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患者运动诱发试验(exercise test, ET)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45例PKD患者和同期来我院就诊的33例对照者行ET检测,其中对照组包括健康志愿者14名,周围神经病患者8例,外伤5例,反复肢体酸胀或肉跳者3例,平山病、重症肌无力及头晕患者各1例。将对照组ET的各项参数结果的平均值±2倍标准差作为参数的正常值范围。通过比较长、短时ET的阳性检出率、恢复率、长时运动后波幅最大降幅等指标,明确PKD患者ET的改变特征。
结果(1)长时ET运动后波幅最大降幅的正常变化范围为-33%~2%,即最大降幅超过33%时则判定为阳性;而短时ET运动后即刻波幅变化的正常范围为-13%~27%,则即刻波幅增加超过27%或降低超过13%即判定为阳性。(2)PKD组的ET阳性率为36%(16/45);与对照组相比,PKD组长时运动后波幅的最大降幅(25.5%±13.4%与16.2%±8.6%,t=-3.72,P=0.00)和面积的最大降幅(31.8%±16.3%与19.0%±16.8%,t=-2.39,P=0.02)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中的19例非离子通道疾病患者与14名健康对照者的ET各项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尽管27例PKD患者用药1个月后症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用药前和用药1个月后的ET各参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KD患者的ET结果可以为阳性,其中长时ET阳性居多。部分PKD患者ET阳性从电生理的角度提示骨骼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