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江汉论坛》杂志创刊50周年。抚今追昔,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借此机会,我将《江汉论坛》的办刊历程和办刊体会,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5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亲自主持创办了我们这家刊物。50年来,本刊实行“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坚持“双百”方针,积极组织和参与各个时期重大理论学术问题的探讨,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江汉论坛》已经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成为湖北社科界和期刊界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江汉论坛》在创刊和发展过程中,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重视和指导,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江汉论坛》杂志社,对各级、各部门领导长期以来关怀呵护本刊致以深深的谢意:对社科界专家学者始终如一地支持厚爱本刊致以深深的谢意:对期刊界同行自始至终地帮助鼓励本刊致以深深的谢意!我还要代表杂志社全体同志向曾经在这里辛勤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江汉论坛》的老一辈编辑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江汉论坛》的50年,是历经风雨、甘苦尽尝的50年,也是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50年。《江汉论坛》的前身是《理论战线》和《江汉学报》。50年间,经历了两次休刊、两次改名和两次复刊。
《理论战线》于1958年1月创刊,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1960年8月休刊,共出刊29期。《理论战线》创刊后,正值全国开展反右派运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历了一个特殊时期。虽然难免受到当时国内政治大气候的影响,但还是刊发了一批治学态度严谨、学术质量较高的文章,比如关于辩证逻辑问题的讨论,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从创刊号到第17期,连载李达同志的《历史唯物主义讲座》,更是开创了学术刊物应有的“崇尚学术,弘扬学术”的刊风、学风。《理论战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创刊不久就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1961年8月,刊物改名《江汉学报》继续出刊,由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至1966年6月休刊,共出刊71期。这期间,“左”的错误一度得到纠正。本刊抓住学术发展的良好机遇,适时发起并推动了对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讨论,如级差地租问题、按劳分配问题、商品生产问题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在《江汉学报》的后一阶段,政治形势逆转。刊物随之改版,但也没有放弃对学术理论事业的孜孜追求。在《江汉学报》时期,本刊奠定了它在全国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地位。
1979年5月,《江汉学报》更名为《江汉论坛》复刊,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办,1984年由省社科院主办。截止2007年底,共出刊328期。《江汉论坛》复刊以后,与伟大的改革开放同行,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30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学术理论文章,逐渐形成朴实深沉、理性思辨的品格,提高了在全国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地位,扩大了影响。这一阶段,本刊达于成熟。
《江汉论坛》50年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理论期刊的发展。回顾本刊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作为创新学术、繁荣理论的重要阵地,学术理论刊物是一个民族保持文化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它的发展进步与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学术理论事业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术理论期刊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动摇,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引导学术潮流,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刊活力,为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
《江汉论坛》侧重于发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论文,兼及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几乎在哲学社会科学每一个主要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率先发起和组织了多次重大的学术讨论。开辟有特色、有影响的栏目,极大地推进了相关领域和相关专题的学术研究。
在哲学领域,创刊之初就辩证逻辑问题组织了历时数年、全国几乎所有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都参与过的讨论,澄清了辩证逻辑方面很多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开辟专栏对观念更新与思维方式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在上世纪80年代初,较早地组织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其后哲学界对哲学体系改革问题的长时期讨论;“认识论研究”长期作为本刊的发稿重点和重要栏日,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开设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探讨”、“人学新论”等栏目,也为读者所瞩目。
在经济学领域。1961年在全国最先发起了关于级差地租问题的讨论,并围绕这一问题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较早地组织了对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也应受到价值规律制约;在劳动力、土地、房产商品化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84年,本刊率先组织全国一大批专家学者对股份制的雏形和基本构架进行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界对这一问题更深层次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问题,较早刊发了一系列有新意有深度的力作;1993年以来的较长时期内,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推出了一批有份量的文章,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极大的理论勇气率先提出适度降低国有制比重的观点;近年来开设的“经济学前瞻”、“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等栏目。也受到好评。
在史学领域,“楚文化研究”栏目自1980年第1期开设以来,历久不衰,延续至今,成为海内外颇著声望的品牌栏目,几乎海内外所有的楚文化研究专家都在这个栏目中发表过重要论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讨论,也走在全国前列,对于推动史学理论学科建设起了积极作用,杂志社还成功主办了两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开辟“湖北近现代史”专栏,所刊文章大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如辛亥革命史研究等;近年来开设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近代社会经济史前沿问题研究”等栏目,也引起学界的关注。
在文学领域,1979年第1期开始设立《水浒》研究栏目,引领了全国《水浒》研究、施耐庵和金圣叹研究的学术新风;1981年开始设立“中西美学比较”栏目,发表了一系列知名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学术理论成果,在文学、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999年开始组织“中国新诗史写作探讨”、 “‘十七年文学’与文学史研究”、“高科技时代的技术理性与文学思维”、“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释”、“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等系列笔谈,受到学界肯定;近年来开设 的“古典新义”、“现代文学研究新视野”、“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栏目,刊发了一批力作。
在政治学领域,长期以来既注重对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注重对重大现实政治问题的探讨。先后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列宁主义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研究”等专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组织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爱国主义理论研究”两次专题征文,赢得了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的双丰收。2006年开始开设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等重点栏目,也走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受到了学界的重视。
