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兴起, 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了庞大的国际需求与国际市场,国际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的速度加快,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在国际直接投资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服务业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生产地的重新配置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出现了“服务外包”这一概念。
服务外包是指作为企业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经济活动。它是一种离岸外包,是跨国公司将其服务职能分开并在地理位置多元化的基础上,或是将某项工作承包给第三方(离岸外包),或是在海外某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这项工作(离岸内包),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
我国服务外包相对于制造业外包起步较晚,与印度等承接服务外包较早的国家比则晚了10年。金融危机给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重新组合的机会,服务外包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60247份,同比增长142.6%;协议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6%;执行金额138.4亿美元。
随着中国国内和离岸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政府的进一步推动,未来几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毕博咨询公司预测,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总收入将达262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受离岸服务外包带动,仍占更大的份额,约65%;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增长较快,离岸业务流程外包业务4年间将增长约2.5倍,但由于基数较小,至2010年离岸外包对该产业的带动不大,约占35%左右。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中国的大连、上海与北京将成为全球10大外包城市。到2011年,上海有可能挑战印度班加罗尔世界第一外包城市的地位,而大连与北京将进入世界外包城市前5名。毕马威公司发布的一份“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倾向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高速增长,日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外包市场。
二、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分析
(一)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首先,中国政治环境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或政策的剧烈变化。其次,宏观经济环境日益改善。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近3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引资政策,国内的立法日益健全和完善,创造了良好的引资环境。最后,我国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经济建设,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部分设施服务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尤其电信通讯、能源、交通方面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而且成本低廉。
(二)我国具有促进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巨大市场
从市场主体看,中国具有数目庞大颇具实力的传统国有企业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飞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这些都是服务外包的潜在客户。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50家已在华投资, 部分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数目庞大、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既是巨大的潜在服务外包买方市场,也是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主体。从产业结构看,由于历史因素以及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影响,我国一直注重工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而大量的外包服务产生于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国强大的制造业必将为服务外包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进一步结合,将引领中国经济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部分进行拓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具有发展服务外包必需的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人力资源充足,具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在人力资源方面有高素质、低成本的优势。自2003 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应届毕业大学生最多的国家。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在500万人左右,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2370万左右。因此,发展服务外包可以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同软件外包第一大国印度相比,中国的人才储备从某种程度而言相对充足,且流失率相对较小,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我国从事软件外包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由此可以看出, 离岸服务外包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劣势分析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金字塔”形状,即从事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缺乏,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不足,中间技术人才也相对不足,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低端普通软件人才数量充足。当前发展服务外包对于人力资源结构的需求呈现“橄榄球”形状,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不符;同时,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相比,我国相关工作人员英语水平明显偏低, 这对开发欧美市场的英文软件十分不利;此外, 由于文化差异,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对于西方商业理念缺乏了解,并且缺少具备全球战略眼光和领导承接大型软件外包业务能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高素质复合人才。
(二)承接高端外包业务能力不强,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弱
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采用传统的承包方式,仍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为主,主要承接低端外包业务。软件外包企业直接从事离岸外包的业务量并不大, 承接外国企业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更显不足。在国际中高端服务外包市场,例如高附加值的软件开发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等外包业务的承接上,与世界一些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相比,存在着差距。此外,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例如,浙江有为数众多的企业从事服务外包, 但大部分企业人数不超过100人,专门从事服务外包人员的数量就更少。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好、服务功能强的企业较少,规模化、集团化程度都还较低;企业员工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较弱, 很大程度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对国际外包业务的承接。
(三)外包企业品牌知名度低
由于同处亚洲,受地缘因素影响,我国软件企业主要面向日本市场,总体上处于低成本竞争阶段,没有形成相应优势;此外,作为软件外包主要市场的欧美国家,对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缺乏了解; 同时,我国企业对于自身能力缺乏认识,很少企业获得承接软件外包所需的高级国际资质认证。总之,我国的服务外包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尽管中国各个软件园与所在地政府都为此做了积极的准备,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开展了宣传活动,但未能有效消除国际客户对中国的主要顾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离岸外包行业缺乏一个有影响力、能够真正代表国家服务外包行业的行业组织,无法与政府共同制定品牌策略并在国际上针对中国的独特优势定位开展品牌建设活动。
