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实现了研究方法和基础理论的专业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在社会学相关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中使用访谈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认知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9-0114-04
Abstract: Setting up the course-Methodology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s combin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basic theories. Base on the experience from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teaching the series of courses in Sociology, the researchers of this paper, by interview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duct a survey of the four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ognition and attitud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problems in course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 Methodology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s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属于社会学相关课程中理论性较强,具有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课程之一,既形成了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体系,同时也是社会学优于其他社會科学门类的特色和优势,集中体现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特色。从中可以找到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脉络和学术思维的内在逻辑,其侧重点在于论而不在于方法,与思政专业开设的其他类型的相关课程相比,该课程更强调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普遍适用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开设这门课不仅可以对该专业研究生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也可以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的综合性。
雷蒙·阿隆在《社会学主要思潮》中将马克思置于7位经典社会学家之列。自1848年起直到晚年,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而成为了一个“特定形式”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或者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思强调经济制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正像伊丽莎白·弗里德海姆讲的:“马克思从未自称社会学家,但他发展了概念,研究方法问题,而这些仍然频现在社会学的文献之中,社会阶级、意识形态、科层制,和制度分析仍是社会学中十分重要的论域。”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做深入的经济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性和对抗性从阶级斗争角度做出解释,并通过对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做出的辩证分析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消费主义进行批判分析。其思想体系中贯穿着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层面,解决了社会学知识的来源问题,构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的框架,马克思一贯强调哲学研究的科学性,以及科学发展对哲学研究和其他学科在方法论建构上的意义,在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和理论逻辑上,与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实证主义传统高度契合。
一、研究现状
由于对量化研究的过度依赖,目前开设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哲学思维缺位等问题,有悖于课程设计的初衷,应从哲学、理论和技术三重维度来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这门课的意义。应形成凸显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哲学化与科学化的双重衡量标准。
这门课涵盖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方式两个层面,是整个社会学学科精神的实现基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属于社会学范畴,它与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社会统计学等课程有重要的联系,是整个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实践环节的最大体现和研究方法的集中训练。本课程首先要求把握学术前沿,用案例法对社会研究方法作系统全面介绍,从社会学史、研究方法分类和具体操作设计三个层次,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围绕社会研究原理和程序,详细阐述了从选题到研究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理论解释、撰写报告、成果运用的具体程序。教学内容还包括社会研究的原理与过程、社会研究设计、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抽样、资料收集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与评估、社会调查实务等。该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吸收了当代最新发展成果,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文本分析,不但必须了解学科最前沿的发展状况,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阅读文本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学史以及社会调查发展史上的代表学者及观点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对科学研究程序和方法论的哲学及科学基础进行研究整理的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社会学相关课程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侧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注释,而淡化了社会学本身的特色。这种状态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紧随其后的是西方化或者说是美国化,当时的社会学课程教学呈现出重心向外倾向。随着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和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学者开始探索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中国化的道路。以费孝通先生为首的中国社会学家发展了小城镇发展理论、中国社会转型理论、社会形态理论等以及独立的方法论体系,与中国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理论相继出现。随着国际社会学研究量化分析的趋势,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了综合化阶段。 近年来国内在社会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方法改革中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杜桂娥认为在“社会学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双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师生的互动作用,同时教师自身和引导学生应注意多方面的问题。陆劲松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学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王孝松认为探讨和拓展研究方法是每一个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既需要以逻辑思辨为主要范式的研究方法,又需要运用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又能及时解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社会调查方法的相关研究具有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童玉英认为“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社会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存在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课程间缺乏相互渗透和贯通的不足”。所以通过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实现相关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推动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张建晓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学习中存在“两张皮”的问题。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知识融合,从而导致现有成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自足性方法以及交叉部分的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侧重于对已经开设并修完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以结构式访谈为主进行了资料收集,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社会学的认知和态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内容、认知与态度这四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要求,为接下来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测量和改进打下基础。
