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本文介绍了“互联网+的内涵”,并探讨了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就需要升级,增加新的服务模式。
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兴起于李克强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他提出政府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从此这个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的信息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分享,文字让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造纸术与印刷术使得信息可以远距离传播,无线电让信息实现了远距离实时传播,电视则是远距离多媒体实时传播,互联网让远距离多媒体实时交互传播。“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深化发展,是依赖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加上大数据存储与挖掘,智能分析与智能感应等新技术上的应用,在信息高速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与控制,让信息传播更为高效。以前的革命只是让信息传递加速,“互联网+”却让信息处理智能化了,让人可以看到信息传播现象后面的数据与规律,最终反过来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说这是一次新的信息革命。
“互联网+”来自互联网,当然也就继承了它的所有优越性。数据积累曾经是一个大难题,但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人类的各种行为开始留下大量数据,云存储又让这些数据的收集简单了。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随身物品与互联网的实时联动,我们每天走了多少路,在哪里呆了多久,进了什么商场都会转化成数据存储在云端,更不要说你在网络上进行购物、玩游戏、聊天、浏览网页等行为了。大数据无时不在,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些数据,把它应用各自的行业里去,这些都离不开数据的挖掘分析处理能力,当然还离不开强大的安全体系,以保障大数据不被坏人所利用。比起早些年的传统行业+互联网,“互联网+”传统行业强调的是要把互联网当成自己的主战场,甚至于创造出新的行业,颠覆传统行业。“互联网+”强调的是智能化,必须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去,改造传统行业,所有的传统行业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融入、升级,这些都是给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例子。
2. 阅读的“互联网+”化与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给阅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如果把电脑的普及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话,那么手机的普及就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可是爆炸毕竟是以点为中心传播,还有很多地方是它所覆盖不了的。“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却是如海啸般向我们涌来,几乎把我们都淹没了,人们几乎是生活在信息海啸的噪音里。人们在噪音很大的环境是很难用语言交流的,同理,人们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做出正确筛选的。
在二十年前,人们可以很专注的坐下来看两三个小时的书而不分心,这是一项很普遍的能力,而如今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了。面对“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困惑,静下心来,把手机放一边,认真读书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不被纷繁的信息迷航的一个最佳选择。图书的出版数量增长很快,真正有价值却不多,图书馆在采购时要精选,不要让那些好书埋没在平庸的书堆里,对于好的图书我们要多买,让好书占领我们的书架,也吸住读者的眼球。对于经费相对有限的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来说,要大力削减质量差的图书,重点保障质量高的图书。
以图书为主体的文献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体现,因为图书的出版是正式的,严谨的,图书的内容是系统化的,是作者思想的沉淀,真正出版过图书的人更能体会到图书出版的不易,要想把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分享给别人是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事,经过时间检验,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一流图书更是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图书馆是一个收藏与利用文献知识的机构,收藏有大量的以图书为主的系统性文献知识是图书馆立足于社会的前提,这些都是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难以比拟的。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要立足阅读工作,因为大学生是最有时间与精力进行阅读的人群,高校图书馆就是青春与知识相约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要立足做好阅读推广工作,把图书送到宿舍,送到读者手上,让人们随时可以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更多更好的图书,从而不会在“互联网+”时代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高校图书馆还要与上课的老师进行沟通,购买他们推荐的图书,因为他们推荐的图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3.“互联网+”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很多图书馆理解的“互联网+”就是如何建设数字图书馆开展网络服务,提供数字文献,其实这从根本上就是个误区。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它们基本上就是购买了几个数据库,提供给自己的读者使用。其实这一切工作都可以由一数据库厂商直接提供给所有人的,图书馆在中间只是起了一个出钱的角色。数字图书馆其实只是充当了数据库厂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在互联网+的时候完全可以抛开图书馆让两者直接联系。国家与其给全国数千个图书馆每年投入几十上百万去购买几个数据库,还不如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直接买断,面向全国人民开放,这样既节约了经费,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公平获取。
关于数据库的最终发展形态,应该是直接面对用户,并且不收费,就好像搜索引擎一样。首先从技术成熟来看,所有的数据库产品都可以直接面对网络上的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并不需要图书馆服务器来中转,图书馆只是购买了数据库的使用权限给自己的读者使用而已,如果数据库不收费了,那么也就用不着图书馆来当中介了。其次从技术变革来讲,互联网的总体趋势是向着主体服务免费,数据库的免费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也面臨着所有数据库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最主要是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让互联网公司不敢轻易涉足。当年谷歌推出免费图书馆的时候就算是开了个头,开放存取的出现也极大的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的前进,但目前看来都没能终结数据库的收费行情。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时,其基本原则就是合作共享,免费获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多加入一些区域性或系统性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免费获取一些资源,这不但节省了购买经费,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经费也节约了。
参考文献
[1]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 2015(10).
[2]王莹.“互联网+”与高等院校图书馆创新发展[J].新媒体研究, 2016(8).
