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教育愿景: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生活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是2000年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以来国际教育界最大盛会。《达喀尔行动纲领(2001-2015年)》(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1-2015)设定的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六大目标实现的最终期限就在今年。以受教育权、教育公平、全纳教育、教育质量、终身学习为五大核心议题,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力求为2015-2030年教育愿景擘画一张全球路线图,终极价值取向则为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生活。
  困境:教育均衡
  2015年度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Global Monitoring Report)《2000-2015年全民教育:成就与挑战》(Education for All 2000-2015: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为延绵15年的全民教育计划奏响警钟:全球只有1/3国家实现全部六大目标,作为其核心目标,普及初等教育仅在不到半数国家(48%)完成,1亿名儿童无小学学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5年1月19日联合发布的报告《聚焦未被兑现的全民教育承诺:来自失学儿童全球倡议的调查结果》(Fixing the Broken Promise of Education for All: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Initiative on Out-of-School Children)发现,全球1.21亿名青少年和儿童被剥夺受教育权,其中6300万名年龄在12~15岁。显然,初等教育普及失利。而且,2007年以来失学率并未减缓。如果任凭势态发展,那么1500万名女童和1000万名男童将无法踏进课堂。
  公平缺失仍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首要痼疾。由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编委会开发的“世界教育不公平数据库”(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 on Education)全方位展现全球教育发展的均衡问题,具体可概括为五大均衡问题。第一,南北半球的均衡问题,实现全民教育全部目标的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只有古巴。第二,贫富阶层的均衡问题,来自最贫穷与最富有的20%家庭的儿童,前者的失学率是后者的4倍,前者不能完成小学教育的概率是后者的5倍;如喀麦隆15岁青少年,最贫困群体的小学教育完成率是21%,而最富有群体的完成率是95%(2011年数据)。第三,城乡区域的均衡问题,埃塞俄比亚城市儿童的小学毕业率是82%,而农村只有35%(2011年数据);尼日利亚城市青少年的初中毕业率为75%,农村为37%(2013年数据)。第四,男女性别的均衡问题,在南亚与西亚,80%的辍学女童无法跨入校门,而男童的这一比率为16%;阿富汗男童小学毕业率为54%,女童只有27%(2010年数据);莱索托有78%的女童完成小学教育,男童只有46%(2009年数据)。第五,年龄阶段的均衡问题,尽管全球成年人文盲率从18%降至14%,但成就几乎全然归功于接受良好教育的青少年进入成人阶段,如乌干达20~34岁女性2000年的识字率为53%,到2011年,这个群体的年龄为30~44岁,识字率滑落到41%。
  总体而言,性别平等问题的影响更为严重,女性教育问题往往是其他四大均衡问题叠加效应的显现,遍布于发展中国家,而且或存于农村地区的主流群体或存于城市地区的边缘群体。如菲律宾,2013年最贫困的农村男性完成初中教育的百分比是20%,女性是38%;而城市富裕群体之间的性别差距并不显著,女性是80%,男性是74%。当前,全球7.81亿名成年人文盲中,女性仍占2/3;5700万名小学适龄儿童失学,其中绝大多数为女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署(OHCHR)2015年2月发布的《关于暴力袭击适龄女童入学的背景分析报告》(Background Paper on Attacks Against Girls Seeking to Access Education)指出,尽管大部分国家拥有健全的政策法规,也对全民教育形成广泛政治共识,更有研究证实,女童受教育年限每延长1年,全球极端贫困率便可下降12%,但对女童受教育权的剥夺却变本加厉,且日益以暴力袭击为手段。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4年10月28日发布的《2014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14)指出,近30%的国家9年来教育的性别差距拉大,至今尚无一个国家完全实现性别平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5年6月23日发布的报告《儿童进展:超越均值》(Progress for Children: Beyond Averages)指出,政策干预如若持续缺位,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贫困家庭的女童普及初中教育将需要100年的时间。联合国发布的《妇女统计报告》(Statistics on Women)指出,根据对174个国家展开的调查,一个国家所谓的“祥和”,其取决因素并非贫富与政治结构,而是女性与女童的幸福与教育。故而,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执行主任兼联合国副秘书长普姆齐莱·姆兰博-恩格库卡(Phumzile Mlambo-Ngcuka)在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上呼吁,教育是改变女童与女性不平等待遇的一种无与伦比的催化剂,使女孩和妇女对自己的生活充分负责,积极参与其所在社区和国家的发展——作为受益人和变革推动者。只有全世界的教育都能教会每个孩子人人平等,这个世界才能成为人人平等的世界。
  延续:全民教育
  鉴于全球全民教育发展深陷五大困境,在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潘基文指出,教育不是一种特权,而是行使和保护各项人权的必要手段,是确保健康、自由、就业及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础。同时,教育在抗击包括暴力、极端主义等在内的安全威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战争阴霾仍密布苍穹,全球2.3亿名儿童以及1/3辍学儿童生活在武装冲突地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德国委员会2015年6月出版的年度报告便取名为《深陷战火的儿童》(Kinder Zwischen den Fronten)。教育自身常常身临险境,尤其在武装冲突中与暴力淫威下自身难保。针对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的单独暴力袭击事件,仅2012年记录在案的就有约3600起。2009-2014年,至少70个国家发生暴力袭击学校事件。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袭击白沙瓦市的一所男女同班的军人子弟学校,屠杀132名学生,全球震惊。白沙瓦袭校事发仅距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不足一周,马拉拉(Malala Yousafzai)宣称心碎。