此外,在办刊的每一历史时期,对当时全国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跟踪讨论。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等,都倾力参与和积极组织。对这些讨论的开展和深入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地方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十分重视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开辟了“长江流域经济问题探讨”、“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湖北经济研究”、“中部崛起论坛”等栏目,一批论文的观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一批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较好地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代新型智库作用。
经过50年的辛勤耕耘,《江汉论坛》赢得了较高学术声誉。如今,它的读者已遍及海内外。近年来,本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在国内2000多家同类刊物中一直稳居前列。保持了较高水准。被评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并被列为国内45种综合文科重要期刊之一。1991~2006年连续六届蝉联“湖北省优秀期刊”奖,从2001年至今连续三届蝉联“湖北十大名刊”。
总结50年办刊史,我们最深刻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条: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理论战线》的发刊词,将杂志定位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江汉论坛》1979年第1期的发刊词,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刊方针和发稿原则,那就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提供自由讨论,允许批评,允许反批评;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只要是严肃的研究成果,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我们均表欢迎。”不同历史时期风云起伏,我们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没有动摇。
第二,依靠强大的作者队伍。50年来,本刊依托湖北地区雄厚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团结了一批覆盖全国、学科齐全、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稳定的作者队伍。这支队伍热爱《江汉论坛》,是本刊最可宝贵的学术资源。本刊在各个历史阶段培育的青年作者,有很多成为全国著名学者;不少知名学者的成名作、代表作通过《江汉论坛》推出。团结和培养作者队伍,既是刊物的学术使命,又使刊物得以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
第三,培养过硬的编辑作风。长期以来,本刊坚持“以编为主,编研结合,以编带研,以研促编”的方针,形成了一支既通晓编辑业务。又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学者型编辑队伍,培育了严谨扎实的编辑作风。这支编辑团队极具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是本刊得以发展的深厚基础和持久动力。
第四。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为了使杂志社的工作走向制度化的良性轨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总结几个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本刊狠抓制度建设,制订了《(江汉论坛)杂志社工作制度》8章50款,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激发了编辑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育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衷心感谢大家为《江汉论坛》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生日。本刊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同志提出的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突出特色,超越自我,为把《江汉论坛》打造成百年名刊。继续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刘保昌
5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亲自主持创办了我们这家刊物。50年来,本刊实行“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坚持“双百”方针,积极组织和参与各个时期重大理论学术问题的探讨,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江汉论坛》已经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成为湖北社科界和期刊界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江汉论坛》在创刊和发展过程中,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重视和指导,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江汉论坛》杂志社,对各级、各部门领导长期以来关怀呵护本刊致以深深的谢意:对社科界专家学者始终如一地支持厚爱本刊致以深深的谢意:对期刊界同行自始至终地帮助鼓励本刊致以深深的谢意!我还要代表杂志社全体同志向曾经在这里辛勤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江汉论坛》的老一辈编辑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江汉论坛》的50年,是历经风雨、甘苦尽尝的50年,也是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50年。《江汉论坛》的前身是《理论战线》和《江汉学报》。50年间,经历了两次休刊、两次改名和两次复刊。
《理论战线》于1958年1月创刊,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1960年8月休刊,共出刊29期。《理论战线》创刊后,正值全国开展反右派运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历了一个特殊时期。虽然难免受到当时国内政治大气候的影响,但还是刊发了一批治学态度严谨、学术质量较高的文章,比如关于辩证逻辑问题的讨论,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从创刊号到第17期,连载李达同志的《历史唯物主义讲座》,更是开创了学术刊物应有的“崇尚学术,弘扬学术”的刊风、学风。《理论战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创刊不久就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1961年8月,刊物改名《江汉学报》继续出刊,由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至1966年6月休刊,共出刊71期。这期间,“左”的错误一度得到纠正。本刊抓住学术发展的良好机遇,适时发起并推动了对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讨论,如级差地租问题、按劳分配问题、商品生产问题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在《江汉学报》的后一阶段,政治形势逆转。刊物随之改版,但也没有放弃对学术理论事业的孜孜追求。在《江汉学报》时期,本刊奠定了它在全国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地位。
1979年5月,《江汉学报》更名为《江汉论坛》复刊,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办,1984年由省社科院主办。截止2007年底,共出刊328期。《江汉论坛》复刊以后,与伟大的改革开放同行,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30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学术理论文章,逐渐形成朴实深沉、理性思辨的品格,提高了在全国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地位,扩大了影响。这一阶段,本刊达于成熟。
《江汉论坛》50年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理论期刊的发展。回顾本刊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作为创新学术、繁荣理论的重要阵地,学术理论刊物是一个民族保持文化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它的发展进步与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学术理论事业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术理论期刊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动摇,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引导学术潮流,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刊活力,为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
