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三币,香港资金市场图解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号称无外汇管制、资金自由进出、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地区,但是多年来,金融监管当局对人民币的诸多限制却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近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香港金管局局长陈德霖11月12日宣布,基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及“沪港通”的开通,自11月17日开始,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兑换20000元人民币的限额将不再适用,银行可以为香港居民进行不设限额的人民币兑换。这个兑换限额放开的作用仍有待观察,但陈德霖宣布的另一个方案颇有新意:“在新安排下,银行为香港居民进行人民币兑换所需或多出来的头寸,将由目前去在岸市场平盘,改为在离岸市场平盘,所以现有的兑换和相关限制将不再适用。”
  将人民币的交易、流通、兑换分割划分为“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则这两个市场必定会衍生出两个相对独立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两个市场必将相互影响,引导彼此之间的资金流向。
  依据香港金管局数据划分标准,目前香港地区的存款分为三大类:美元、港币,其他外币。由于人民币在“其他外币”类中占了大头,因而这“一地三币”并存既是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特征,也是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的一些特殊现象。
  三大币种此消彼长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14年9月最新数据显示,全港的存款货币为9.92万亿港元。其中,港元4.78万亿,美元折合港币3.08万亿,“其他外币”折合港币2.05万亿。目前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30%、20%。
  由于人民币在中国内地是法币,在香港地区是外币,因此人民币自然归入“其他外币”类。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香港地区的人民币存款为1万亿,按0.8的汇率换成港币则相当于1.25万亿港元,占“其他外币”类的61%。
  在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下,国际清算银行 (BIS)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人民币已成为日均交易额前十名的货币,从2010年4月的第17位跃升至第9位,将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甩在身后。
  香港作为全球第五大外汇市场,外汇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约为2900亿美元。
  据统计,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在香港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总计中所占比重,已由2010年的4.5%升至目前的20%,超越港元兑美元的交易,成为香港市场交投最活跃的货币组合。涉及离岸人民币(CNH)的外汇交易约占所有人民币交易的63%,而港元兑美元的交易降至第二位,所占比重为17.2%,第三位才是美元兑日元的交易,所占比重为16.6%。
  由此可见,香港的资金市场已经形成了港元、美元、人民币并驾齐驱、相互角力的局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大类货币的比例是经常变化、此消彼长,非常活跃。香港实行商业银行为发行港币提供足额的美元准备的制度,即港币与美元挂钩,因此这两种货币在数量上(存量上)的增减总是相互牵制、同进共退。而波动较大的则与港币(本币)数量形成此消彼长的“其他外币”类。
  例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香港客户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反映在其持有“其他货币”变动和抛售港元的细节上,图中显示,①是香港市场2007年后的“其他外币”类的存款高峰。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因而显示出此刻的外汇市场在抛售美元、港币后换成其他外币。当时较为坚挺的欧元和高息的澳元成了“避风港”,所以“其他外币”的存款量里有大量的欧元和澳元构成,以至达到了一个高耸的波峰。
  同样,在图中的②也可以看到,相应地,港元存款跌入低谷。外币存款的上升与港币、美元存款的下降正好形成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负相关,这和当时国际上大量的资金从美国涌入欧元区避险的背景相吻合。
  图中另一个港币、美元存款下降、外币存款上升的区间③发生在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时段。彼时国际游资从欧元区、澳洲退出,而中国政府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全力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展开,相应地,2011年全年的人民币升值达5.5%,再加上人民币银行存款的利息比港币、美元的零利率存款高出了2%-3%,因而香港市场首次出现一个抛售港币兑换成人民币的一个波峰,当年底的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创纪录的8860亿元。但是随着2012年人民币升值放缓、甚至在第三季出现轻微贬值,市场对此的反应则体现在套利资金回吐人民币,转持港币、美元的现象。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香港地区人民币的存款量则下降为6500亿元。
  联系汇率制的框架下,当本港居民使用巨额的人民币兑换港币的需求超出了货币市场的头寸,即出现港元短缺时,则必须引入美元作为向香港金融管理局释放港币、充当抵押品的功能。由于2012年第四季度发生人民币的贬值,于是引发大量人民币兑换港币的需求,出现金管局屡次干预市场的举措。据记载,2012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为稳定港元汇价,金管局十次出手向市场注资322.26亿港元(即买入约43亿美元)。但香港金管局对此次干预市场的诱因曾含糊其辞地解释为“海外投资者增加香港的资产配置”和“香港企业发行外币债券换回港元使用”。