作为全球受害女生的代言人,在联合国讲台上,马拉拉声嘶力竭地呼喊:“让我们开展一场对抗文盲、贫困和恐怖主义的壮丽斗争,让我们重拾我们的书本和笔杆,这是我们最有威力的武器。一名儿童、一位教师、一本书、一支笔都可改变整个世界。教育是唯一答案。”教育虽在武装冲突中自身难保,但可春风化雨般地滋润青少年学生对和平的憧憬。   2.5亿名儿童没有学会必要技能,尽管其中半数在学校度过至少4年时光。可见,上述五大教育均衡问题更多体现于教育机会均等,即某一阶段教育在某一年龄阶段青少年中的普及情况,至于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如何,还缺乏统一且有效的监测机制。现有的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可提供有益参考,如针对15岁青少年阅读、数学与科学素养发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针对四年级与八年级学生数学与科学素养发展的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针对四年级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以及针对16~65岁群体阅读素养、日常计算能力和基于技术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国际成年人能力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IAAC)。然而,参与这类评估的发展中国家甚少,且结果普遍欠佳。2009年首次加入第四届PISA的中国大陆屡屡夺冠,堪为特例。从仅有的数据来看,教育质量均衡的势态延续教育机会均衡的逻辑。譬如,PIRLS2011显示,摩洛哥四年级学生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36%达到最低基线,而富裕家庭为78%;TIMSS2011显示,伊朗八年级学生中,来自最富裕家庭的学生达到最低基线的百分比是87%,贫困家庭仅为36%,而且,该国城市女生的最低基线达标率为42%,农村女生只有26%。
  在2000年9月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UN Millennium Summit)上,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UN Millennium Declaration),力图超越“后华盛顿共识”(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通过实现八大目标来保障全球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普及初等教育为八大目标之一,故而,全民教育目标又被称作教育界的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作为教育界千年发展目标的终极评估,本年度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提出四大建议:务必完成全民教育目标;务必确保教育公平;务必拟定2015后续计划;务必填补财政鸿沟。报告进而要求,教育战略目标应更具针对性、更具实质性、更具现实性,尤其应以最弱势群体需求为先导,填补贫富鸿沟。因此,2015年后发展议程(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把千年发展目标进行到底,并更加细化和凝练各级目标。
  发展:可持续性
  自2010年9月以来,联合国便着手研制2015年后发展议程。201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UN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即“里约 20峰会”(Rio 20)的成果文件《我们期望的未来》(The Future We Want)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2014年7月19日,联合国大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放工作组(Open Working Group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发布成果文件,建议可持续发展目标应涵盖17个一级目标和169个二级目标。作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拟定的初稿,该方案把千年发展目标尚未实现的内容悉数收入其中,如消除贫穷与饥饿、实现性别平等以及“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目标4),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共识。2014年12月4日,潘基文发表《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消除贫穷,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保护地球》(The Road to Dignity by 2030: Ending Poverty, Transforming All Lives and Protecting the Planet),这是一份关于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综合报告(Synthesis Report on the Post-201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并于2015年1月8日向联合国全体会员国提交。该报告展现“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和变革性议程,以权利为基础,以人和地球为中心”,以六大关键词提供一体化的6个基本因素,即尊严、人、繁荣、地球、公正和伙伴关系。由此,2015年后发展议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并轨。
  针对2015年后教育议程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上的协调、贯彻、治理、资助、监测与报告机制,《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呼之欲出。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热议该草案,并就此发表《仁川宣言》(The Incheon Declaration)。以“2030年教育: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为总目标,坚持3条基本原则,即教育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教育是公益事业,教育权与性别平等不可割裂。基于问责制、透明管理和参与式治理的操作原则,《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为2015后教育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法律与政策架构。行动框架下设7个子目标:到2030年确保所有女童与男童接受完全免费、公平与优质的初等与中等教育,并使学习富有成效;到2030年确保所有女童与男童获取优质儿童早期发展、保育与学前教育,以便他们为入学做好准备;到2030年确保所有女性与男性接受经济上可承受的优质技术、职业和高等教育;到2030年提高拥有从事体面职业或创业所需技能的青年和成年人的比率;到2030年消除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并确保包括残障人士、原住民和弱势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在所有教育层面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年人和一定比率的成年人拥有读写能力与算术能力;到2030年确保所有学习者获取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需知识与技能。   