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原有的教研活动的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应现代职教专业建设的要求,需要及时引入教学团队来更新和发展职业院校的教研组织,赋予教学团队新的职能。笔者从几方面分析了教学团队运行的策略。
教学管理的困惑
1.教师
“我们很累,好不容易把这门课程教过一轮了,可是下学期又教其它一门课了,没有其它可供参考的资源和一起研究的老师,感觉自身教学水平越来越差了。”“教研活动就是听听教研组长传达学校近期工作,对我们的教学没有什么帮助,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会这样抱怨,这些抱怨反应了教师的一些困惑,在教学中没有感觉到进步和成就感,教研活动形式化,对自身没有帮助。
2.教研组长
“我们很累,每天都忙得要死,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可组织教研活动时却只能上传下达”“教研活动不知道如何搞才有效,课程和教学要求都不同,不能组织同课程的教研。”“我们有责无权……”教研组长的困惑是如何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如何让老师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如何凝聚集体氛围。
3.教务主任
“教研活动要组织教师针对专业建设研究教学问题,要增加教研氛围……”教务主任的困惑是教学研究开展困难,吸引不了教师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的发展没有可依托的平台。
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认识
1.对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这些现象在职业学校或多或少的出现,也是长期困扰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原因,仔细分析这些困惑的原因是1、教研组织针对性不强,没有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2、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任务不同,教师承担的课程门类很多,同时教师还承担着课程改革任务,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的拓展、各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等,职业学校教师教研内涵更丰富;3、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资源薄弱,很多需要教师去建设;4.职业学校课程内容随技术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快,更加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教研活动形成了以教研组为主的组织管理体制。教研组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了,成为学校和系部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承担组织教学教研以及部分行政事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和开展方面,教研组则缺乏教学工作的指挥权和决定权、教学资源的分配权、教师资源的调配权等,教研组实际上成为“有责无权”的基层组织,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的行政通知。传统教研组织和教研要求不符合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不适应专业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任务,教师在这样的状况下发展不快,没有成就感,教师间合作意识不强,教研活动只是浮于表面,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绩效,改变组织形式,并赋予新的任务和机制,必须建立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团队组织。
2.对教学团队的认识
团队,又叫工作团队,是一个管理学概念,按照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的观点,团队是由为数不多的员工根据功能性任务组成的工作单位,其主要特征是团队成员承诺共同的工作目标和方法,相互积极配合协作,相互承担责任。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要素: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合理的教学团队组成结构、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要求。
从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评审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优秀教学团队的特征如下方面:(1)团队结构优化。主要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2)“双师”比例合理。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具有共同愿景。有共同的规划和奋斗目标。(4)带头人物优秀。有凝聚力很强的课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5)整体实力较强。教学、教改、科研、适应等能力都强,形成团队合作意识。(6)善于协调沟通。内部团结配合协调,外部交流沟通顺畅。
3.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的优势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单兵作战”的思想和做法,导致了教师间许多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在专业建设中,由于缺乏合作,无法针对校企合作和课程改革来共同解决现实中最困难的问题,这些现象,阻碍了课程的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对于教师集编写教材、准备教案、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的单兵作战,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团队工作方式的优势表现在:(1)通过团队成员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进而改善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有利于创造一种尊重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3)它是培养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沃土,并对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起着带头和推动作用。(4)对于参与团队的教职工来讲,团队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方式。团队成员共同工作,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上的一些做法
1.公共基础课
组织结构上主要保持以学科为单位划分教研组织,增加了以在原有的行政教研组的工作任务和职权上增加参与教学改革和管理的职权和任务,同时根据各专业不同的任务以课题形式形成研究团队,针对为专业服务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任务,并在教学上加强实践,如数学职业模块研究团队、英语有效教学团队等,在公共基础课中还鼓励和扶持自发组织团队,如英语姐妹团等,对于自组织团队学校积极支持并有效激励,不进行行政检查,行政与非行政教研组织优势互补,营造出多样的教研生态。
2.专业技能课
在行政性组织结构上改变原有传统的以专业大类划分依据的教研组织,建立以专业负责人为带头人的专业团队组织,缩小了组织规模,重新定义了团队工作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课程教学实施,增加了团队专业建设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如原来计算机教研组划分为数字媒体、计算机网络、软件、平面设计四个专业团队。在非行政性组织上根据各专业发展现状建立以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课程为核心任务组成团队,如学徒工项目团队、宝马项目团队、上海通用项目团队、博世项目团队等,在团队中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校企深度合作,有效的开展项目推进,提高了教师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其他跨专业跨学科团队组织