(一)教学内容调查
围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首先询问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学史、社会科学研究程序、求知方式排名靠前,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也更擅长理论知识学习;其次,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难点由难到易如何排列。结果是: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抽样方法、科学研究程序等,多数学生认为重点应放在研究报告的写法与研究问题的选择上;第三,认为最有用的课程内容是什么?调查显示,问卷设计方法、抽样方法、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报告的写作与评估是对研究生未来的学习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
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语境,更重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扩展和增加了研究方法,将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思政专业学生更擅长理性思辨,这门课程的学习提升了研究生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形成了理想的学科和方法的综合训练。
(二)教学方式调查
围绕教学方式,课题设计了3个问题:第一,你是否尝试将自己的学术经历作为个案分析的对象?被调查学生觉得在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之间进行专业比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既相区别又可以找到其中有机的联系,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找到了内在的逻辑共通点,这其中既是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差异,又是理论研究与方法实践之间的高度结合,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综合性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第二,你认为目前以文本分析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助于课程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选用了若干篇來自《社会学研究》等CSSCI等级期刊的优秀论文,和社会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以课堂讨论和读书笔记两种方式来进行,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查资料、分析文本的写作背景、行文结构、方法特色,并且结合社会发展现实讨论分析社会问题,被调查学生觉得这种方式既训练了他们的理论综述和资料分析能力,也从这些高水平的文本当中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第三,你认为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课程应侧重理论学习还是方法训练?对于所有研究生而言,研究生阶段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研究能力集中训练的时期。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既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同时也在研究方法上与本专业研究任务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三)考核方式调查
考试方法和成绩构成是学生最关心的,调研时请学生选择最理想的考核方式,同学们的选择顺序是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最后是闭卷考试。这说明,传统的闭卷考试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考核方式,受到了极大挑战。针对研究生的考核方式不一定要像本科生那样局限于传统考试方法,仅仅依靠记忆和客观题测试所获得的分数已无法反映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所以被调查学生普遍希望以更多样的方式来完成课程考核,包括开卷考试,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来完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操作化设计,以及研究方法的分析;同时结合研究报告和读书笔记来进行综合考量,更符合思政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特点。
(四)认知与态度调查
调研人员想了解学生对思政专业开设本门课程的认知程度。所以尝试询问对学校开设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程的意义评价,以及这门课对他们未来的学术活动是否有帮助;同思政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导论课程相比,本门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不同是什么?
所有受访学生认为这门课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逻辑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学生表示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科研任务时,已经自觉开始使用课程中学习过的方法,尝试以科学研究程序来自我约束。
与其他本专业课程相比,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早期创立者均在哲学领域多有建树,擅长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梳理,强调了两个学科共同的理论渊源和思辨基础,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段正是酝酿着西方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既是对法国大革命历史影响力的后续回应,也是全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节点,正是促使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出现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刻批判与社会学的反思不谋而合。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人员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是教学内容多而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二是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落后,学生参与度较低,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中,学生都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理论与方法兼具的课程,单纯讲授而不实践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多采用案例分析、集体讨论,科研项目讲解分析来丰富教学内容;第三,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因此,虽然学生对目前课程教学效果反映不错,但是如何满足学生在社会学方面的高期望值,提升该课程与思政教育专业的专业融合度,顺势推动社会学学科在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解决的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第一,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状态与本科生差异很大,教师不再将学生当做信息加工的对象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想发挥主体作用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建构社会学知识的意义,并通过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对所观察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与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进行对应分析。教师想要达到这种教学理想,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热情,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桥梁,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研究思路,所以多方面参与并申报研究项目,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社会学从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以来从来都不只是现成的原理或理论,不能教条地对待社会学理论,僵化地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实践探索更为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在教学实践中,提倡研究性学习方法。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要求理论性和学术性都突出,以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将社会学理论与哲学基础理论相互结合,突出其研究性强的特色。国内外在社会学理论及方法这个领域有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调研人员选择了其中兼具理论研究前沿和实际调研目的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与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的科研成果,学习顶尖水平的研究风格,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能够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们在注重课程内容基础性的同时,也适当考虑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主要加入了当前社会学领域中一些现实性很强的新理论、新成果,以文本分析的形式加入课程体系内,诸如《涂尔干〈自杀论〉研究方法》《〈江村经济〉的假设操作化分析》等优秀文本。通过添加这些新内容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和激活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提高研究和分析水平。