《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实为国际社会拟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7个一级目标中的第4个目标,其首要使命无疑是圆满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之未竟事业,即全民教育,由此凸显教育对个体人生的影响。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把主题定为“教育改变人生”(Transforming Lives through Education),其意蕴便在此。就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 Development Programme)署长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在本届论坛上所言,在当今世界,知识就是力量。教育赋予个体以知识,它是发展议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具有内在价值,且远超经济价值,可赋予公民决定自己命运的力量。教育改变的不仅是人类的今天,更须改变人类的明天。
  关键:全球承诺
  从千年发展目标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形成三重范式转换: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人类与环境和谐;由对历史的修正转向对未来的构想;由针对发展中国家转向面对地球村各国。如果说,2000-2015年,国际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期待聚焦于全民教育,那么,2015-2030年,可持续教育便为全球教育的首要议题。首先,可持续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融会贯通,通过对经济效能、社会公平与生态和谐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凸显终极价值取向,即人的全面发展。以可持续教育为杠杆,培养的是可持续个体,拥有经济效能所需的职业技能,公平社会所需的公民素养,生态和谐所需的伦理价值。其次,可持续教育是包容性教育。鉴于消除各式贫困依然被设定为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化解上述全球全民教育五大均衡问题迫在眉睫。包容性不仅意指教育对象的非排他性,涵盖地球村所有居民,也弘扬教学方法与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再次,可持续教育更是高质量的教育。在批判性借鉴现有的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并参照全民教育发展指数(Education for All Development Index,EDI)的基础上,应研制全球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力求规范性与有效性,以敦促各个教育体系通过具有可比性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来审视差距与问题。这实为教育公平在优质基准上的延伸。
  本年度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资金缺口仍为目标实现的最大绊脚石,仅实现学前与初等教育全覆盖,年度财政支出便高达220亿美元。要是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实现12年免费义务教育,资金投入预计高达390亿美元。然而,如今的教育投入水平甚至比2010年还低4%。此外,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的配置公平欠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署(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2015年7月6日公布的数据,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生活着全球半数以上辍学儿童,但仅1/3官方发展援助流入该地区。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落幕之际发布的《仁川宣言》敦促各国设定切合本国国情的教育目标,并增加对低收入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提供的统计数据,要实现2015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3.3万亿~4.5万亿美元投资。2015年7月13-16日召开的联合国第三届筹资促发展国际大会(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表决通过的《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The Addis Ababa Action Agenda)构建一个新筹资框架。一方面,南北合作是发展筹资的主渠道,发达国家应该足额并及时履行承诺,即官方发展援助占国民总收入0.7%,其中0.15%~0.2%专项用于支援最不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南南合作是筹资促发展的重要补充。显然,该框架为实现2015后教育发展议程擘画一个物质条件保障体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辅之以各种社会融资,以及技术、贸易和能力建设等非金融措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框架凸显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此呼应2015年后教育发展议程所提出的“新型全球伙伴关系”建构。
  教育可谓实现2030发展议程中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为消除贫穷、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以及建立和平与宽容的社会所必需。在人类社会迈向2030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权既是发展权亦为生存权,关乎尊严。“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生活即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愿景的核心”,潘基文2015年7月7日在奥斯陆教育发展峰会(Oslo Summit on 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上重申教育的意义。为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尊严的可持续的未来,不让一个人掉队,打造全球教育的责任共同体刻不容缓。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及其《仁川宣言》充分展示了全球社会为实现该愿景而许下的共同承诺。
  引领:中国样本