根据职业学校特点以及一段时间的需要组成其他团队组织,如WBT项目团队,这是为了承担宝马全球网络课程开发的任务组建的一个团队,组成成员有汽车专业教师、信息专业教师、语文教师、外语教师及德国课程专家,团队目标明确,工作高效,至今为止为宝马开发了全球网络课程若干模块并在全球宝马系统中实施,不但教师专业技能迅速增强,同时形成了团队团结协作氛围,与行业企业直接接轨,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跨专业跨学科团队还有如信息化大赛团队等。
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策略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任务比较重,要有效的完成现代职教的培养任务,教学团队的建设就很关键,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团队的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团队还缺乏明确的共同愿景,团队负责人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团队精神和文化还需要不断培养,现行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还存在制约,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一支一流的教师团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铸造优秀的团队带头人
选择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是提升教师团队创新水平的第一步。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 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把握专业发展趋势,能够对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关键性问题驾驭自如,可以为其他成员的研究指明方向,并在疑难问题上进行关键性的指导;可以领导团队集体攻关,善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善于同团队成员沟通, 调解内部冲突, 能够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他们对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外有很大的吸引力,能使优秀人才集聚于旗下。
2.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创新团队所有成员不必都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关键是能够互补,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上趋于合理,在整体上形成强势。团队的设岗原则要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其次为教学骨干和各类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要考虑成员的研究领域、个性特点及校企互补等因素。并根据成员的智慧、能力、情商等优化组合,使团队成员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知识互补效应和叠加效应。专业建设中合理的团队成员应由两类人员组成:(1)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中要以专业骨干教师为组成成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的年龄结构配备团队教师成员。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培养或引进年轻的、愿意为教学奉献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能够开展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使中青年教师朝着名师的目标靠近,造就一支教学名师梯队。(2)企业兼职教师。职教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团队组成中应有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这也是职教课程建设突出的一个特点。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要特别重视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人员的参与,发挥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
3.培育团队创新气氛和协作精神
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与互动质量决定团队创新的水平。不同思想的碰撞、切磋、渗透和融合,能互相启迪、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升团队的创新水平和协作精神,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团队创新合作气氛。首先,要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通过彼此沟通,达成共识,增强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使全体成员能在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里坦诚交流、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其次,要倡导团队精神。教师个人应克服只讲竞争不讲协作的狭隘科研观念,培养彼此支持、互相配合、相互信任的价值观。第三,分工合理,明确责任。依据各成员的特长,科学地进行分工,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具体责任,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实现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只有团队成员责任明确,关系融洽,才能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
4.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提高团队综合能力
专业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对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培养,学校应轮流安排各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到有关高校、有关科研部门以及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参加在职或短期脱产学习进修,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提升专业造诣。同时,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了解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职业操作技能。另外,教学团队成员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同时在团队建设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培训课件、教案制作技巧,聘请优秀教师传授讲课、说课技巧,并定期组织各种教学竞赛。通过集训、竞赛等方式提高团队教学水平。
5.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
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必须改革和完善职校内部管理模式,扩大教学团队管理自主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专业建设在自主的建设中进行,学校只通过定期的评估检测其成效,从而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营造相对自主的氛围。确立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改革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在团队建设中,不断完善团队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更科学、更公平。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教学管理的困惑
