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预习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预习意识和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一、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课前预习作为教学环节的准备阶段,旨在全面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信息,不断发现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的疑惑,并在预习过程中总结自主探究的学习心得和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接受地位,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前预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预先学习,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去理解课文,对课程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和熟悉,并准确地把握和记录预习过程中知识重难点,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程教学活动,能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先学后教的过程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
  1. 学生缺乏预习动机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习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内驱力和,阻碍了学生独立自主挖掘和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师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对课前预习缺乏正确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导致自主预习效率不高,没有明显效果容易滋生挫败感,導致学生课前预习的内驱力进一步降低。
  2. 课前预习指导方法不当
  长期以来课前预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家长未能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全面指导,导致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缺乏。教师备课未将课前预习纳入教学环节中;家长知识层次不均衡,导致预习引导不当。由于课前预习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导致课前预习收效甚微。
  三、课前预习有效性提升策略
  高效率的课前预习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1. 引导学生强化预习意识,逐渐内化为预习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并高效率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为了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指导,教师是应当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活动和指导方法,并及时进行课前预习质量的检验,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理解汇报,让学生感受到课前预习与不预习对课堂教学知识点认识的差别,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比如讲授《风筝》这一课时,教师丰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并能有效地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进行成果展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课文所讲述的制作过程有更深刻的体会,不断丰富学生的预习手段和兴趣,对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体会,变被动预习为主动预习,感受文字的强大描述能力,并逐渐将课前预习内化为个人学习习惯。
  2. 进行有效地预习方法指导,实现预习方法多元化
  结合学生活泼多变的性格特征,在进行预习过程中也应当丰富预习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实现趣味性预习。方案一、针对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比如《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听听秋天的声音》等文章,应当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记录自我游历感受,这种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在真实的大自然场景中培养自我观察力和感知力,寓教于乐。方案二、针对寓言、名人故事类的文章,比如《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等文章,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通过提前阅读和搜集资料,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预习检验,让学生通过表演等丰富性趣味形式来感受预习延伸到课堂的关联性,不断体会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并通过不同小组内的各自汇演,相互交流彼此预习准备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共同更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实现预习效果的增值。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学校构建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安装了学科素材库软件、白板、投影仪、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进入了每个教室.组建了多媒体教室,这些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教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断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加强对两者的研究,提出促进融合的创新思想,以便占领更大的市场经济领域。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语文课堂中合作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小组合作?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