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沟通汉藏心灵的艺术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隽平老师来电话,言语中难掩欣喜,《艺术西藏》特刊很快就要出刊了。他约我写点什么,本不敢应命,但他以惯有的坦诚娓娓道来,援藏不易,在高原坚守书法更不易,应该用文字记录这段岁月。练习书法纯属个人业余爱好,不足道也。《艺术西藏》特刊是曹老师的心血,我是见证者,确实应该说点什么。
  2017年秋,作为西藏雅砻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山南市唐卡书法摄影非遗展”在湖南省文化馆举办。看到相关宣传报道,我向曹老师建议,山南是藏民族、藏文化的发祥地,艺术资源极其丰富,能否推出一期《艺术山南》特刊?曹老师恰好又在湖南省文化馆分管展览,他很干脆地说:“我正有此意。”
  不过,曹老师的格局更大,将聚焦点由一个市而扩展为整个西藏自治区。曹老师的执行力令我敬佩,不到一个月,他告诉我,西藏有关方面已经初步沟通好,准备进藏面商。作为影响力排名全国25位的期刊主编,本可不必亲自上高原,他却很认真地强调“事关重大”。初到高原,他没有过多地顾及高原反应,从机场就直接去了工作现场。忙完“正事儿”,他受邀到山南指导艺术教育,还是内地的工作节奏。我善意提醒,这可是高原,要放慢一点。他只有三个字“习惯了”,仍然“我行我素”,马不停蹄地到山南市职校,为艺术类专业的师生做学术报告,到湖南对口支援中学,为援藏教师创作书法作品,指导书法教育和书法临习,有求必应,分文不取。之后又深入农牧区看望贫困群众,慷慨解囊慰问。
  “我也来次文化援藏!”曹老师确实是个热心人,资助贫困儿童、文化扶贫、十余年义务指导农妇李艳红等助人的事迹网上很多,不用我赘述。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微信群书法教学。用微信教学,不足为奇。曹老师的奇一在进群难。不是难在书法水平,而是要确实爱好,确实有恒心、毅力。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身份、年龄、民族均不限,所以在他的书法群里,有教师、工友、农民,也有是机关干部、专家教授,有耄耋老者,也有垂髫少年。奇二在教书法更教读书教写作。奇三在义务教。不论是颇有成就的书法家,还是刚刚起步的书法爱好者,只要在群里交作业,曹老师都会抽空点评,既精准地点出问题又充分鼓励。如果说我能很好地坚持每天动笔,一个重要原因是期待在微信群里交作业,期待得到曹老师的点评。交的是作业,得到的是存在感、成就感。
  曹老师总是强调,援藏不易,援藏还坚守书法更不易。在藏短短几日,我们聊得最多的是书法,是援藏。其实,就我看来,练字即炼心。用毛笔写出的是一笔一画,磨去的是内心的浮泛与急躁。《论语》中有段孔颜问答,最是精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战胜自己,复返而合礼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天下归仁,修养仁德全靠自己,怎能依靠别人呢?练习书法又何尝不是“克己”“为仁”之道呢?援藏是国家战略,每一名援藏人都应是文明使者、为人榜样,唯有如此,才能不辱使命。我们不仅要学会融入,更要学会独处,用传统书法艺术涵养自己,自然是不错的选择。
  练字也是治疗高反的良药。对于多数人而言,到高原后的最大问题不是来自饮食起居、生活习惯,也不是文化适应、工作压力,而是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欠缺。因为空气稀薄和缺氧,很多援藏人难入睡、易惊醒,稍有动静就醒了,能扎扎实实睡一觉那是高原之上最大的奢望。同去的一名援藏教师,每夜都是在沙发上打盹度过,他觉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更难受。与他相比,我却要幸运很多,每晚练习书法之后,大多能安然入睡。那管毛笔确实非常神奇,只要拿起来,心就能慢慢静下来,不管白天的事情有多繁杂。内心安定了,援藏才不仅仅是一种热情和冲动,更是一份工作和事业,更需要理性和智慧来谋发展、促融合,把援藏三年过成在家的日子,才是真正的援藏情怀。在高原练习书法,援藏日子里的闲暇就化成了一根根魔幻般的线条,这些线条展开而有万里之遥,思乡思亲之情瞬间就汇聚笔头,书法是亲情相连的线条,再寒冷、再干燥、再缺氧的深夜也会变得温暖、湿润、丰富而亲切起来。感谢书法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边疆,领悟高原。
  高原是艺术和美的殿堂。不说一年四季抬头可见的西藏蓝,不说高原上星罗棋布的雪山和湖泊,即便是一草一木、一沙一砾,那种悠远、宁静、恢弘和博大,直抵人心。当地百姓的淳朴、笃诚和善良,总能不经意间让我放下心思、匆忙和戒备。如此情景之下书写,那线条自然去了不少戾气,多了几分豪迈和洒脱,字里行间难免也会浸润些散淡和逸致。这些可能就是我高原历练的心灵收获,援藏的相对宁静让我更好地理解书法和生命。
  书法其实是汉藏交流交融的媒介。汉文书法、藏文书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中华传统艺术园地里的朵朵奇葩。两者的文字体系,乃至书写工具均有较大的差异,但通过书写,以线条、墨色、构图承载思想文化,传达书写者的情感意绪,这是共同的、相通的,创造艺术美、传达审美趣味,是其中共同的灵魂。
  在西藏雅砻文化节的唐卡书法摄影非遗展览中,曹老师深悟艺术相通之理,大胆地将汉文书法、藏文书法融为一炉,提出并实践汉藏书法家联袂创作同一幅作品,受到与会人员的热捧。在同一平面上呈现竹笔书写的藏文书法和毛笔书写的汉文书法,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实现不同而同、和谐共生、相得益彰。這何尝不是不同民族之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另一种表达和呈现呢?