  游资冲击
  另一方面,图表里显示的全港的客户存款与各种货币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反映了香港作为一个小型经济体的资金总量维持在一定比例的货币分布关系水平上的正常波动,毕竟这些香港市场的存款都是本土居民持有、运用与履行货币职能的正常需求。而全部货币总量逐年在缓慢上升也反映香港经济体的GDP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需求响应、同步增长的关系。但是假如在某个阶段,由外地居民作为债权人(存款人)持有的货币涌入香港,那将会推动货币总量曲线的上升,在图形上表示为港元存款与美元存款和其他外币存款三者正相关的总量上升关系。这种情形在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美国的对冲基金涌入香港对联系汇率制进行恶意攻击的时候曾经出现过。
  那么下一轮非本港居民持有的外币存款大量涌入并兑换成港币、美元的存款,在金管局的图表上显示为全港的客户存款总量上升的情形会在何时出现?笔者预计,要么是香港经济金融也出现了问题,引来了巨额的欧美对冲基金套利、恶意攻击联系汇率制,要么便是中国政府宣布解除资本项目管制开闸放水,大量的由国内居民、企业持有的人民币或其他外币涌入香港,善意地考验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性的时候。   从本质上讲,这类外来货币的大量涌入推高本港存款量与欧美资金当年来港攻击联系汇率制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符合中国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达成的默契——建设香港成为全球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宏大目标的,其蕴含了良好的愿望。而后者则是有攻击性套利的险恶用心。但是在货币的支配权方面都是一样的。即它们对银行的债权是属于外来的、非本港居民拥有与支配的存款。
  大量非本地居民拥有的存款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金融稳定造成什么影响呢?显然2012—2013年塞浦路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塞浦路斯吸引了大量来自国外的资金。首先就是对CPI的影响,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其与商品的数量以及CPI的增长率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货币多了商品少了则会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则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正如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的名言: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
  通常,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的跨境贸易结算,香港企业或居民通过贸易服务赚取的以人民币表示的利润,并不会抬高物价,因为这反映出GDP的增长与货币的供应是同步的。即便是现阶段内地“自由行”引入的外来的货币涌入在本地购买了大量的商品,而这些销售与生产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距,也只会引发轻微的通胀。由于一种商品上涨会对其他商品的上涨产生牵制作用,因此本港的CPI在内地“自由行”游客、海外游客携带货币到香港购物后是缓慢持续上涨的。
  要担心的是另一种情形出现,这些以非本港居民持有的货币大量涌入时存放在银行,作为套利、增值保值的工具。而当他们要求将这些人民币兑换成港币时,金管局必须抛出大量的港币应对之,这样的动作也必然引入了本港美元存款的增长,因为金管局抛出港币只收美元不收人民币。港币与美元在本港投放的增加,这便是通胀的产生根源。另一方面,这些非居民持有的货币一旦非理性离港时,大量的资金离去导致银行头寸的调拨发生困难时,会产生汇率利率的剧烈波动,甚至因为银行发生的流动性困难和出现连锁反应酿成金融危机。例如塞浦路斯就是因为俄罗斯的资金突然撤离造成了金融风险。又假如此刻碰巧大大小小的国际对冲基金看准时机,配合内地南下的人民币巨额资金从海外涌入恶意攻击香港的货币体制,则联系汇率制危矣。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于11月27日公布,已续签一份为期三年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与先前的协议相同,相当于5050亿港元。内地与香港于2008年首次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到期后数次续签,这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与兑换的需求,也反映了两地政府在建立全球人民币离岸中心市场方面的齐心协力。可是一个小型的经济体里面存在三种或此消彼长、或同步向上,甚至并驾齐驱的货币——其中还有两种货币是源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两个经济大国的货币参与流通,并非好事,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首先,增加了货币当局调控市场的成本与难度。对香港金管局来说,在这三种货币中,除了港币可以开动印钞机自行印制之外,美元与人民币的获取却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其次,一个经济社会里多币种并存流通必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必然会有“货币替代”现象的不可避免的发生,而结算货币的频繁变更与汇率的较大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都是很严重的伤害。
其他文献
巨龙管业(002619.SZ)主要从事包括PCCP、PCP、RCP、自应力管在内的混凝土输水管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称,技术力量和研发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其于2011年9月29日在深交所上市,当时的招股书称,相关募投项目每年可新增净利润6180万元。然而,募集资金到位后,巨龙管业的业绩一落千丈,2014年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急降50%至80%。  业绩变脸只是其资本
