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地方性综合院校的艺术类考生逐年增多,其中声乐专业考生人数更是直线上升。相比较专业艺术院校,地方性综合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就业率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教学资源有限,生源质量不高,教学模式陈旧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而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不到位,不能准确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及个人优势,则是导致这一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改革的具体措施、改革期间严谨的评价制度这几方面,就如何提高地方性综合院校声乐教学水平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课程;改革
《声乐》课程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声乐教师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因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应用型人才的稀缺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制约,大家都清楚的看到如果不及时对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不做出调整,毕业后输送的人才是否能真正满足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是否做到了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毕业生等,因此,我们应该考虑转变思想,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思路走向创新之路。接下来,我们将对《声乐》课程改革的探讨。
一、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声乐》课程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使声乐初学者认知声乐发声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作用,从而掌握更科学的发声方法:包括呼吸的正确运用、共鸣的合理开发、咬字吐字的灵活性等专业必备理念。学生只有准确的把握这些概念之后才能更轻松习唱,使得在练习的过程中目标更明确,少走弯路,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教学手段单一的《声乐》课,注意力只放在纯粹声乐教学这个简单的学习上,通常是教师教授示范,学生模仿、习唱、纠正错误、回课、检查、再习唱,如此循环反复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固定、呆板、枯燥,教学手段简单、传统、大众化、无创新点,与教学实践环节脱轨,如此教学最終培养出的学生学科专业技能不高,演唱方式单一,视野狭窄,甚至导致有些学生演唱的音色都是千篇一律,不能体现个性特点。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大胆创新,深度挖掘学生的特长,不搞单一教学,整改呆板单一的“我教你学,我唱你模”的教学模式,要将课堂改变为教学讨论,相互学习,主动教学改变为主动自学,发现问题课堂探讨,将枯燥的课堂学习嫁接到演出实践中,让理论与实践得以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的角色得以转变,做学科的小主人。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有一双准确判断的眼睛,准确把握学生的优势项目,横向培养和训练,让其学科得到丰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以绝对优势在竞争中胜出。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前期工作
认真听取本组本班新生的汇报演唱,在此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音色特点,语言特点,表演能力,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各方面音乐素养协调能力并归类等。
(二)选择共性材料,观察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语言类材料,包括歌词阅读,诗歌散文朗诵材料以及一些获奖朗诵作品的音像资料;简单小品剧目编排,小型歌剧或者音乐剧的模仿表演,演唱作品自身人物形象的刻画,小型音乐会或者演出的策划。
(三)优势项目细化训练与专业学科相结合两不误
为了使得纵向横向学科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声乐》课程中将作出详细的实施方案:5分钟诵读歌词或诗歌散文,锻炼语感,从而规范咬字吐字,这项锻炼为后面歌唱的咬字吐字的科学化打下了基础,也节省了时间;5分钟分析作品,与学生探讨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或者角色的扮演,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使其在表演方面更逼真,这项锻炼对横向纵向学科都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必不可少,而不像教学手段单一的《声乐》教法,只扣演唱技巧和音色;利用15分钟时间训练声音的同时融入前面两项的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剩下的时间里,做难度较大的训练,将前面三项内容加于肢体和形象表演,加上学生自身的理解去完成作品。当然,这些训练内容都是灵活性的,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进度去完成,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逐步确定学生的优势项目,并加强训练
这样的训练要持续一年半,并在新生入学就要开展,在次期间,教师要大胆准确的判断学生的优势项目,比如,主持、播音、表演、剧目编排、策划组织等能力。由于学生的课时有限,很多训练只能依靠课后自主练习,教师则以两周一次作为检查周期,检查方式以一个小型音乐沙龙的形式来进行,沙龙的整个流程也让学生自己策划,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晚会策划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则即担任指导老师也担任评委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严格的评分和现场简单点评,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内容。而活动重点则是结束后师生的相互自我评价和总结,找出不足,纠正错误,发扬优点。让学生在每次历练中成长,不断良性循环,直至成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比赛,积累经验,验证课堂理论,反馈课堂教学,积极创新,不断进步。
四、改革期间严谨的评价制度
在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效、健全、合理、严谨的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而检验该课程教学质量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学效果的显著性,那么教学评价就是监督教学质量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在教学检验的过程中就暴露出了片面性,教与学一边倒。既然是“教、学”,就应该在“教-学、教-教、学-学”这三中关系中进行评价,分别为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的评价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师生之间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信任和情感,可以改变传统学科中“只有老师才是对的”这种片面的观点,同时培养(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生自主创新的优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从学生的反馈中纠正自己的缺点,与学生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双方成长的捷径,从而激励对方更积极教学,进而提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准确及时的看清自身的不足并得到及时更正,同时教师间彼此的业务在相互评价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推进教研室整体业务能力的进步;而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取长补短,更清楚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转换成教师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自己又能稳固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结语
按照以上的改革方案,我们将完成三个转变:由教为主到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由课堂教学转到课外教学的转变;由单一教学转为多样化能力培养训练教学的转变。我们将把教学手段单一的声乐教学课堂转变为一个研讨式的交流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思考缚束中解脱出来,让师生的创新思考得以碰撞,最终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使命,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才能跻身于社会需求人朝中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魏丹骄.声乐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湖北教育学报,2006.