研究性学习是现在高校中比较新颖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形成一种与大师对话的学术环境。学生面对经典著作提出更有创新的见解,在研究工作中主动自觉提升学术素养,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始学术生涯。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强调实证性特色的课程中尤为适用。
第三,注重培养实践科研能力。
首先,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在这一点上,与华中师范大学“百村调查”基地的合作与新实践基地的开拓形成了非常好的传统。利用原有实习基地在专业实习的同时展开社会学课程的社会调查工作,充分利用了专业学习提供的这样一些优质资源;其次,结合现实,与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合作,结合当前社会上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很有代表性的、层次较高的课题来组织学生进行调研,以求开拓眼界,提高科研水平。为了促进学生学术研究氛围的形成,在选择调研项目的时候,特别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所设计的课题进行调研,不仅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
第四,实行考教分离模式的多元教学方式。
考试虽然是评定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是教學测量的工具。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在学术活动中熟练掌握研究方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通过试题库等方式实施“考教分离”,日常考核的题目综合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既能体现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粹又能真正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方法。
第五,鼓励创新与团队合作。
鼓励思想创新和团队合作,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高校教师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之外,普遍还要进行科研工作,科研水平已成为高校实力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有时是一个学校实力的象征。现阶段社会学科学研究除纯理论研究之外,几乎绝大部分项目均需使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在调研人员所接触的科研项目,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或者校级课题,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充分利用这些科研项目,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总结经验,带着田野调查的感性认知,在课堂上与理论相结合,一定会提升教学效果,也让学生感受到自信与创新的精神。其次,需要学校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量,建立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投身学术活动。最后,要建立高效的学术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一个拔尖人才,可以带起一个学科梯队,可以形成一个优秀学科。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杜桂娥.社会学课程“双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0(10):47-49.
[3]陆劲松.高校社会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42-43.
[4]王孝松.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路径探索——基于安徽高校思政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5]童玉英.社会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论坛,2015(7):77-80.
[6]张建晓,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建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走向[J].探索,2017(3):178-183.
[7]李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3):62-64.
[8]苑国华.“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以“社会角色”一章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4):11-13+16.
[9]周世明.浅谈社会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295-296.
基金项目:本文为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示范性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编号:qdyk-1801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小雁(1973-),女,蒙古族,河南镇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9-0114-04
Abstract: Setting up the course-Methodology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s combin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basic theories. Base on the experience from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teaching the series of courses in Sociology, the researchers of this paper, by interview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duct a survey of the four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ognition and attitud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problems in course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 Methodology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s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属于社会学相关课程中理论性较强,具有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课程之一,既形成了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体系,同时也是社会学优于其他社會科学门类的特色和优势,集中体现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特色。从中可以找到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脉络和学术思维的内在逻辑,其侧重点在于论而不在于方法,与思政专业开设的其他类型的相关课程相比,该课程更强调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普遍适用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开设这门课不仅可以对该专业研究生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也可以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的综合性。
雷蒙·阿隆在《社会学主要思潮》中将马克思置于7位经典社会学家之列。自1848年起直到晚年,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而成为了一个“特定形式”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或者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思强调经济制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正像伊丽莎白·弗里德海姆讲的:“马克思从未自称社会学家,但他发展了概念,研究方法问题,而这些仍然频现在社会学的文献之中,社会阶级、意识形态、科层制,和制度分析仍是社会学中十分重要的论域。”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做深入的经济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性和对抗性从阶级斗争角度做出解释,并通过对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做出的辩证分析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消费主义进行批判分析。其思想体系中贯穿着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层面,解决了社会学知识的来源问题,构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的框架,马克思一贯强调哲学研究的科学性,以及科学发展对哲学研究和其他学科在方法论建构上的意义,在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和理论逻辑上,与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实证主义传统高度契合。
一、研究现状
由于对量化研究的过度依赖,目前开设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哲学思维缺位等问题,有悖于课程设计的初衷,应从哲学、理论和技术三重维度来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这门课的意义。应形成凸显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哲学化与科学化的双重衡量标准。
