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火炬》(油画·1960年)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点评
  蔡亮的《延安火炬》创作于1960年。画面描绘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延安人民高举火把,敲锣打鼓,连夜庆祝的场面:无数的火炬象征着抗日的烽火,打鼓、唢呐奏响的是人民的喜悦,巍巍宝塔山是延安精神的象征。画面背景的深色处理与前景的红色色块处理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火炬的明亮和人们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光亮感和喜庆气氛。
  党史解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同国民党谈判达成的协议,按照团结抗日的原则,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林伯渠任主席。在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艰苦奋斗,把边区建设成为一个政治上进步、经济上发展的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边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对抗日战争具有重大影响的洛川会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研究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总路线和总战略以及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央军委制定了无数的作战指示和命令。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使党中央有条件集中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集全党智慧撰写的《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因此被誉为“抗日的灯塔”和“革命的圣地”。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 定价 78元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随着海堤建设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海堤进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堤综合运行状态进行评判的工作逐渐得到了关注和重视,同时也是保障海堤运行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海
本文针对向家坝右岸地下电站的特点,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变顶高尾水洞方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提供了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向家坝电站的工程概况,提出了向家坝右岸地下电站布置方案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国内外变顶高尾水洞技术的最新研究现状,提出了向家坝变项高尾水洞方案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路线,说明了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主
深筒式消力井是一种适合高水头、小流量的消能方式,这种消力井具有消能效率高和施工简单的特点。水流进入井内出现相互混渗、碰撞、剪切等现象。水流紊动,使水流层之间产生相