[2]王威.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
作者简介:刘丽萍(1980—),女,广西田阳人,在职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教学演唱及研究。
项目:百色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专项(教学方法)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JGZ11);2014年广西百色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工程。
关键词:声乐;课程;改革
《声乐》课程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声乐教师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因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应用型人才的稀缺及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制约,大家都清楚的看到如果不及时对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模式不做出调整,毕业后输送的人才是否能真正满足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是否做到了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毕业生等,因此,我们应该考虑转变思想,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思路走向创新之路。接下来,我们将对《声乐》课程改革的探讨。
一、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声乐》课程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使声乐初学者认知声乐发声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作用,从而掌握更科学的发声方法:包括呼吸的正确运用、共鸣的合理开发、咬字吐字的灵活性等专业必备理念。学生只有准确的把握这些概念之后才能更轻松习唱,使得在练习的过程中目标更明确,少走弯路,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革的理念和思路
教学手段单一的《声乐》课,注意力只放在纯粹声乐教学这个简单的学习上,通常是教师教授示范,学生模仿、习唱、纠正错误、回课、检查、再习唱,如此循环反复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固定、呆板、枯燥,教学手段简单、传统、大众化、无创新点,与教学实践环节脱轨,如此教学最終培养出的学生学科专业技能不高,演唱方式单一,视野狭窄,甚至导致有些学生演唱的音色都是千篇一律,不能体现个性特点。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大胆创新,深度挖掘学生的特长,不搞单一教学,整改呆板单一的“我教你学,我唱你模”的教学模式,要将课堂改变为教学讨论,相互学习,主动教学改变为主动自学,发现问题课堂探讨,将枯燥的课堂学习嫁接到演出实践中,让理论与实践得以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的角色得以转变,做学科的小主人。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有一双准确判断的眼睛,准确把握学生的优势项目,横向培养和训练,让其学科得到丰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以绝对优势在竞争中胜出。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前期工作
认真听取本组本班新生的汇报演唱,在此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音色特点,语言特点,表演能力,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各方面音乐素养协调能力并归类等。
(二)选择共性材料,观察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语言类材料,包括歌词阅读,诗歌散文朗诵材料以及一些获奖朗诵作品的音像资料;简单小品剧目编排,小型歌剧或者音乐剧的模仿表演,演唱作品自身人物形象的刻画,小型音乐会或者演出的策划。
(三)优势项目细化训练与专业学科相结合两不误
为了使得纵向横向学科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声乐》课程中将作出详细的实施方案:5分钟诵读歌词或诗歌散文,锻炼语感,从而规范咬字吐字,这项锻炼为后面歌唱的咬字吐字的科学化打下了基础,也节省了时间;5分钟分析作品,与学生探讨声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或者角色的扮演,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使其在表演方面更逼真,这项锻炼对横向纵向学科都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必不可少,而不像教学手段单一的《声乐》教法,只扣演唱技巧和音色;利用15分钟时间训练声音的同时融入前面两项的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剩下的时间里,做难度较大的训练,将前面三项内容加于肢体和形象表演,加上学生自身的理解去完成作品。当然,这些训练内容都是灵活性的,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进度去完成,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逐步确定学生的优势项目,并加强训练
这样的训练要持续一年半,并在新生入学就要开展,在次期间,教师要大胆准确的判断学生的优势项目,比如,主持、播音、表演、剧目编排、策划组织等能力。由于学生的课时有限,很多训练只能依靠课后自主练习,教师则以两周一次作为检查周期,检查方式以一个小型音乐沙龙的形式来进行,沙龙的整个流程也让学生自己策划,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晚会策划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则即担任指导老师也担任评委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严格的评分和现场简单点评,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内容。而活动重点则是结束后师生的相互自我评价和总结,找出不足,纠正错误,发扬优点。让学生在每次历练中成长,不断良性循环,直至成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比赛,积累经验,验证课堂理论,反馈课堂教学,积极创新,不断进步。
四、改革期间严谨的评价制度
在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效、健全、合理、严谨的评价制度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而检验该课程教学质量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学效果的显著性,那么教学评价就是监督教学质量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在教学检验的过程中就暴露出了片面性,教与学一边倒。既然是“教、学”,就应该在“教-学、教-教、学-学”这三中关系中进行评价,分别为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的评价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师生之间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信任和情感,可以改变传统学科中“只有老师才是对的”这种片面的观点,同时培养(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学生自主创新的优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从学生的反馈中纠正自己的缺点,与学生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双方成长的捷径,从而激励对方更积极教学,进而提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准确及时的看清自身的不足并得到及时更正,同时教师间彼此的业务在相互评价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推进教研室整体业务能力的进步;而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取长补短,更清楚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转换成教师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自己又能稳固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结语
按照以上的改革方案,我们将完成三个转变:由教为主到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由课堂教学转到课外教学的转变;由单一教学转为多样化能力培养训练教学的转变。我们将把教学手段单一的声乐教学课堂转变为一个研讨式的交流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思考缚束中解脱出来,让师生的创新思考得以碰撞,最终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使命,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才能跻身于社会需求人朝中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魏丹骄.声乐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湖北教育学报,2006.
[2]王威.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
作者简介:刘丽萍(1980—),女,广西田阳人,在职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教学演唱及研究。
项目:百色学院201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专项(教学方法)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JGZ11);2014年广西百色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