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风暴。2008年9月,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之下,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西方发达国家尤为严重。在中国,金融海啸一度冲击沿海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展。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是10.1%,2009年第一季度跌至6.1%,证明金融海啸确实波及到了中国。
金融海啸的影响,使企业在大环境剧烈变动下减少广告投放,新闻媒体自身也成为受影响的对象,但新闻媒体同时也必须扮演舆论引导的角色,并协助政府有效达到渡过危机、降低损失的责任。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梳理了2008年~2009年我国与美国新闻媒体对金融海啸的整体性战略布局,并分为三个层面探讨:第一个层面探讨媒体经营管理的战略;第二个层面探讨媒体报道的战略;第三个层面探讨财经新闻媒体在金融海啸中所起的作用。
媒体的经营管理战略
传媒经济学相关研究表明,当GDP快速增长时,媒介广告以高于GDP增幅快速增长,而当下滑时,媒介广告则大于GDP的跌幅而快速下滑。金融海啸给企业带来资金短缺、销售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盈收,也降低了企业在广告方面的预算。消费者可支配的财富在不可预期未来的情况下,普遍购买力下降,减少生活消费品之外的非必要性支出,包含了对于传媒类商品的消费性支出。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媒体主要盈利模式为广告、读者购买、赞助等。此一时期,媒体外部面临国内经济受到金融海啸影响的问题,不但广告需求下降,民众购买力也降低,发展遇到了特殊的挑战;在内部方面,媒体自身也走到改革的关键点上。
传媒产业升级。金融海啸时广告总体市场份额增长停滞,媒体相互之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规律体现得更充分。美国多家媒体遭受冲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洛矶山新闻》等均因亏损而停刊印刷版。纽约时报集团财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巨额亏损,每股持续运营亏损1美分,同比2007年每股为盈利10美分。甘尼特公司和时代公司宣布再裁员并且重新估值派息。中国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也在“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的情况下宣布倒闭。此一情况下,提供了许多新旧媒体兼并重组、业务整合的历史性契机。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融合旧、新媒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思维也应该转变为经营“信息业”、“传媒产业”,更全面的业务领域,才真正是未来传媒经营发展的方向。金融海啸中《西雅图邮报》毅然停止纸质出版转为数字化运营,改以国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报道模式发展电子报的网站(Seattlepi.com),2010年宣布走向获利。
媒体资本运作。中国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用不充分,因此,金融海啸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传媒业来说,金融海啸的影响,也通过企业广告投放的微妙变化体现出来。除了财经新闻媒体之外,其他类型的媒体在如此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克服困难,进而谋求发展。媒体自身应该从另一种不同的角度审视危机。从两个方面而言,纵向是媒体需要整合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特别是已经形成规模的传媒集团,必须确保主营业务经营上具有保证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可持续运行。从横向而言,媒体经营一般来说经营业务较为单一,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经营领域。通过资本运营的战略,2009年上半年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同比增长5.6%,扣除非经济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体同比增长5.3%。这其中的两大动因正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媒介体制变革。
媒体对金融海啸的报道战略
综观国内媒体面对这一全球性金融海啸的报道,从战略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时间上更注重迅速。真实性和及时性是新闻的两个基本原则,媒体应全面及时地了解受众的需要,并满足受众的需要。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群众会感到恐惧,纷纷猜测。这时,媒体就需要及时的、全方位的获取信息,并将专业的金融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给公众。注重报道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更要注重受众的反馈,并及时在内容中体现出来,解答受众的疑惑,让受众对金融海啸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内容上更注重引导。不管何种类型危机发生时,信息不对称是最容易引起骚动的原因之一。这就更需要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媒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遵守真实性的原则上,通过报道有意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安抚揣测不安的民心。作为指标性媒体的央视,在面对金融海啸的报道时,就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正面作用。在报道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不断报道中央应对金融海啸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措施,坚持正面的宣传,不但能稳定民心,还能增强群众的信心,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分析上更注重理性。经济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新闻,因为受众不但要知道目前的现状,更关注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这就要求媒体报道内容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不能只看到现状,还要有长远的目光看到以后的发展趋势。经济是依赖整个社会一起发展的,所以要求不单单分析经济,更要结合当前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前瞻性地准确报道。在分析经济的同时,将财经与生活更好地结合,以达到引导的目的。透过媒体专业、理性的报道来制止错误舆论的扩散,缓解民众对于经济误解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让报道更具权威性,增强可信度,也让受众对金融海啸有一个真实准确的认识。
报道上更注重多元。我国媒体面对这次金融海啸,采取了多元的报道方式。不仅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各种金融海啸的信息,还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进行深度报道。从宏观上报道金融海啸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各种影响,也从微观上选取不同的角度,探讨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以及对每个人带来的具体影响,呈现多元化的报道方式。