期刊
作为中国民族医药工业的一面旗帜,云南白药(000538)拥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杰出的管理团队及优秀的产品。近年来,公司大举介入健康事业,业绩持续增长。  不过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表现不佳,截至12月4日,其股价累计下跌12.06%,没有跑赢指数。  价值维度:物有所值  从公司三季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17亿,同比增长18.60%;实现营业利润22.30亿,同比增长11.83%;
期刊
上证指数一路创新高,当前的市场热度仍可持续,但到2015年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犹在,将不利于市场进一步走高。  经过10月之后的短期调整,整个市场一发不可收拾。不经意间,上证指数已经上行突破了2500、2600、2700乃至2800点关口,而且集中爆发于金融地产产业链,这也让不少投资人士惊呼“满仓踏空”。  是牛市真的来了?  从基本面来看,的确有改善迹象。  从9月份的MLF投放,到十一期间的房
期刊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基准存款和贷款利率分别下调25个和40个基点,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从6%下调至5.6%,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从3%下调至2.75%。这是2012年7月以来,中国央行首次降息。  过去两年,中国经济一直不振,货币政策主要采取了定向宽松的方法,但这并没有扭转经济下行的压力。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然保持了7.3%,但
期刊
近期,金融改革实质性动作不断,先是央行11月21日在降息的同时,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至20%,这被视为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接着央行又于11月27日召开系统内的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计划于2015年1月份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相关实施工作,并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这更被看作是开启中国银行业破产之门的重要举措。  存款保险制度由来已久,在长达
期刊
方盛制药(下称“公司”,603998.SH)主要从事心脑血管中成药、骨伤科药、儿科药、抗感染药等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血塞通分散片、血塞通片、藤黄健骨片、赖氨酸维B12颗粒、头孢克肟片、金英胶囊等。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主营产品突出、储备产品丰富、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制药企业。  五大类产品优势突出  公司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用药、骨伤科用药、儿科用药、抗感染用药、妇科用药等科室领域,均具
期刊
近年来,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许多市值管理手法都需要跟定增联合使用。从定增前对股价的操纵、定增公布时对内容的分析、方案公布后实施前的护盘行为以及定增解禁期的股价操纵,都有套利机会存在,但需要投资者有一双慧眼。  大股东是否积极认购  定增方案未公布时,信息相当少,只能考虑一个关键性指标:大股东是否积极参与?  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大股东会把定增价格定在对自己有利的位置。而大股东心目中的
期刊
对于即将从下一财年起领导联想中国区业务的童夫尧而言,如何确保刚刚收购的IBM System x业务和联想原有的Think Server业务成功整合,是他接下来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4年10月1日,联想完成了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收购,交易总额约为21亿美元,其中18.47亿美元以现金一次性支付,其余对价则通过对IBM发行1.82亿股H股支付。  联想CEO杨元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期刊
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对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等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做出明确部署,提出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  同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表示,监管部门正在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在与市场各个方面一起集思广益、积极论证,相信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将有助于企业排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随后,另一位证监会副主席姜洋透露,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结合
期刊
此次降息在我们的预期之中,总体看,它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  正如我们此前的观点,“当前迫切需要‘三降’:人民币汇率的有序贬值、全面降息、全面降准。但是,考虑到当前任何‘全面’的调整都因‘结构’和‘改革’色彩不够浓烈而被‘定向’和‘精准’所取代,因而,调整时点可能滞后,但最终无法避免。”  11月7日,我们曾指出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形势判断和政策取向上的措辞改变……已在为未来的调整预留伏笔”。11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