  书法,是沟通汉藏心灵的艺术。我为曹老师的边疆情怀、艺术援藏大爱感动,更为其以艺术融合促进民族融合的胆识智慧和艺术灵感肃然起敬。《艺术西藏》特刊是民族相连、文化相融的一个闪亮的点,正是这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绵绵传承的艺术,汇成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第八批援藏干部,博士、副教授,西藏山南市教体局副局长)
其他文献
1950年出生,汉族,陕西蒲城人。中国美术家協会会员、西藏油画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西藏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擅长油画,自学美术,先后在西藏秦剧团、豫剧团、藏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1983年调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担任美术编辑,从事西藏民间艺术研究。作品有《高原之秋》《鼓手》《牦牛舞》《风景写生》等。
期刊
藏族,1980年畢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美术院副院长、西藏油画学会副主席、西藏美术家协会顾问,曾任西藏文联委员、西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4—1986年在中央美院油画系深造。1998年作品《法号》《静物》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02年油画《祈》由加拿大班夫博物馆收藏;2008年油画《展佛的日子》在北京奥运会美展中展出并收藏。
期刊
藏族,1972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白朗乡嘎东乡,曾用名米玛次仁。1994年7月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专科班并分配到拉萨市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94-1999年从事水彩和油画创作;1999年開始学习并创作西藏布画(布面重彩)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藏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期刊
藏族,1952年生于西藏拉萨。197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多次入选区内外和国内外美展并获奖。作品发表在《美术》《装饰》《连环画报》《美术向导》等国内外刊物。2005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创作大型油画《布达拉宫》;2012年赴德國参加“和美西藏”(柏林、汉堡)美术作品展并进行艺术交流活动。
期刊
藏族,1977年出生在雪域后藏南木林县掖如门嘎孜东。1989年小学毕业之后拜孜东画师洛桑赤例为师学画,主要学习十明学中的工巧明——勉唐派中的孜东画派(藏语孜赤),并拜吉祥萨迦寺的大上师洛噶仁布切为根本上师,在上师前得到了萨迦派道果法传承为主的密宗灌顶、窍决等上师开许的许多妙法甘露,還在萨迦北寺拉章夏各个殿中画了佛菩萨、本尊、护法壁画、四续部中的许多坛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美术家协会理事。
期刊
藏族,198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油画学会秘书长、更堆群培艺术家群体创办成员。先后获得纽约Snug Harbor、加拿大Banff国际文化中心艺术家驻留计划。作品曾参加 Banff怀特博物馆举办“滋養之地,对家园的表达”双人展;作品《老墙》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静静的桑克尔》由怀特博物馆收藏。
期刊
藏族,1989年出生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吉定镇曲嘎村。初中毕业后,在后藏唐卡大师门吉普琼处开始学习勉唐派唐卡绘画。2016年參加第三届“见即愿满”西藏精品唐卡展,2017年作品《白度母唐卡》参加“天上西藏唐卡艺术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现为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院特请画师。
期刊
2010年畢业于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现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藏油画学会副主席。美术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第六届全国美术展”“全国水彩、粉画展览”“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全国巡回展”。2010年作品《双面游戏》《陷入沼泽》《解救众生》选入挪威首都奥斯陆举办的2010届奥斯陆国立美术学院硕士生毕业艺术大展;2012年美术
期刊
藏族,1950年出生于西藏拉薩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美术院副院长,西藏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籍装帧协会理事、西藏自治区外宣品审定专家组成员。曾有油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全国少数民族美展。其中《阳光与花朵》荣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雪山养路工》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奖。2005年油画《珠穆朗玛》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期刊
回族,1971年1月30日生,西藏拉萨人。1994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2003年油画作品《转八廓街的人们》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2011年9月參加第二届品众“魅力西藏”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2014年10月参加西安美术博物馆举办的“高原 高原”西部油画双年展,作品《五色风马经幡》被西安美术博物馆收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