这门课涵盖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方式两个层面,是整个社会学学科精神的实现基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属于社会学范畴,它与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社会统计学等课程有重要的联系,是整个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实践环节的最大体现和研究方法的集中训练。本课程首先要求把握学术前沿,用案例法对社会研究方法作系统全面介绍,从社会学史、研究方法分类和具体操作设计三个层次,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围绕社会研究原理和程序,详细阐述了从选题到研究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理论解释、撰写报告、成果运用的具体程序。教学内容还包括社会研究的原理与过程、社会研究设计、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抽样、资料收集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与评估、社会调查实务等。该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吸收了当代最新发展成果,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文本分析,不但必须了解学科最前沿的发展状况,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阅读文本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学史以及社会调查发展史上的代表学者及观点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对科学研究程序和方法论的哲学及科学基础进行研究整理的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社会学相关课程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侧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注释,而淡化了社会学本身的特色。这种状态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紧随其后的是西方化或者说是美国化,当时的社会学课程教学呈现出重心向外倾向。随着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和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学者开始探索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中国化的道路。以费孝通先生为首的中国社会学家发展了小城镇发展理论、中国社会转型理论、社会形态理论等以及独立的方法论体系,与中国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理论相继出现。随着国际社会学研究量化分析的趋势,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了综合化阶段。 近年来国内在社会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方法改革中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杜桂娥认为在“社会学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双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师生的互动作用,同时教师自身和引导学生应注意多方面的问题。陆劲松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学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王孝松认为探讨和拓展研究方法是每一个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既需要以逻辑思辨为主要范式的研究方法,又需要运用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又能及时解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社会调查方法的相关研究具有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童玉英认为“在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社会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存在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课程间缺乏相互渗透和贯通的不足”。所以通过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实现相关课程之间的整合优化,推动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张建晓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学习中存在“两张皮”的问题。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知识融合,从而导致现有成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自足性方法以及交叉部分的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侧重于对已经开设并修完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以结构式访谈为主进行了资料收集,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社会学的认知和态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内容、认知与态度这四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要求,为接下来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测量和改进打下基础。
(一)教学内容调查
围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首先询问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学史、社会科学研究程序、求知方式排名靠前,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也更擅长理论知识学习;其次,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难点由难到易如何排列。结果是: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抽样方法、科学研究程序等,多数学生认为重点应放在研究报告的写法与研究问题的选择上;第三,认为最有用的课程内容是什么?调查显示,问卷设计方法、抽样方法、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报告的写作与评估是对研究生未来的学习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
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语境,更重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研究方法的实际操作,扩展和增加了研究方法,将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思政专业学生更擅长理性思辨,这门课程的学习提升了研究生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形成了理想的学科和方法的综合训练。
(二)教学方式调查
围绕教学方式,课题设计了3个问题:第一,你是否尝试将自己的学术经历作为个案分析的对象?被调查学生觉得在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之间进行专业比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既相区别又可以找到其中有机的联系,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找到了内在的逻辑共通点,这其中既是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差异,又是理论研究与方法实践之间的高度结合,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综合性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第二,你认为目前以文本分析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助于课程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选用了若干篇來自《社会学研究》等CSSCI等级期刊的优秀论文,和社会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以课堂讨论和读书笔记两种方式来进行,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查资料、分析文本的写作背景、行文结构、方法特色,并且结合社会发展现实讨论分析社会问题,被调查学生觉得这种方式既训练了他们的理论综述和资料分析能力,也从这些高水平的文本当中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第三,你认为研究生阶段开设这一课程应侧重理论学习还是方法训练?对于所有研究生而言,研究生阶段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研究能力集中训练的时期。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既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同时也在研究方法上与本专业研究任务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三)考核方式调查
考试方法和成绩构成是学生最关心的,调研时请学生选择最理想的考核方式,同学们的选择顺序是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最后是闭卷考试。这说明,传统的闭卷考试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考核方式,受到了极大挑战。针对研究生的考核方式不一定要像本科生那样局限于传统考试方法,仅仅依靠记忆和客观题测试所获得的分数已无法反映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所以被调查学生普遍希望以更多样的方式来完成课程考核,包括开卷考试,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来完成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操作化设计,以及研究方法的分析;同时结合研究报告和读书笔记来进行综合考量,更符合思政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特点。
(四)认知与态度调查
调研人员想了解学生对思政专业开设本门课程的认知程度。所以尝试询问对学校开设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程的意义评价,以及这门课对他们未来的学术活动是否有帮助;同思政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导论课程相比,本门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不同是什么?
