“慈母”。有个单亲家庭的学生邱媛,成绩不好,却十分懂事。有一天放学,柏老师看到她许久都不动身回去,便问起情况,她结结巴巴地告诉老师,自行车坏了,自己又无钱修理,不知怎么办才好。柏老师二话不说,拿来胶水、橡皮,干起了“补车胎”的活儿。一阵忙碌后,柏老师说,车胎爆狠了,自己修不了。为了不影响孩子回家,柏老师帮她把车子推到修理铺,叮嘱修车的师傅一定要好好修。中午一点多钟,车子修好了,邱媛骑着自行车高兴地回家了,而柏老师这才冒着烈日走回家。那时候,柏老师家里经济拮据,连自行车也舍不得买。为此,一些人善意地开玩笑说:“老柏太吝啬了!”但谁都知道,柏老师对自己吝啬,对学生却是那么大方。柏老师的学生有许多因家庭贫困而得到过他的资助,柏老师总说:“光有爱心不行,还要有爱的行动。”
  南矶乡万家村,有一女孩万玲,由于父亲身体不好,视力较差,农活干不好,家境颇为贫困,初一开学不久,父亲硬是中途将她拉出了校门。当时教她的柏老师知道后,急坏了,每天放学后都骑着自行车,赶四五里路,到她家里给她父亲做思想工作。一个多月后,她父亲终于松口了,却又非常担心落下了的课程。结果从她返校的那天,柏老师每天放学的时间就从庄稼地里转移到了她身上。为了表示感谢,万玲家送来了一桶油,柏老师三番五次给退了回去,并说:“有钱,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再送来,我这番苦心就不值了。” 多年后,已参加工作的她,提起这件事,仍流露出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并说:“很多时候,柏老师的话就像一粒火种,让人不努力都不行,这种神奇的力量,可能就是爱的教育吧!”
  对于偏离学习轨道的学生,柏宗材并没有放弃,而是像“慈母”一样给予关怀。柏老师班上曾有一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调皮留守生,一天晚上他没有返校住宿,柏老师得知情况后,饭也没吃,一个人冒着雨,拿着手电筒在街上四处寻找,将近11点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他。这个学生玩累了,正睡在沙发上,柏老师没有立刻叫醒批评他,而是悄悄把他背回了学生宿舍。学生醒来看见柏老师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汗水夹着雨水,满脸流淌,当即扑到柏老师怀里哭了,承诺以后再也不会出去上网了。柏老师拍拍孩子,信任地点了点头。安顿好他睡下后,已是凌晨一点,柏老师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去了。第二天,他结合此事,给学生讲了文明上网的益处。柏老师说:“中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黄金阶段,当学生沉迷网络时,做老师的应该及时纠正,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健康成长。”
  风雨兼程四十载,如今,每到寒暑假都会有十几名毕业的学生来看望他,柏老师真正以情洒教育不言悔,换来了桃李芬芳满园春。2006年底,南矶中学接到通知,要求推荐一名优秀教师参加全国模范教师的评选。万校长回忆说:“当时,学校决定要上报柏老师的德育先进事迹时,他再三推却,后来还是瞒着他才报上去的。”2007年8月,柏宗材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省市媒体记者争相来采访,而柏老师只是一味强调:“我真的没做什么,就是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如今,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了南矶山,朝着自己的梦想启程,而坚守近40载的柏宗材依然扎根在南矶山岛上,用爱与责任守护着岛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梦想。◆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9日上午,宜春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上高五中举行,上高县教育局机关干部、各学校教师代表共500多人聆听了事迹报告。  5位来自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讲述了她们的感人故事,她们是深山坚守34年甘做山区一棵大树的支月英老师、危险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卢春苗老师、献身特教20年给残疾孩子点滴关爱的欧阳玉梅老师、崇尚学生比天大做学生心中最亲最美“朱妈妈”的朱宇老师、生命如此美好我
期刊
近年来,吉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紧紧围绕“保障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全市义务教育呈现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泰和县、吉安县先后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吉安市的主要做法是
期刊
这些年来,大学校园里刮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考证之风,成为严峻就业形势的衍生品。如今,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外,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会计证、驾驶证、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一些只有业内人士才能叫得出名字的证书,都有一大批在校学生为之奋斗。  校园“考证热”缘何经久不衰  多少年来,“考证热”在大学校园里经久不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曾对1.603万人进行
期刊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日前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发展论坛上表示,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01年至2012年,国家在撤点并校过程当中,在西部地区推进一个专项工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杨东平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连续做了三年监测,结果显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业成就远远低于走读生。  “这个结果跟我们的政策初衷是完全违背的,我们想把
期刊
为什么电影中的人物会走出屏幕,为什么一个静止的画面会随着人的走动而发生变化,为什么物体竟然从低处向高处走动,为什么不用手触动琴键却会弹出美妙的琴声,为什么昆虫的眼睛长在头上的两侧却能让看到的物体出现在前面?……要探讨这些有趣的问题,科普知识给了我们科学的解答。2014年12月2日,江西省科学技术馆工作人员带着科普知识走进了贵溪市雷溪中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展览。  这次展览,包括三项内容,一
期刊
“以校为家”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以家为校”的故事却鲜闻罕见。南城县里塔镇渔良村南坑教学点,就办在曹丽华老师家里。35年来,她不离不弃,一直坚守家门口的教育。2014年9月,曹老师继荣获江西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后,又荣膺全省十大“最美教师”称号。  ■  1980年,17岁的曹丽华高中毕业后,只身来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南坑教学点,成了这里唯一的老师,也实现了她从小立志当一名教师的朴素梦想。  那
期刊
2014年12月初,九江职业技术学院3名优秀学生应邀赴日本开展了为期5天的学习交流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学习交流任务。  据了解,在2014年8月份由三菱电机承办的第八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中,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荣获大赛唯一一个特等奖。因此,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出资特邀该校3名获奖学生前往日本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学习交流团先后访问了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事业本部、名古屋制作所
期刊
2013年上半年,经过教育部选拔,我有幸成为“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中的一员。8月20日,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战友”(其中语文教师10名,数学和幼教各20名)踏上赴港的征程,携手相聚香江之畔,拉开了在港工作的序幕。由最初的茫然、紧张到了解、适应,然后又再到熟悉、习惯,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光已悄然滑过。  这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和香港教师一起工作,共同成长,耳濡目染地接触了
期刊
九(2)班的赖玉玺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学生。他经常把手机带进教室,甚至有上课嚼槟榔的不良记录,还喜欢欺负女生,作业基本不做,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不见成效。孩子的父亲赖金瑞参加了两期家长学校培训后,在“我的感言”中写道:“专家的讲解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原来孩子可以这样教,今后我要多一份关爱,少一分责骂……我儿子本不是所谓的差生……”在父亲的耐心引导下,赖玉玺的许多不良习惯慢慢得到纠正,开始问问题、写作业。
期刊
他,一直在山区小学任教,并于2007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由于他心中永远有追求,业绩突出,还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课优秀教师”“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十余项荣誉称号;他,2008年被评为鄱阳县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江西电视台、上饶电视台、上饶日报等媒体争先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在教书育人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从不停止进取的脚步。因为他心中永远有追求。正是这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