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只有40岁的郑洪顺是一名中共党员,现任柳河县驼腰岭镇洪顺采石厂厂长、柳河县洪顺水泥建材厂厂长、柳河佳晟水泥建材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是通化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柳河县十一届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柳河县十二届政协委员。
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院后,郑洪顺就被驼腰岭镇人民政府安置到驼腰岭镇办企业做技术员。由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和充分发挥,再加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的逐步实施,促使他有了投资办企业的想法。1991年3月份,年仅21岁的他投资3万元创建起驼腰岭镇水泥制品厂,安置农民工20余人。随着工厂生意越做越强,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也随之不断扩大。1993年他又创办起柳河县驼腰岭镇木雕厂,产品主要以雕刻工艺产品为主,出口销往韩国。同时,安置待业人员和农民工130余人。雕刻工艺品当时在市场上很畅销,并且以出口为主,经济效益也很理想,但在1996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产品出口曾一度严重受阻。于是,郑洪顺弃掉两个厂子,在1996年10月投资150余万元对驼腰岭镇六道沟村的采石厂进行一次性买断,重新创办起柳河县驼腰岭镇洪顺采石厂和白灰厂,安置社会闲置人员130余人上岗再就业。目前,采石厂和白灰厂都在正常运行,已全部发展到机械化作业的程度。
参加工作20余年,郑洪顺在工业企业管理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正是由于他经营有方,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上得以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营采石厂时,他经常和水泥厂有业务联系,对水泥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了解和掌握的比较透彻,特别是发展前景经专家预测和实地专项考证后,确定水泥生产项目确实可行,于是在2006年8月份,郑洪顺对水泥生产项目开始立项和筹建。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能力,他将项目工程分两期建设完成,历经10个月的时间,一期工程于2007年6月4日投人生产。水泥厂安置下岗人员和社会闲置人员120余人再就业,并于2007年度实现产值1000万元,上缴税金51万元;2008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上缴税金突破百万元;2009产销两旺,实现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2010年实现产值5600万元,利税600万元。
2009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扶持下,郑洪顺成功地将原柳河县水泥建材厂收购,2009年8月1日正式投产使用,并接收在册职工125人,对在册职工按不同岗位对每人的工资上调35-50%;2010年他又投资3400万元,建成了年产40万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年产1亿块的免烧砖厂。使企业成了“水泥-商品混凝土-免烧砖厂-采石-河砂”一体化的链条产业,对企业进行链条式的规范化经营,为增加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郑洪顺为国家缴纳了几百万元的税金,为社会安置了数百人的再就业,为拉动和振兴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7年正月和2009年正月两次大雪封住各乡镇道路时,郑洪顺亲自驾驶铲车义务为全镇的公路和村道及住宅推雪,为当地尽快恢复交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郑洪顺还十分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有一个山东人常年在东北做零工,他叫郑宝玉,因人生地不熟,在驼腰岭一带四处流浪打工。郑洪顺看到这种情形后,就将其安置到自己的采石厂当更夫,此人在采石厂干了十余年,在2008年3月因肺癌医治无效病故。在发现郑宝玉患病期间,郑洪顺马上安排人领他上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确定为肺癌晚期,在明知医治无果的情况下,他仍亲自把郑宝玉安排到柳河县医院住院,并雇佣专人伺候。经过两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医药费花了3万余元,郑宝玉病故后的丧葬费用也是由郑洪顺承担的。这一感人的故事传遍了驼腰岭全镇,并且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此外,他还不同程度地资助了许多当地的贫困户。有的贫困户因家庭贫困,无力对住宅维修,有的濒临倒塌或危房需要重建,这些贫困户到石厂买石头、碎石和白灰,郑洪顺全部免费赠送,买水泥按低于成本价收钱后再赠送一部分。
郑洪顺为当地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特别是在2010年7月31日,柳河县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公司的五道沟家属区遭到水淹时,郑洪顺带领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女儿及全公司的员工,跳进当时水深过腰的居民家属区进行抗洪抢险。在郑洪顺的带领下,居民损失降到了最低点。洪水消退后,他又对受灾的51户工人,每户购买了100斤大米和20斤豆油,解决了这些受灾户的燃眉之急。柳河县这次洪涝灾害在历史上属于百年不遇,为了对其他受灾户尽点微薄之力,郑洪顺又向柳河县人民政府捐款5万元,捐赠物资和人力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