财经新闻媒体在金融海啸中的作用
财经新闻或称泛经济新闻,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從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专业化的财经新闻,重点在于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如前所述,金融海啸使媒体运营受到影响的同时,财经类新闻媒体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的零售量比2007年同比增长20%~25%,《金融时报》2008年10月份在美国的零售量提高了30%,《华尔街日报》网站浏览量较2007年同比增长137%,创单月最高记录。所以,财经新闻媒体在金融海啸之时,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成为引导舆论的意见领袖,不再仅是描述现象,而是更要深掘金融海啸背后的本质。对纷繁复杂的种种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剖析,达到缓解的作用、启迪的作用、解释的作用。
缓解的作用。媒体既然是群众主要的信息源之一,必须配合政府作出恰当的媒体政策选择,来达到缓解危机的作用。当群众对形势判断模糊不清,开始以讹传讹的时候,可能引起社会秩序偏离正常轨道。为避免出现刺激危机局势的信息蔓延和引导公众舆论,媒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这对于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财经新闻媒体的目标读者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企业的受众,财经新闻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更有影响力。
解释的作用。财经新闻媒体的专业表现在解释能力上,必须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抽象的事理具象化,宏观的事情微观化来达到解释的作用。包含新媒体在内的报道都日趋成熟,受众对于媒体报道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金融海啸的时候,新闻成为每位相关者的基本需求,这时财经新闻媒体不仅要传播信息,更需要解读信息。这种解释新闻的能力,正是其他媒体相对缺乏的地方,也是财经新闻媒体经营上的机会点。
面对金融海啸这种突发性危机的新闻,财经新闻内容要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抽象的事理具象化,宏观的事情微观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入手,与受众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起来,才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浅入深,让受众在突如其来的海量报道中得到真正的澄清和解惑。
启迪的作用。财经新闻媒体最大的特色就是专业化,在新闻解释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案例从受众关心的议程加以说明,来达到对于受众的启迪作用。报道要力求满足受众的愿意读、懂得读和读出兴趣,达到广泛的适应性。以大众的语言、平等的姿态、形象的说法把复杂的金融海啸中存在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形象化,做到硬主题,软表达,让专业受众不觉得肤浅,对一般受众来讲又易于理解,从而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江作苏:《金融危机中的媒体担当》,《新闻前哨》,2009(2)。
2.孙玉双、路国顺:《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策略》,2009(4)。
3.孙露:《当新闻媒体遭遇金融危机——关于当前经济新闻采写的思考》,《记者摇篮》,2009(3)。
4.石雅迪、曹三省、徐璐:《金融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新媒体的趋势分析》,《中国传媒科技》,2009(1)。
5.朱春阳、田智秀:《危机与变革:改变财经媒体的认知版图》,《新闻记者》,2009(4)。
6.周笑:《中国媒介市场的深度博弈:知识资本寻求兑现》,《新闻记者》,2009(12)。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8级博士生)
编校:董方晓
金融海啸的影响,使企业在大环境剧烈变动下减少广告投放,新闻媒体自身也成为受影响的对象,但新闻媒体同时也必须扮演舆论引导的角色,并协助政府有效达到渡过危机、降低损失的责任。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梳理了2008年~2009年我国与美国新闻媒体对金融海啸的整体性战略布局,并分为三个层面探讨:第一个层面探讨媒体经营管理的战略;第二个层面探讨媒体报道的战略;第三个层面探讨财经新闻媒体在金融海啸中所起的作用。
媒体的经营管理战略
传媒经济学相关研究表明,当GDP快速增长时,媒介广告以高于GDP增幅快速增长,而当下滑时,媒介广告则大于GDP的跌幅而快速下滑。金融海啸给企业带来资金短缺、销售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盈收,也降低了企业在广告方面的预算。消费者可支配的财富在不可预期未来的情况下,普遍购买力下降,减少生活消费品之外的非必要性支出,包含了对于传媒类商品的消费性支出。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媒体主要盈利模式为广告、读者购买、赞助等。此一时期,媒体外部面临国内经济受到金融海啸影响的问题,不但广告需求下降,民众购买力也降低,发展遇到了特殊的挑战;在内部方面,媒体自身也走到改革的关键点上。
传媒产业升级。金融海啸时广告总体市场份额增长停滞,媒体相互之间竞争加剧,优胜劣汰的规律体现得更充分。美国多家媒体遭受冲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洛矶山新闻》等均因亏损而停刊印刷版。纽约时报集团财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巨额亏损,每股持续运营亏损1美分,同比2007年每股为盈利10美分。甘尼特公司和时代公司宣布再裁员并且重新估值派息。中国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也在“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的情况下宣布倒闭。此一情况下,提供了许多新旧媒体兼并重组、业务整合的历史性契机。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融合旧、新媒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思维也应该转变为经营“信息业”、“传媒产业”,更全面的业务领域,才真正是未来传媒经营发展的方向。金融海啸中《西雅图邮报》毅然停止纸质出版转为数字化运营,改以国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报道模式发展电子报的网站(Seattlepi.com),2010年宣布走向获利。
媒体资本运作。中国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用不充分,因此,金融海啸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传媒业来说,金融海啸的影响,也通过企业广告投放的微妙变化体现出来。除了财经新闻媒体之外,其他类型的媒体在如此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克服困难,进而谋求发展。媒体自身应该从另一种不同的角度审视危机。从两个方面而言,纵向是媒体需要整合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链,特别是已经形成规模的传媒集团,必须确保主营业务经营上具有保证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可持续运行。从横向而言,媒体经营一般来说经营业务较为单一,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经营领域。通过资本运营的战略,2009年上半年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同比增长5.6%,扣除非经济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体同比增长5.3%。这其中的两大动因正是全球金融危机和媒介体制变革。