所有受访学生认为这门课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逻辑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学生表示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科研任务时,已经自觉开始使用课程中学习过的方法,尝试以科学研究程序来自我约束。
与其他本专业课程相比,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早期创立者均在哲学领域多有建树,擅长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梳理,强调了两个学科共同的理论渊源和思辨基础,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段正是酝酿着西方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既是对法国大革命历史影响力的后续回应,也是全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节点,正是促使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出现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刻批判与社会学的反思不谋而合。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调研人员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是教学内容多而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二是教学方式较为传统落后,学生参与度较低,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中,学生都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理论与方法兼具的课程,单纯讲授而不实践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多采用案例分析、集体讨论,科研项目讲解分析来丰富教学内容;第三,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闭卷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因此,虽然学生对目前课程教学效果反映不错,但是如何满足学生在社会学方面的高期望值,提升该课程与思政教育专业的专业融合度,顺势推动社会学学科在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解决的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第一,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状态与本科生差异很大,教师不再将学生当做信息加工的对象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要想发挥主体作用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建构社会学知识的意义,并通过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对所观察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与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进行对应分析。教师想要达到这种教学理想,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热情,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形成了一个桥梁,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研究思路,所以多方面参与并申报研究项目,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社会学从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以来从来都不只是现成的原理或理论,不能教条地对待社会学理论,僵化地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实践探索更为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在教学实践中,提倡研究性学习方法。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要求理论性和学术性都突出,以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将社会学理论与哲学基础理论相互结合,突出其研究性强的特色。国内外在社会学理论及方法这个领域有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调研人员选择了其中兼具理论研究前沿和实际调研目的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与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秀的科研成果,学习顶尖水平的研究风格,在讨论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能够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们在注重课程内容基础性的同时,也适当考虑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主要加入了当前社会学领域中一些现实性很强的新理论、新成果,以文本分析的形式加入课程体系内,诸如《涂尔干〈自杀论〉研究方法》《〈江村经济〉的假设操作化分析》等优秀文本。通过添加这些新内容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和激活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并提高研究和分析水平。
研究性学习是现在高校中比较新颖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形成一种与大师对话的学术环境。学生面对经典著作提出更有创新的见解,在研究工作中主动自觉提升学术素养,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始学术生涯。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强调实证性特色的课程中尤为适用。
第三,注重培养实践科研能力。
首先,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在这一点上,与华中师范大学“百村调查”基地的合作与新实践基地的开拓形成了非常好的传统。利用原有实习基地在专业实习的同时展开社会学课程的社会调查工作,充分利用了专业学习提供的这样一些优质资源;其次,结合现实,与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合作,结合当前社会上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很有代表性的、层次较高的课题来组织学生进行调研,以求开拓眼界,提高科研水平。为了促进学生学术研究氛围的形成,在选择调研项目的时候,特别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所设计的课题进行调研,不仅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
第四,实行考教分离模式的多元教学方式。
考试虽然是评定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是教學测量的工具。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在学术活动中熟练掌握研究方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通过试题库等方式实施“考教分离”,日常考核的题目综合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既能体现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粹又能真正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方法。
第五,鼓励创新与团队合作。
鼓励思想创新和团队合作,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高校教师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之外,普遍还要进行科研工作,科研水平已成为高校实力评估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有时是一个学校实力的象征。现阶段社会学科学研究除纯理论研究之外,几乎绝大部分项目均需使用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在调研人员所接触的科研项目,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或者校级课题,这一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充分利用这些科研项目,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总结经验,带着田野调查的感性认知,在课堂上与理论相结合,一定会提升教学效果,也让学生感受到自信与创新的精神。其次,需要学校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量,建立大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投身学术活动。最后,要建立高效的学术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一个拔尖人才,可以带起一个学科梯队,可以形成一个优秀学科。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经典贡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杜桂娥.社会学课程“双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0(10):47-49.
[3]陆劲松.高校社会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2):42-43.
[4]王孝松.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现状及路径探索——基于安徽高校思政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5]童玉英.社会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论坛,2015(7):77-80.
[6]张建晓,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建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走向[J].探索,2017(3):178-183.
[7]李芹.“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3):62-64.
[8]苑国华.“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以“社会角色”一章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4):11-13+16.
[9]周世明.浅谈社会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295-296.
基金项目:本文为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示范性课程“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编号:qdyk-1801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小雁(1973-),女,蒙古族,河南镇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