《江汉论坛》侧重于发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论文,兼及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几乎在哲学社会科学每一个主要的学科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率先发起和组织了多次重大的学术讨论。开辟有特色、有影响的栏目,极大地推进了相关领域和相关专题的学术研究。
在哲学领域,创刊之初就辩证逻辑问题组织了历时数年、全国几乎所有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都参与过的讨论,澄清了辩证逻辑方面很多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开辟专栏对观念更新与思维方式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在上世纪80年代初,较早地组织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其后哲学界对哲学体系改革问题的长时期讨论;“认识论研究”长期作为本刊的发稿重点和重要栏日,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开设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探讨”、“人学新论”等栏目,也为读者所瞩目。
在经济学领域。1961年在全国最先发起了关于级差地租问题的讨论,并围绕这一问题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构建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较早地组织了对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也应受到价值规律制约;在劳动力、土地、房产商品化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84年,本刊率先组织全国一大批专家学者对股份制的雏形和基本构架进行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界对这一问题更深层次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问题,较早刊发了一系列有新意有深度的力作;1993年以来的较长时期内,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推出了一批有份量的文章,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极大的理论勇气率先提出适度降低国有制比重的观点;近年来开设的“经济学前瞻”、“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等栏目。也受到好评。
在史学领域,“楚文化研究”栏目自1980年第1期开设以来,历久不衰,延续至今,成为海内外颇著声望的品牌栏目,几乎海内外所有的楚文化研究专家都在这个栏目中发表过重要论文;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讨论,也走在全国前列,对于推动史学理论学科建设起了积极作用,杂志社还成功主办了两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开辟“湖北近现代史”专栏,所刊文章大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如辛亥革命史研究等;近年来开设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近代社会经济史前沿问题研究”等栏目,也引起学界的关注。
在文学领域,1979年第1期开始设立《水浒》研究栏目,引领了全国《水浒》研究、施耐庵和金圣叹研究的学术新风;1981年开始设立“中西美学比较”栏目,发表了一系列知名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学术理论成果,在文学、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999年开始组织“中国新诗史写作探讨”、 “‘十七年文学’与文学史研究”、“高科技时代的技术理性与文学思维”、“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释”、“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等系列笔谈,受到学界肯定;近年来开设 的“古典新义”、“现代文学研究新视野”、“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栏目,刊发了一批力作。
在政治学领域,长期以来既注重对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注重对重大现实政治问题的探讨。先后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列宁主义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研究”等专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组织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爱国主义理论研究”两次专题征文,赢得了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的双丰收。2006年开始开设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等重点栏目,也走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受到了学界的重视。
此外,在办刊的每一历史时期,对当时全国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跟踪讨论。如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等,都倾力参与和积极组织。对这些讨论的开展和深入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地方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十分重视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开辟了“长江流域经济问题探讨”、“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湖北经济研究”、“中部崛起论坛”等栏目,一批论文的观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一批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较好地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代新型智库作用。
经过50年的辛勤耕耘,《江汉论坛》赢得了较高学术声誉。如今,它的读者已遍及海内外。近年来,本刊所发文章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在国内2000多家同类刊物中一直稳居前列。保持了较高水准。被评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并被列为国内45种综合文科重要期刊之一。1991~2006年连续六届蝉联“湖北省优秀期刊”奖,从2001年至今连续三届蝉联“湖北十大名刊”。
总结50年办刊史,我们最深刻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四条: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理论战线》的发刊词,将杂志定位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江汉论坛》1979年第1期的发刊词,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刊方针和发稿原则,那就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提供自由讨论,允许批评,允许反批评;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只要是严肃的研究成果,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我们均表欢迎。”不同历史时期风云起伏,我们在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没有动摇。
第二,依靠强大的作者队伍。50年来,本刊依托湖北地区雄厚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团结了一批覆盖全国、学科齐全、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稳定的作者队伍。这支队伍热爱《江汉论坛》,是本刊最可宝贵的学术资源。本刊在各个历史阶段培育的青年作者,有很多成为全国著名学者;不少知名学者的成名作、代表作通过《江汉论坛》推出。团结和培养作者队伍,既是刊物的学术使命,又使刊物得以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
第三,培养过硬的编辑作风。长期以来,本刊坚持“以编为主,编研结合,以编带研,以研促编”的方针,形成了一支既通晓编辑业务。又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学者型编辑队伍,培育了严谨扎实的编辑作风。这支编辑团队极具职业意识和奉献精神,是本刊得以发展的深厚基础和持久动力。
第四。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为了使杂志社的工作走向制度化的良性轨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总结几个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本刊狠抓制度建设,制订了《(江汉论坛)杂志社工作制度》8章50款,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激发了编辑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育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衷心感谢大家为《江汉论坛》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生日。本刊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同志提出的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突出特色,超越自我,为把《江汉论坛》打造成百年名刊。继续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刘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