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诗集,以古体诗为主,作者毛邦基,年逾八旬。
他是我六十年前中学同学,当时我们的学校是贵州铜仁国立三中,这个学校集中一批战区流亡师生。校长是科举废后首屈高等考试第一名人尊称“状元公”的周邦道;鲁迅文中提到的许梦茵;作家汪铭竹、潘炯、刘伟和邵达等。由这些老师指导主编初中壁报《文坛》、高中壁报《文笔》,毛邦基是其中主要撰稿人之一。
铜仁是黔东的主要风景区,有东山太乙双峰、锦水铜江直通江汉,江畔有“江声云彩”石刻,以及六洞风光诸胜。
来自全国各地的師生,生活在一起非常融洽,为抗战奋发读书,报效祖国。
读罢诗集,往日情景历历在目,引起我无限回忆。
高中毕业后,为了考大学,各奔前程。毛邦基考人了昆明西南联大,当时缺乏路费,边走路边坐车,到校耽搁了时间,到1948年毕业,毕业后又读复旦研究生,曾在华东局搞经济工作,后来调入北京国家统计局任司长。在工作期间,领导上有意请他写部有关经济方面的专著,并派秘书协助,但不幸青光眼病有所加重,不能再写。
1991年离休后,看到有关资料介绍,创作诗词是高层次的大脑活动,能预防老年痴呆,从而引发他再度学习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幸有大学同学的老伴吕有仙,收集资料,一起学习,边念边听,遇有感触,那怕片言只语,随手写下,日子长了,愈写愈多,共同切磋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这部诗稿。
诗集出版后,毛邦基即来电话告诉,诗集即将寄出,并说是送给你这个“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无独有偶,因他患者光眼双目失明,而我近年来,也因患糖尿病、白内障亦双目失明,所以我们二人所遭的境遇和心情是同样的。
手抚诗集,遥视北国毛邦基健康长寿!
他是我六十年前中学同学,当时我们的学校是贵州铜仁国立三中,这个学校集中一批战区流亡师生。校长是科举废后首屈高等考试第一名人尊称“状元公”的周邦道;鲁迅文中提到的许梦茵;作家汪铭竹、潘炯、刘伟和邵达等。由这些老师指导主编初中壁报《文坛》、高中壁报《文笔》,毛邦基是其中主要撰稿人之一。
铜仁是黔东的主要风景区,有东山太乙双峰、锦水铜江直通江汉,江畔有“江声云彩”石刻,以及六洞风光诸胜。
来自全国各地的師生,生活在一起非常融洽,为抗战奋发读书,报效祖国。
读罢诗集,往日情景历历在目,引起我无限回忆。
高中毕业后,为了考大学,各奔前程。毛邦基考人了昆明西南联大,当时缺乏路费,边走路边坐车,到校耽搁了时间,到1948年毕业,毕业后又读复旦研究生,曾在华东局搞经济工作,后来调入北京国家统计局任司长。在工作期间,领导上有意请他写部有关经济方面的专著,并派秘书协助,但不幸青光眼病有所加重,不能再写。
1991年离休后,看到有关资料介绍,创作诗词是高层次的大脑活动,能预防老年痴呆,从而引发他再度学习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幸有大学同学的老伴吕有仙,收集资料,一起学习,边念边听,遇有感触,那怕片言只语,随手写下,日子长了,愈写愈多,共同切磋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完成这部诗稿。
诗集出版后,毛邦基即来电话告诉,诗集即将寄出,并说是送给你这个“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无独有偶,因他患者光眼双目失明,而我近年来,也因患糖尿病、白内障亦双目失明,所以我们二人所遭的境遇和心情是同样的。
手抚诗集,遥视北国毛邦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