  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承诺,中国堪当表率。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13项千年发展目标指标。以消除贫困为例,1990-2011年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数量占同期全球减贫总量的2/3。潘基文曾屡番强调,没有中国的出色表现,全球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将无法达到今天的成就。2015年7月6日,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5)充分展现中国的贡献。尤其在教育减贫方面,2003年,中国正式公布《全民教育国家行动计划》,并设定2015年前实现6个全民教育目标的路线图。《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已于2011年在全国通过国家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检查验收,青壮年文盲率降至1.08%,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全面落实千年发展计划。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71%,且女童高于男童0.02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4.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近乎百分之百(小学与初中分别为99.83%和99.28%),小学阶段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和初中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到87.3%和74.9%,城乡差距分别缩小1.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2015年4月2日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累计达757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7.4%。就质量而言,PISA以监测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所获素养为目的,上海学子两度位列榜首,各国竞相效仿上海样板。
  立足国情,因地制宜,顶层设计,全面保障,逐层攻坚,有序推进。中国政府锲而不舍地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近30年,显著拉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性别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社会公平之花在教育领域灿烂绽放。据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位列全球前1/3。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仅解决全球1/5人口的基础发展问题,而且把全球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推向一个崭新高度,更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全民教育提供一个可资效仿的样本。由潘基文发起的“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其10个倡导国,中国赫然在列,这不仅因为中国全民教育成就卓著,更因为中国力所能及地勇于担当国际责任和义务。
  2013年9月25日,应潘基文之邀,在该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视频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地向全球庄严承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主动参与制定并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契机,为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呈现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援助,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确立在世界教育格局中的定位。教育让中国梦与世界梦交互交融,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生活,把负责任大国情怀向全球诠释。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郭伟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对海外留学生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赴英留学生人数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英国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为其提供了大量支持。反过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不仅给英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巩固了其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文章以英国留学政策的历史演变为背景,分析了英国在国际学生政策方面的保护性、限制性和差异性措施,以及英国
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小陇山保护区的资源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保护发展意见和保障措施,对进一步保护管理小陇山保护区的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要解放思想,合理地运用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
为了使新生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在讲授高中新知识之前,复习初三内容应摆在首位。要扎实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扎实
通过对柞水县板栗林低产原因分析,采用优良品种、科学造林、栽后精细管理、适时采收等综合科管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对甲酚(2)为原料,经溴化、甲氧基化、甲醚化、氧化四步反应合成了辅酶Q10的重要中间体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1),(2)与溴反应得到2,6-二溴-4-甲基-苯酚(3),收率95.2%,(3)与甲
为了解本刊作者群论著摘要的书写水平及纠正书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统计分析了本刊二年来107篇论著原稿摘要的改错情况,结果为:修改323处2453字.差错以使用非规范名词术语
采用混合溶剂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不同比例浓度的混合溶剂、超声波频率、萃取时间对甘蔗皮渣中蔗蜡脂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70%乙醇含量的乙醇-汽油混合溶剂
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和纽约城市大学在2016年2月18日宣布专门为创业者设立“国际创新者项目”(International Innovators Initiative,IN2NYC),帮助自主创业的留学生和国外人士获得不
高速公路主干道绿化应选用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按相应的行株距进行配置;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栽种的成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正确修建整形,适时追肥,确保树木健壮生长,确实起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