四、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拓展空间、创新体制等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从产业发展方向、资金倾斜、重点扶持、需求引导、市场管理、人才、国际合作政策上,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部门、地区和服务外包企业间的关系。要切实贯彻落实我国政府为发展服务外包提出的“千百十工程”。其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对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给予前置审批和工商登记便利, 以方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承接外包业务。再次,加大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帮助和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为服务外包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并注重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承接商业服务、营销、旅游等劳动密集型外包业务,同时积极承接软件开发、通讯信息等技术密集型外包业务;另一方面,发挥我国承接日韩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以发展日韩市场为立足点,稳步开拓欧美市场。从政府层面积极推动中日、中韩软件企业继续合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日韩服务出口,在此基础上稳步开拓欧美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服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我们在发挥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顺应国际外包业务发展趋势,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要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教育、研发和创新, 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动和培育比较优势的持续发展来形成未来的动态竞争优势, 并提升传统比较优势, 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
(三)注重培养服务外包方面的专业人才
从印度成为软件技术强国的经历看, 其根本优势是人力资本优势, 印度目前拥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IT专业人才。针对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人才呈现出的结构性失衡状态,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措施,改变人才培养战略。首先,高等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时,要针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顺应发展服务外包业所需的人才趋势;其次,注重提高相关人员的英语水平和软件制作能力,加大有关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语人才、软件出口人才的培养,为开拓欧美市场做好准备;最后,要注重管理者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在战略策划、项目管理、组织领导、沟通谈判、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其在更广泛的全球市场上从事服务外包业务。
(四)加强企业自身实力,提升国际接包能力
针对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上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应加快行业整合速度,培育领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机构。例如,印度的NASSCOM (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 成立于1986年, 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 是印度IT软件及服务行业的商会与软件贸易的主体, 它以公司形式组建行业组织并大力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制定行规行约,协调行业内部会员之间的关系,实行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其次,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供应商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强强联合,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彼此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以便增强国际竞争力。再次,可以借助外资力量,通过引入外商直接外资,成立中外合资外包企业。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掌握国际外包市场的信息和动向。
(五)打造“中国外包”的国际品牌
首先,政府应明确制定中国的总体外包品牌战略;强有力的行会组织通过宣传等有效手段,使得全球外包客户对中国在服务外包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能力及优惠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建立国家级服务外包的权威性论坛,形成执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平台,树立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良好形象,实现与全球外包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定期交流;紧紧抓住目前在中国发包的知名跨国企业,以高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完成相应的承接任务,进而获得跨国企业发包商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合作宣传中国承接外包业务的能力;协调各地服务外包宣传工作,既保证与整体品牌战略一致,又帮助各地发挥地方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国贸系)
在国际直接投资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服务业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生产地的重新配置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出现了“服务外包”这一概念。
服务外包是指作为企业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经济活动。它是一种离岸外包,是跨国公司将其服务职能分开并在地理位置多元化的基础上,或是将某项工作承包给第三方(离岸外包),或是在海外某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这项工作(离岸内包),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
我国服务外包相对于制造业外包起步较晚,与印度等承接服务外包较早的国家比则晚了10年。金融危机给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重新组合的机会,服务外包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中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60247份,同比增长142.6%;协议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6%;执行金额138.4亿美元。
随着中国国内和离岸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政府的进一步推动,未来几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毕博咨询公司预测,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总收入将达262亿美元。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受离岸服务外包带动,仍占更大的份额,约65%;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增长较快,离岸业务流程外包业务4年间将增长约2.5倍,但由于基数较小,至2010年离岸外包对该产业的带动不大,约占35%左右。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中国的大连、上海与北京将成为全球10大外包城市。到2011年,上海有可能挑战印度班加罗尔世界第一外包城市的地位,而大连与北京将进入世界外包城市前5名。毕马威公司发布的一份“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倾向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高速增长,日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外包市场。
二、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分析
(一)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首先,中国政治环境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的动荡或政策的剧烈变化。其次,宏观经济环境日益改善。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近3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引资政策,国内的立法日益健全和完善,创造了良好的引资环境。最后,我国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经济建设,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部分设施服务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尤其电信通讯、能源、交通方面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良,而且成本低廉。
(二)我国具有促进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巨大市场