自1998年以来,郑洪顺连续多年被当地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又被授予“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称号。他说:“党给了我个人很高的荣誉,在我创办企业过程中也给予很大支持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能发展到今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取得的。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厚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争在三年之内把企业做大做强,把现有的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为振兴和拉动柳河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院后,郑洪顺就被驼腰岭镇人民政府安置到驼腰岭镇办企业做技术员。由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和充分发挥,再加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的逐步实施,促使他有了投资办企业的想法。1991年3月份,年仅21岁的他投资3万元创建起驼腰岭镇水泥制品厂,安置农民工20余人。随着工厂生意越做越强,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也随之不断扩大。1993年他又创办起柳河县驼腰岭镇木雕厂,产品主要以雕刻工艺产品为主,出口销往韩国。同时,安置待业人员和农民工130余人。雕刻工艺品当时在市场上很畅销,并且以出口为主,经济效益也很理想,但在1996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产品出口曾一度严重受阻。于是,郑洪顺弃掉两个厂子,在1996年10月投资150余万元对驼腰岭镇六道沟村的采石厂进行一次性买断,重新创办起柳河县驼腰岭镇洪顺采石厂和白灰厂,安置社会闲置人员130余人上岗再就业。目前,采石厂和白灰厂都在正常运行,已全部发展到机械化作业的程度。
参加工作20余年,郑洪顺在工业企业管理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正是由于他经营有方,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上得以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营采石厂时,他经常和水泥厂有业务联系,对水泥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了解和掌握的比较透彻,特别是发展前景经专家预测和实地专项考证后,确定水泥生产项目确实可行,于是在2006年8月份,郑洪顺对水泥生产项目开始立项和筹建。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能力,他将项目工程分两期建设完成,历经10个月的时间,一期工程于2007年6月4日投人生产。水泥厂安置下岗人员和社会闲置人员120余人再就业,并于2007年度实现产值1000万元,上缴税金51万元;2008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上缴税金突破百万元;2009产销两旺,实现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2010年实现产值5600万元,利税600万元。
2009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扶持下,郑洪顺成功地将原柳河县水泥建材厂收购,2009年8月1日正式投产使用,并接收在册职工125人,对在册职工按不同岗位对每人的工资上调35-50%;2010年他又投资3400万元,建成了年产40万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年产1亿块的免烧砖厂。使企业成了“水泥-商品混凝土-免烧砖厂-采石-河砂”一体化的链条产业,对企业进行链条式的规范化经营,为增加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郑洪顺为国家缴纳了几百万元的税金,为社会安置了数百人的再就业,为拉动和振兴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7年正月和2009年正月两次大雪封住各乡镇道路时,郑洪顺亲自驾驶铲车义务为全镇的公路和村道及住宅推雪,为当地尽快恢复交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郑洪顺还十分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有一个山东人常年在东北做零工,他叫郑宝玉,因人生地不熟,在驼腰岭一带四处流浪打工。郑洪顺看到这种情形后,就将其安置到自己的采石厂当更夫,此人在采石厂干了十余年,在2008年3月因肺癌医治无效病故。在发现郑宝玉患病期间,郑洪顺马上安排人领他上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确定为肺癌晚期,在明知医治无果的情况下,他仍亲自把郑宝玉安排到柳河县医院住院,并雇佣专人伺候。经过两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医药费花了3万余元,郑宝玉病故后的丧葬费用也是由郑洪顺承担的。这一感人的故事传遍了驼腰岭全镇,并且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此外,他还不同程度地资助了许多当地的贫困户。有的贫困户因家庭贫困,无力对住宅维修,有的濒临倒塌或危房需要重建,这些贫困户到石厂买石头、碎石和白灰,郑洪顺全部免费赠送,买水泥按低于成本价收钱后再赠送一部分。
郑洪顺为当地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特别是在2010年7月31日,柳河县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公司的五道沟家属区遭到水淹时,郑洪顺带领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女儿及全公司的员工,跳进当时水深过腰的居民家属区进行抗洪抢险。在郑洪顺的带领下,居民损失降到了最低点。洪水消退后,他又对受灾的51户工人,每户购买了100斤大米和20斤豆油,解决了这些受灾户的燃眉之急。柳河县这次洪涝灾害在历史上属于百年不遇,为了对其他受灾户尽点微薄之力,郑洪顺又向柳河县人民政府捐款5万元,捐赠物资和人力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
自1998年以来,郑洪顺连续多年被当地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又被授予“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称号。他说:“党给了我个人很高的荣誉,在我创办企业过程中也给予很大支持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能发展到今天,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取得的。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农民的儿子,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厚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争在三年之内把企业做大做强,把现有的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为振兴和拉动柳河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