1.教师
“我们很累,好不容易把这门课程教过一轮了,可是下学期又教其它一门课了,没有其它可供参考的资源和一起研究的老师,感觉自身教学水平越来越差了。”“教研活动就是听听教研组长传达学校近期工作,对我们的教学没有什么帮助,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会这样抱怨,这些抱怨反应了教师的一些困惑,在教学中没有感觉到进步和成就感,教研活动形式化,对自身没有帮助。
2.教研组长
“我们很累,每天都忙得要死,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可组织教研活动时却只能上传下达”“教研活动不知道如何搞才有效,课程和教学要求都不同,不能组织同课程的教研。”“我们有责无权……”教研组长的困惑是如何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如何让老师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如何凝聚集体氛围。
3.教务主任
“教研活动要组织教师针对专业建设研究教学问题,要增加教研氛围……”教务主任的困惑是教学研究开展困难,吸引不了教师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的发展没有可依托的平台。
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认识
1.对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这些现象在职业学校或多或少的出现,也是长期困扰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原因,仔细分析这些困惑的原因是1、教研组织针对性不强,没有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2、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任务不同,教师承担的课程门类很多,同时教师还承担着课程改革任务,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的拓展、各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等,职业学校教师教研内涵更丰富;3、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资源薄弱,很多需要教师去建设;4.职业学校课程内容随技术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快,更加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教研活动形成了以教研组为主的组织管理体制。教研组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了,成为学校和系部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承担组织教学教研以及部分行政事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和开展方面,教研组则缺乏教学工作的指挥权和决定权、教学资源的分配权、教师资源的调配权等,教研组实际上成为“有责无权”的基层组织,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的行政通知。传统教研组织和教研要求不符合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不适应专业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任务,教师在这样的状况下发展不快,没有成就感,教师间合作意识不强,教研活动只是浮于表面,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绩效,改变组织形式,并赋予新的任务和机制,必须建立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团队组织。
2.对教学团队的认识
团队,又叫工作团队,是一个管理学概念,按照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的观点,团队是由为数不多的员工根据功能性任务组成的工作单位,其主要特征是团队成员承诺共同的工作目标和方法,相互积极配合协作,相互承担责任。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要素: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合理的教学团队组成结构、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要求。
从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评审标准,我们可以看出优秀教学团队的特征如下方面:(1)团队结构优化。主要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2)“双师”比例合理。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具有共同愿景。有共同的规划和奋斗目标。(4)带头人物优秀。有凝聚力很强的课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5)整体实力较强。教学、教改、科研、适应等能力都强,形成团队合作意识。(6)善于协调沟通。内部团结配合协调,外部交流沟通顺畅。
3.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的优势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人们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单兵作战”的思想和做法,导致了教师间许多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在专业建设中,由于缺乏合作,无法针对校企合作和课程改革来共同解决现实中最困难的问题,这些现象,阻碍了课程的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对于教师集编写教材、准备教案、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的单兵作战,教学团队能大大扩展团队领导人的辐射作用,形成综合实力,有效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团队工作方式的优势表现在:(1)通过团队成员互相启发、补充和激励,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进而改善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2)有利于创造一种尊重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3)它是培养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沃土,并对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起着带头和推动作用。(4)对于参与团队的教职工来讲,团队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方式。团队成员共同工作,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上的一些做法
1.公共基础课
组织结构上主要保持以学科为单位划分教研组织,增加了以在原有的行政教研组的工作任务和职权上增加参与教学改革和管理的职权和任务,同时根据各专业不同的任务以课题形式形成研究团队,针对为专业服务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任务,并在教学上加强实践,如数学职业模块研究团队、英语有效教学团队等,在公共基础课中还鼓励和扶持自发组织团队,如英语姐妹团等,对于自组织团队学校积极支持并有效激励,不进行行政检查,行政与非行政教研组织优势互补,营造出多样的教研生态。
2.专业技能课
在行政性组织结构上改变原有传统的以专业大类划分依据的教研组织,建立以专业负责人为带头人的专业团队组织,缩小了组织规模,重新定义了团队工作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课程教学实施,增加了团队专业建设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如原来计算机教研组划分为数字媒体、计算机网络、软件、平面设计四个专业团队。在非行政性组织上根据各专业发展现状建立以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课程为核心任务组成团队,如学徒工项目团队、宝马项目团队、上海通用项目团队、博世项目团队等,在团队中引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校企深度合作,有效的开展项目推进,提高了教师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其他跨专业跨学科团队组织