从市场主体看,中国具有数目庞大颇具实力的传统国有企业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飞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这些都是服务外包的潜在客户。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50家已在华投资, 部分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数目庞大、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既是巨大的潜在服务外包买方市场,也是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主体。从产业结构看,由于历史因素以及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影响,我国一直注重工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而大量的外包服务产生于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国强大的制造业必将为服务外包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进一步结合,将引领中国经济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部分进行拓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具有发展服务外包必需的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人力资源充足,具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在人力资源方面有高素质、低成本的优势。自2003 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应届毕业大学生最多的国家。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在500万人左右,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2370万左右。因此,发展服务外包可以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同软件外包第一大国印度相比,中国的人才储备从某种程度而言相对充足,且流失率相对较小,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我国从事软件外包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由此可以看出, 离岸服务外包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劣势分析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金字塔”形状,即从事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缺乏,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不足,中间技术人才也相对不足,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低端普通软件人才数量充足。当前发展服务外包对于人力资源结构的需求呈现“橄榄球”形状,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不符;同时,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相比,我国相关工作人员英语水平明显偏低, 这对开发欧美市场的英文软件十分不利;此外, 由于文化差异,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对于西方商业理念缺乏了解,并且缺少具备全球战略眼光和领导承接大型软件外包业务能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高素质复合人才。
(二)承接高端外包业务能力不强,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弱
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采用传统的承包方式,仍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为主,主要承接低端外包业务。软件外包企业直接从事离岸外包的业务量并不大, 承接外国企业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更显不足。在国际中高端服务外包市场,例如高附加值的软件开发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等外包业务的承接上,与世界一些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相比,存在着差距。此外,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例如,浙江有为数众多的企业从事服务外包, 但大部分企业人数不超过100人,专门从事服务外包人员的数量就更少。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好、服务功能强的企业较少,规模化、集团化程度都还较低;企业员工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较弱, 很大程度影响了服务外包企业对国际外包业务的承接。
(三)外包企业品牌知名度低
由于同处亚洲,受地缘因素影响,我国软件企业主要面向日本市场,总体上处于低成本竞争阶段,没有形成相应优势;此外,作为软件外包主要市场的欧美国家,对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缺乏了解; 同时,我国企业对于自身能力缺乏认识,很少企业获得承接软件外包所需的高级国际资质认证。总之,我国的服务外包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尽管中国各个软件园与所在地政府都为此做了积极的准备,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开展了宣传活动,但未能有效消除国际客户对中国的主要顾虑。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离岸外包行业缺乏一个有影响力、能够真正代表国家服务外包行业的行业组织,无法与政府共同制定品牌策略并在国际上针对中国的独特优势定位开展品牌建设活动。
四、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拓展空间、创新体制等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从产业发展方向、资金倾斜、重点扶持、需求引导、市场管理、人才、国际合作政策上, 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部门、地区和服务外包企业间的关系。要切实贯彻落实我国政府为发展服务外包提出的“千百十工程”。其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对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给予前置审批和工商登记便利, 以方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承接外包业务。再次,加大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帮助和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为服务外包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并注重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承接商业服务、营销、旅游等劳动密集型外包业务,同时积极承接软件开发、通讯信息等技术密集型外包业务;另一方面,发挥我国承接日韩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以发展日韩市场为立足点,稳步开拓欧美市场。从政府层面积极推动中日、中韩软件企业继续合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日韩服务出口,在此基础上稳步开拓欧美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服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我们在发挥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顺应国际外包业务发展趋势,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要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教育、研发和创新, 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动和培育比较优势的持续发展来形成未来的动态竞争优势, 并提升传统比较优势, 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
(三)注重培养服务外包方面的专业人才
从印度成为软件技术强国的经历看, 其根本优势是人力资本优势, 印度目前拥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IT专业人才。针对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人才呈现出的结构性失衡状态,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措施,改变人才培养战略。首先,高等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时,要针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顺应发展服务外包业所需的人才趋势;其次,注重提高相关人员的英语水平和软件制作能力,加大有关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语人才、软件出口人才的培养,为开拓欧美市场做好准备;最后,要注重管理者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在战略策划、项目管理、组织领导、沟通谈判、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其在更广泛的全球市场上从事服务外包业务。
(四)加强企业自身实力,提升国际接包能力
针对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上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应加快行业整合速度,培育领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机构。例如,印度的NASSCOM (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 成立于1986年, 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 是印度IT软件及服务行业的商会与软件贸易的主体, 它以公司形式组建行业组织并大力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我国可以借鉴,制定行规行约,协调行业内部会员之间的关系,实行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其次,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供应商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强强联合,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彼此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以便增强国际竞争力。再次,可以借助外资力量,通过引入外商直接外资,成立中外合资外包企业。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掌握国际外包市场的信息和动向。
(五)打造“中国外包”的国际品牌
首先,政府应明确制定中国的总体外包品牌战略;强有力的行会组织通过宣传等有效手段,使得全球外包客户对中国在服务外包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能力及优惠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建立国家级服务外包的权威性论坛,形成执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平台,树立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良好形象,实现与全球外包客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定期交流;紧紧抓住目前在中国发包的知名跨国企业,以高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完成相应的承接任务,进而获得跨国企业发包商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合作宣传中国承接外包业务的能力;协调各地服务外包宣传工作,既保证与整体品牌战略一致,又帮助各地发挥地方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国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