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G20杭州峰会等大型活动顺利在杭城举办,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展示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为引导、激发、凝聚、服务学生,进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思考、沟通、合作、坚持等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以“服务+学习”“党团队手拉手”“团课+实践”这3种实践模式为特色抓手,将抽象化共青团精神借助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变为团的工作和服务项目,进而让学校共青团的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为顺利完成“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简称陈列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通过前期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经过校内的公平选拔,杭州市第十五中学选派8名优秀团员作为当日的学生团员志愿讲解员。学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家背读脚本,及时请教陈列馆里的讲解员老师。通过反复多次练习,学生们的讲解水平不断提高。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终于到了“上舞台”的时候,通过前期对宪法历史知识的学习,一大早学生们就精神饱满、信心满满地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讲解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这样说:“我不仅让别人了解了宪法知识,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意义,更是体会到了中学生参与普法志愿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次普法志愿活动中,除杭州市第十五中学8名优秀的学生团员参与了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外,还有70名团校学员成为了杭州市中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而这支普法志愿服务队每年将会定期围绕普法工作开展一些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普法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联合学校团委积极开展“党建带团建”系列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践行共青团“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历史使命。
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了解和体验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感悟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党支部的筹划和安排下,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开展了“红色精神我传承”主题德育系列活动。为加强党团共建,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联合團委开展了“党员团员同携手 红色精神共传承”主题活动,团委培训了10名团员,在此次活动中承担志愿工作,为党员教师的参观学习进行解说。雷锋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素养。通过参加学雷锋的志愿服务活动,老师和学生一同体验到了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快乐和意义,从而让雷锋精神落实到每一天的点滴行动中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美丽师生。
聋哑儿童是儿童当中最弱势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身体的缺陷,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无声的世界当中。因此,关爱聋哑儿童志愿服务项目一直受到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和团委重视。通过前期党支部和团委的安排计划,党团员青年教师,以及部分团员学生和少先队员一同参加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关爱聋哑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每年开设两期少年团校课程,往年的课程主要以共青团基础知识、共青团的历史等了解和认识共青团的理论课程为主,出现了 “课堂死气沉沉”“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团校学员对团知识缺乏兴趣”等问题。因此,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尝试将志愿服务融入团校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
仪式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育形式。它能够对青少年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自信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价值认同起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开拓校外团课,让学生亲自参加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仪式,体验不一样的“团课”。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在进行团课设计时,有意识地结合当下的德育主题,并以与之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认识、学习和领悟志愿服务。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下,杭州市第十五中学第44期团校学员走进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始了一场“寻访红色足迹”的志愿者之旅。一走进“钱江潮 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展厅,志愿者着实被其中复原式的景观和声光电配合的大型场景所吸引。
通过认识、学习什么是志愿服务之后,再提供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才能让学生得到真真切切的体验和更深的感悟。 2018年6月是西湖区红十字会的宣传月,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结合这一活动主题,同时整合杭州市第十五中学一直在做的普法志愿活动,组织选拔了第43期团校学员参加“普法传递文明,微笑照亮心田”主题志愿者活动。这次志愿活动并没有安排所有的团校学员参加,这样反倒能够让入团积极分子们意识到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很多志愿服务岗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水,终会滴进海洋,看似微不足道,但海洋就是需要那滴水!”如何让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活动,进而发自内心参与其中,真正锻炼能力,同时收获认同感、幸福感,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一直在思考与努力。只有当水滴汇入了大海,才能显示出奔腾的力量。从某种角度而言,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此。
“服务+学习”模式:志愿服务中的“多角色”体验
为顺利完成“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简称陈列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通过前期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经过校内的公平选拔,杭州市第十五中学选派8名优秀团员作为当日的学生团员志愿讲解员。学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家背读脚本,及时请教陈列馆里的讲解员老师。通过反复多次练习,学生们的讲解水平不断提高。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终于到了“上舞台”的时候,通过前期对宪法历史知识的学习,一大早学生们就精神饱满、信心满满地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讲解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这样说:“我不仅让别人了解了宪法知识,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意义,更是体会到了中学生参与普法志愿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次普法志愿活动中,除杭州市第十五中学8名优秀的学生团员参与了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外,还有70名团校学员成为了杭州市中学生普法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而这支普法志愿服务队每年将会定期围绕普法工作开展一些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普法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党团+引导”模式:实践活动中的“多领域”领航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联合学校团委积极开展“党建带团建”系列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践行共青团“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历史使命。
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了解和体验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感悟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党支部的筹划和安排下,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开展了“红色精神我传承”主题德育系列活动。为加强党团共建,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联合團委开展了“党员团员同携手 红色精神共传承”主题活动,团委培训了10名团员,在此次活动中承担志愿工作,为党员教师的参观学习进行解说。雷锋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素养。通过参加学雷锋的志愿服务活动,老师和学生一同体验到了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快乐和意义,从而让雷锋精神落实到每一天的点滴行动中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美丽师生。
聋哑儿童是儿童当中最弱势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身体的缺陷,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无声的世界当中。因此,关爱聋哑儿童志愿服务项目一直受到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和团委重视。通过前期党支部和团委的安排计划,党团员青年教师,以及部分团员学生和少先队员一同参加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关爱聋哑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团课+实践”模式:团校学习中的“多维度”认知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每年开设两期少年团校课程,往年的课程主要以共青团基础知识、共青团的历史等了解和认识共青团的理论课程为主,出现了 “课堂死气沉沉”“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团校学员对团知识缺乏兴趣”等问题。因此,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尝试将志愿服务融入团校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
仪式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育形式。它能够对青少年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自信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价值认同起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开拓校外团课,让学生亲自参加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仪式,体验不一样的“团课”。
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在进行团课设计时,有意识地结合当下的德育主题,并以与之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认识、学习和领悟志愿服务。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下,杭州市第十五中学第44期团校学员走进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始了一场“寻访红色足迹”的志愿者之旅。一走进“钱江潮 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展厅,志愿者着实被其中复原式的景观和声光电配合的大型场景所吸引。
通过认识、学习什么是志愿服务之后,再提供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才能让学生得到真真切切的体验和更深的感悟。 2018年6月是西湖区红十字会的宣传月,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结合这一活动主题,同时整合杭州市第十五中学一直在做的普法志愿活动,组织选拔了第43期团校学员参加“普法传递文明,微笑照亮心田”主题志愿者活动。这次志愿活动并没有安排所有的团校学员参加,这样反倒能够让入团积极分子们意识到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很多志愿服务岗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水,终会滴进海洋,看似微不足道,但海洋就是需要那滴水!”如何让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活动,进而发自内心参与其中,真正锻炼能力,同时收获认同感、幸福感,杭州市第十五中学团委一直在思考与努力。只有当水滴汇入了大海,才能显示出奔腾的力量。从某种角度而言,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