[3]王莹.高校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J].中国科技信息, 2016(9).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就需要升级,增加新的服务模式。
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兴起于李克强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他提出政府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从此这个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的信息革命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分享,文字让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造纸术与印刷术使得信息可以远距离传播,无线电让信息实现了远距离实时传播,电视则是远距离多媒体实时传播,互联网让远距离多媒体实时交互传播。“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深化发展,是依赖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加上大数据存储与挖掘,智能分析与智能感应等新技术上的应用,在信息高速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与控制,让信息传播更为高效。以前的革命只是让信息传递加速,“互联网+”却让信息处理智能化了,让人可以看到信息传播现象后面的数据与规律,最终反过来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说这是一次新的信息革命。
“互联网+”来自互联网,当然也就继承了它的所有优越性。数据积累曾经是一个大难题,但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人类的各种行为开始留下大量数据,云存储又让这些数据的收集简单了。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随身物品与互联网的实时联动,我们每天走了多少路,在哪里呆了多久,进了什么商场都会转化成数据存储在云端,更不要说你在网络上进行购物、玩游戏、聊天、浏览网页等行为了。大数据无时不在,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些数据,把它应用各自的行业里去,这些都离不开数据的挖掘分析处理能力,当然还离不开强大的安全体系,以保障大数据不被坏人所利用。比起早些年的传统行业+互联网,“互联网+”传统行业强调的是要把互联网当成自己的主战场,甚至于创造出新的行业,颠覆传统行业。“互联网+”强调的是智能化,必须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去,改造传统行业,所有的传统行业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融入、升级,这些都是给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的例子。
2. 阅读的“互联网+”化与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给阅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如果把电脑的普及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话,那么手机的普及就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可是爆炸毕竟是以点为中心传播,还有很多地方是它所覆盖不了的。“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却是如海啸般向我们涌来,几乎把我们都淹没了,人们几乎是生活在信息海啸的噪音里。人们在噪音很大的环境是很难用语言交流的,同理,人们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做出正确筛选的。
在二十年前,人们可以很专注的坐下来看两三个小时的书而不分心,这是一项很普遍的能力,而如今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了。面对“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困惑,静下心来,把手机放一边,认真读书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不被纷繁的信息迷航的一个最佳选择。图书的出版数量增长很快,真正有价值却不多,图书馆在采购时要精选,不要让那些好书埋没在平庸的书堆里,对于好的图书我们要多买,让好书占领我们的书架,也吸住读者的眼球。对于经费相对有限的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来说,要大力削减质量差的图书,重点保障质量高的图书。
以图书为主体的文献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体现,因为图书的出版是正式的,严谨的,图书的内容是系统化的,是作者思想的沉淀,真正出版过图书的人更能体会到图书出版的不易,要想把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分享给别人是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事,经过时间检验,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一流图书更是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图书馆是一个收藏与利用文献知识的机构,收藏有大量的以图书为主的系统性文献知识是图书馆立足于社会的前提,这些都是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难以比拟的。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要立足阅读工作,因为大学生是最有时间与精力进行阅读的人群,高校图书馆就是青春与知识相约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要立足做好阅读推广工作,把图书送到宿舍,送到读者手上,让人们随时可以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更多更好的图书,从而不会在“互联网+”时代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高校图书馆还要与上课的老师进行沟通,购买他们推荐的图书,因为他们推荐的图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3.“互联网+”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很多图书馆理解的“互联网+”就是如何建设数字图书馆开展网络服务,提供数字文献,其实这从根本上就是个误区。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它们基本上就是购买了几个数据库,提供给自己的读者使用。其实这一切工作都可以由一数据库厂商直接提供给所有人的,图书馆在中间只是起了一个出钱的角色。数字图书馆其实只是充当了数据库厂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在互联网+的时候完全可以抛开图书馆让两者直接联系。国家与其给全国数千个图书馆每年投入几十上百万去购买几个数据库,还不如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直接买断,面向全国人民开放,这样既节约了经费,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公平获取。
关于数据库的最终发展形态,应该是直接面对用户,并且不收费,就好像搜索引擎一样。首先从技术成熟来看,所有的数据库产品都可以直接面对网络上的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并不需要图书馆服务器来中转,图书馆只是购买了数据库的使用权限给自己的读者使用而已,如果数据库不收费了,那么也就用不着图书馆来当中介了。其次从技术变革来讲,互联网的总体趋势是向着主体服务免费,数据库的免费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也面臨着所有数据库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最主要是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让互联网公司不敢轻易涉足。当年谷歌推出免费图书馆的时候就算是开了个头,开放存取的出现也极大的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的前进,但目前看来都没能终结数据库的收费行情。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时,其基本原则就是合作共享,免费获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多加入一些区域性或系统性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免费获取一些资源,这不但节省了购买经费,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经费也节约了。
参考文献
[1]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 2015(10).
[2]王莹.“互联网+”与高等院校图书馆创新发展[J].新媒体研究, 2016(8).
[3]王莹.高校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J].中国科技信息,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