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随心吟录》后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诗集,以古体诗为主,作者毛邦基,年逾八旬。
  他是我六十年前中学同学,当时我们的学校是贵州铜仁国立三中,这个学校集中一批战区流亡师生。校长是科举废后首屈高等考试第一名人尊称“状元公”的周邦道;鲁迅文中提到的许梦茵;作家汪铭竹、潘炯、刘伟和邵达等。由这些老师指导主编初中壁报《文坛》、高中壁报《文笔》,毛邦基是其中主要撰稿人之一。
  铜仁是黔东的主要风景区,有东山太乙双峰、锦水铜江直通江汉,江畔有“江声云彩”石刻,以及六洞风光诸胜。
  来自全国各地的師生,生活在一起非常融洽,为抗战奋发读书,报效祖国。
  读罢诗集,往日情景历历在目,引起我无限回忆。
  高中毕业后,为了考大学,各奔前程。毛邦基考人了昆明西南联大,当时缺乏路费,边走路边坐车,到校耽搁了时间,到1948年毕业,毕业后又读复旦研究生,曾在华东局搞经济工作,后来调入北京国家统计局任司长。在工作期间,领导上有意请他写部有关经济方面的专著,并派秘书协助,但不幸青光眼病有所加重,不能再写。
  1991年离休后,看到有关资料介绍,创作诗词是高层次的大脑活动,能预防老年痴呆,从而引发他再度学习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幸有大学同学的老伴吕有仙,收集资料,一起学习,边念边听,遇有感触,那怕片言只语,随手写下,日子长了,愈写愈多,共同切磋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这部诗稿。
  诗集出版后,毛邦基即来电话告诉,诗集即将寄出,并说是送给你这个“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无独有偶,因他患者光眼双目失明,而我近年来,也因患糖尿病、白内障亦双目失明,所以我们二人所遭的境遇和心情是同样的。
  手抚诗集,遥视北国毛邦基健康长寿!
其他文献
贵州省军区晒田坝干休所的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深受上级党委、机关和广大老干部的好评。这几年工作上的进步是与政委张海明一心一意为老干部作想,事事围绕老干部的安居乐养做的实干精神分不开的。去年终总结时,老干部们联名请求上级党委给政委张海明记功。  在他来这个干休所之前,所里有些工作得不到老干部们的认可,上访信没间断过。面对这种情况,他很伤心,他说一生有二怕:一怕工作不称职,让领导不认可;二怕工作没做好,
期刊
日前,笔者随宜都市老年科协京剧联谊社社长邹鼎同志在上午8点钟以前赶到段绍秀家中采访,谁知我们还是去晚了,多亏她的儿子卞跃热情地四处打电话,终于在一位票友家找着了她的下落,要她赶快回家。原来她是在为排练节目的事忙碌着。    古稀之年学京剧    段绍秀,人称段三姑,爱称“阿庆嫂”,现年 73岁,陆城人。在旧社会里,她读过几年私塾,工商业者,老伴六肇俊,缝纫技术高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家靠开
期刊
雄鸡引颈唤千村,报导春归岁序新。  科技兴邦陈画卷,文明创业列诗屏。  万家了却贫寒怨,百族迎来火热心。  送舊钟声催奋进,全民阔步小康程。
期刊
近日喜从报上看到成都市民政局和《成都晚报》联手推出的首批400张《迷途老人爱心联络卡》已向莲花等多个社区发放。受到我辈老人的称道:“真是老人们的福音呀!”既有“首批”的发放,全市老人也就有所希望了。  《迷途老人爱心联络卡》的设计为挂式吊牌,规格为 12.50cm×8.5cm。“联络卡”上设有“姓名”、“年龄”、“常住地址”和“联系電话”等栏目,以及一个贴1寸照片的空白框。人们把“联络卡”称之为:
期刊
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每次回忆起来,她那满头苍苍白发,那刻满皱纹的慈祥的脸和充满期望的眼睛,便在我面前晃动,我的心便感到震颤。哀痛、思念、激奋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流在心底漫淌,尽管人事变迁不迭,岁月飘去又来,母亲的音容笑貌,却总是无法磨灭,历久愈新。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母亲具有传统农村妇女那种勤劳、质朴、节俭的美德,她没有上过学,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唐诗和讲优美的民间故事;她不识字,却非
期刊
贵阳市人事局今年已向本刊继续订了1000份《晚晴》杂志,将分别免费赠送给该市市属机关、事业单位70岁以上的退休干部阅读,丰富他们日益需求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是该局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12年订千份老年期刊向高龄退休干部赠阅。该局此举,深受广大高退休干部职工的欢迎,也早在全省全国被引为美谈,可喜可贺。  坚持12年不间断订上千份老年期刊,免费赠给70岁以上的退休干部阅读
期刊
我属于退休族,找不看活干,成天在家翻英文字,记单词其乐陶陶,有人问我这大岁数了,还弄这玩儿干吗?我只好拿大帽子搪塞:这是长知识的事,培根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其实我最为重视的是这种学习本身,它是怡情养性,激活思维,保持脑力,延缓衰老的最佳方式,是一种获得一种享受。  我退休前本届上班族,学过几种外文,不务正业,不揣冒昧,给几个国家级出版社写过些译文集,但也因此吃过苦头。“文革”时期,因不愿虚度时光
期刊
清平乐·迎2005年元旦春节  颜亨福    红梅艳冶,笑傲冰霜雪,赢得普天皆喜悦,香溢神州佳节。  东风吹拂新年,欣迎春色无边,莫负雄鸡高唱,兴邦跃马扬鞭。    八十抒情  陈文霸    老逢治世久舒心,喜占梅先寿八旬。  关注鲍叔交谊厚,力酬漂母惠恩深。  识增勤奋尤明眼,体健坚持更炼身。  但虑霸权心不死,眈眈虎视未稍停。    题赠小孙女  李冀峰    孙女今年十六春,求知进入高中门。
期刊
黎平海拔最高的老山盖山下,有一位教外语的退休老教师——杨世珍。青年时期的杨老师就立志要用外语作为开通山区与世界联系的桥梁,从走上教学岗位的那一天起,一直痴迷在外语教学上。退休后他仍是“宝刀”不老,壮志犹存,在黎(平)、锦(屏)、剑(河)三县交界的山区,不取报酬义务为十余所中学的外语教学奉献余热,广大师生把他比成老山盖上红光璀灿的夕阳。  黎平是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县,杨世珍老师读书的年代,这里交通闭
期刊
擦皮鞋    贝尔冢很穷,他不到七岁,便蹲在街道旁边的树下给他人擦皮鞋,挣点钱来维持生活。  一天,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从树下走过,贝尔站起来央求道:“先生,看,你的皮鞋太脏了,我能不能为你擦皮鞋?”  “谢谢你,好心的孩子!当然,你可以给我擦皮鞋。”小伙子高兴地说。  “我擦皮鞋收的钱很便宜,”贝尔说,“擦一双皮鞋,只收一块钱。”  “呵,要收一块钱!”小伙子摇了摇头,“可是,我的身上没带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