根据职业学校特点以及一段时间的需要组成其他团队组织,如WBT项目团队,这是为了承担宝马全球网络课程开发的任务组建的一个团队,组成成员有汽车专业教师、信息专业教师、语文教师、外语教师及德国课程专家,团队目标明确,工作高效,至今为止为宝马开发了全球网络课程若干模块并在全球宝马系统中实施,不但教师专业技能迅速增强,同时形成了团队团结协作氛围,与行业企业直接接轨,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跨专业跨学科团队还有如信息化大赛团队等。
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策略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任务比较重,要有效的完成现代职教的培养任务,教学团队的建设就很关键,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团队的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团队还缺乏明确的共同愿景,团队负责人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团队精神和文化还需要不断培养,现行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还存在制约,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一支一流的教师团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铸造优秀的团队带头人
选择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是提升教师团队创新水平的第一步。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 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把握专业发展趋势,能够对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关键性问题驾驭自如,可以为其他成员的研究指明方向,并在疑难问题上进行关键性的指导;可以领导团队集体攻关,善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善于同团队成员沟通, 调解内部冲突, 能够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他们对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对外有很大的吸引力,能使优秀人才集聚于旗下。
2.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创新团队所有成员不必都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关键是能够互补,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上趋于合理,在整体上形成强势。团队的设岗原则要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其次为教学骨干和各类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要考虑成员的研究领域、个性特点及校企互补等因素。并根据成员的智慧、能力、情商等优化组合,使团队成员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知识互补效应和叠加效应。专业建设中合理的团队成员应由两类人员组成:(1)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中要以专业骨干教师为组成成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的年龄结构配备团队教师成员。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培养或引进年轻的、愿意为教学奉献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能够开展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使中青年教师朝着名师的目标靠近,造就一支教学名师梯队。(2)企业兼职教师。职教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团队组成中应有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这也是职教课程建设突出的一个特点。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要特别重视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人员的参与,发挥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
3.培育团队创新气氛和协作精神
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与互动质量决定团队创新的水平。不同思想的碰撞、切磋、渗透和融合,能互相启迪、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升团队的创新水平和协作精神,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团队创新合作气氛。首先,要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通过彼此沟通,达成共识,增强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使全体成员能在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里坦诚交流、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其次,要倡导团队精神。教师个人应克服只讲竞争不讲协作的狭隘科研观念,培养彼此支持、互相配合、相互信任的价值观。第三,分工合理,明确责任。依据各成员的特长,科学地进行分工,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具体责任,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实现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只有团队成员责任明确,关系融洽,才能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
4.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提高团队综合能力
专业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对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培养,学校应轮流安排各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到有关高校、有关科研部门以及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参加在职或短期脱产学习进修,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提升专业造诣。同时,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了解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职业操作技能。另外,教学团队成员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同时在团队建设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培训课件、教案制作技巧,聘请优秀教师传授讲课、说课技巧,并定期组织各种教学竞赛。通过集训、竞赛等方式提高团队教学水平。
5.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
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必须改革和完善职校内部管理模式,扩大教学团队管理自主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专业建设在自主的建设中进行,学校只通过定期的评估检测其成效,从而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营造相对自主的氛围。确立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改革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在团队建设中,不断完善团队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更科学、更公平。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