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山垃圾不可估量
据统计,1921—1999年,登山者们在雪山上一共丢弃了615吨的垃圾,其中包括排泄物、氧气瓶、水瓶等。那么多的垃圾。难道任由它们掩埋在雪里?珠峰成千上万吨垃圾到底应该怎么清理呢?
“作为常规登山线路,珠峰南线早已人满为患,到处是垃圾和排泄物,令人作呕。”登山爱好者马克·詹金斯说。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登山者会沿路丢弃垃圾以减轻负重,这令珠峰随处可见氧气罐、登山装备、帐篷、食品包装等。过去,垃圾被埋在雪下,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冰雪开始融化,垃圾就露出来了。跟废弃物相比,人类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
有一次,“亚洲之旅”公司的登山领队达瓦·史蒂文带领团队在山腰安营扎寨,他们用工具从附近取了些冰块,烧热后喝到嘴里却发现有股怪味。数日后气温升高,冰雪消融,他们才发现,支帐篷的地方是先前的登山者挖的“厕所”。
“天气又干又冷,粪便根本无法分解。”史蒂文说。
登山途中没有厕所,登山者就在雪里挖个坑,就地解决,排泄物日积月累,已经多到威胁环境、传播疾病的地步。
1964年卢卡拉机场在埃德蒙·希拉里集资下建成后,从卢卡拉通往珠峰大本营的徒步路线很快变得流行,没过多久,这里成了游客与当地人口中的“卫生纸道”。当地流传着一个笑话:登山者无需雇佣导游,只要沿着用过的卫生纸走,就能一路走到大本营。
登山死难者的遗体也给清理工作带来难题。当地官员称:“这方面的困难和物流无关,也和技术无关,却和法律有关。没有征得同意,我们不能焚化或掩埋死者的遗体。”
垃圾清运行动
近20年来,全球气候暖化,让曾经被冰层覆盖的废弃物显露出来,也让珠峰垃圾堆积的严重性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在南坡还是北坡,都出现了一系列由政府组织或由地方登山队牵头的垃圾清运活动。
1997年春,西藏登山协会在珠峰北坡发起首次清扫,针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遗留的氧气瓶及生活垃圾进行重点清理,以此为起点,之后的每一年都会举办类似主题的活动,由登山协会或公益团队主导,邀请中外登山队员、民众及志愿者参予,目前已形成珠峰北坡规律、常态化的环保力量。
相比北坡,南坡虽然更早就有环保意识。早在1991年,尼泊尔的有识之士就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废弃物管理机构SPC C,专门解决垃圾和排泄物问题。他们在珠峰营地修建厕所,沿着登山路线设置垃圾箱,还在各个村庄挨家挨户回收当地人从山上捡来的垃圾。收集一次垃圾需要连日长途跋涉。挑夫赶着牦牛从大本营一路往下,沿途收来的垃圾被捆在牦牛背上运往卢卡拉。作为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尼泊尔2017年人均GDP仅730美元(折合4 646.231人民币)。垃圾能帮当地人改善生计,比如登山者丢弃的氧气瓶就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2011年,尼泊尔政府联合多个公益组织在珠峰南坡发起的清扫行动规模空前,该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参与者包括29名经验丰富的登山者、65名当地背夫和75头牦牛。登山者与背夫们不顾危险地攀登至海拔8 000米以上地带,以每人单次背负约15千克垃圾的速度,收集了近8噸重的垃圾,之后运送到海拔3 440米的小镇切巴扎集中处理。
2015年,尼泊尔也设立了新的规定,强制要求登山者返回时,必须携带至少8千克的垃圾,否则登山之前缴纳的押金将不予退还,这个重量约等于一名登山者登山全程排泄物的重量。
卢卡拉镇既是通往珠峰的大门,也是垃圾的出口。“在登山季,从加德满都飞往卢卡拉的航班是满的,但回去时基本是空的。”尼泊尔塔拉航空公司CEO乌米什·拉伊说。
“因此,我们想利用回程把垃圾运到加德满都。我们跟SPCC签了3年免费运送垃圾的合同,以此支持环保。”2016年这家公司运送了4吨垃圾,2017年运送了11吨,预计2018年将翻倍。
对于排泄物清理,SPC C目前选择的方案是请背夫铲出已经拥有石块外表的坚硬粪便,一筐筐地徒步运送至最近的村庄,之后倒进坑道里,加以数年的分化,慢慢脱水分解。
至于罐头盒、酒瓶等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登山用品的处理方案就要简单得多,它们将会被分类为可燃、不可燃两种,前者就近选择村庄统一焚烧,后者由背夫、牦牛送到卢卡拉机场,随货运班机返回加德满都。
尽管当地居民和各环保组织都在珠峰环境污染治理上做着共同的努力,但情况仍是不容乐观,要清除珠峰积攒多年的垃圾仍然任重道远,希望登山者们都能够提高个人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世界之巅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