媒体对金融海啸的报道战略
综观国内媒体面对这一全球性金融海啸的报道,从战略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时间上更注重迅速。真实性和及时性是新闻的两个基本原则,媒体应全面及时地了解受众的需要,并满足受众的需要。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群众会感到恐惧,纷纷猜测。这时,媒体就需要及时的、全方位的获取信息,并将专业的金融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给公众。注重报道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更要注重受众的反馈,并及时在内容中体现出来,解答受众的疑惑,让受众对金融海啸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内容上更注重引导。不管何种类型危机发生时,信息不对称是最容易引起骚动的原因之一。这就更需要媒体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媒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遵守真实性的原则上,通过报道有意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安抚揣测不安的民心。作为指标性媒体的央视,在面对金融海啸的报道时,就起到了某种程度的正面作用。在报道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不断报道中央应对金融海啸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措施,坚持正面的宣传,不但能稳定民心,还能增强群众的信心,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分析上更注重理性。经济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新闻,因为受众不但要知道目前的现状,更关注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这就要求媒体报道内容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不能只看到现状,还要有长远的目光看到以后的发展趋势。经济是依赖整个社会一起发展的,所以要求不单单分析经济,更要结合当前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前瞻性地准确报道。在分析经济的同时,将财经与生活更好地结合,以达到引导的目的。透过媒体专业、理性的报道来制止错误舆论的扩散,缓解民众对于经济误解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让报道更具权威性,增强可信度,也让受众对金融海啸有一个真实准确的认识。
报道上更注重多元。我国媒体面对这次金融海啸,采取了多元的报道方式。不仅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各种金融海啸的信息,还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从多个渠道、多个角度进行深度报道。从宏观上报道金融海啸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各种影响,也从微观上选取不同的角度,探讨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以及对每个人带来的具体影响,呈现多元化的报道方式。
财经新闻媒体在金融海啸中的作用
财经新闻或称泛经济新闻,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從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专业化的财经新闻,重点在于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如前所述,金融海啸使媒体运营受到影响的同时,财经类新闻媒体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的零售量比2007年同比增长20%~25%,《金融时报》2008年10月份在美国的零售量提高了30%,《华尔街日报》网站浏览量较2007年同比增长137%,创单月最高记录。所以,财经新闻媒体在金融海啸之时,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成为引导舆论的意见领袖,不再仅是描述现象,而是更要深掘金融海啸背后的本质。对纷繁复杂的种种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剖析,达到缓解的作用、启迪的作用、解释的作用。
缓解的作用。媒体既然是群众主要的信息源之一,必须配合政府作出恰当的媒体政策选择,来达到缓解危机的作用。当群众对形势判断模糊不清,开始以讹传讹的时候,可能引起社会秩序偏离正常轨道。为避免出现刺激危机局势的信息蔓延和引导公众舆论,媒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这对于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财经新闻媒体的目标读者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企业的受众,财经新闻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更有影响力。
解释的作用。财经新闻媒体的专业表现在解释能力上,必须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抽象的事理具象化,宏观的事情微观化来达到解释的作用。包含新媒体在内的报道都日趋成熟,受众对于媒体报道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金融海啸的时候,新闻成为每位相关者的基本需求,这时财经新闻媒体不仅要传播信息,更需要解读信息。这种解释新闻的能力,正是其他媒体相对缺乏的地方,也是财经新闻媒体经营上的机会点。
面对金融海啸这种突发性危机的新闻,财经新闻内容要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抽象的事理具象化,宏观的事情微观化,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入手,与受众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起来,才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浅入深,让受众在突如其来的海量报道中得到真正的澄清和解惑。
启迪的作用。财经新闻媒体最大的特色就是专业化,在新闻解释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案例从受众关心的议程加以说明,来达到对于受众的启迪作用。报道要力求满足受众的愿意读、懂得读和读出兴趣,达到广泛的适应性。以大众的语言、平等的姿态、形象的说法把复杂的金融海啸中存在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形象化,做到硬主题,软表达,让专业受众不觉得肤浅,对一般受众来讲又易于理解,从而得到启迪。
参考文献:
1.江作苏:《金融危机中的媒体担当》,《新闻前哨》,2009(2)。
2.孙玉双、路国顺:《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策略》,2009(4)。
3.孙露:《当新闻媒体遭遇金融危机——关于当前经济新闻采写的思考》,《记者摇篮》,2009(3)。
4.石雅迪、曹三省、徐璐:《金融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新媒体的趋势分析》,《中国传媒科技》,2009(1)。
5.朱春阳、田智秀:《危机与变革:改变财经媒体的认知版图》,《新闻记者》,2009(4)。
6.周笑:《中国媒介市场的深度博弈:知识资本寻求兑现》,《新闻记者》,2009(12)。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8级博士生)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